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想起了一個例子,大意是有兩個家庭的背景非常相似,父親都是酗酒成癮,一個孩子長大後,同樣是酗酒,他說自己是受家庭原因;可另一個孩子卻滴酒不沾,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他說自己不想和父親一樣。

像書中說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不該完全被過去所控制。

我們當下的想法,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棋子。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想起了一個例子,大意是有兩個家庭的背景非常相似,父親都是酗酒成癮,一個孩子長大後,同樣是酗酒,他說自己是受家庭原因;可另一個孩子卻滴酒不沾,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他說自己不想和父親一樣。

像書中說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不該完全被過去所控制。

我們當下的想法,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棋子。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也許有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幸,很差勁,想成為別人。

哲人說:即使你再想變成Y,也不可能成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醍醐灌頂的哲理!

我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何必一定要成為誰呢?

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贏在起跑線,有人穿著破爛、食不果腹,可沒傘的孩子,也許會跑得更快。

人生,決定在我們手中。

像阿德勒說的: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2.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只有活在社會中,才能成為“個人”,只要在一個群體中生活,我們很難做到不考慮人際關係。

  • 和父母的關係
  • 和子女的關係
  • 和上司同事的關係
  • 和客戶的關係
  • 和常去場所(餐廳、健身館等)工作人員的關係
  • 和陌生人的關係
  • ......

我們沒辦法做到隔絕群體的生活,想要過得好,必須考慮人際關係。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想起了一個例子,大意是有兩個家庭的背景非常相似,父親都是酗酒成癮,一個孩子長大後,同樣是酗酒,他說自己是受家庭原因;可另一個孩子卻滴酒不沾,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他說自己不想和父親一樣。

像書中說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不該完全被過去所控制。

我們當下的想法,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棋子。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也許有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幸,很差勁,想成為別人。

哲人說:即使你再想變成Y,也不可能成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醍醐灌頂的哲理!

我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何必一定要成為誰呢?

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贏在起跑線,有人穿著破爛、食不果腹,可沒傘的孩子,也許會跑得更快。

人生,決定在我們手中。

像阿德勒說的: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2.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只有活在社會中,才能成為“個人”,只要在一個群體中生活,我們很難做到不考慮人際關係。

  • 和父母的關係
  • 和子女的關係
  • 和上司同事的關係
  • 和客戶的關係
  • 和常去場所(餐廳、健身館等)工作人員的關係
  • 和陌生人的關係
  • ......

我們沒辦法做到隔絕群體的生活,想要過得好,必須考慮人際關係。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不過,人生不是一場與他人較勁的比賽,而是和“理想的自己”作比較。

有時候太過在意一些事情,其實只有我們自己,別人只是隨口一說罷了。

我記得網上有演員說過,自己胖了的時候,網友說快減肥,瘦才好看;當她減肥後,網友又說,胖點才可愛。

我們也許都有自卑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可你知道嗎,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不一樣。

阿德勒說過,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進步的契機,比如“我學歷低,更要加倍努力”。

但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比如“正是因為我學歷低,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生活過得很辛苦”。

從目的角度出發解釋自己的行為,被阿德勒稱為“外部因果律”,意思是把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的事情解釋為似乎有重大因果關係一樣。

別陷入“失敗原因論”的漩渦中,看清自己手上有什麼牌,好好策劃下一步。

3.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日劇《凪的新生活》,很喜歡這部劇,共情點很多,故事角度新穎且真實。

女主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即使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也要為了不破壞氛圍,察言觀色,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然而有一天,她受夠了這樣的生活,辭職、分手,去過自己的生活。

書中指出,這種“拼命尋求認可”的行為,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這類人看似是非常在乎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可實際上眼裡只有自己。

也許他們沒有關心別人真正的需求,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關心自己,即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別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想起了一個例子,大意是有兩個家庭的背景非常相似,父親都是酗酒成癮,一個孩子長大後,同樣是酗酒,他說自己是受家庭原因;可另一個孩子卻滴酒不沾,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他說自己不想和父親一樣。

像書中說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不該完全被過去所控制。

我們當下的想法,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棋子。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也許有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幸,很差勁,想成為別人。

哲人說:即使你再想變成Y,也不可能成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醍醐灌頂的哲理!

我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何必一定要成為誰呢?

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贏在起跑線,有人穿著破爛、食不果腹,可沒傘的孩子,也許會跑得更快。

人生,決定在我們手中。

像阿德勒說的: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2.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只有活在社會中,才能成為“個人”,只要在一個群體中生活,我們很難做到不考慮人際關係。

  • 和父母的關係
  • 和子女的關係
  • 和上司同事的關係
  • 和客戶的關係
  • 和常去場所(餐廳、健身館等)工作人員的關係
  • 和陌生人的關係
  • ......

我們沒辦法做到隔絕群體的生活,想要過得好,必須考慮人際關係。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不過,人生不是一場與他人較勁的比賽,而是和“理想的自己”作比較。

有時候太過在意一些事情,其實只有我們自己,別人只是隨口一說罷了。

我記得網上有演員說過,自己胖了的時候,網友說快減肥,瘦才好看;當她減肥後,網友又說,胖點才可愛。

我們也許都有自卑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可你知道嗎,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不一樣。

阿德勒說過,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進步的契機,比如“我學歷低,更要加倍努力”。

但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比如“正是因為我學歷低,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生活過得很辛苦”。

從目的角度出發解釋自己的行為,被阿德勒稱為“外部因果律”,意思是把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的事情解釋為似乎有重大因果關係一樣。

別陷入“失敗原因論”的漩渦中,看清自己手上有什麼牌,好好策劃下一步。

3.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日劇《凪的新生活》,很喜歡這部劇,共情點很多,故事角度新穎且真實。

女主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即使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也要為了不破壞氛圍,察言觀色,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然而有一天,她受夠了這樣的生活,辭職、分手,去過自己的生活。

書中指出,這種“拼命尋求認可”的行為,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這類人看似是非常在乎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可實際上眼裡只有自己。

也許他們沒有關心別人真正的需求,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關心自己,即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別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該怎麼生活?

