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

“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普京總統陪同下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時,曾發表如此深情感言。的確,過去百餘年,蘇聯是對中國影響最大、最深刻的國家之一,中俄關系也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歷程。今年是中俄建交70週年,中俄關系走進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首過去,就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經驗和啟示,推動新時代中俄關系行穩致遠,更多造福兩國和世界。

風風雨雨曲折路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40年間的兩國關係基本以十年為一階段,演繹了蜜、爭、鬥、談,經歷了高開低走、浮沉起落。

上世紀50年代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1949年10月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即予外交承認,是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曾任中共高級領導人的王稼祥同志被任命為首任駐蘇聯大使,也是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至今“國字第壹號”國書仍是外交部檔案館裡的鎮館之寶。基於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確立了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1950年初,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援華156個項目為新中國實現工業化並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那時,中蘇友好蔚然成風:“達瓦里希”(俄語的“同志”)成為相互交往最親切的稱呼,謳歌中蘇友好的《莫斯科—北京》歌曲在兩國廣為傳唱,給一代人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此後,兩國關係經歷了十年論戰、十年對抗和十年談判。到80年代末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雙方已幾無往來,維繫兩國關係的只剩一架飛機、一趟火車、一個使館。飛機、火車每週僅有一次,最少時只有三四個乘客,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飛機”、“政治火車”。外交關係一度實際降為代辦級。偌大的蘇聯竟沒有一箇中國留學生。雙邊關係最緊張時,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雙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見。現在回過頭來看,20多年爭鬥給雙方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使雙方錯失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

“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普京總統陪同下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時,曾發表如此深情感言。的確,過去百餘年,蘇聯是對中國影響最大、最深刻的國家之一,中俄關系也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歷程。今年是中俄建交70週年,中俄關系走進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首過去,就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經驗和啟示,推動新時代中俄關系行穩致遠,更多造福兩國和世界。

風風雨雨曲折路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40年間的兩國關係基本以十年為一階段,演繹了蜜、爭、鬥、談,經歷了高開低走、浮沉起落。

上世紀50年代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1949年10月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即予外交承認,是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曾任中共高級領導人的王稼祥同志被任命為首任駐蘇聯大使,也是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至今“國字第壹號”國書仍是外交部檔案館裡的鎮館之寶。基於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確立了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1950年初,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援華156個項目為新中國實現工業化並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那時,中蘇友好蔚然成風:“達瓦里希”(俄語的“同志”)成為相互交往最親切的稱呼,謳歌中蘇友好的《莫斯科—北京》歌曲在兩國廣為傳唱,給一代人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此後,兩國關係經歷了十年論戰、十年對抗和十年談判。到80年代末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雙方已幾無往來,維繫兩國關係的只剩一架飛機、一趟火車、一個使館。飛機、火車每週僅有一次,最少時只有三四個乘客,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飛機”、“政治火車”。外交關係一度實際降為代辦級。偌大的蘇聯竟沒有一箇中國留學生。雙邊關係最緊張時,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雙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見。現在回過頭來看,20多年爭鬥給雙方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使雙方錯失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6月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天津共同觀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這是小球員們分別向習近平和普京贈送俄、中兩隊球衣。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蘇雙方都逐步反思和調整外交政策,中蘇關係迎來解凍期。1982年3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發表著名的“塔什干講話”,表達了改善中蘇關係的意願,為中蘇關係正常化提供了契機。同年10月,錢其琛副外長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同蘇方開啟雙邊關係正常化談判,到1988年6月共磋商12輪。1989年5月,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歷史性訪華。鄧小平同志同戈爾巴喬夫舉行高級會晤,並提出著名的“結束過去,開闢未來”八字方針,標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中蘇關係正常化不僅使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也對國際關係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蘇關係40年風雨歷程深刻影響了兩國發展軌跡,給我們如何發展國與國關係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不強加於人,也不以意識形態劃線。由於歷史等原因,中蘇關係從一開始就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蘇聯動不動就對中國指手畫腳、發號施令,令中方難以接受,為後來關係惡化埋下重大隱患。鄧小平同志對此深刻總結到,中蘇關係“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後,雙方總結歷史教訓,開始構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國家關係。這是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間關係,核心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睦鄰友好,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摒棄冷戰思維。從此兩國關係快速走上了健康、穩定的正確發展軌道。

