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特約記者革晨報道

10月7日,亞泰青訓從江蘇海門傳來捷報——在首屆全國青超聯賽2017年度總決賽(U14組)中,孫茂峰麾下的亞泰童子軍一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捧起總冠軍。隊內U14國字號小將石立山還摘得首屆青超聯賽(U14組)最佳球員稱號。

而在今年2月份結束的2017年全國U14錦賽賽上,亞泰童子軍又拿到了一個亞軍。亞泰U14隊再創佳績,最高興的無疑是俱樂部青訓總監高敬剛,今年年初簽訂了“軍令狀”的亞泰梯隊教練都超額完成了任務。

亞泰U14隊何以能在兩項全國賽事中取得佳績,探究其中祕密,不難發現,這是亞泰青訓21年來不斷摸索出的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青訓之路。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高敬剛向記者介紹,受氣候差異影響,在東北搞足球青訓,遠比南方困難得多,且不說經濟發展的差距,單就每年觸球的次數,每名在東北踢球的孩子就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我們無法像南方的孩子那樣,可以全天候進行室外訓練。”

“每年10月份,我們的梯隊就要南下過冬,第二年5月份才能返回長春。期間,我們不僅要找到接洽的學校,讓孩子們完成正常的學業,還要找到合適的場地,保障孩子們的訓練質量。”

氣候條件無法改變,但能改變的是人的主觀意願。為青訓教練,他們操的心要比一線隊教練很多,像孫茂峰,他們既要管訓練成績,又要管學習成績:“我們梯隊球員一年比別人少踢3000腳,這是一個事實,但我們的球員不能在文化課上再比人家少,因為這個過程可以教會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孩子們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會影響他們在足球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去年11月,孫茂峰將球隊的地點放在了安徽蚌埠,併為孩子們聯繫到當地一所重點小學就讀。期末考試,很多小球員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得到了學校老師的讚揚。

“每年去南方冬訓時,我們球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隊員們聯繫當地的學校,讓隊員在訓練時不間斷對文化課的學習。孩子們在文化課上考得好成績,比起他們在比賽中進球更讓我高興。”孫茂峰說。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細節決定成敗——在球場上,他們是教練員;在學習上,他們是班主任;在生活上,他們是家長。從早上起床集合、站隊,到從日常訓練、學習,再到晚上熄燈就寢,一個梯隊主教練往往身兼三個角色,“要讓這些懷揣足球夢想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訓練習慣,這樣,他們才能找到一個成為優秀足球人才的方向。”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目前我們隊裡一共37個孩子。孩子們的日常管理、吃飯、訓練、乃至他們上學的情況我們都要充分地瞭解,晚上還要跟他們的家長溝通、發放手機、發放零用錢。”孫茂峰說。

隨著亞泰青訓體系的不斷完善,青訓的本土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對於亞泰青訓而言,本土球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不僅有歸屬感,而且在學業、成長、家人陪伴等方面,更能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足球環境。

亞泰足球是長春的職業球隊,以往亞泰本土球員很少,與整個足球大環境有一定的關係。現在,政策利好,足球大環境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特別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長春孩子喜歡上了足球,所以亞泰青訓本土化,就成了俱樂部建隊的目標之一。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由於梯隊孩子年齡較小,日常的文化課教育便成了俱樂部需要解決的難題,是繼續走之前的職業足球學校方向,還是讓孩子們在普通學校完成9年義務教育?高敬剛介紹:“目前,家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關注,並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一項技能,而且全方位的發展。”

“我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一名足球運動員,光有足球技術不行,沒有文化素質,未來的發展方向會很窄。畢竟,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隊項目,要懂得犧牲精神,要有配合意識,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這些基礎,是很難走到職業足球的頂層的。”高敬剛說。

