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智能手機 iPhone vivo 華為 京東數碼控 2017-05-05

上個月,工信部公佈了《2016年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產量仍穩居世界第一,全年手機產量21億部,同比增長13.6%。其中智能手機15億部,佔整體手機產量的74.7%,同比增長9.9%。

2016年,共有21個省份參與了手機生產,有4個省份的手機產量突破1億臺。其中廣東手機產量佔半數,達9.6億臺,河南與重慶緊隨其後,突破2億臺。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廣東屬珠三角地區,作為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區域之一,珠三角堪稱“手機天堂”,特別是珠江東岸的深莞惠地區,更是手機品牌林立。據《南方日報》報道,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多出自該地區。如華為、OPPO、vivo均為“東莞製造”,其屏幕和電池則來自惠州。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即使是三星、蘋果這樣的大品牌,在製造方面也需依賴於中國。有公開數據表明,60%的蘋果手機屏幕與70%的三星手機屏幕均出產於惠州。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另外,華為、小米等多款手機屏幕也出產於惠州。據統計,全球市場每10塊手機玻璃屏中,就有5塊來自惠州。

除了彙集幾大手機廠商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有富士康、比亞迪等大型手機代工廠。可以說,以深圳為中心覆蓋整個珠江東岸的區域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手機制造基地,該地區的手機產業鏈也最為完善。

除珠三角之外,中西部地區手機產量也非常驚人。根據重慶市經信委官網此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重慶手機產量高達2.87億臺,同比增長58.7%,佔全球手機總量的13.9%,這主要緣於重慶市近年來引進了如vivo等20多家手機生產企業。

緊隨其後的河南、貴州發展速度同樣十分迅猛,手機產量分別達到了2億臺和1.3億臺。而其他省份全部低於1億臺,其中江西、北京、湖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份的手機產量超出5000萬臺。

手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普及的電子產品。作為全球第一大手機生產國,中國擁有最多的手機品牌和最大的手機市場。然而,“大而不強”是中國手機行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的生產偏向於“製造”而非“智造”,而從前者向後者的轉變是極為必要的。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將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這已經是“中國製造2025”連續第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著重強調。其實不僅是手機行業,在全球500多種工業產品中,中國量產排名第一的超過220種,但偏重於單純的製造而非“智造”,其中涉及諸多領域,而全球量產第一的手機行業對中國而言無疑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針對手機行業而言 ,轉變需要遵循幾個方向。

第一是模塊化。以谷歌模塊化手機項目Project Ara為例,該手機最為重要的組件是由谷歌自主研發的包括通訊模塊和備用電池在內的鋁製手機骨架,像是屏幕、處理器及電池等零部件都能以模塊形式接入,進而組成一部完整的手機。

就整體產業層面而言,模塊化降低了從設計、採購到生產的複雜程度,標準化的接口及連接方式使通用性增強,同時降低了製造成本,縮短製造週期,使得自動化生產、物流與信息溝通更容易實現。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從“製造”轉為“智造”的三個方向

第二是個性化。個性化的實現其實取決於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就現階段而言,個性化條件有限,目前的手機行業在各方面呈現趨同化,因此個性化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精益化、標準化水平決定個性化模式,這需要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

第三是生態化。在這一點上,蘋果做的最為成功。iPhone、iPad、iWatch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APP等軟件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實現了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並通過硬件產品帶動iTunes的內容消費,從而獲得長期收益。開放的、完整的生態系統是大勢所趨,也是值得手機廠商所深入探究的。

作為全球手機量產第一大國,中國製造已經排在世界前列,而接下來的手機產業更多需要的是向“智造”的轉型。

文/東方亦落

作者:最極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