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可能寫到這,有很多讀者就會對筆者產生質疑,認為這種事情怎麼還能寫在公眾號的文章中,還能把看過幾次色情網站、性教育、享受性生活這些字眼放在這裡,是不是不太合適。我認為可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保守的思維讓孩子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認知,而受到的保守教育要求自己只能私下從發達的網絡上汲取未經篩選過的知識,導致產生錯誤的認知觀,這也是網絡上猖獗的色情產業被需求的源頭,最直接的會使男性對性暴力產生嚮往,有些人迫於社會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能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演變成了對女性的傷害行為。

小波及“黃金時代”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可能寫到這,有很多讀者就會對筆者產生質疑,認為這種事情怎麼還能寫在公眾號的文章中,還能把看過幾次色情網站、性教育、享受性生活這些字眼放在這裡,是不是不太合適。我認為可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保守的思維讓孩子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認知,而受到的保守教育要求自己只能私下從發達的網絡上汲取未經篩選過的知識,導致產生錯誤的認知觀,這也是網絡上猖獗的色情產業被需求的源頭,最直接的會使男性對性暴力產生嚮往,有些人迫於社會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能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演變成了對女性的傷害行為。

小波及“黃金時代”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每次談到這裡筆者內心總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王小波,他被譽為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其代表作品《黃金時代》更是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這部作品也正是因為涉及到大量的性愛描寫在中國大陸一直無法出版,也許在國情既定的大環境下,真的只有王小波這樣的天才才能無視所有的束縛,將所有的情感和所知所想溶於文字,即使跨越了幾十年的歲月,性禁忌依然存在於當代文壇,其中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順嘴一提,其實王小波大學學習的是經濟貿易專業,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會計系講師,還是個理科生出身。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可能寫到這,有很多讀者就會對筆者產生質疑,認為這種事情怎麼還能寫在公眾號的文章中,還能把看過幾次色情網站、性教育、享受性生活這些字眼放在這裡,是不是不太合適。我認為可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保守的思維讓孩子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認知,而受到的保守教育要求自己只能私下從發達的網絡上汲取未經篩選過的知識,導致產生錯誤的認知觀,這也是網絡上猖獗的色情產業被需求的源頭,最直接的會使男性對性暴力產生嚮往,有些人迫於社會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能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演變成了對女性的傷害行為。

小波及“黃金時代”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每次談到這裡筆者內心總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王小波,他被譽為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其代表作品《黃金時代》更是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這部作品也正是因為涉及到大量的性愛描寫在中國大陸一直無法出版,也許在國情既定的大環境下,真的只有王小波這樣的天才才能無視所有的束縛,將所有的情感和所知所想溶於文字,即使跨越了幾十年的歲月,性禁忌依然存在於當代文壇,其中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順嘴一提,其實王小波大學學習的是經濟貿易專業,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會計系講師,還是個理科生出身。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個以網絡、媒體為主導的時代,暴力事件、傷害事件頻頻出現在新聞頭條,挫折更容易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畢竟如果沒有網絡我不會對物慾橫流的世界有那麼多渴望,但可怕的是我雖然渴望了依然無濟於事,這本身就成為了挫折的載體。正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希望主流媒體們在把持著話語權的時候更注重正確價值觀的傳達。而對於現如今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是國家層面的難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開拓。希望暴力、攻擊行為在未來能淡出人們的視線,可能這樣的事件本身也是社會陰暗面的縮影。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可能寫到這,有很多讀者就會對筆者產生質疑,認為這種事情怎麼還能寫在公眾號的文章中,還能把看過幾次色情網站、性教育、享受性生活這些字眼放在這裡,是不是不太合適。我認為可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保守的思維讓孩子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認知,而受到的保守教育要求自己只能私下從發達的網絡上汲取未經篩選過的知識,導致產生錯誤的認知觀,這也是網絡上猖獗的色情產業被需求的源頭,最直接的會使男性對性暴力產生嚮往,有些人迫於社會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能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演變成了對女性的傷害行為。

小波及“黃金時代”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每次談到這裡筆者內心總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王小波,他被譽為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其代表作品《黃金時代》更是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這部作品也正是因為涉及到大量的性愛描寫在中國大陸一直無法出版,也許在國情既定的大環境下,真的只有王小波這樣的天才才能無視所有的束縛,將所有的情感和所知所想溶於文字,即使跨越了幾十年的歲月,性禁忌依然存在於當代文壇,其中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順嘴一提,其實王小波大學學習的是經濟貿易專業,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會計系講師,還是個理科生出身。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個以網絡、媒體為主導的時代,暴力事件、傷害事件頻頻出現在新聞頭條,挫折更容易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畢竟如果沒有網絡我不會對物慾橫流的世界有那麼多渴望,但可怕的是我雖然渴望了依然無濟於事,這本身就成為了挫折的載體。正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希望主流媒體們在把持著話語權的時候更注重正確價值觀的傳達。而對於現如今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是國家層面的難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開拓。希望暴力、攻擊行為在未來能淡出人們的視線,可能這樣的事件本身也是社會陰暗面的縮影。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資訊

NEWS

2019年7月26日,“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犯罪嫌疑人熊志城一審宣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惡魔終究伏法,但對於逝者,只能是深深的惋惜。不知道為何,聽得這則消息,想到的是王國維先生的詩句,易逝的不僅是驚豔了時光的青蔥歲月,還有脆弱的生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摘要

