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相機 攝影 雕刻時光 哲學 生物 月球 一立方攝影學院 2019-08-29
"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這張照片都是用了多重曝光。拍攝時注意畫面的構圖,以及月亮的位置不要出現穿幫。

一些實用技巧幫你實現主觀想法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這張照片都是用了多重曝光。拍攝時注意畫面的構圖,以及月亮的位置不要出現穿幫。

一些實用技巧幫你實現主觀想法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利用光線的選擇性照明

光線有照得到的地方,但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因為這樣,便有了光和影、明和暗的區別,於是畫面變得起伏。光雖說是攝影的原材料,但放眼望去一片光明,沒有黑暗,也難以呈現好的畫面。所以充分利用光線照明的“選擇性”(當然,在專業的攝影語言裡,這叫側面光、側逆光、側順光等等),將你要表現的內容用光來勾勒出來。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這張照片都是用了多重曝光。拍攝時注意畫面的構圖,以及月亮的位置不要出現穿幫。

一些實用技巧幫你實現主觀想法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利用光線的選擇性照明

光線有照得到的地方,但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因為這樣,便有了光和影、明和暗的區別,於是畫面變得起伏。光雖說是攝影的原材料,但放眼望去一片光明,沒有黑暗,也難以呈現好的畫面。所以充分利用光線照明的“選擇性”(當然,在專業的攝影語言裡,這叫側面光、側逆光、側順光等等),將你要表現的內容用光來勾勒出來。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畫面上這隻貓,我們可以盡情想象,它在窗邊究竟有什麼樣的思索、憧憬、抒情,抑或是某種生活哲學的體現?當然別忘了曝光的控制。降低幾擋曝光補償後,照片中光線沒有直射到的地方都因欠曝而精簡掉細節。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這張照片都是用了多重曝光。拍攝時注意畫面的構圖,以及月亮的位置不要出現穿幫。

一些實用技巧幫你實現主觀想法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利用光線的選擇性照明

光線有照得到的地方,但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因為這樣,便有了光和影、明和暗的區別,於是畫面變得起伏。光雖說是攝影的原材料,但放眼望去一片光明,沒有黑暗,也難以呈現好的畫面。所以充分利用光線照明的“選擇性”(當然,在專業的攝影語言裡,這叫側面光、側逆光、側順光等等),將你要表現的內容用光來勾勒出來。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畫面上這隻貓,我們可以盡情想象,它在窗邊究竟有什麼樣的思索、憧憬、抒情,抑或是某種生活哲學的體現?當然別忘了曝光的控制。降低幾擋曝光補償後,照片中光線沒有直射到的地方都因欠曝而精簡掉細節。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那些重重的阻礙,遮蔽掉大量的直射光線,如大浪淘沙一般只留下了這一縷光。剛好清晨一片荷葉被它照亮了窄窄的一部分。這一縷難能可責的光對荷葉的寵愛,使荷葉具有了一絲神祕氣息。

將光看成一種有生命的事物

這當然是不符合生物學規律的,光不能進行新陳代謝,不能與其他物體進行物質交換,所以並不是生物學定義上的生命體。但是從攝影的角度,我們要感謝光的存在,它給我們帶來了無限創意。因此,我們在看待光的時候,不妨將其想象成擁有生命的事物,它很聰明,它歷經周折,繞過重重障礙,通過了反射、透射、折射,最終到達我們的鏡頭裡,並照亮感光元件,我們才有機會獲得畫面。

變換角度

有沒有覺得,在玩過攝影之後,我們看東西的角度有了微妙的變化?

當看到這個樹根附近長出的結節時,我的第一印象感覺它像一個人頭。在這個想法的驅使下,我環顧這個木結,幾分鐘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角度,讓“他”的五官得以按合適的比例呈現,同時將我的眼鏡暫時借“他”用一下,拍攝了這張照片。

"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照片拍攝於北方的一個小鎮,曝光時間20秒。曝光開始後的10秒鐘內,相機前只有景物沒有人,之後人物(本人)瞬間從相機後跨到相機前,並平穩站立10秒鐘至曝光結束。遠處的光線與人物的剪影疊合成了透明人的效果。

追尋主觀感覺

拿起相機,準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曝光開始、曝光結束……這一系列快速而連貫的動作之後,一張照片隨即誕生。

曝光,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攝影”,只是我們習慣的一種說法。事實上,相機攝取的並不是影子,而是這種叫做“光”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物。曝光期間,鏡頭攝取外界的光線,又讓光圈約束光線,然後通過鏡片的折射,讓這些光線終於落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電子的或是膠片的,對光線都有自己的一套“感知理論”。

我們在玩轉相機時,將它對準客觀的事物,讓它攝取光線。起初的動機也許只是記錄,沒過多久便不滿足只是記錄。比如,被陽光晒得黝黑的女孩子覺得照片中自己應該是白皙的,中年發福而滿身脂肪的大叔認為鏡頭裡自己依然是健碩的,這就是最簡單的主觀的體現。於是,面對客觀存在的光線,我們開始變得主觀起來。我們通過改變相機上的各種設置,最終我們自主地決定了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透視關係等等。這樣照片中就包含了攝影師的主觀成分,甚至黑夜被拍成白晝,綠草被拍成紅花。

