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帶給消費者信心'

"

近日,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奧迪7月銷售新車56223輛,同比增長6.1%,幾款主力車型交付量均穩定在萬臺以上,基本恢復“元氣”。

"

近日,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奧迪7月銷售新車56223輛,同比增長6.1%,幾款主力車型交付量均穩定在萬臺以上,基本恢復“元氣”。

“中國製造”帶給消費者信心

奧迪銷量的“回暖”與消費者對其品質的認同不無關係,可靠的品質更多來源於高標準的生產管理,這是健全工業體系的催生物。奧迪在國內市場熱銷的幾款車型均由長春本地工廠生產製造,這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中國本土汽車製造水平的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進步與整個國家工業化進程風雨同舟、休慼與共。早期國內的汽車產業一窮二白,沒有技術儲備,缺乏專業人才,更談不上融資與市場,彼時的國家工業體系能為汽車製造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以一汽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工業“先行者”們通過“排除萬難,努力求索”的精神與實踐,奠定了中國早期汽車工業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市場的大門被打開,國際知名汽車企業先後來到中國投資建廠,中國本土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基本成型,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同時,逐步實施的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政府頒佈的產業政策更加靈活,對汽車工業的束縛減少,政策扶持加大,使國內汽車工業的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

加入WTO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里程碑”。巨大的市場空間激發國內工業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張,汽車產業首當其衝。全面工業化帶來的市場機遇令所有國際知名汽車企業垂涎,爭相來華投資設廠。一流的設備、廠房、技術、人才,源源不斷來到中國,使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汽車生產製造基地。

時至今日,市場不光換來了技術,更換來了成建制的人才梯隊和工業體系。多年的交流、融合使中國汽車工業體系完備、基礎深厚,合資合作為國內各個主機廠培養出的一流技術人才,更成為中國汽車“向前發展”的寶貴財富。成本和配套採購優勢,促使眾多合資企業不斷擴大產能,同時將中國生產的產品返銷海外,“全價值鏈本土化”令國內汽車業供應鏈水準得到同步提升,進一步夯實中國汽車工業製造的基礎實力。

另一方面,市場的發展帶動了“消費的覺醒”。國內消費者經過眾多產品和品牌“洗禮”,已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對消費品,尤其是以汽車為代表的大件耐用消費品擁有較為清晰的判斷與分辨能力,購買汽車商品更加求真、務實。《中國消費者報》原副總編輯李曉光表示:“中國汽車工業的體系化建設已經非常成熟,很多國內自主品牌生產線的先進程度已經令一些國外豪華品牌在本國的生產線相形見絀,在這種條件下生產出的產品如果在品控環節沒有疏漏,是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要的。”但李曉光也指出,鑑於國內外對汽車類商品在出廠和使用環節所涉及到的各種評判標準存在差異,難免會有廠商出於控制成本的考慮,降低材料標準或使用廉價替代品的現象存在,消費者對此應有清晰的認知。

國內汽車生產水平的提升同樣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以前總覺得純進口的質量一定比國產車強,但是現在也有國內生產的外國品牌(汽車)會向海外市場銷售,感覺品質應該靠得住。”某豪華品牌車主表示:“而且很多進口車並非品牌歸屬國製造,一些名氣很大的德系豪車可能是印度、東歐等地區生產的,我認為長春生產的汽車應該不會比它們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