「原創」清朝末年最龐大的騎兵兵團——捻軍騎兵

說起清末農民起義,大家可能會先想到太平天國起義,但事實上,在太平天國期間,還有一場龐大的農民起義被人忽視,這就是捻軍起義,捻軍早期尚未壯大時,曾普遍被官方稱為“捻子”,原為民間的一個祕密組織,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捻子最早只是一些吃大戶的起義農民而已,出則為捻,散則歸農,說白了,窮了,缺東西了大家就組團到外面去搶,搶夠了就一窩蜂的解散回去繼續當農民,直到太平天國時期,捻子逐漸壯大,開始由分散走向合併,慢慢轉化為一支軍隊,從捻子成為捻軍,到了太平天國後期,捻軍已成為僅次於太平軍的重要農民起義武裝,也是繼太平天國後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力量,在太平天國失敗後,曾一度接過太平天國的旗號,繼續與清廷展開鬥爭,直到4年之後,主力部隊才在北方被清軍殲滅,捻軍起義逐漸走向消亡,可惜,由於同時期太平天國的勢大,導致捻軍起義長時間被淹沒在史海中。

「原創」清朝末年最龐大的騎兵兵團——捻軍騎兵

捻軍馬隊奔馳,足有20裡不斷,這是當時對捻軍騎兵兵團的評價

捻軍能夠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甚至是失敗後還能縱橫中原戰場多年,以致兩次逼近北京,除了太平軍吸引了清軍很大力量之外,捻軍自身還具備的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機動性,憑藉著快速的機動性,出其不意的以優勢兵力吃掉清軍的一部,在迅速撤走,不給清軍大部隊以圍殲的機會,這是捻軍對付清軍的一項重要法寶。而要具備著一個特點,就必須要擁有一個強大的兵種——騎兵,在後期,捻軍以“易步為騎”為組軍方針,組成了一支在近二十萬左右的騎兵部隊,這在中國的農民起義歷史上是著實罕見的,“捻子馬隊奔馳,足足有二十里不斷。”這是當時旁人的記載,也許誇張了點,但足可以說明捻軍騎兵的勢大,憑藉著這支強大的機動隊伍,在數年的時間裡,捻軍縱橫馳騁於蘇、魯、豫、皖、鄂等數省,就連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佔盡便宜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也在對付捻軍的戰鬥中連連吃虧,當然,表面上的連連勝利掩蓋不住農民起義軍所具有的種種弊端,最後由於捻軍內部組織鬆散、思想決策失誤等多方面因素,捻軍起義最終還是遭遇了失敗

「原創」清朝末年最龐大的騎兵兵團——捻軍騎兵

太平天國失敗後,餘部與捻軍聯合,重新開闢天地

在中國的歷史中,作為一隻農民起義力量,能裝備如此強大的騎兵部隊,這在中國的歷史上著實罕見,作為一支沒有完善補充保證的農民軍,捻軍靠什麼組成了這樣龐大的騎兵軍團?

在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裡,起義軍擁有一定數量的騎兵這很正常,但像捻軍一樣擁有如此數目龐大的騎兵武裝這還是相當罕見的。

「原創」清朝末年最龐大的騎兵兵團——捻軍騎兵

1、捻軍起義人員自備

這是早期捻軍的騎兵組成方式,倒有點類似於當年的滿洲八旗,起義人員戰時武器馬匹自備,像西北的捻子很多都是牧民出身,有馬也是很正常的,而其他地區的捻子,也就是普通農民,一些家庭擁有少量的馬匹坐騎也是很正常,但這種方式只能組成一小部分的騎兵,作戰時仍以步軍為主。

2、戰場繳獲與民間徵集

這是捻軍騎兵坐騎的主要組成方式之一,儘管捻軍擁有很多經常活動的區域,但始終缺乏建立穩定根據地的思想,雉河集等戰役過後,淮北等根據地相繼丟失,後期的捻軍開始以流動作戰與清廷實施抗衡,為了避免被清軍包圍殲滅,快速的機動轉移逐漸成為了捻軍的重要技能,確切的說已經成為了捻軍生存在必備絕技,因此,捻軍每到一地,都會特別著重於收集馬匹等牲畜,壯大騎兵隊伍,此外,戰場繳獲也是捻軍馬匹的重要來源,例如,1865年的高樓寨之戰,捻軍一次性就殲滅僧格林沁加他的蒙古馬隊共計7000之多,繳獲戰馬騾馬等牲畜近萬。在重創清軍的同時亦擴大了自身的騎兵隊伍。

3、其他牲畜充數

捻軍騎兵的坐騎除了真正的戰馬以外,還存在著大量的騾子和驢,這也是捻軍騎兵的主要坐騎之一,不過一般配備於步兵部隊,意在減少步兵數量,從總體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行進時騎兵步兵均以馬匹等坐騎赴陣,進入戰場後步兵下馬實施步戰,一方面提高了捻軍的快速打擊能力,同時步騎配合,也提高了捻軍的整體作戰水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