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當然,在新戰略下,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劍走偏鋒的思路。

在基於商用5G實現的“萬物互聯”時代,身為手機廠商,華為和一加都在試探智能家居市場,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體量高出N倍的潛力股。

因此,傳統電視核心的內容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的信息共享中心功能。換言之,它不僅是手機屏幕的延展,還要扮演控制管理、多設備聯動的角色。

就像一加CEO劉作虎所說,目前家庭中的互聯網體驗還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智能電視未來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當然,在新戰略下,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劍走偏鋒的思路。

在基於商用5G實現的“萬物互聯”時代,身為手機廠商,華為和一加都在試探智能家居市場,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體量高出N倍的潛力股。

因此,傳統電視核心的內容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的信息共享中心功能。換言之,它不僅是手機屏幕的延展,還要扮演控制管理、多設備聯動的角色。

就像一加CEO劉作虎所說,目前家庭中的互聯網體驗還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智能電視未來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家居需要控制中心,比起手機,電視無疑更符合人們對於“家庭場景”的想象,重要的是,電視往往被擺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是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等備選項中的最優解。

就在前不久,榮耀的第一款智慧屏產品已經發布,除了基礎的畫質音感俱佳外,它還支持與手機視頻通話,NFC觸碰投屏,並能完美控制華為起家的智能家居產品,比如一鍵開啟,智能門鈴呼叫等功能。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當然,在新戰略下,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劍走偏鋒的思路。

在基於商用5G實現的“萬物互聯”時代,身為手機廠商,華為和一加都在試探智能家居市場,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體量高出N倍的潛力股。

因此,傳統電視核心的內容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的信息共享中心功能。換言之,它不僅是手機屏幕的延展,還要扮演控制管理、多設備聯動的角色。

就像一加CEO劉作虎所說,目前家庭中的互聯網體驗還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智能電視未來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家居需要控制中心,比起手機,電視無疑更符合人們對於“家庭場景”的想象,重要的是,電視往往被擺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是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等備選項中的最優解。

就在前不久,榮耀的第一款智慧屏產品已經發布,除了基礎的畫質音感俱佳外,它還支持與手機視頻通話,NFC觸碰投屏,並能完美控制華為起家的智能家居產品,比如一鍵開啟,智能門鈴呼叫等功能。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智能手機依然會是逐漸下滑的市場,手機廠商都需要新的增長點。

蘋果曾在過去幾年間數次傳出做電視的消息,但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型,最終,在幾代Apple TV機頂盒後,蘋果調頭放棄硬件,而轉向電視內容的生產。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當然,在新戰略下,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劍走偏鋒的思路。

在基於商用5G實現的“萬物互聯”時代,身為手機廠商,華為和一加都在試探智能家居市場,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體量高出N倍的潛力股。

因此,傳統電視核心的內容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的信息共享中心功能。換言之,它不僅是手機屏幕的延展,還要扮演控制管理、多設備聯動的角色。

就像一加CEO劉作虎所說,目前家庭中的互聯網體驗還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智能電視未來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家居需要控制中心,比起手機,電視無疑更符合人們對於“家庭場景”的想象,重要的是,電視往往被擺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是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等備選項中的最優解。

就在前不久,榮耀的第一款智慧屏產品已經發布,除了基礎的畫質音感俱佳外,它還支持與手機視頻通話,NFC觸碰投屏,並能完美控制華為起家的智能家居產品,比如一鍵開啟,智能門鈴呼叫等功能。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智能手機依然會是逐漸下滑的市場,手機廠商都需要新的增長點。

蘋果曾在過去幾年間數次傳出做電視的消息,但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型,最終,在幾代Apple TV機頂盒後,蘋果調頭放棄硬件,而轉向電視內容的生產。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軟件和內容比硬件利潤高,這是大家公認的法則,況且電視這種大件電器的更換頻率必然不如手機,一臺電視的壽命往往有數年甚至十幾年之久,電視能否補上手機利潤的空檔是個未知數,相比之下,大家押注的還是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的未來。

每次升級都伴隨著行業洗牌,以往電視的創新都是依靠屏幕技術推動的,這些優勢掌握在傳統家電和麵板廠商手裡;隨後的智能化風潮催生了互聯網電視的爆發;而物聯網讓手機廠商看到了撬動行業的新機會。

畢竟,智能家居更考驗連接和通訊技術,而這裡,是他們的主場

"

印象裡,電視早就是上世紀的娛樂方式了,尤其是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應用不斷湧現,都在掠奪著電視的存在感,現代人忍不了10分鐘不刷手機,卻能一整年不碰電視。

但數據卻給出了與主觀感受不同的答案。

根據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eMarketer的報告,直到去年,中國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才首次超過看電視的時間,領先優勢相當微弱,只有7分鐘。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這個數據主要是靠一二線城市16-25歲的年輕用戶拉高的,而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電視依舊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品。

2013年,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用“硬件+內容”模式重新定義了電視行業,也開啟了互聯網公司的“電視爭奪戰”。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隨著樂視、暴風、微鯨等第一批玩家的潰敗與轉型,互聯網電視走入了下半場。

新面孔入局,多數都是手機廠商。8月10日,榮耀智慧屏面世,成為華為系的第一款電視類產品;此前只專注一條手機產品線的一加,也在去年底宣佈了電視計劃。互聯網電視,儼然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戰場。

手機市場飽和,產品越來越難賣是一個原因,除此之外,是什麼讓手機廠商對電視趨之若鶩?

