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哲學 文化 歷史 美女 戀愛 新月新語錄 2019-08-22
"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七)真理與遺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7)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面對惠施的詰難,莊子的辯解是力不從心的,因為他接下去的那些話不僅沒有使自己站住腳,相反卻幫助了對方,甚至反證了對方的正確。

在這裡,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明顯感到惠施實際上摸到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哲學命題:存在。

存在是一種狀態,一個表象。表象後面隱藏著關於本源的意志。人作為一種存在,他不可能意識到本源的真正意圖,雖然他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不僅如此,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同樣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其他的存在物是否具有某種意志或具有什麼樣的意志且這一意志在對本源的疏離程度上是比人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對此,人是絕對不知道的。如果有人宣稱自己知道了,那麼他必然是以自己的意志附會了其他存在物的意志並進而附會了本源的意志。

人與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並可以傳遞的意志,但這只是人的意志,它是本源意志的表現,而本源對自己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本源不表現完全相同的存在,包括人的意志。

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是本源意志的表現,對這種表現人可以自覺並從普遍的經驗出發進行他覺,於是這強化了人的推己及人的思維習慣,而且他們不僅只推己及人,還推己及物,推己及一切,直至推己及本源。人們在濫用自己的他覺功能並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在竊喜的同時他已經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覺原本是虛妄的,他覺更不可靠。自覺是對自身的疏遠,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他覺是對非自身存在的疏遠,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親近,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劃了一條界限,雖然這條界限常常被表現為親近,試圖打破邊界的努力常常換來邊界的更加明晰,只不過這條界限是被重新劃定了的,是人的自覺意志的擴張,與說人理解了事物,不如說人把事物劃到了人的自覺的範圍之內,而事物的自覺的範圍被人的意志逼到了最狹小的空間,或者說人把規定自己的界限劃到了自己之外的領域;同時,他覺還是對非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和諧,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引發了衝突,雖然這種衝突常常被表現為一體化,試圖一體化的努力卻使衝突躍上了最高等級,即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看似一體化了,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在人的他覺下和諧一致了,但實則不然,這是人藉助他覺把自己的意志凌架於事物之上,所以,與其說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一體化了,不如說人取代了物,與其說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和諧了,不如說人的意志取代了物的意志。因此,所謂他覺,就是對自身疏遠的進一步疏遠,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的進一步扭曲。這時,人成了人的唯一尺度。

當人成為人的唯一尺度時,哲學便走入了死衚衕。兩千年的中國哲學,無非是從這條死衚衕裡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爭執、吶喊與呻吟之聲罷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長嘆一聲,壕樑觀魚,本可以引伸出一個關於存在的哲學構建,但很可惜,它以一個具有嚴肅意義的發問始,卻以一個洋洋自得的詭辯終。

真正意義的哲學,在中國一流哲學家的頭腦裡倏忽一閃,終於又不無遺憾的消失了。

魚,還在遊著,在無關快樂不快樂地遊著......

趙新月(江楓)寫於野草書屋

本文選自作者文集《憫生論——主持人書簡》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七)真理與遺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7)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面對惠施的詰難,莊子的辯解是力不從心的,因為他接下去的那些話不僅沒有使自己站住腳,相反卻幫助了對方,甚至反證了對方的正確。

在這裡,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明顯感到惠施實際上摸到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哲學命題:存在。

存在是一種狀態,一個表象。表象後面隱藏著關於本源的意志。人作為一種存在,他不可能意識到本源的真正意圖,雖然他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不僅如此,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同樣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其他的存在物是否具有某種意志或具有什麼樣的意志且這一意志在對本源的疏離程度上是比人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對此,人是絕對不知道的。如果有人宣稱自己知道了,那麼他必然是以自己的意志附會了其他存在物的意志並進而附會了本源的意志。

人與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並可以傳遞的意志,但這只是人的意志,它是本源意志的表現,而本源對自己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本源不表現完全相同的存在,包括人的意志。