戰略協作開新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在中蘇關係正常化基礎上,中蘇關係平穩過渡為中俄關系,並在短期內實現“三級跳”。1992年,雙方決定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中俄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葉利欽總統在來華訪問的專機上提議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即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方審時度勢,迅速響應俄方倡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確立使中俄關系邁上一個新臺階,展示了中俄之間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極大地推動了雙方各領域合作,成為中俄關系發展史上乃至國際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

此後,中俄關系勢如破竹、高歌猛進,接連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簽署歷史性政治條約。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的形式將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理念確立下來,確定了雙方全面擴大各領域合作的方針,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指導中俄關系長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11年,在條約簽署10週年之際,中俄決定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和戰略性得到進一步體現。

——徹底解決邊界問題。中蘇就邊界問題的談判持續了近40年,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進入21世紀,雙方本著坦誠友好、尊重歷史、重視現實、互諒互讓等原則,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精神為指引,於2004年簽署《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最終全面劃定4300多公里共同邊界的走向,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中俄關系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和隱患,也為世界各國解決邊界爭端樹立了典範。

——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中俄積極將雙邊關係發展的成功經驗向本地區宣介。在中俄積極推動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下,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應運而生。上海合作組織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同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完全不同,開闢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倡導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2005年,中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60週年和聯合國成立60週年之際發表《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呼籲充分保障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強調必須和平解決分歧與爭端,致力於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被視作當年“最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


"

“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普京總統陪同下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時,曾發表如此深情感言。的確,過去百餘年,蘇聯是對中國影響最大、最深刻的國家之一,中俄關系也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歷程。今年是中俄建交70週年,中俄關系走進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首過去,就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經驗和啟示,推動新時代中俄關系行穩致遠,更多造福兩國和世界。

風風雨雨曲折路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40年間的兩國關係基本以十年為一階段,演繹了蜜、爭、鬥、談,經歷了高開低走、浮沉起落。

上世紀50年代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1949年10月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即予外交承認,是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曾任中共高級領導人的王稼祥同志被任命為首任駐蘇聯大使,也是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至今“國字第壹號”國書仍是外交部檔案館裡的鎮館之寶。基於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確立了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1950年初,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援華156個項目為新中國實現工業化並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那時,中蘇友好蔚然成風:“達瓦里希”(俄語的“同志”)成為相互交往最親切的稱呼,謳歌中蘇友好的《莫斯科—北京》歌曲在兩國廣為傳唱,給一代人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此後,兩國關係經歷了十年論戰、十年對抗和十年談判。到80年代末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雙方已幾無往來,維繫兩國關係的只剩一架飛機、一趟火車、一個使館。飛機、火車每週僅有一次,最少時只有三四個乘客,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飛機”、“政治火車”。外交關係一度實際降為代辦級。偌大的蘇聯竟沒有一箇中國留學生。雙邊關係最緊張時,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雙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見。現在回過頭來看,20多年爭鬥給雙方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使雙方錯失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6月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天津共同觀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這是小球員們分別向習近平和普京贈送俄、中兩隊球衣。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蘇雙方都逐步反思和調整外交政策,中蘇關係迎來解凍期。1982年3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發表著名的“塔什干講話”,表達了改善中蘇關係的意願,為中蘇關係正常化提供了契機。同年10月,錢其琛副外長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同蘇方開啟雙邊關係正常化談判,到1988年6月共磋商12輪。1989年5月,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歷史性訪華。鄧小平同志同戈爾巴喬夫舉行高級會晤,並提出著名的“結束過去,開闢未來”八字方針,標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中蘇關係正常化不僅使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也對國際關係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蘇關係40年風雨歷程深刻影響了兩國發展軌跡,給我們如何發展國與國關係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不強加於人,也不以意識形態劃線。由於歷史等原因,中蘇關係從一開始就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蘇聯動不動就對中國指手畫腳、發號施令,令中方難以接受,為後來關係惡化埋下重大隱患。鄧小平同志對此深刻總結到,中蘇關係“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後,雙方總結歷史教訓,開始構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國家關係。這是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間關係,核心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睦鄰友好,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摒棄冷戰思維。從此兩國關係快速走上了健康、穩定的正確發展軌道。

