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籌海圖編

第二,減輕沿海民眾負擔,與民為善,斷絕禍源。

這個其實也蠻無奈的。沿海百姓去走私,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計所迫。當時很多人,哪怕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都不會鋌而走險去從倭。胡宗憲要做的,就是減輕沿海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得以存活,自然也就沒這麼多人去走私了。在胡宗憲主政期間,多次上書朝廷,減免東南沿海百姓的賦稅,並且靈活控制部隊規模,儘量做到不輕易增加百姓負擔。

第三,整頓舊軍,編練新軍。

舊有的官軍,嚴軍令,重賞罰,加強訓練。處理了一大批怯戰的,貽誤戰機的,不聽號令的,私通外敵的將領。最後看這群兵爺實在不堪重用,頂著壓力,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開始編練民團。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俞家軍就是在胡宗憲主政東南時成軍的。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籌海圖編

第二,減輕沿海民眾負擔,與民為善,斷絕禍源。

這個其實也蠻無奈的。沿海百姓去走私,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計所迫。當時很多人,哪怕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都不會鋌而走險去從倭。胡宗憲要做的,就是減輕沿海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得以存活,自然也就沒這麼多人去走私了。在胡宗憲主政期間,多次上書朝廷,減免東南沿海百姓的賦稅,並且靈活控制部隊規模,儘量做到不輕易增加百姓負擔。

第三,整頓舊軍,編練新軍。

舊有的官軍,嚴軍令,重賞罰,加強訓練。處理了一大批怯戰的,貽誤戰機的,不聽號令的,私通外敵的將領。最後看這群兵爺實在不堪重用,頂著壓力,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開始編練民團。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俞家軍就是在胡宗憲主政東南時成軍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戚家軍 圖

第四,組建自己的班底。

胡宗憲剿倭寇的時候,組建一個豪華的班底。武將中,戚繼光,俞大猷自不必說。還有唐順之,張思維,湯克寬等一批敢打幹殺的猛人。文人中,還有名滿天下的徐渭。這哥們有多牛,稍微知道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明白,後來徐渭還做了李如鬆的老師。李如鬆後來在朝鮮戰場上打日本人立下的卓越功勳,離不開徐渭的教導。

第五,對倭寇剛柔並進,謀略有方

倭寇的問題,難點在於其行蹤難定,匪首常年躲在海外,且勢力盤根錯節,已成氣候。胡宗憲就分化瓦解,畢竟同行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該拉的拉,該打的打,打完也不忘給糖吃,然後是畫餅,慫恿,離間,能用上的都用上。比如徐海這一部,就是被胡宗憲這樣玩死的。

面對勢力最大的汪直,胡宗憲以安撫為主,甚至宣稱明朝可以重開海禁,只要你願意談,什麼都好說。一面這麼說,一面還派人找來了汪直的家人,好吃好喝地招待。汪直居然就這麼被胡宗憲忽悠上岸了。最後由於大明官場內鬥,力主招撫汪直的胡宗憲,無奈殺掉了汪直。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籌海圖編

第二,減輕沿海民眾負擔,與民為善,斷絕禍源。

這個其實也蠻無奈的。沿海百姓去走私,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計所迫。當時很多人,哪怕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都不會鋌而走險去從倭。胡宗憲要做的,就是減輕沿海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得以存活,自然也就沒這麼多人去走私了。在胡宗憲主政期間,多次上書朝廷,減免東南沿海百姓的賦稅,並且靈活控制部隊規模,儘量做到不輕易增加百姓負擔。

第三,整頓舊軍,編練新軍。

舊有的官軍,嚴軍令,重賞罰,加強訓練。處理了一大批怯戰的,貽誤戰機的,不聽號令的,私通外敵的將領。最後看這群兵爺實在不堪重用,頂著壓力,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開始編練民團。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俞家軍就是在胡宗憲主政東南時成軍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戚家軍 圖

第四,組建自己的班底。

胡宗憲剿倭寇的時候,組建一個豪華的班底。武將中,戚繼光,俞大猷自不必說。還有唐順之,張思維,湯克寬等一批敢打幹殺的猛人。文人中,還有名滿天下的徐渭。這哥們有多牛,稍微知道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明白,後來徐渭還做了李如鬆的老師。李如鬆後來在朝鮮戰場上打日本人立下的卓越功勳,離不開徐渭的教導。

第五,對倭寇剛柔並進,謀略有方

倭寇的問題,難點在於其行蹤難定,匪首常年躲在海外,且勢力盤根錯節,已成氣候。胡宗憲就分化瓦解,畢竟同行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該拉的拉,該打的打,打完也不忘給糖吃,然後是畫餅,慫恿,離間,能用上的都用上。比如徐海這一部,就是被胡宗憲這樣玩死的。

