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浙江麗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名喚古堰畫鄉,是國家AAAA級景點,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青水秀,美若畫卷,它由古堰和畫鄉兩部份組成,渝帆之前與大家分享了畫鄉部份,接下來在此繼續分享這個景區的古堰部份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所謂古堰,也就是建於南朝時期的通濟堰,它與都江堰齊、它山堰、鄭國渠、靈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壩,比西班牙人建於十六世紀的愛爾其拱壩和意大利人建於十七世紀的的邦達爾拱壩要早一千多年,在我國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一路上遠山近樹,風光如畫,隨手一拍,便是一幅迷人的美圖。

真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通濟堰文化長廊】棄舟登岸,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條通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長廊,有通濟堰創建以來歷代官員的相關介紹,其中不乏湯顯祖、范成大、何澹、樊良樞、劉廷磯等文化名人,他們均在通濟堰的建造、維修、疏理等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據工作人員介紹,碧湖鎮是一個平原,是麗水主要的產糧區,其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常鬧水患,在此修建通濟堰後,將水系分為四十八派,乾渠分支渠,支渠分毛渠,迂迴曲折,渠渠相通,呈竹枝狀分佈,遍佈整個碧湖平原,並利用西南高東北低的地理形勢,形成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另外,各支渠利用尾閘攔蓄餘水,將其注入眾多湖塘儲蓄,以備旱時不足,形成以引灌為主,儲洩兼顧的竹枝狀水利網。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簡而言之,通濟堰的貢獻有以下幾點:一是灌溉碧湖平原的農田,這在通濟堰歷代碑文中均有明確記載。二是儲水功能,就是儲蓄餘水,以備天旱時用。三是排澇功能,古時候碧湖平原是一片空曠窪地,地勢低,常年積水。通濟堰的水利網,設有直通大溪的概閘,在洪水期間,開閘洩洪,排洩渠水,使農田、村莊免受浸淹,減少洪災損失,確保碧湖平原旱澇保收,四是為灌區人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活用水功能。五是運輸與生產加工功能,古代以水運為主,通濟堰乾渠是可以通舟行貨的。六是養殖功能,可以在渠內養魚、養蝦,放養鵝、鴨,種植蓮子、蓮藕、茭白等。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通濟堰】這便是著名的通濟堰拱形大壩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壩,壩長275米,底寬25米,高2.5米。一千五百餘年來經受各種自然災害的考驗,巍然不動,至今依然發揮著它的作用。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關於大壩的營造,北宋民間還流傳著“白蛇示跡”創建拱壩的傳說:“是歲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老人指之曰:‘過溪遇異物,即營其地’,果見白蛇自山南絕西北,營之乃就”,其大意是說,在南朝時期,朝廷當時派出負責修堰的官員是詹、南二位司馬,兩司馬到任後,帶著一班幕僚對鬆陰溪進行考察時,由於地形複雜,竟一時無法決定壩址,站在溪邊嘆息之時,忽見一條白蛇從對面昂首橫游過來。兩司馬從白蛇過溪遊行的蜿蜒曲折路線中得到啟發,把力學原理運用到水利工程建設上,成功地在寬過半里的鬆陰溪上創建拱壩截流,這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是十分偉大的,同時也開創了世界水利工程技術史上拱形堰壩的先河,後來經歷代修葺完善,固定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象徵著它的價值。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工作人員介紹說,關於通濟堰最初的壩體結構,已無考證(古籍中無記載了),在宋開禧元年改建成石壩以前,通濟堰一直採用傳統的柴木結構,這可以從《通濟堰志》的有關記載中證實,這種柴木大壩需在每年洪峰之前的初春枯水期進行大修,很是費工費料,因主材料是竹木,為保證修壩用材,特別備有方圓五里的堰山,山上的竹木專供修壩所用。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我們到達通濟堰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太陽已經西沉入遠山之後,它的餘輝將這山形水色,色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堰頭古村】在通濟堰的傍邊,有一個名喚堰頭村的古村落,因位於通濟諜的堰首而得其名,它的形成自然與通濟堰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因古堰的建造,當地的先民因地制宜在此建村立業,漁耕勞作,漸漸形成古堰、古道、古民居、的古村落格局。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夕陽西沉,山頭的最後一抹霞光把江邊的蘆葦映照得格外耀眼。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南山映秀】趁著還有些光線,我們決定到堰頭村走走,首先看到的是這棟書有“南山映秀”的古民居,工作人員介紹說是是清代早期建築,據傳,房主葉朝鼎自幼聰慧過人,5歲吟詩作對,6歲能弈棋彈唱,生平熟背四書五經,為人貧富均等,但生了個兒子卻天性愛武,長大後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結果官居五品武官,如此,文武父子流芳後世,文明遐邇。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千年古樟樹】堰頭村裡,有很多這樣的千年古樟,鬱鬱蔥蔥、蒼勁挺拔,遮天蓋地,每一棵的樹齡都在千年之上,如此大規模的及高樹齡的古香樟在浙江是獨一無二的,在國內也是罕見的,它們分佈在主幹渠兩岸,樹根深扎堰堤,牢牢的護衛著堰渠堤岸,是古堰的守護神與見證者。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舍利樹】其中上圖的這一棵又叫舍利樹,樹幹中空能容數人,令人讚歎不已,如同上天恩賜的天然盆景一點,既老態龍鍾又生機勃勃,依靠樹皮吸取地裡的養分繼續生長。究其原因,工作人說是是之前多次遭遇雷擊火燒,幾經死忘,又奇蹟般枯木逢春,所以漸漸被當地村民逢為舍利樹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貞節牌坊】繼續前行,便見一座構建獨特的石牌坊,工作人員說是貞節牌坊,據說大有來頭,還是皇帝敕封的,當時村裡有一葉姓人家,當家人叫葉成發,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兒女,其妻梁氏卻把培養子女的重擔挑起來了,而且使本門下的子孫都考取了功名,影響巨大,當時正值乾隆當皇帝后第一次出遊江南,聽說浙江處州居然還有這麼一位智慧型的賢妻良母,為了鼓勵天下父母培養子女讀書,為國出力分憂,就下了一道聖旨,命建了這麼一座貞節牌坊,因為這裡是當時的國道,從此,文武官員路過這裡,都要下轎下馬。

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堰,浙江麗水通濟堰

【文昌閣】在堰頭村的村尾,有一座雙層閣樓,名喚文昌閣,又叫八角亭。顧名思義,這個堰頭村曾經文風昌盛,歷史上特別是在明清時期,曾經輝煌一時,文昌閣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結構是二層重簷歇山頂亭榭式木構建築,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觀八角形,頂部元寶狀,這個元寶狀也是有講究的,它象徵著功名,寓意是好男兒志在四方,榮歸故里,衣錦還鄉。至於文昌閣建在這個位置上也是有講究的:一是這裡正好是村尾,風水流韻;二是這裡是官道必經之路,可供商賈旅人避雨小憩;第三是建在這裡可與千年古樟、小橋流水輝映成趣,完美結合,綠蔭掩映,藏風得水,意境也是十分幽雅的。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素材來源:文/圖 渝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