戰略協作開新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在中蘇關係正常化基礎上,中蘇關係平穩過渡為中俄關系,並在短期內實現“三級跳”。1992年,雙方決定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中俄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葉利欽總統在來華訪問的專機上提議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即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方審時度勢,迅速響應俄方倡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確立使中俄關系邁上一個新臺階,展示了中俄之間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極大地推動了雙方各領域合作,成為中俄關系發展史上乃至國際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

此後,中俄關系勢如破竹、高歌猛進,接連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簽署歷史性政治條約。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的形式將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理念確立下來,確定了雙方全面擴大各領域合作的方針,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指導中俄關系長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11年,在條約簽署10週年之際,中俄決定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和戰略性得到進一步體現。

——徹底解決邊界問題。中蘇就邊界問題的談判持續了近40年,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進入21世紀,雙方本著坦誠友好、尊重歷史、重視現實、互諒互讓等原則,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精神為指引,於2004年簽署《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最終全面劃定4300多公里共同邊界的走向,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中俄關系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和隱患,也為世界各國解決邊界爭端樹立了典範。

——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中俄積極將雙邊關係發展的成功經驗向本地區宣介。在中俄積極推動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下,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應運而生。上海合作組織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同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完全不同,開闢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倡導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2005年,中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60週年和聯合國成立60週年之際發表《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呼籲充分保障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強調必須和平解決分歧與爭端,致力於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被視作當年“最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這是習近平和普京同中俄青少年代表及中心教職工代表合影。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中俄關系在世紀之交連續實現跨越式發展,最關鍵的一條是雙方充分發揚戰略協作夥伴精神。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共建立了幾十對戰略伙伴關係,但唯有中俄之間確立了最可靠、最有效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其特殊性在於雙方有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合作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和自發性的顯著特徵。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核心要義是相互給予對方堅定有力的支持,支持對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的努力,支持對方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對方發展振興,支持對方把自己的事辦好。戰略協作使雙方可以“背靠背”互為依託,騰出手來共同應對其他方向的風險和挑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給中俄合作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更使中俄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國際公平正義的中流砥柱。

攜手走向新時代

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僅幾天即開啟對俄羅斯的首次國事訪問。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開篇之作,凸顯了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對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凸顯了中俄關系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主席根據普京總統建議參觀了俄羅斯國防部及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成為首位來此參觀的外國元首。也正是在這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國際場合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理念。這是一次歷史性訪問,具有承前啟後的劃時代意義。

6年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30次會晤,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係,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乘高鐵、看冰球、攤煎餅、遊涅瓦河……一次次親密互動,一次次坦誠交流,不斷寫下中俄元首友好交往的佳話。這其中很多場景令人印象深刻,記憶猶新。今年6月15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出席亞信杜尚別峰會期間,普京總統帶著專門從莫斯科空運來的俄式蛋糕和冰淇淋,到習近平主席下榻的賓館當面祝賀生日。在精心製作的蛋糕上用中文寫著“六六大順”的美好祝福。兩位元首舉杯相賀,共話友誼。這並非中俄元首第一次共同慶生。2013年10月7日,在印尼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也專程去普京總統下榻處為他祝賀生日。普京總統表示,能同習近平主席一起過生日感到非常幸福。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之間的親密互動和深厚友誼是高水平中俄關系的生動寫照,是中俄關系的寶貴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取得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各領域合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戰略對接領域,俄方支持共建“一帶一路”,中方支持俄倡議的“大歐亞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取得重要早期成果。

