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勁的微信頭像是他身著金紅拼色鋼鐵俠戰衣的照片,“鋼鐵俠”正是他在眾安在線的綽號。如今,這位“鋼鐵俠”有了新的征程。


"

陳勁的微信頭像是他身著金紅拼色鋼鐵俠戰衣的照片,“鋼鐵俠”正是他在眾安在線的綽號。如今,這位“鋼鐵俠”有了新的征程。


高管離職、虧損擴大 中安在線的路子趟出來了嗎?

7月18日,眾安在線全體員工收到了公司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CEO)陳勁的一封郵件,“今天,董事會批覆了我申請辭去眾安在線CEO一職的議案。從明天開始,我將以新的身份與大家共事:眾安在線執行董事、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勁的卸任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他身後的中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及其業務模式是否闖出了一條新路,互聯網保險又該何去何從?

人事變動頻現

今年以來,眾安在線人事變動頻繁。包括,眾安科技原CEO陳瑋加盟泰康在線;眾安在線原汽車事業群負責人王禹加盟華農財險;眾安在線原副總經理吳逖加盟合眾財險。

7月18日,陳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人事變動是正常現象,並沒有出現所謂的“離職潮”。“相較上市時期,眾安在線的核心高管團隊僅有一位離職,其他人都依然在眾安體系內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過,面對眾安在線的一系列人事變動,市場不免擔憂“眾安在線高管在公司上市後套現離場的可能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眾安在線的招股書發現,2014年底,眾安在線股東大會批准設立了“認股期權計劃”,合格員工以每股1.5元的價格向公司認購股份;2015年初,公司向合格董事和員工授予6000萬股份,歸屬期為4年。

根據持股計劃,眾安在線股東之一的優孚控股向兩個控股實體上海灝觀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和上海謙果投資合夥管理企業(有限合夥)轉讓6000萬股份,這兩個控股實體的權益由一名普通合夥人和98名個人(一名董事以及7位高管、其餘為公司員工)持有。

公開資料顯示,在持股員工中,陳勁、姜興、許煒以及吳逖分別出資1575萬元、1530萬元、1290萬元及900萬元,對應股本1050萬股、1020萬股、860萬股及600萬股。

根據規定,自設立時起四年中,持股員工滿足繼續在公司服務的條件,這些股份全部歸置其名下;通過出售股份套現,這部分的股權有上市後三年限售期的要求,三年後的減持要符合每年不超過25%的比例限制。

如今,眾安在線上市尚未滿三年,這些員工暫時無法出售股份套現。

股價大幅回落

2013年,眾安在線由螞蟻金服、騰訊以及中國平安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其中螞蟻金服持股13.53%,騰訊持股10.20%,中國平安持股10.20%;2017年9月,登陸香港交易所,成為國內首家港股上市的互聯網保險公司。

上市之初,眾安在線股價一路飆升,從發行價每股59.7港元到一度迫近百元港股大關。如今,市場正迴歸理性,截至7月22日收盤,其報收於每股18.54港元,當日跌幅2.42%。

對此,陳勁的繼任者姜興在7月18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的反饋會引發我們管理層更多對業務的反思,眾安在線會堅定地執行保險業務有質量的增長戰略,持續提升經營效率,相信市場會給我們正面的迴應。”

從年報數據來看,眾安在線2018年保費收入112.6億元,同比增長89%。然而,在保費高速增長的同時,眾安在線淨虧損17.97億元,同比擴大80.42%。眾安在線稱,主要是由於承保虧損隨著總保費同比快速增長而增加、投資收益受到市場疲軟影響、科技輸出業務還處於研發投入及市場開拓階段等影響。

有人說,眾安在線的打法更像互聯網公司。此前,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以前,總是質疑眾安在線的高估值,但辯證看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它能夠在投資人支持下對創新進行巨大投入,如果它的路子趟出來了,整個保險業可以很快跟上來。”

可是,眾安在線的這條路趟出來了嗎?2018年,眾安在線的科技研發投入達到8.5億元,佔總保費的7.6%;在眾安在線員工中,超半數為工程師技術人員,截至2018年末累計申請專利230件;此外,眾安在線的國際化業務不斷落地,推動海外市場的科技解決方案輸出業務。

但這些是需要成本的。2018年,眾安在線的科技輸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淨虧損4.5億元(其中包含眾安國際淨虧損1.1億元),淨虧損同比擴大3.4億元。

市場對眾安在線的業務模式是否照單全收?一位與眾安在線有過業務往來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評價稱:“感覺眾安在線做業務時還是對風險的敬畏不足。”

姜興在另一封郵件中坦言,“ 我們的團隊年輕有激情,一步步走來,贏得了很多矚目,也連續創造出無數個驚喜。當然我們也不避諱,因為無先例可循,或經驗不足,或缺乏對風險的敬畏,我們踩了坑。有成績時我們要歡呼,有教訓時我們更該銘記。”

消費投訴提升

市場對於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發展路徑,觀點並不一致。

“大家都在發展互聯網保險、保險科技,並不是說互聯網保險公司就發展得更好。”一位保險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互聯網保險公司投訴量增長明顯。例如,眾安在線的理賠糾紛和銷售糾紛投訴量分別同比增長273.48%和1270%;泰康在線的銷售糾紛投訴同比增長320.00%;安心保險的理賠糾紛投訴同比增長277.27%。

深圳華博精算諮詢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王曉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如果後端理賠和服務跟不上,前端創新太快反而可能導致負面影響。保險產品作為後驗式商品,具備前端先創新,後端再跟上的條件,但對於比如醫療險這樣理賠頻率較高的險種,在前端創新上還是要有一個度,以免透支保民的信任。”

經過過去幾年的探索,互聯網保險對於自有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的爭論聲音漸漸小了。易觀千帆數據顯示,當前保險服務領域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萬的APP僅有6個,流量差距可見一斑。

按照陳東輝的想法,“未來,保險行業可能只剩下兩類企業,一類是平臺類企業即互聯網企業,另一類是保險產品提供商。目前來看,除個別保險企業外,其餘都不會成為平臺類企業。未來,保險企業如果不往這兩端靠,又沒有獨特優勢,可能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

問題隨之產生。例如,2018年,眾安在線綜合成本率120.9%,雖然相較2017年下降12.2個百分點,但仍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眾安在線高企的綜合成本率來自其與流量平臺合作的渠道費用,以及其他經營費用。

一位互聯網保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與渠道合作單純為了上量的業務都在調整,但流量確實需要依靠第三方平臺,對基於場景進行銷售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並不佔據主導地位,獨立操作不現實。”

保險公司所在的行業屬於強監管行業,互聯網保險新規此前已在業內徵詢意見,落地後將對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產生新影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