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是本源意志的表現,對這種表現人可以自覺並從普遍的經驗出發進行他覺,於是這強化了人的推己及人的思維習慣,而且他們不僅只推己及人,還推己及物,推己及一切,直至推己及本源。人們在濫用自己的他覺功能並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在竊喜的同時他已經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覺原本是虛妄的,他覺更不可靠。自覺是對自身的疏遠,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他覺是對非自身存在的疏遠,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親近,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劃了一條界限,雖然這條界限常常被表現為親近,試圖打破邊界的努力常常換來邊界的更加明晰,只不過這條界限是被重新劃定了的,是人的自覺意志的擴張,與說人理解了事物,不如說人把事物劃到了人的自覺的範圍之內,而事物的自覺的範圍被人的意志逼到了最狹小的空間,或者說人把規定自己的界限劃到了自己之外的領域;同時,他覺還是對非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和諧,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引發了衝突,雖然這種衝突常常被表現為一體化,試圖一體化的努力卻使衝突躍上了最高等級,即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看似一體化了,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在人的他覺下和諧一致了,但實則不然,這是人藉助他覺把自己的意志凌架於事物之上,所以,與其說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一體化了,不如說人取代了物,與其說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和諧了,不如說人的意志取代了物的意志。因此,所謂他覺,就是對自身疏遠的進一步疏遠,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的進一步扭曲。這時,人成了人的唯一尺度。

當人成為人的唯一尺度時,哲學便走入了死衚衕。兩千年的中國哲學,無非是從這條死衚衕裡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爭執、吶喊與呻吟之聲罷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長嘆一聲,壕樑觀魚,本可以引伸出一個關於存在的哲學構建,但很可惜,它以一個具有嚴肅意義的發問始,卻以一個洋洋自得的詭辯終。

真正意義的哲學,在中國一流哲學家的頭腦裡倏忽一閃,終於又不無遺憾的消失了。

魚,還在遊著,在無關快樂不快樂地遊著......

趙新月(江楓)寫於野草書屋

本文選自作者文集《憫生論——主持人書簡》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七)真理與遺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7)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面對惠施的詰難,莊子的辯解是力不從心的,因為他接下去的那些話不僅沒有使自己站住腳,相反卻幫助了對方,甚至反證了對方的正確。

在這裡,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明顯感到惠施實際上摸到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哲學命題:存在。

存在是一種狀態,一個表象。表象後面隱藏著關於本源的意志。人作為一種存在,他不可能意識到本源的真正意圖,雖然他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不僅如此,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同樣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其他的存在物是否具有某種意志或具有什麼樣的意志且這一意志在對本源的疏離程度上是比人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對此,人是絕對不知道的。如果有人宣稱自己知道了,那麼他必然是以自己的意志附會了其他存在物的意志並進而附會了本源的意志。

人與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並可以傳遞的意志,但這只是人的意志,它是本源意志的表現,而本源對自己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本源不表現完全相同的存在,包括人的意志。

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是本源意志的表現,對這種表現人可以自覺並從普遍的經驗出發進行他覺,於是這強化了人的推己及人的思維習慣,而且他們不僅只推己及人,還推己及物,推己及一切,直至推己及本源。人們在濫用自己的他覺功能並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在竊喜的同時他已經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覺原本是虛妄的,他覺更不可靠。自覺是對自身的疏遠,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他覺是對非自身存在的疏遠,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親近,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劃了一條界限,雖然這條界限常常被表現為親近,試圖打破邊界的努力常常換來邊界的更加明晰,只不過這條界限是被重新劃定了的,是人的自覺意志的擴張,與說人理解了事物,不如說人把事物劃到了人的自覺的範圍之內,而事物的自覺的範圍被人的意志逼到了最狹小的空間,或者說人把規定自己的界限劃到了自己之外的領域;同時,他覺還是對非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和諧,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引發了衝突,雖然這種衝突常常被表現為一體化,試圖一體化的努力卻使衝突躍上了最高等級,即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看似一體化了,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在人的他覺下和諧一致了,但實則不然,這是人藉助他覺把自己的意志凌架於事物之上,所以,與其說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一體化了,不如說人取代了物,與其說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和諧了,不如說人的意志取代了物的意志。因此,所謂他覺,就是對自身疏遠的進一步疏遠,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的進一步扭曲。這時,人成了人的唯一尺度。

當人成為人的唯一尺度時,哲學便走入了死衚衕。兩千年的中國哲學,無非是從這條死衚衕裡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爭執、吶喊與呻吟之聲罷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長嘆一聲,壕樑觀魚,本可以引伸出一個關於存在的哲學構建,但很可惜,它以一個具有嚴肅意義的發問始,卻以一個洋洋自得的詭辯終。

真正意義的哲學,在中國一流哲學家的頭腦裡倏忽一閃,終於又不無遺憾的消失了。

魚,還在遊著,在無關快樂不快樂地遊著......