經貿領域,中俄雙邊貿易額2018年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速賣通”成為俄羅斯百姓網購的首選平臺,使用支付寶成為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喜愛的支付方式。

互聯互通領域,兩國界河上首座跨境公路大橋黑河大橋、首座跨境鐵路大橋同江大橋成功合龍,通車在即;往來兩國各大城市的航線越來越密,兩國民眾“走親戚”、“串門”更加方便。

能源領域,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中國大約每7桶進口原油中就有1桶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在中國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產能領域,今年6月,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圖拉州工廠竣工投產,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首個獨資全工藝製造工廠,兩國元首共同在第一輛下線汽車上簽名。

人文領域,雙方開創性舉辦“國家年”、“語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遊年”等大型人文主題年活動,開創建立聯合大學、同類高校聯盟等新型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漢語入選俄高考外語科目,學習對方語言文化成為兩國青年的新時尚。當年在“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療養的汶川地震災區兒童已長大成才,成為中俄友好事業的接班人。

國際領域,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近年來發表多項聯合聲明,闡述對國際形勢和全球戰略穩定等問題的共同主張。雙方合力推動朝鮮半島問題政治解決“路線圖”,共同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雙方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支持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也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各國的普遍安全與共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

“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普京總統陪同下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時,曾發表如此深情感言。的確,過去百餘年,蘇聯是對中國影響最大、最深刻的國家之一,中俄關系也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歷程。今年是中俄建交70週年,中俄關系走進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首過去,就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經驗和啟示,推動新時代中俄關系行穩致遠,更多造福兩國和世界。

風風雨雨曲折路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40年間的兩國關係基本以十年為一階段,演繹了蜜、爭、鬥、談,經歷了高開低走、浮沉起落。

上世紀50年代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1949年10月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即予外交承認,是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曾任中共高級領導人的王稼祥同志被任命為首任駐蘇聯大使,也是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至今“國字第壹號”國書仍是外交部檔案館裡的鎮館之寶。基於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確立了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1950年初,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援華156個項目為新中國實現工業化並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那時,中蘇友好蔚然成風:“達瓦里希”(俄語的“同志”)成為相互交往最親切的稱呼,謳歌中蘇友好的《莫斯科—北京》歌曲在兩國廣為傳唱,給一代人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此後,兩國關係經歷了十年論戰、十年對抗和十年談判。到80年代末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雙方已幾無往來,維繫兩國關係的只剩一架飛機、一趟火車、一個使館。飛機、火車每週僅有一次,最少時只有三四個乘客,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飛機”、“政治火車”。外交關係一度實際降為代辦級。偌大的蘇聯竟沒有一箇中國留學生。雙邊關係最緊張時,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雙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見。現在回過頭來看,20多年爭鬥給雙方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使雙方錯失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6月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天津共同觀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這是小球員們分別向習近平和普京贈送俄、中兩隊球衣。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蘇雙方都逐步反思和調整外交政策,中蘇關係迎來解凍期。1982年3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發表著名的“塔什干講話”,表達了改善中蘇關係的意願,為中蘇關係正常化提供了契機。同年10月,錢其琛副外長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同蘇方開啟雙邊關係正常化談判,到1988年6月共磋商12輪。1989年5月,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歷史性訪華。鄧小平同志同戈爾巴喬夫舉行高級會晤,並提出著名的“結束過去,開闢未來”八字方針,標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中蘇關係正常化不僅使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也對國際關係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蘇關係40年風雨歷程深刻影響了兩國發展軌跡,給我們如何發展國與國關係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不強加於人,也不以意識形態劃線。由於歷史等原因,中蘇關係從一開始就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蘇聯動不動就對中國指手畫腳、發號施令,令中方難以接受,為後來關係惡化埋下重大隱患。鄧小平同志對此深刻總結到,中蘇關係“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後,雙方總結歷史教訓,開始構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國家關係。這是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間關係,核心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睦鄰友好,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摒棄冷戰思維。從此兩國關係快速走上了健康、穩定的正確發展軌道。