哲人認為,幸福健康的人際關係很重要的指標,是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感覺,是把別人當作夥伴,能在彼此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誰依附誰,也不是誰仰視或俯視誰。

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去愛這個世界,去鼓勵,去幫助,去改變。

認真的人生,需要我們活在當下,沒辦法面面俱到去照顧每個人的需求。

被別人討厭的同時,我們也在被別人喜歡著。

"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當我拆開新書包裝時,爸爸很好奇地問:

“《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奇怪,要討厭勇氣嗎?”

不是的,是我們敢於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拒絕別人,怕被別人討厭,拼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一定會處處得人心,但一定會讓自己很難受。

我不知道此時正在讀文章的你,是否有討好型人格?

如果有,你的生活過得開心嗎,想改變嗎,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豆瓣8.6分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告訴你:當我們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解放自我的枷鎖,才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很有趣,內容形式是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和對人生充滿洞見的哲人展開的長對話。雖然每一章節都有一個主題,但無論我翻到哪一頁,無需知道上下文內容是什麼,就能在眼前的內容得到新的領悟。

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哲學家,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對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生澀難懂的詞彙,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很適合大眾閱讀。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讚譽: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值得我們花一個晚上認真品讀。

1.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青年請教哲人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一位朋友多年來躲在房間裡不出門,朋友很想改變自己,但非常害怕走出房門,一踏出房門,就會發抖、心悸。

哲人問青年,你覺得這是什麼問題,青年說朋友可能有一些心靈創傷吧。

但哲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不是因為不安才走不出去,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才製造了不安的情緒。

我那一刻有點懵,覺得順序是不是反了過來。

但哲人說,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我們考慮問題不該執著於“過去的原因”,而是看“現在的目的”,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原因論,把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統統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那隻能一直受困於過去。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想起了一個例子,大意是有兩個家庭的背景非常相似,父親都是酗酒成癮,一個孩子長大後,同樣是酗酒,他說自己是受家庭原因;可另一個孩子卻滴酒不沾,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他說自己不想和父親一樣。

像書中說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不該完全被過去所控制。

我們當下的想法,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棋子。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也許有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幸,很差勁,想成為別人。

哲人說:即使你再想變成Y,也不可能成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醍醐灌頂的哲理!

我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何必一定要成為誰呢?

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贏在起跑線,有人穿著破爛、食不果腹,可沒傘的孩子,也許會跑得更快。

人生,決定在我們手中。

像阿德勒說的: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2.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只有活在社會中,才能成為“個人”,只要在一個群體中生活,我們很難做到不考慮人際關係。

  • 和父母的關係
  • 和子女的關係
  • 和上司同事的關係
  • 和客戶的關係
  • 和常去場所(餐廳、健身館等)工作人員的關係
  • 和陌生人的關係
  • ......

我們沒辦法做到隔絕群體的生活,想要過得好,必須考慮人際關係。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不過,人生不是一場與他人較勁的比賽,而是和“理想的自己”作比較。

有時候太過在意一些事情,其實只有我們自己,別人只是隨口一說罷了。

我記得網上有演員說過,自己胖了的時候,網友說快減肥,瘦才好看;當她減肥後,網友又說,胖點才可愛。

我們也許都有自卑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可你知道嗎,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不一樣。

阿德勒說過,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進步的契機,比如“我學歷低,更要加倍努力”。

但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比如“正是因為我學歷低,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生活過得很辛苦”。

從目的角度出發解釋自己的行為,被阿德勒稱為“外部因果律”,意思是把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的事情解釋為似乎有重大因果關係一樣。

別陷入“失敗原因論”的漩渦中,看清自己手上有什麼牌,好好策劃下一步。

3.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日劇《凪的新生活》,很喜歡這部劇,共情點很多,故事角度新穎且真實。

女主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即使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也要為了不破壞氛圍,察言觀色,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然而有一天,她受夠了這樣的生活,辭職、分手,去過自己的生活。

書中指出,這種“拼命尋求認可”的行為,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這類人看似是非常在乎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可實際上眼裡只有自己。

也許他們沒有關心別人真正的需求,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關心自己,即以自我為中心。

哲人說,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別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該怎麼生活?

哲人認為,幸福健康的人際關係很重要的指標,是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感覺,是把別人當作夥伴,能在彼此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誰依附誰,也不是誰仰視或俯視誰。

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去愛這個世界,去鼓勵,去幫助,去改變。

認真的人生,需要我們活在當下,沒辦法面面俱到去照顧每個人的需求。

被別人討厭的同時,我們也在被別人喜歡著。

人生潛規則:你想要活得幸福,就要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很喜歡《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放在我的書桌上很久了,雖然讀完有一段時間,但每次再翻開兩頁,就像是哲人在和我對話。

如一面鏡子,照出真實的我。

我想,我會更明白自己未來要怎麼走。

像書中說的,世界並不複雜,是我們把世界看複雜了。

讀一讀《被討厭的勇氣》,人生的謎題也沒那麼難。

with love

豆奶小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