時間回溯到2018年11月13日,譚同學於中午11點06分進入杭州飛來峰景區,於11點26分在監控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來自江蘇南通的旅客撿到其手機後聯繫譚同學家人確認失蹤,由此展開了為期數日的搜尋工作,也許只是因為貪玩丟失了手機呢?可能當時家人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著暗夜中的微光。不過類似事件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11月16日凌晨,死者譚某遺體在山頂懸崖下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案件分析

可能在整件事情中讓人聊以慰藉的是犯罪嫌疑人熊某(24歲,廣西人)於17日15點50分許在廣西省桂林市被抓捕歸案,從確認身份到抓捕成功不足48小時。經審理,被告人熊某因參與網絡賭博欠下大額債務,因無力償還感到生活無望,進而產生厭世情緒。2018年11月上旬,熊某連續多日徘徊在杭州市飛來峰景區,欲在自殺前殺人墊背,尋找作案對象。11月13日,熊某進入飛來峰景區,在蓮花峰山頂附近遇見獨自遊玩的被害人譚同學,隨即持尖刀連續捅刺譚同學胸腹部數刀,並將譚某某推下附近的陡坡。後熊某爬至陡坡下,對譚同學進行猥褻,並不顧其哀求,持尖刀切割被害人頸部等部位數刀,導致死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暴力、殘害和侵犯充斥著媒體的各大頭條,去年8月份“滴滴女孩”趙某被害一案發生後,滴滴公司因在案發時的不作為被迫整改,針對女乘客的安全系統緊急上線,受害人的微博裡留言最多的就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要上那輛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容易被傷害的角色,攻擊行為的首選目標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女孩子。縱然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對於她們,可能也僅僅是心靈的慰藉,畢竟生命不是人力能夠挽回的存在。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那麼被統稱為攻擊行為的傷害犯罪事件,其歸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傷害性事件在社會中註定無法根除,但是在瞭解其中因果之後未嘗不能感知邪念於萌芽。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1

挫折——攻擊理論

對於攻擊行為,很早就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挫折——攻擊理論是最早對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的認可度和普遍接受度是最為廣泛的。在這裡,我們用一個通俗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比如在一個異常炎熱的天氣,你在外面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覺得又渴又累,於是你掏出僅有的一些零錢,投到自動售貨機裡,迫切的想要喝一口冰爽的可樂。但是當你按下提貨的按鈕時,售貨機卻完全沒有反應,你又按了退錢按鈕,機器仍然毫無動靜,最後你晃動踢打售貨機,可一切仍無濟於事,此時的你是否更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的事情呢?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花了錢還沒喝到冰鎮的可樂,在炎炎夏日可謂相當嚴酷的懲罰,而犯罪嫌疑人熊某早已因賭博輸光所有財產,更是身背無法償還的高額貸款,本身想通過賭博換取更好的生活,奈何事與願違,此時嚴重的挫折出現了,從而順理成章的出現攻擊行為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2

色情作品

同時有證據表明,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相關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Kingston&others,2009),實驗者們通過詢問大學男生和女生:“在過去的30天,你大概看過幾次色情網站。”在考慮性別因素後,經常看色情網站的學生,在隨後的三週內,更可能對朋友和戀人身體攻擊。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現如今公安部門對於網絡上的黃暴內容加大了整治力度,力求給現代青少年們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

但是就目前國情來講,我國在青春期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於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源於歷史的因素,與性有關的話題都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更遑論跟孩子探討這類問題,簡直是恬不知恥,甚至提升到有違人倫的高度。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可能寫到這,有很多讀者就會對筆者產生質疑,認為這種事情怎麼還能寫在公眾號的文章中,還能把看過幾次色情網站、性教育、享受性生活這些字眼放在這裡,是不是不太合適。我認為可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保守的思維讓孩子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認知,而受到的保守教育要求自己只能私下從發達的網絡上汲取未經篩選過的知識,導致產生錯誤的認知觀,這也是網絡上猖獗的色情產業被需求的源頭,最直接的會使男性對性暴力產生嚮往,有些人迫於社會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能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演變成了對女性的傷害行為。

小波及“黃金時代”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每次談到這裡筆者內心總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王小波,他被譽為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其代表作品《黃金時代》更是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這部作品也正是因為涉及到大量的性愛描寫在中國大陸一直無法出版,也許在國情既定的大環境下,真的只有王小波這樣的天才才能無視所有的束縛,將所有的情感和所知所想溶於文字,即使跨越了幾十年的歲月,性禁忌依然存在於當代文壇,其中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順嘴一提,其實王小波大學學習的是經濟貿易專業,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會計系講師,還是個理科生出身。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個以網絡、媒體為主導的時代,暴力事件、傷害事件頻頻出現在新聞頭條,挫折更容易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畢竟如果沒有網絡我不會對物慾橫流的世界有那麼多渴望,但可怕的是我雖然渴望了依然無濟於事,這本身就成為了挫折的載體。正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希望主流媒體們在把持著話語權的時候更注重正確價值觀的傳達。而對於現如今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是國家層面的難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開拓。希望暴力、攻擊行為在未來能淡出人們的視線,可能這樣的事件本身也是社會陰暗面的縮影。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從浙大女生失蹤案,到攻擊行為的深層認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