戰略協作開新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在中蘇關係正常化基礎上,中蘇關係平穩過渡為中俄關系,並在短期內實現“三級跳”。1992年,雙方決定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中俄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葉利欽總統在來華訪問的專機上提議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即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方審時度勢,迅速響應俄方倡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確立使中俄關系邁上一個新臺階,展示了中俄之間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極大地推動了雙方各領域合作,成為中俄關系發展史上乃至國際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

此後,中俄關系勢如破竹、高歌猛進,接連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簽署歷史性政治條約。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的形式將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理念確立下來,確定了雙方全面擴大各領域合作的方針,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指導中俄關系長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11年,在條約簽署10週年之際,中俄決定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和戰略性得到進一步體現。

——徹底解決邊界問題。中蘇就邊界問題的談判持續了近40年,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進入21世紀,雙方本著坦誠友好、尊重歷史、重視現實、互諒互讓等原則,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精神為指引,於2004年簽署《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最終全面劃定4300多公里共同邊界的走向,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中俄關系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和隱患,也為世界各國解決邊界爭端樹立了典範。

——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中俄積極將雙邊關係發展的成功經驗向本地區宣介。在中俄積極推動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下,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應運而生。上海合作組織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同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完全不同,開闢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倡導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2005年,中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60週年和聯合國成立60週年之際發表《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呼籲充分保障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強調必須和平解決分歧與爭端,致力於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被視作當年“最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這是習近平和普京同中俄青少年代表及中心教職工代表合影。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中俄關系在世紀之交連續實現跨越式發展,最關鍵的一條是雙方充分發揚戰略協作夥伴精神。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共建立了幾十對戰略伙伴關係,但唯有中俄之間確立了最可靠、最有效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其特殊性在於雙方有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合作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和自發性的顯著特徵。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核心要義是相互給予對方堅定有力的支持,支持對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的努力,支持對方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對方發展振興,支持對方把自己的事辦好。戰略協作使雙方可以“背靠背”互為依託,騰出手來共同應對其他方向的風險和挑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給中俄合作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更使中俄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國際公平正義的中流砥柱。

攜手走向新時代

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僅幾天即開啟對俄羅斯的首次國事訪問。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開篇之作,凸顯了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對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凸顯了中俄關系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主席根據普京總統建議參觀了俄羅斯國防部及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成為首位來此參觀的外國元首。也正是在這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國際場合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理念。這是一次歷史性訪問,具有承前啟後的劃時代意義。

6年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30次會晤,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係,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乘高鐵、看冰球、攤煎餅、遊涅瓦河……一次次親密互動,一次次坦誠交流,不斷寫下中俄元首友好交往的佳話。這其中很多場景令人印象深刻,記憶猶新。今年6月15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出席亞信杜尚別峰會期間,普京總統帶著專門從莫斯科空運來的俄式蛋糕和冰淇淋,到習近平主席下榻的賓館當面祝賀生日。在精心製作的蛋糕上用中文寫著“六六大順”的美好祝福。兩位元首舉杯相賀,共話友誼。這並非中俄元首第一次共同慶生。2013年10月7日,在印尼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也專程去普京總統下榻處為他祝賀生日。普京總統表示,能同習近平主席一起過生日感到非常幸福。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之間的親密互動和深厚友誼是高水平中俄關系的生動寫照,是中俄關系的寶貴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取得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各領域合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戰略對接領域,俄方支持共建“一帶一路”,中方支持俄倡議的“大歐亞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取得重要早期成果。