趙新月(江楓)寫於野草書屋

本文選自作者文集《憫生論——主持人書簡》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本文作者、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七)真理與遺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7)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面對惠施的詰難,莊子的辯解是力不從心的,因為他接下去的那些話不僅沒有使自己站住腳,相反卻幫助了對方,甚至反證了對方的正確。

在這裡,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明顯感到惠施實際上摸到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哲學命題:存在。

存在是一種狀態,一個表象。表象後面隱藏著關於本源的意志。人作為一種存在,他不可能意識到本源的真正意圖,雖然他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不僅如此,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同樣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其他的存在物是否具有某種意志或具有什麼樣的意志且這一意志在對本源的疏離程度上是比人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對此,人是絕對不知道的。如果有人宣稱自己知道了,那麼他必然是以自己的意志附會了其他存在物的意志並進而附會了本源的意志。

人與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並可以傳遞的意志,但這只是人的意志,它是本源意志的表現,而本源對自己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本源不表現完全相同的存在,包括人的意志。

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是本源意志的表現,對這種表現人可以自覺並從普遍的經驗出發進行他覺,於是這強化了人的推己及人的思維習慣,而且他們不僅只推己及人,還推己及物,推己及一切,直至推己及本源。人們在濫用自己的他覺功能並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在竊喜的同時他已經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覺原本是虛妄的,他覺更不可靠。自覺是對自身的疏遠,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他覺是對非自身存在的疏遠,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親近,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劃了一條界限,雖然這條界限常常被表現為親近,試圖打破邊界的努力常常換來邊界的更加明晰,只不過這條界限是被重新劃定了的,是人的自覺意志的擴張,與說人理解了事物,不如說人把事物劃到了人的自覺的範圍之內,而事物的自覺的範圍被人的意志逼到了最狹小的空間,或者說人把規定自己的界限劃到了自己之外的領域;同時,他覺還是對非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和諧,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引發了衝突,雖然這種衝突常常被表現為一體化,試圖一體化的努力卻使衝突躍上了最高等級,即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看似一體化了,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在人的他覺下和諧一致了,但實則不然,這是人藉助他覺把自己的意志凌架於事物之上,所以,與其說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一體化了,不如說人取代了物,與其說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和諧了,不如說人的意志取代了物的意志。因此,所謂他覺,就是對自身疏遠的進一步疏遠,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的進一步扭曲。這時,人成了人的唯一尺度。

當人成為人的唯一尺度時,哲學便走入了死衚衕。兩千年的中國哲學,無非是從這條死衚衕裡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爭執、吶喊與呻吟之聲罷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長嘆一聲,壕樑觀魚,本可以引伸出一個關於存在的哲學構建,但很可惜,它以一個具有嚴肅意義的發問始,卻以一個洋洋自得的詭辯終。

真正意義的哲學,在中國一流哲學家的頭腦裡倏忽一閃,終於又不無遺憾的消失了。

魚,還在遊著,在無關快樂不快樂地遊著......

趙新月(江楓)寫於野草書屋

本文選自作者文集《憫生論——主持人書簡》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本文作者、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趙新月演講你來西柏坡看什麼

"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作者:趙新月(筆名江楓)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趙新月題記



(一)真理與剋星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1)



背叛世俗絕對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

有多重背叛世俗歷史的人,不停地背叛下去時,他離真理也就越來越近了。

人世上最高貴的莫過於文化叛徒。

歷史上的文化英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叛徒。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直不能背叛自己所操守的信念的人,終會淪為叛徒的反對者。當叛徒拋卻他們並進一步接近真理時,他們就會剿殺叛徒,並把他的頭顱祭獻給真理之神,同時向真理之神說:我們清除了叛逆你的人。

真理不能保護人,相反,它是仰慕它的人的天敵,是追求它的人的剋星。

在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來,真理是一個美女,但又絕對是一個負心的美女。痴情的文化叛徒們大都夭折在她的懷抱裡,並雖死無憾。

彼岸的真理只有在彼岸時,我們才有安全感。

暗夜裡,叛徒們在小心泅渡。我依稀聽見他們划水的聲音:嘩啦----,嘩啦----。

那聲音單調,寂寞,又恐怖。

到達彼岸的人就永遠回不來了,此岸的人還照樣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他們被告知說,你們的末日將來臨。這時,他們突然憶起似乎在什麼時候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話,原來那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位叛徒說過的。