做電視,越來越沒門檻了

硬件,尤其是液晶屏幕,曾是傳統電視行業最深的護城河。10多年前,三星、TCL和夏普等大公司壟斷者液晶面板的生產,我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為了打破日韓在面板行業的壟斷,2009年開始,一些政策扶持下的面板企業相繼投產。

面板技術的成熟,幫互聯網廠商跨過了進入電視市場的第一道門檻,也讓做電視硬件這件事,變得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契機則是安卓4.0系統的誕生,基於它的開源屬性,電視系統的開發也不用再從零開始,極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和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一樣,2013年左右,許多創業創業者們在原本門檻極高、利潤卻很低的行業裡看見了一個新的機會——智能化。

對標傳統電視行業,互聯網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銷售渠道。

線上商城的打法被直接複製到了電視領域,不僅省下了鉅額的實體渠道成本,也可以擺脫傳統模式的制約,站在用戶的立場,而非經銷商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定位。

這一點在大尺寸電視上尤為明顯。

傳統實體渠道關心一平米店面能帶來多少利潤抽成,比起佔地的大電視,他們更願意多放幾款小尺寸電視,用銷量來帶動利潤。

這種模式也反向影響了家電廠商的決策,很長時間內,像在蘇寧、國美等店面中,32英寸—37英寸的款式,都是消費者選擇最豐富的區間。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但互聯網品牌可以擺脫該規則的制約,從利潤空間更高的大尺寸起步,比如樂視首次發佈的電視中,就有60英寸的產品;而小米的第一款電視也是47英寸。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分辨度的進化外,互聯網對電視的改造,卻沒有帶來更顛覆性、差異性的變化

傳統廠商也在全面跟進新的產品形態,依託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他們在屏幕表現力上更勝一籌,此外,也接入了可拓展的智能系統,更多互聯網視頻平臺的節目支持,以及成本已經很低的體感操作、語音識別等“黑科技”。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電視發展6年後,除了性價比,互聯網廠商依舊沒有優勢可言,即便到現在,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是三星、TCL、海信、創維這些做家電起家的傳統企業;而互聯網廠商中,即便市場份額最多的小米,出貨量也不及巨頭們的零頭

既然互聯網電視並非風光無限,為何還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

手機撬動電視的新武器

上半場的廝殺帶來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個是手機廠商數量增加,而類似微鯨這類只做互聯網電視的品牌,在市場份額上被逐漸吞噬。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另外一點,則是觀念上的轉變,單純的互聯網電視很難再帶來更多創新,AI和IoT成了主力玩家們發力的新方向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並進行相關操作。

其實單從這個層面上看,AI不過是一層花哨的包裝紙,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電視上,且不說這些技術本身準確度如何,它並不能有效提升電視作為內容獲取渠道的效率和體驗。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當然,在新戰略下,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劍走偏鋒的思路。

在基於商用5G實現的“萬物互聯”時代,身為手機廠商,華為和一加都在試探智能家居市場,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體量高出N倍的潛力股。

因此,傳統電視核心的內容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的信息共享中心功能。換言之,它不僅是手機屏幕的延展,還要扮演控制管理、多設備聯動的角色。

就像一加CEO劉作虎所說,目前家庭中的互聯網體驗還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智能電視未來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屏”。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智能家居需要控制中心,比起手機,電視無疑更符合人們對於“家庭場景”的想象,重要的是,電視往往被擺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是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等備選項中的最優解。

就在前不久,榮耀的第一款智慧屏產品已經發布,除了基礎的畫質音感俱佳外,它還支持與手機視頻通話,NFC觸碰投屏,並能完美控制華為起家的智能家居產品,比如一鍵開啟,智能門鈴呼叫等功能。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智能手機依然會是逐漸下滑的市場,手機廠商都需要新的增長點。

蘋果曾在過去幾年間數次傳出做電視的消息,但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型,最終,在幾代Apple TV機頂盒後,蘋果調頭放棄硬件,而轉向電視內容的生產。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軟件和內容比硬件利潤高,這是大家公認的法則,況且電視這種大件電器的更換頻率必然不如手機,一臺電視的壽命往往有數年甚至十幾年之久,電視能否補上手機利潤的空檔是個未知數,相比之下,大家押注的還是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的未來。

每次升級都伴隨著行業洗牌,以往電視的創新都是依靠屏幕技術推動的,這些優勢掌握在傳統家電和麵板廠商手裡;隨後的智能化風潮催生了互聯網電視的爆發;而物聯網讓手機廠商看到了撬動行業的新機會。

畢竟,智能家居更考驗連接和通訊技術,而這裡,是他們的主場

年輕人不看的電視竟然這麼好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