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正寧縣原名羅川縣,唐天寶元年(752年)在羅川東20裡處獲玉真人像27尊,更名為真寧縣。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禎)之諱,改名正寧縣至今。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周家鎮

周家鎮以境內較大的周姓人居住的村莊而得名。位於縣城西部38公里處。東接宮河鎮,南與陝西省彬縣西坡毗鄰,西與陝西省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與寧縣早勝鎮隔無日天溝相望,歷有“雞鳴聽四縣之說”。

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現有燕家村元代燕提領墓(安西郡總管燕桂之父)、周家村遺址(新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前後)兩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有宮家川彩陶遺址、核桃峪遺址、吳家坡遺址、車家溝遺址(均為新石器時代、系古人類燒製陶器的地方)和惠家塬曹家山化石點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6月,周家鎮與全市其他7個鄉鎮被確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區。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麵塑、石雕、木刻、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1997年被慶陽行署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周家鎮物產豐富,資源集聚,經在北部天寧溝及南部四郎河川勘查,均有石油、天然氣分佈;煤炭儲量達到15億噸,是18.48億噸的正寧南部煤田主產區。細沙、豆石、塊石等石料資源也較為豐富。現代農業產業有蘋果、中藥材、拱棚蔬菜、畜禽等,

革命戰爭年代,出現過王克功、楊振華、王萬年、李輝寶、周儒等一大批曾參加過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戰爭的老紅軍、老革命。並出現了黃正興、馮興治、周新國、李文錄、劉軍民、張國傑、劉永哲、樑文鋒等社會名人;作家、藝術家有李文華、曹煥榮、賈慧法等,物華天寶,人文薈萃。

鎮政府駐周家。轄13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5667戶,25611人,面積11.76萬畝。

1、周家:多屬塬地,全鎮最大的村子。該村以姓氏得名。

周家鎮2017年建設了慶陽古典傢俱博物館。該博物館是由社會人士徐志安、楊慧鋒出資1500萬元,在周家鎮黨委、政府竭力支持下,攜手創辦的全市首家呈現隴東民俗、民情、民風的非營利性明清古典傢俱的文化產業實體。博物館收藏各類明清古典傢俱及農耕農具2000多件(套)。該博物館也是省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公益非營利性的管理模式,採取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無償提供觀賞、研討、教育、服務。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2、徐家:位於周家鎮東北4公里處,地處塬邊外,南面靠塬。該村以姓氏得名。

3、蘆堡:位於鎮政府北1公里處,屬於塬地,北面臨溝。該村以姓氏和堡子得名。

4、喬坡(含原葛家村):位於鎮政府西北4公里處,多屬塬地,西北臨溝。解放前有座土橋,過橋後即下坡,故名橋坡。後將“橋”字演變諧音為“喬”,故稱喬坡。

5、西莊:位於鎮政府5公里處,屬於塬地,南面臨溝。以其地處周家以西方位而稱西莊。西莊村王姓,系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西莊村婦女王重陽,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

6、惠塬:位於周家鎮西北塬頭9公里處,即惠家塬(注:方言讀“惠”為xi)。屬山區塬邊咀地形,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如:地名馬家嘴、曹家山等。村委駐地曹家山。曹家山純屬山區地形,以姓氏和地理實體而得名。

惠塬村的宋代遺址,地處涇河與周家河交匯處的三角臺上,其地隸屬於正寧縣周家惠塬第四村民小組,又稱馬家嘴。在遺址內發現有墓葬遺存。還採集有灰質頁岩、板瓦等建築材料,板瓦凹面繩紋隱約可見,瓦面布紋十分清晰。這次重要的新發現具有重要意義,是宋代先民們生產、生活的實物見證,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7、車家溝:位於周家鎮10公里處,屬山區地形,西接涇河。因此地溝邊地形象大車的轅子,故名車家溝。該村為正寧縣最低點,海拔為1177米,涇河灘僅為88米。

周家車家溝的柿子遠近聞名。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8、燕家(含原桌子頭村)位於鎮政府西5公里處,即燕家屯莊。多屬塬地,以姓氏和地形特徵而得名。據考證,正寧燕姓是由元代燕慶安其姓氏發展而來。又如原桌子頭村,屬半山半塬地,因地處塬頭,故以地理實體形象得名。

燕氏家族墓碑為元代墓碑。燕氏家族墓碑原在正寧縣周家鎮燕家村西側三百步之遙的塬面上,有四個大墓冢,墓前設有一通石碑和一些石刻。目前,獨存石碑一通和兩個石關.其它石刻已佚,墓冢已被夷平。

正寧縣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公佈此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搬遷到縣文化館內保護,石碑通體高3米,寬1米。厚20釐米,碑額小篆書寫“欠元故燕君墓表銘書,由上左。從碑文看,此碑為安西邸總管燕候圭安葬其父母和眷屬所立,時在元代大德癸卯三月。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華能正寧電廠是依託核桃峪煤礦建設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廠址位於甘肅省正寧縣周家鎮燕家和原桌子頭村,設計一期裝機容量2×66萬千瓦,二期容量2×100萬千瓦,總投資60億元。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華能正寧電廠規劃建設2臺660兆瓦國產超超臨界燃煤空冷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設施,已於2013年完成核準並開工建設。該工程對增加慶陽市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推進隴東能源基地煤炭就地消納轉化,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9、下馮:位於鎮政府西4公里處,多屬塬地,東南臨溝。該村以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得名。周家鎮李姓,明初由山西九江府遷入,其分支遍居周家的馮家、李家咀。

2004年,下馮村婦女朱慧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

10、樑家:位於周家鎮2公里處,多屬塬地,南面臨溝,南臨四郎河。該村以姓氏得名。

11、大璋:位於鎮政府東南1公里處,多屬塬地,東南臨溝。很早稱大莊,後叫轉音稱大璋。大璋薛姓,明中期由山西遷來。

 12、房村:位於鎮政府東北1.5公里處,地處塬邊,東南臨溝。該村很早有一座石佛像,稱“佛村”,後演變為房村。房村劉姓,明洪武初年由陝西涇陽木劉村遷來。

13、核桃峪:位於鎮政府東4公里處,屬於塬地,南面臨溝,很早長有好多核桃樹而得名。該村以楊姓為主,約有300來戶、1400多口人。

核桃峪村的柳編加工聞名省內外,柳編產品有簸箕、笸籃、花籃、果籃等,產品行銷西北各省區,被譽為“隴東簸箕村”。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該村以楊姓為主,約有300來戶、1400多口人。其編織簸箕的手藝是楊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縣侯馬鄉移民時帶來的,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為它有其獨到之處。

核桃峪煤礦是華能集團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我省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核心項目。

正寧縣:周家鎮各村名稱的來歷及傳說

核桃峪煤礦自2009年4月開工以來,煤礦掘井工程包括立式副井、迴風井和斜式主井三個井道。在“三井”掘進中,特別是在深度均為千米左右的副井與迴風井,施工單位克服井深帶來的強礦壓、高地溫考驗,採用凍結法施工,攻克了400多米巨厚含水層井筒施工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副井、風井順利貫通,創下了千米深井凍結技術的世界紀錄。

注:周家宮家老莊宮姓,明永樂年間(1403—1424)由山西遷來,後一支分居燕家堡,又由燕家堡徙居宮家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