人們都死了。

 叛徒死在真理的親吻中。

此岸的人們死在謬誤的懷抱裡。

阿門!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二)真理與幸運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2)

真理被說破之後,總有一種尷尬。

說出它的人尷尬,聽到它的人尷尬,被它說到的人也尷尬。

為了避免陷入尷尬,人們都在迴避真理,並生活在謊言之中。謊言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和諧,真理卻破壞這種和諧。

彷彿只有在謊言裡,人們才能編織友情、愛情、神聖、崇高、美德、謙遜、恭良等超現實的夢幻,而真理能將這些都震碎。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粗暴的,它能撕爛罩在人性上的一切的“霓裳羽衣”。所以真理是破壞之神。

真理不完全能施恩於人,還能施暴於人;

謊言不完全能施騙於人,還能施恩於人。

當人們受盡了一種謊言的欺弄時,往往不是去尋求真理,而是要尋求另一種謊言,只不過這種謊言比前一種謊言更能欺騙人。

我們從一種謊言出發,繞開真理,走向另一種謊言,這就是文化的進步,也即波普所說的證偽。

人們之所以能不斷證偽,是因為人們總在不斷地造偽。

所以文化的進步是一種從破滅的謊言走向新的謊言的過程,是千方百計繞開真理避免與之碰面的一次心靈歷險記,人類的災難之一就是遭遇真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發現,哲人往往是最先遭遇真理的人,因而也往往最先遇難。在這裡,哲人成了一個犧牲品,他提示人們只有繞開哲人走過的路徑才能繞開災難,而重複哲人走過的路徑則必然象哲人一樣遇難。這就是哲人對世人的貢獻。當誰也不想成為哲人時,真理就會把折磨不到哲人的憤怒遷怒於眾生,所以一個缺乏哲人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一個缺乏哲人的時代必然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尋求真理的舉動的高尚就在於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救贖。

與其說人們逃避不了現實,不如說人們逃避不了真理。

哲人往往死在眾生手裡,實際上是真理借眾生之手殺死了哲人。眾生明白這一切的時候,哲人已經死了好多年。

聰明的人們總是對哲人既尊且敬的,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人,當真理不幸來造訪人類時,面對真理的要挾,人們就把哲人殺死並作為給真理的祭品獻出來,從而換得平安,哲人也由此換得浮名。所以,哲人是祭品,是眾生獻給真理的祭品。而哲人只有成為祭品,才是圓滿了他對世人的功德。

真理很象上帝,而哲人才是真理的選民,也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哲人從眾生之中遴選出來。所以哲人的不幸也正是其幸運所在,只有哲人,或者說,只有不幸的哲人才是“上帝”的選民,他憑藉自己的不幸換取了被入選的幸運!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三)真理與美麗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3)

人們對於真理的態度其實都是葉公好龍。

真理的真面目可能是非常嚇人的,當追求真理的人見到真理的時候會大驚失色,會被真理嚇壞。由此真理在人們的想象裡是美好的,而在人們的視野裡是猙獰可怖的。

人們只說過美麗的謊言,沒有說過美麗的真理,因為真理並不美麗。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謊言美麗得讓人不可相信,美麗得讓人產生了懷疑,以至於人們寧可相信自己相信的是假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懷疑的是真的,那樣會讓他們消受不起。

人們早已習慣於漫漫長夜,由此會對突如其來的光明抱一種敵視的態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也會享受光明,也配享受光明。當人對久已渴望的東西得不到時,會對他不曾渴望的東西或渴望不到的東西產生親近而在相應的程度上對久已渴望的東西漸漸疏離。人在得不到真理垂青的時候會把謬誤當做真理來信奉以彌補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對於常人而言,謬誤比真理更實用。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謬誤,所以對真理抱有敵視。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於長夜,所以對光明難免驚駭。

 追求真理的人,終歸要被真理所吞噬。

每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都難以忍受真理的灼烤。他們追求不到真理時,會痛苦得要死;他們追求到真理時,會被真理的火焰燒焦。走進真理的人,無一例外都要發瘋。於是,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尼采瘋了,韋伯瘋了,梵高瘋了,魯迅筆下的狂人也瘋了......