面對勢力最大的汪直,胡宗憲以安撫為主,甚至宣稱明朝可以重開海禁,只要你願意談,什麼都好說。一面這麼說,一面還派人找來了汪直的家人,好吃好喝地招待。汪直居然就這麼被胡宗憲忽悠上岸了。最後由於大明官場內鬥,力主招撫汪直的胡宗憲,無奈殺掉了汪直。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抗倭 圖卷

就是通過了這一些列的舉措,胡宗憲消滅了一批長期危害大明東南沿海一帶大的倭寇勢力,“兩浙倭漸平”。

嘉靖朝官場的艱難求存

胡宗憲給人的詬病,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其為了權勢主動攀附嚴黨,趨炎附勢,貪汙受賄,打擊異己,揮霍無度等。朝史暮想認為,以上行徑,胡宗憲應該都有,指責的也對。但是還是希望各位,把眼光放到當時整個大明朝的政治環境來看待這個問題。

當時什麼情況?嘉靖躲在西苑不上朝,只有內閣勉強在推動朝局運轉。嚴嵩當時作為內閣首輔,雖然有其他如徐階,裕王,景王等黨派與其抗爭,但都難以撼動他在嘉靖心中的地位。胡宗憲雖然是嘉靖欽點的,但並不是說有皇帝在後面撐腰你就能順利做事。很多時候,皇帝是搞平衡的,而宰相是可以提供庇護的。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籌海圖編

第二,減輕沿海民眾負擔,與民為善,斷絕禍源。

這個其實也蠻無奈的。沿海百姓去走私,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計所迫。當時很多人,哪怕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都不會鋌而走險去從倭。胡宗憲要做的,就是減輕沿海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得以存活,自然也就沒這麼多人去走私了。在胡宗憲主政期間,多次上書朝廷,減免東南沿海百姓的賦稅,並且靈活控制部隊規模,儘量做到不輕易增加百姓負擔。

第三,整頓舊軍,編練新軍。

舊有的官軍,嚴軍令,重賞罰,加強訓練。處理了一大批怯戰的,貽誤戰機的,不聽號令的,私通外敵的將領。最後看這群兵爺實在不堪重用,頂著壓力,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開始編練民團。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俞家軍就是在胡宗憲主政東南時成軍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戚家軍 圖

第四,組建自己的班底。

胡宗憲剿倭寇的時候,組建一個豪華的班底。武將中,戚繼光,俞大猷自不必說。還有唐順之,張思維,湯克寬等一批敢打幹殺的猛人。文人中,還有名滿天下的徐渭。這哥們有多牛,稍微知道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明白,後來徐渭還做了李如鬆的老師。李如鬆後來在朝鮮戰場上打日本人立下的卓越功勳,離不開徐渭的教導。

第五,對倭寇剛柔並進,謀略有方

倭寇的問題,難點在於其行蹤難定,匪首常年躲在海外,且勢力盤根錯節,已成氣候。胡宗憲就分化瓦解,畢竟同行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該拉的拉,該打的打,打完也不忘給糖吃,然後是畫餅,慫恿,離間,能用上的都用上。比如徐海這一部,就是被胡宗憲這樣玩死的。

面對勢力最大的汪直,胡宗憲以安撫為主,甚至宣稱明朝可以重開海禁,只要你願意談,什麼都好說。一面這麼說,一面還派人找來了汪直的家人,好吃好喝地招待。汪直居然就這麼被胡宗憲忽悠上岸了。最後由於大明官場內鬥,力主招撫汪直的胡宗憲,無奈殺掉了汪直。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抗倭 圖卷

就是通過了這一些列的舉措,胡宗憲消滅了一批長期危害大明東南沿海一帶大的倭寇勢力,“兩浙倭漸平”。

嘉靖朝官場的艱難求存

胡宗憲給人的詬病,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其為了權勢主動攀附嚴黨,趨炎附勢,貪汙受賄,打擊異己,揮霍無度等。朝史暮想認為,以上行徑,胡宗憲應該都有,指責的也對。但是還是希望各位,把眼光放到當時整個大明朝的政治環境來看待這個問題。

當時什麼情況?嘉靖躲在西苑不上朝,只有內閣勉強在推動朝局運轉。嚴嵩當時作為內閣首輔,雖然有其他如徐階,裕王,景王等黨派與其抗爭,但都難以撼動他在嘉靖心中的地位。胡宗憲雖然是嘉靖欽點的,但並不是說有皇帝在後面撐腰你就能順利做事。很多時候,皇帝是搞平衡的,而宰相是可以提供庇護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嘉靖 像