某些時候,主觀感覺也會投射到其他客觀事物上,這種投射是一種事實存在,不需要攝影作為媒介(注:心理學“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映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當然,有了攝影以後,這種投射就可以通過曝光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讓這種心理活動被更多的人看見。誇張點說,這種投射會讓照片變得“自作多情”,但有時候攝影也需要這種自作多情。

對客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奇葩的主觀想象,並通過圖片表達出來,這是攝影賦予我們的權利。攝影,沒有必要對他人進行效仿,要直指自己的內心,去挖掘內心的想象。相比之下,涉世未深的人們敞開白紙一樣的內心,讓它與這個粗糙的世界進行摩擦碰撞,並不斷生出老繭的過程,又何嘗沒有為攝影提供故事呢?而這種初始的青澀,也是一種驅使人們產生更多主觀而獨特的思考的源動力。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在拍攝這張照片中,相機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燈光。B門的作用下,轉動的相機讓燈火在畫面上原本靜止的狀態旋轉成蝴蝶結的形狀。(注:B門是指在接下快門後曝光一直進行,直至鬆開快門後曝光才結束)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將相機穩定在地面上,待火車逐漸接近拍攝點時按下B門,當火車的車燈剛好能在畫面上劃出幾條流星狀的射線時,停止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採用借位的方法,讓手“抓住”遠處的光斑。遠處的光斑是車燈、街燈虛化後的樣子。使用135mm定焦距鏡頭拍攝,光圈、距離都要控制好,否則光斑的大小未必能與手指的距離吻合。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原物實為倒掛在吧檯內一排整齊的高腳杯。在50mm標準鏡頭的透視關係以及F2.2大光圈的虛化作用下,加上吧檯附近一些玄幻的光線,它更像是一條神祕而虛無的隧道。

“拿來主義”

有沒有想過,現在拿起相機其實也是在完成一幅畫?若是用筆作畫,需要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用相機作畫時,只需要找到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符合我們需求的物體,並將其攝入鏡頭即可。所以我們植入這樣一個概念:攝影和繪畫原理是等同的,只是我們對畫面進行構思之後,不再用筆而是用相機取景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再是減法而是加法。

此時,大家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說攝影可以是加法,不斷地將有用元素加入畫面,直至主題表達足夠飽滿,那麼如果我們需要的元素不存在於同一畫面甚至不在同一時空中,如何將他們加在一起?當然,技術上這不難實現,比如多重曝光。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臺階和江面已被厚厚的大雪覆蓋,只露出臺階稜角的一些線條,在近大遠小的透視下,其延長線匯聚到了遠處的一點。恰好在這裡,有一位獨行者。於是按動快門,留下這張照片。後期出於情境表達的需要,將色彩去掉,變成黑白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這張照片都是用了多重曝光。拍攝時注意畫面的構圖,以及月亮的位置不要出現穿幫。

一些實用技巧幫你實現主觀想法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利用光線的選擇性照明

光線有照得到的地方,但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因為這樣,便有了光和影、明和暗的區別,於是畫面變得起伏。光雖說是攝影的原材料,但放眼望去一片光明,沒有黑暗,也難以呈現好的畫面。所以充分利用光線照明的“選擇性”(當然,在專業的攝影語言裡,這叫側面光、側逆光、側順光等等),將你要表現的內容用光來勾勒出來。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畫面上這隻貓,我們可以盡情想象,它在窗邊究竟有什麼樣的思索、憧憬、抒情,抑或是某種生活哲學的體現?當然別忘了曝光的控制。降低幾擋曝光補償後,照片中光線沒有直射到的地方都因欠曝而精簡掉細節。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那些重重的阻礙,遮蔽掉大量的直射光線,如大浪淘沙一般只留下了這一縷光。剛好清晨一片荷葉被它照亮了窄窄的一部分。這一縷難能可責的光對荷葉的寵愛,使荷葉具有了一絲神祕氣息。

將光看成一種有生命的事物

這當然是不符合生物學規律的,光不能進行新陳代謝,不能與其他物體進行物質交換,所以並不是生物學定義上的生命體。但是從攝影的角度,我們要感謝光的存在,它給我們帶來了無限創意。因此,我們在看待光的時候,不妨將其想象成擁有生命的事物,它很聰明,它歷經周折,繞過重重障礙,通過了反射、透射、折射,最終到達我們的鏡頭裡,並照亮感光元件,我們才有機會獲得畫面。

變換角度

有沒有覺得,在玩過攝影之後,我們看東西的角度有了微妙的變化?

當看到這個樹根附近長出的結節時,我的第一印象感覺它像一個人頭。在這個想法的驅使下,我環顧這個木結,幾分鐘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角度,讓“他”的五官得以按合適的比例呈現,同時將我的眼鏡暫時借“他”用一下,拍攝了這張照片。

讓我們用相機雕刻時光 非學不可的曝光技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