一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是倒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就是醉在以真理的名義建造起來的屬於謬誤主宰的宮殿。

在真理之光籠罩不到的地方,才是哲人得以苟活之所。但苟活的哲人絕對不再是哲人。

在真理之光的照射下,哲人也通體光明。但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人們早以習慣於長夜,由此,當哲人把真理之火擲給他們時,他們會被真理的光焰刺疼了雙眼。而那些捧著真理給人看的人也在轉瞬之間化為了灰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四)真理與虛無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4)

我們只有在恐懼之中才能認識到虛無及虛無的浩淼,但虛無之外的我又是什麼?

是存在。

這個存在的被感知是因為我們認識了虛無,從虛無的黑暗裡反觀到了光明----存在。而沒有對虛無的感受我們並不知道或不意識到自己存在,儘管這時我們的確存在著。

存在著的我們感覺不到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但不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是自我的存在。當人發現自我存在的時候,即自我意識存在的時候,我們已陷入虛無。存在著的我們是被存在主宰著的,感覺到存在的我們是被虛無主宰著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

 主宰存在或虛無,我們只是被它們輪換著主宰。

存在著的我們意識不到自我是存在的,意識到存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即被拋入了無邊的虛無之海。我們在虛無之海里而又感覺不到是處於其中時,海便成了岸。

自由的生命意志的表現是不感到虛無,或不被虛無主宰,同時又不感覺到存在,或不被虛無反襯出存在。自由的生命意志是存在在存在的主宰下而不感覺到存在,但生命中的一切都表現為存在在我們身上的外化。人只有在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是自由的。

哲學是在人生的冰面上行走時突然因冰破而墜入水中時的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的描述,尤其是對“恐懼與戰慄”過後的反思。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這種幸運的墜入,而墜入其中的矯矯者也不會長居於此,否則他將被哲學溺死。

虛無中的人對存在的描述是藉助於存在著的時候所掌握了的工具進行的,因而這種描述也必是虛妄的、不得要領的,如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地獄裡的銅筆鐵硯來陽間進行書寫一樣,所寫的東西必是謎一樣的符號。

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同時表達清楚存在與虛無兩個界面裡的意義,如果有,則必然是感覺,存在中的工具面對對於虛無的描述是簡陋的,而最偉大精深的哲學也不過是由這些簡陋的工具雕鑿的,它的偉大精深不體現在這一簡陋的工具上,而體現在藉助這種工具進行創造的偉大而精深的靈魂,也就是墜入虛無之後的那種感覺。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感覺,對哲學的領悟並不主要藉助於語言,但語言卻往往是領悟的唯一導引,不過不是合格導引,它只是為你提供哲學的最外在的表現圖像和沒有確定意義的符號,以便為那些沒有經歷過墜入的人尋找合適的冰口指點些什麼,而那些人能否從多重意義甚至無意義中選擇進入哲學的入口並不取決於他在工具的使用技巧上是否與哲學家一樣或比其更好,而是取決於他的天份,取決於他自身所具有的恐懼性的重量,當他具有這種天資的時候,一接過哲學家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時,他便有可能向虛無墜落,從而意識到存在。科學讓人感到恐怖是因為它讓人看到虛無,並從這種虛無看到存在是不值得存在的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存在的。

快樂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快樂著的人是人與人之外的某種存在的和諧;痛苦卻可以讓人感覺到存在,因為在痛苦著的時候人才發現自己已被世界拋棄,已淪為世界的異類,他想加入這個世界並混跡其中,但他甩不掉痛苦,而通往和諧之路的關卡並不允許痛苦通過。所以,哲學註定與快樂無緣。而當一個哲學家快樂時,他也便暫時疏遠了哲學,他只是感覺不到存在的一個存在物。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五)真理與承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5)

就主觀而言,一切真理都是海市蜃樓,正象一切謬誤都是空中樓閣一樣,用真理反對謬誤實際上是以一種空洞反對另一種空洞。

當我們說發現了一個真理的時候實際上是說發現了必然不是真理的那一部分並正在將它剔除以防人們繼續把它作為真理信奉,也就是說,與其說我們發現了真理倒不如說是發現了謬誤。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所謂真理往往都不可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真理是一種承諾,是人代世界為自己承諾,而人是不自信的,人代世界給自己的承諾連人自己也不相信,而當他相信時是因為他看到了世界兌現了部分承諾,他把這種承諾當成了合乎邏輯的必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偶然。一種真理還在欺騙著人是因為可怕的必然還未曾讓人清醒地意識到遲早要來臨。