所以胡宗憲明白,要想真的為大明朝做點事情,剿除倭寇,必須要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放眼朝堂,唯有內閣首輔嚴嵩有這個實力。所以當嚴嵩義子趙文華在浙江陷害當時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時,胡宗憲選擇依附趙文華。事實證明他的謀劃沒有錯,幾經周折,在嚴黨的推舉下,胡宗憲順利坐上了南直浙總督的位置。也只有坐到這個位置,他才能真正地施展自己的才華能力,為朝廷解決倭寇問題。

胡宗憲貪汙受賄是肯定的,甚至截留地方財政也不用質疑。這些款項,除了他自己奢靡的用度,一部分用來支持抗倭事宜的款項,也有一部分用來攀附朝中權貴。眾人罵胡宗憲無恥,《明史》雲:

宗憲多權術,喜功名,因文華結嚴嵩父子,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

唉,只得一聲嘆氣。觀當時朝局,從嚴嵩到徐階,何人不貪,何人不斂。往前說,三楊不貪?往後說,張居正不貪?戚繼光不貪?胡宗憲給嚴嵩父子送禮,除了攀附之外,難道就沒一點為時局考慮的動機?就僅僅是允許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自己編練新軍,這就得擔多大的風險。要是朝中無人庇護,這事怎麼做?誰敢做?而當時的情況大家不是不知道,就憑原先那批官軍幾塊料,去和倭寇打?

"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嘉靖十九年,於刑部外放為官,歷任山東益都縣縣令,浙江餘姚知縣,因政績突出,升為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嘉靖三十三年,由世宗欽點,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大明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看了太多權力中樞的蠅營狗苟,也知曉了皇權帝術,感受了朝臣私下的暗流湧動,但是我們卻還未提及過這麼一群人——真正在為大明王朝做實事的中下基層官員。

他們既要面對朝堂之上高官顯貴鬥爭的波及,也要面臨下面洶湧的民情政情。高層的一個決定,他們可能就要無休止地幹活;好不容易做出點政績,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忽視,埋沒,甚至斷送了性命。

胡宗憲,在朝史暮想眼裡,就是大明嘉靖朝,基層幹活的地方官中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地方官,可循其為官之道

胡宗憲出任山東益都縣縣令的時候,就遇到兩個很多地方官都很為難的問題:欠糧和臨時攤派。

外官上任,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和地方上豪強士族的協調了。當時的益都縣,很多豪強士族都拖欠朝廷的稅糧不繳。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作為上任的外官,如果要是和這些地方上的勢力鬧翻了,你基本上官也做到頭了,因為以後所有的為政措施都得不到順利實施。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胡宗憲怎麼做?胡宗憲首先表現出雷霆手段,嚴格定下了收稅糧的最後期限,大有一副與當地士族撕破臉面之勢。而到了最後的時限時,胡宗憲親自去拜訪這些士族,顧左右而言他,一派官民同樂之景。有人問起收稅糧的事情,胡宗憲就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限也,我忘之;民何其幸我耶,姑俟來日”

意思也明白,大家今天聊得這麼開心,相見恨晚,談欠糧的事情幹嘛。各位如此欣賞看重我胡某人,難道還會欠糧不給胡某面子嗎?今天高興,不說這個,各位過幾日補上即可。

典型的軟硬皆施。而事實證明這套是真的有效果,之後不但補齊了欠的稅糧,地方上今年的賦稅也都超額完成了。

而另一個臨時攤派的問題,胡宗憲就在賦稅超額完成的部分裡,直接建了個小金庫,專款專項地用以攤派事宜。朝史暮想不清楚這種截留朝廷賦稅的做法在當時是否合規,不過畢竟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於民而言,確實是為任一方的好官。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胡宗憲 劇照

在浙江餘姚擔任知縣的時候,有一處礦山長期被當地豪族侵佔,由於獨佔其利,私自開採,破壞環境不說,還有重大的安全隱患,當地百姓群情激奮。胡宗憲一上任,就四處走訪,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居然用自己的俸祿把此處礦山從豪族手裡贖回。如此一來,豪族沒有損失,百姓的怒火也被平復,困擾了餘姚好幾任知縣的一大難題,在胡宗憲手裡就用了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還有他做宣大巡按御史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兵變。兵變的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上頭要輪換將領和部隊,將士們不願意,譁變。胡宗憲先是問了具體緣由,然後居然把輪換的調令當眾給將士們看,問其意願。當所有人都不願意遵從調令的時候,胡宗憲冒著丟官的風險,上疏兵部,“請罷其議”。

