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男子半年來總是便祕,以為是痔瘡惹的,結果晴天霹靂…

浙江溫州的李先生(化名)半年來總是便祕,起初他認為就是痔瘡導致的。結果,最近一段時間,他的便祕問題仍沒有解決,醫生卻在他的直腸12釐米處找到了一顆腫瘤。

以為是痔瘡導致的便祕

最後發現竟是直腸癌

李先生今年59歲,個子不高,還有些胖,平日裡就喜歡吃肉,特別是紅燒肉,幾乎兩三天就要大吃一頓。他很少吃蔬菜水果,雖然住在沿海城市,對海鮮偏好也不大。每天三餐幾乎全是紅肉,還喜歡用煎炸烤來做。


59歲男子半年來總是便祕,以為是痔瘡惹的,結果晴天霹靂…

半年前的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排便特別困難,一用力肛門口就痛。俗話說,十人九痔。李先生想大概是自己吃了太多肉,運動也不多,所以是中招了。

接下來幾天,他不再頓頓肉食,也吃了些蔬果,但便祕沒有好轉,疼痛還加劇了。他去當地醫院做了肛腸指檢,指檢結果顯示陽性。他也確實長了痔瘡,醫生推斷他是痔瘡引發的慢性便祕,給他配了藥。

通過治療,雖然痔瘡症狀得到了好轉,但便祕問題並沒有解決。期間,李先生也有過便血,但用藥後效果不錯,沒有再出血。然而當時趕上了年關,每天的應酬、加班,他忙得都停不下來,也不對便祕的事上心了。

最近一段時間,他發現解大便越來越艱難,好幾天才排便一次,每一次都要花超過半小時,而且腹部、肛門都疼得厲害。這次,他來到了浙大二院,在醫生建議下,他做了腸鏡檢查。

腸鏡下,醫生竟在李先生直腸12釐米處找到了一顆腫瘤,這才是導致他便祕的罪魁禍首!由於腫瘤周圍積累了較多淋巴結,大腸外科醫生為他制定了先化療,再手術的治療手段。李先生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便祕竟然是直腸癌引起的。

59歲男子半年來總是便祕,以為是痔瘡惹的,結果晴天霹靂…

早期一些症狀容易被忽視或混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大腸外科王達主治醫師說,“十人九痔”這個說法在目前依然是成立,痔瘡確實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但痔瘡與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普通痔瘡也不會惡化成腫瘤。

而有些腸癌的早期症狀,如便血、便祕,很容易被患者當成痔瘡症狀,並不與重視,最終導致疾病的延誤治療,尤其是低位直腸癌早期。

“痔瘡的主要症狀是便血,但一般血液是鮮紅色的;而在低位直腸癌早期,也有部分人是鮮血,但是除了血之外,便血中還帶著少量的黏液,且顏色一般偏暗。此外,痔瘡一般是便後出血為主,直腸癌患者則是血液與大便混在一起,順著排便的出血。

王達說,結直腸癌的症狀有很多,但最典型的是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因此,無論是突然地便祕、次數變多,或大便變細,甚至便血了,即使有可能只是痔瘡,也不能忽視,最好的辦法是及時去大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若和李先生一樣發生誤診,如果用了藥,痔瘡有了改善,但便血、便祕等症狀沒有改善,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做腸鏡、CT等影像學檢查進一步排查。”


結直腸癌也有隱匿發展的情況

結直腸癌也有隱匿發展的情況,最近在浙大二院病房就有一位吳先生(化名)兩年來除了體重不斷下降以外,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直到朋友都說他臉色很差,才去醫院做了全身體檢,腸鏡發現,竟是結腸癌,且腫瘤已有3釐米大。

因此,王達呼籲,要提高對腸癌的篩查及腸鏡檢查的接受度。一般的篩查手段有肛門指檢、大便常規、腫瘤標誌物及腸鏡檢查。

“肛門指檢便宜又有效,是常規體檢套餐中必不可少的項目,是篩查直腸癌、直腸息肉的簡單有效手段。調查發現,直腸癌約佔結直腸癌的60%,而75%的直腸癌位於直腸中下段,這個位置剛好是可以通過肛門指檢摸得到的。換句話說,45%的結直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檢來發現。”

他也建議,5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做一次腸鏡,高危人群則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比如家族有大腸癌史的,本人有腸息肉的,本人有癌症史的,以及有慢性腹瀉、慢性便祕、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精神高壓、慢性膽道疾病史等。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