經貿領域,中俄雙邊貿易額2018年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速賣通”成為俄羅斯百姓網購的首選平臺,使用支付寶成為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喜愛的支付方式。

互聯互通領域,兩國界河上首座跨境公路大橋黑河大橋、首座跨境鐵路大橋同江大橋成功合龍,通車在即;往來兩國各大城市的航線越來越密,兩國民眾“走親戚”、“串門”更加方便。

能源領域,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中國大約每7桶進口原油中就有1桶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在中國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產能領域,今年6月,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圖拉州工廠竣工投產,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首個獨資全工藝製造工廠,兩國元首共同在第一輛下線汽車上簽名。

人文領域,雙方開創性舉辦“國家年”、“語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遊年”等大型人文主題年活動,開創建立聯合大學、同類高校聯盟等新型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漢語入選俄高考外語科目,學習對方語言文化成為兩國青年的新時尚。當年在“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療養的汶川地震災區兒童已長大成才,成為中俄友好事業的接班人。

國際領域,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近年來發表多項聯合聲明,闡述對國際形勢和全球戰略穩定等問題的共同主張。雙方合力推動朝鮮半島問題政治解決“路線圖”,共同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雙方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支持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也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各國的普遍安全與共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繼往開來,攜手共創中俄關系新時代——寫在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


2018年11月7日,中俄聯合研製的遠程寬體客機CR929的1︰1樣機亮相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新華社記者 樑旭/攝

今年6月,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第八次踏上俄羅斯大地,對俄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這次訪問恰逢中俄建交70週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兩國元首宣佈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動雙邊關係再上新臺階。新時代的中俄關系以守望相助、深度融通、開拓創新、普惠共贏為目標,強調加大相互戰略支持,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深入挖掘雙邊關係潛力,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對兩國關係過去70年發展歷程的全面總結和提升,將為中俄關系不斷向前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經過70年發展,中俄關系深耕厚植,打下牢固基礎,取得巨大成就。進入新時代,兩國關係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堅持中俄睦鄰友好和全面戰略協作方針不動搖,不斷推動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攀登新高峰。

把增進政治互信擺在首位。政治互信首先是兩國元首的互信與友誼,中俄關系的大發展首先歸功於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這是中俄關系最重要的特徵。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按照兩國元首繪製的發展兩國關係的藍圖,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戰略溝通,加大對彼此核心利益和關切的相互支持力度,牢牢把握中俄關系向前發展的戰略方向,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擾和破壞。

將互利共贏融入全方位合作。中俄經濟互補性強,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走進新時代,中俄要深挖新興領域合作潛力,打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和新合作增長點,增強項、補短板,推動雙邊貿易額朝200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不斷提升兩國合作的獨立價值和內生動力,共同提升兩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以民心相通鞏固世代友好。人民的深厚友誼是中俄關系發展的源泉,是確保兩國世代友好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進入新時代,中俄要堅持把促進民心相通作為重要任務,繼續辦好更多豐富多彩、貼近人民生活的交流活動,支持鼓勵兩國社會各界廣泛接觸,打通中俄關系的“全身經絡”。要著力培養了解熱愛對方語言文化的青年人才,傳承中俄世代友好接力棒。

用戰略協作共御風險挑戰。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單邊主義、霸凌行徑不斷抬頭,中俄戰略協作的國際意義日益凸顯。進入新時代,雙方要繼續開展水平更高、程度更深的戰略協作,面對面加強交流,肩並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相互支撐,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多種威脅和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更多“中俄方案”。

70年彈指一揮間。歷經風雨考驗的中俄關系正變得更加成熟、穩定、堅韌。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戰略引領下,在兩國各界人士及廣大民眾的共同參與和支持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不斷取得新成就,展現新風貌,再創新輝煌。

來源:《求是》2019/18

作者:樂玉成 外交部副部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