為什麼說這麼做風險大?因為當時提出換防的,是兵部尚書兼宣大總督翁萬達。雖說胡宗憲做了巡按御史,但分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翁萬達。所幸,作為當時大明國防部部長兼宣大軍區總司令的翁萬達沒有為難胡宗憲,兵部同意撤銷換防命令。胡宗憲及時阻止了一場譁變。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翁萬達 塑像

為什麼朝史暮想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講胡宗憲三次在地方為官的經歷?因為想引出胡宗憲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之後胡宗憲執掌大明東南,剿滅倭寇之事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宗憲在益都縣,對於欠糧,其手法是軟硬兼施;在待攤派問題上,敢於截留稅款,無視規矩的束縛;在餘姚礦山問題上,於具體調查後,居然用自己俸祿贖買,可見其重視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和不按常理出牌;在宣大防線制止譁變,可見其勇於擔責,不畏上官的品質。

一個手段老辣,恩威並施,善於情報收集和具事具辦,且堅持己見的胡宗憲,呼之欲出。

主政東南,清剿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任命一下達,胡宗憲就明白,世宗對自己其實是給予厚望的。

時,東南沿海倭寇已經非常猖獗,大明朝久剿不除,大批的人力物力打了水票,朝廷負擔日益加重。東南沿海百姓也深受其害。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倭寇 圖卷

對於倭寇問題,很多人歸結到大明的禁海令。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大明的禁海令,卻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當時陳友諒餘部退到了海上,對於建都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威脅依然存在,更擔心其勾結海外勢力。再加上沿海走私活動猖獗,故而禁海。

到了嘉靖年間,先是有日本兩方使者爭貢,引發衝突,明朝直接裁撤了市舶司,斷絕了與日本的官方商貿往來。這就使得中日之間走私貿易猖獗。沒辦法,人家海外的朋友就好你大明的東西,你政府取消了正規往來途徑,就只能靠走私。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日本武士 形象

而東南沿海地帶,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問題。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禁海了,很多百姓生計就被斷了。再加上走私的利潤實在太過巨大,於是沿海很多不安分的人,開始參與到了走私之中。他們中有沒土地的破產農民,下不了海的漁民,無所事事的混混,被處罰罷免的官吏,考不上功名的書生,無處安身和尚僧侶。

而正是這些人蔘與到走私,並與海外勢力的勾結,才是導致大明朝倭寇屢剿不絕的真正原因。而其中又以汪直等人為最典型的代表。(關於汪直,朝史暮想今後再專文講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胡宗憲做了什麼?

第一,建立和強化海防體系,完善預警機制。

說來可笑,以前倭寇來的時候,沿海官兵都是臨時去借用漁船出去抗擊倭寇。史書記載:

戒備漸弛 , 伍籍日虛 , 樓格朽弊 , 遇警輒借漁船應敵 ......兵非慣戰 ,船非專業。聞警輒逃 ,全不足恃 , 以致群盜鼓行而入 , 攻毀縣治 , 若蹈無人境耳 ......

所以胡宗憲一來就造船。胡宗憲修了千餘艘戰艦,船上配置上火器,然後讓將領帶上兵,坐著船在沿海附近巡視;建造了大量的哨所,預警臺和水寨。部署大大小小的部隊於其間,形成一個海防體系。一旦預警,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和協調部隊調動。同時參與《籌海圖編》的編制,完善海防地圖。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籌海圖編

第二,減輕沿海民眾負擔,與民為善,斷絕禍源。

這個其實也蠻無奈的。沿海百姓去走私,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計所迫。當時很多人,哪怕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都不會鋌而走險去從倭。胡宗憲要做的,就是減輕沿海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得以存活,自然也就沒這麼多人去走私了。在胡宗憲主政期間,多次上書朝廷,減免東南沿海百姓的賦稅,並且靈活控制部隊規模,儘量做到不輕易增加百姓負擔。

第三,整頓舊軍,編練新軍。

舊有的官軍,嚴軍令,重賞罰,加強訓練。處理了一大批怯戰的,貽誤戰機的,不聽號令的,私通外敵的將領。最後看這群兵爺實在不堪重用,頂著壓力,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開始編練民團。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俞家軍就是在胡宗憲主政東南時成軍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戚家軍 圖