人們可以不必非等到偶然的破滅時才在曾經信奉的真理的身上貼上謬誤的標籤,他還可以去證明,並經過證明對真理進行宣判,而反對這種宣判的人也可以去證明宣判的荒謬,但所有的證明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本身和真理一樣也是不可靠的,我們是用一種不可靠的工具構建了同樣一種不可靠的大廈。雖然我們的工具也好象擲地有聲,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這都是我們自己在虛妄中的感覺,象在夢裡使用工具一樣其實我們並未使用,而當我們真的使用時倒有可能是在夢遊之中。

真理只能住在我們之中,我們不可能棲於真理之內。真理只是我們的一個影子,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出神時是可笑的,但我們卻感覺很神聖,而神聖的東西無一不是虛妄的,因為存在無所謂神聖不神聖,因此神聖也是不可靠的。

喜歡馬克思那句名言——懷疑一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凡是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值得懷疑,除了人自身。但當我們說自身時,往往已經把原本的自身與人的創造物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存在與荒謬的混合體。

回到我們自身去即回到存在去。但回去的路上橫亙著激流險灘,遍佈著深淵陷阱,也瀰漫著溫柔的羈絆,迴響著悠揚的笛聲,我們不敢回去或捨不得回去,實際上是不敢面對自身或有比面對自身更快樂的選擇,我們被自己的創造物要挾了,也被自己的創造物迷惑了,因而最終我們回不到自身了,我們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真理的、藝術的、抑或科學的小屋裡開一扇小窗,向我們越來越遙遠的自身眺望,目光中充滿悽迷。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不要......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六)真理與本源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6)



我們需要找一個點。世界的一切表象,在我們認識它的時候都是這個點的延伸;在我們反思或反觀的時候,每一個表象都是可逆的,而且可逆的終極處都是同一的,這個同一的所在就是世界的本源。

迄今為止,一切哲學探索其實都是在尋找這個點狀的世界本源。人,只是世界的一個表象,是世界本源的一個延伸,又是可逆回到本源之中去的一個反向延伸。

心事浩浩茫茫。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看到,我們被本源延伸著,卻不知道本源在哪裡,也不知道要被本源送到哪裡。本源通過我們來表現它自身,但我們卻搞不清它這樣做的意圖,我們成了它的意志的不自覺的執行者,我們的意志只不過是本源用來表現它的意志的又一個表現,而我們卻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被本源表現了,我們無法表現我們自己,我們企圖表現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是虛妄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用來表現本源的,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把本源的表現作為本源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沒有人能尋得到世界的本源,因為本源先於人而存在,也先於萬物而存在。本源是人的存在的原象,存在是這種原象的存在的表達形式。我們只是本源用以表達自己意志時的一種現象,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原象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我們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原象,我們的原象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被原象表達了的一個公式,我們是被原象歌唱了的一支樂曲,我們是被原象照亮了的一個角落,我們是被原象撫摸了的一個物體。

我們與萬物不一樣的地方,是被原象表達成了不同方式;我們與萬物一樣的地方,是擁有同一的原象。

芸芸眾生與長河之汀上的一粒沙礫有同一個原象;一粒沙礫與整個星球有同一個原象;整個星球與茫茫宇宙有同一個原象。在離開原象很遠的地方,一類事物有一個貌似原象的原象。但所有這樣的原象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太遠。把相差太遠的原象再抽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下去時,從一個事物到一類事物,從一類事物到多類事物,從多類事物到各類事物,從各類事物到所有事物,抽象出其共象時,這個共象就是原象。但人類無法發現這一原象,因為人無法站在自身之外來反觀自身,而當他能站在自身之外時,他已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存在,作為那個存在,他同樣不能站在那個存在之外。不能站在自身之外的侷限性使人及一切存在都顯得渺小。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人的渺小不是數量、質量、能力的有限,而是作為存在的有限。

當哲學家指出我們的原象時,那肯定不是我們的原象,而是在偏離原象的程度上可能邁得還不算太遠的那一步,但就是這一步,也與原象大異其趣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是看不到原象了,看不到原象的我們只能越來越疏離了本源。但我們不會被異化,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原象的變體,都是本源的外化。本源創造了我們也藉助了我們,我們被本源表現了也表現了本源。所謂異化實則是一場誤會,我們把自己的存在誤以為原象,把自己的意志誤以為本源。