近幾年,亞泰青訓對小球員的教育方式做出了改變,高敬剛向記者介紹:“之前,我們是請老師來上課,現在,尤其是新組建的梯隊,我們實行走訓制。白天,他們可以在學校接受正規的文化課教育。放學後,再到俱樂部接受職業足球的訓練。”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不過,足球運動員的成才之路是殘酷的,對於那些最終沒有走上職業足球道路的孩子,高敬剛表示:“俱樂部也積極和教育部門聯繫,未來,我們會把小學到大學這條教育通道給打通,讓沒有走上職業道路的球員,能夠完成大學教育。”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青訓建設不僅需要選好苗,更要選好教練。亞泰青訓21年,就是一個看重梯隊教練傳承精神的過程。由於建隊之初就制定了球員轉型教練的培養計劃,因此很多球員退役後選擇留在母隊從事教練工作,比如,一線隊的領隊楊敬東,梯隊的孫茂峰、崔林、楊海波、姜鵬翔,他們都是亞泰不同時代的球員。其中,孫茂峰、楊海波、姜鵬翔更具有示範效應。

1997年,孫茂峰從大連順發轉會長春亞泰,以這支球隊第一代球員的身份征戰乙級聯賽。20年過去,如今他與同時代的隊友崔林搭班子,共同執教亞泰U13和U14隊。楊海波和姜鵬翔則是“亞泰96一代”的成員,他們退役後分別成為U15、U16和U9梯隊的主帥。值得一提的是,與他們同時代的隊友——杜震宇、張笑飛也明確表示,退役後要留亞泰從事教練工作。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這也是俱樂部青訓工作的一項成績,他們都是俱樂部自己培養的教練,有很強的歸屬感,能夠發自內心為俱樂部培養梯隊球員。”高敬剛說。

當球員時,孫茂峰留下了很多遺憾——1999年,長春亞泰在一場衝甲關鍵戰役中點球失利,衝甲未果,“這是我當球員的一個遺憾。現在,以教練員的身份再次回到亞泰,我有一種使命感。”

2000年,孫茂峰從長春亞泰退役轉型青訓教練。4年後,在高敬剛的邀請下,孫茂峰重反長春亞泰,負責2003-2004年齡段梯隊的組建工作,“當年,我在一線隊時,二隊有杜震宇、張笑飛、楊海波一批孩子,他們堪稱亞泰的‘黃金一代’。現在,我希望能夠為亞泰足球再打造一批‘黃金一代’,彌補我當球員未能達到的高度。”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在使命感的召喚下,孫茂峰帶著一批來自大江南北的孩子們開始了全新的築夢之旅。孫茂峰稱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作為一個足球人,骨子裡就想為足球做點什麼,而長春亞泰則是他心目中的最佳平臺。

“瞭解亞泰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職業俱樂部唯一從成立到現在,俱樂部投資主體不變、俱樂部名稱不變、主場城市不變,歷史超過20年,且拿過中超冠軍的俱樂部,而他們的青訓也一直比較完備,能夠為年輕教練提供一個發揮才能的舞臺。”

之於青訓,孫茂峰認為選材考驗的是教練員的眼力,但最重要的是後天的科學訓練。在雕琢璞玉的過程中,孫茂峰發現文化知識的儲備對於一名梯隊球員的成長,遠勝於他在球技方面的漲進。

“我們東北孩子每年要比南方孩子少踢3000腳”

“在球場上,思維習慣決定著球員的創造性,決定著他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對球員的文化課要求很嚴格,每學期設定達標線,希望他們能夠受到系統的文化課教育,教會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他們團隊意識、犧牲精神和大局觀。而在球員形象上,俱樂部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準染髮、紋身,時刻展現出亞泰梯隊球員的健康形象。”

經過三年的精雕細琢,孫茂峰麾下的U14石立山、羅池、張潤昆、王鈺深、佟彥東等10人多次入選過同年齡段國家集訓隊,其中,羅池還跳級入選U16國家隊,石立山則一直是U14國家隊的隊長。此外,楊海波麾下的U15和U16隊也是人才輩出——張佳碩、朱佳華、白雪松、朱磊、李佳琦、閆永俠等12名球員也是同年齡段國家集訓隊的常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