第四,組建自己的班底。

胡宗憲剿倭寇的時候,組建一個豪華的班底。武將中,戚繼光,俞大猷自不必說。還有唐順之,張思維,湯克寬等一批敢打幹殺的猛人。文人中,還有名滿天下的徐渭。這哥們有多牛,稍微知道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明白,後來徐渭還做了李如鬆的老師。李如鬆後來在朝鮮戰場上打日本人立下的卓越功勳,離不開徐渭的教導。

第五,對倭寇剛柔並進,謀略有方

倭寇的問題,難點在於其行蹤難定,匪首常年躲在海外,且勢力盤根錯節,已成氣候。胡宗憲就分化瓦解,畢竟同行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該拉的拉,該打的打,打完也不忘給糖吃,然後是畫餅,慫恿,離間,能用上的都用上。比如徐海這一部,就是被胡宗憲這樣玩死的。

面對勢力最大的汪直,胡宗憲以安撫為主,甚至宣稱明朝可以重開海禁,只要你願意談,什麼都好說。一面這麼說,一面還派人找來了汪直的家人,好吃好喝地招待。汪直居然就這麼被胡宗憲忽悠上岸了。最後由於大明官場內鬥,力主招撫汪直的胡宗憲,無奈殺掉了汪直。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抗倭 圖卷

就是通過了這一些列的舉措,胡宗憲消滅了一批長期危害大明東南沿海一帶大的倭寇勢力,“兩浙倭漸平”。

嘉靖朝官場的艱難求存

胡宗憲給人的詬病,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其為了權勢主動攀附嚴黨,趨炎附勢,貪汙受賄,打擊異己,揮霍無度等。朝史暮想認為,以上行徑,胡宗憲應該都有,指責的也對。但是還是希望各位,把眼光放到當時整個大明朝的政治環境來看待這個問題。

當時什麼情況?嘉靖躲在西苑不上朝,只有內閣勉強在推動朝局運轉。嚴嵩當時作為內閣首輔,雖然有其他如徐階,裕王,景王等黨派與其抗爭,但都難以撼動他在嘉靖心中的地位。胡宗憲雖然是嘉靖欽點的,但並不是說有皇帝在後面撐腰你就能順利做事。很多時候,皇帝是搞平衡的,而宰相是可以提供庇護的。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嘉靖 像

所以胡宗憲明白,要想真的為大明朝做點事情,剿除倭寇,必須要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放眼朝堂,唯有內閣首輔嚴嵩有這個實力。所以當嚴嵩義子趙文華在浙江陷害當時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時,胡宗憲選擇依附趙文華。事實證明他的謀劃沒有錯,幾經周折,在嚴黨的推舉下,胡宗憲順利坐上了南直浙總督的位置。也只有坐到這個位置,他才能真正地施展自己的才華能力,為朝廷解決倭寇問題。

胡宗憲貪汙受賄是肯定的,甚至截留地方財政也不用質疑。這些款項,除了他自己奢靡的用度,一部分用來支持抗倭事宜的款項,也有一部分用來攀附朝中權貴。眾人罵胡宗憲無恥,《明史》雲:

宗憲多權術,喜功名,因文華結嚴嵩父子,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

唉,只得一聲嘆氣。觀當時朝局,從嚴嵩到徐階,何人不貪,何人不斂。往前說,三楊不貪?往後說,張居正不貪?戚繼光不貪?胡宗憲給嚴嵩父子送禮,除了攀附之外,難道就沒一點為時局考慮的動機?就僅僅是允許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自己編練新軍,這就得擔多大的風險。要是朝中無人庇護,這事怎麼做?誰敢做?而當時的情況大家不是不知道,就憑原先那批官軍幾塊料,去和倭寇打?

主政東南,剿倭平亂的大明重臣——胡宗憲

嚴嵩 劇照

毫不客氣地說,胡宗憲在剿滅倭寇上取得的重大成績,和嚴黨的支持,全力調撥政治資源密不可分。嚴嵩為什麼要支持你胡宗憲? 利益交換啊,現在大家拿著這個東西來罵胡宗憲,朝史暮想覺得挺噁心的。

明代官場難混啊。強人政治的官場更難混。想做出點成績的人,妥協是必須要學會的。胡宗憲最後因為嚴嵩的倒臺收到牽連而下獄。徐階是真的打算整死他。嘉靖是明白人了,意思是胡宗憲是為大明朝立過功的,現在這麼殺了他,以後誰還敢出來做事。

可嘉靖想保他,也架不住徐階等人的手段“高明”。即便胡宗憲上書表明心跡,訴其攀附嚴黨也不過為了剿倭大計,也無濟於事。胡宗憲最後於獄中自盡。

對於胡宗憲,朝史暮想覺得他是功大於過的,是值得被歷史肯定的人。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