哲學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一切現象還原成原象,把一切現象後的意志還原成原象後的意志----本源。

本源既然表現了我們,那麼我們就成了本源的影子。回到本源去的努力,就是影子尋找本體的企圖。

我們的本體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作為影子的我們,忽大忽小,忽明忽滅,而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又百無聊賴,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作為影子的我們,感性的反映可能都是錯覺,理性的認識可能都屬荒謬,但我們的本體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們渴望回到本體去,我們渴望被還原,但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還原,除了我們自身的那一點兒悟性,但它又是那樣地不可靠。

科學只能把我們還原成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把我們還原成本體;科學只能把我們運送到外星,卻不能把我們運送到本源。

在茫茫的宇宙裡,天空在運送著星辰,大海在運送著浪花,河流在運送著舟楫,而本源,本源在運送著我們,但我們又不知道本源是什麼?本源在哪裡?本源又要把我們送往何處?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七)真理與遺憾

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7)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面對惠施的詰難,莊子的辯解是力不從心的,因為他接下去的那些話不僅沒有使自己站住腳,相反卻幫助了對方,甚至反證了對方的正確。

在這裡,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明顯感到惠施實際上摸到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哲學命題:存在。

存在是一種狀態,一個表象。表象後面隱藏著關於本源的意志。人作為一種存在,他不可能意識到本源的真正意圖,雖然他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不僅如此,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同樣是為表現本源而存在的其他的存在物是否具有某種意志或具有什麼樣的意志且這一意志在對本源的疏離程度上是比人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對此,人是絕對不知道的。如果有人宣稱自己知道了,那麼他必然是以自己的意志附會了其他存在物的意志並進而附會了本源的意志。

人與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並可以傳遞的意志,但這只是人的意志,它是本源意志的表現,而本源對自己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本源不表現完全相同的存在,包括人的意志。

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是本源意志的表現,對這種表現人可以自覺並從普遍的經驗出發進行他覺,於是這強化了人的推己及人的思維習慣,而且他們不僅只推己及人,還推己及物,推己及一切,直至推己及本源。人們在濫用自己的他覺功能並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在竊喜的同時他已經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覺原本是虛妄的,他覺更不可靠。自覺是對自身的疏遠,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他覺是對非自身存在的疏遠,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親近,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劃了一條界限,雖然這條界限常常被表現為親近,試圖打破邊界的努力常常換來邊界的更加明晰,只不過這條界限是被重新劃定了的,是人的自覺意志的擴張,與說人理解了事物,不如說人把事物劃到了人的自覺的範圍之內,而事物的自覺的範圍被人的意志逼到了最狹小的空間,或者說人把規定自己的界限劃到了自己之外的領域;同時,他覺還是對非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為沒有他覺時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還可能保持著和諧,而他覺卻在兩者之間引發了衝突,雖然這種衝突常常被表現為一體化,試圖一體化的努力卻使衝突躍上了最高等級,即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看似一體化了,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在人的他覺下和諧一致了,但實則不然,這是人藉助他覺把自己的意志凌架於事物之上,所以,與其說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一體化了,不如說人取代了物,與其說人的意志與物的意志和諧了,不如說人的意志取代了物的意志。因此,所謂他覺,就是對自身疏遠的進一步疏遠,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扭曲的進一步扭曲。這時,人成了人的唯一尺度。

當人成為人的唯一尺度時,哲學便走入了死衚衕。兩千年的中國哲學,無非是從這條死衚衕裡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爭執、吶喊與呻吟之聲罷了。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長嘆一聲,壕樑觀魚,本可以引伸出一個關於存在的哲學構建,但很可惜,它以一個具有嚴肅意義的發問始,卻以一個洋洋自得的詭辯終。

真正意義的哲學,在中國一流哲學家的頭腦裡倏忽一閃,終於又不無遺憾的消失了。

魚,還在遊著,在無關快樂不快樂地遊著......

趙新月(江楓)寫於野草書屋

本文選自作者文集《憫生論——主持人書簡》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本文作者、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趙新月演講你來西柏坡看什麼

真理會讓你更幸福嗎?——趙新月哲學美文《真理與存在》

上圖:本文作者趙新月講毛體書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