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

最近各大論壇都在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當一個白領,35歲之後,該怎麼辦?

我以前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非常low,不值一聊,而且我一直覺得35歲只是個時間線,並不意外著什麼,直到我自己當上項目經理,公司要求項目經理自己去招聘,公司HR只負責把關,防止招到學歷不夠的,或者我把小姨子招來,直到這個時候,突然才意識到那根線並不是憑空的。

其實站在招聘者的角度,這個問題幾乎不是個問題,因為技術經驗發展是有曲線的,我大概畫了下,湊合著看吧,幾乎八九不離十:


"

最近各大論壇都在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當一個白領,35歲之後,該怎麼辦?

我以前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非常low,不值一聊,而且我一直覺得35歲只是個時間線,並不意外著什麼,直到我自己當上項目經理,公司要求項目經理自己去招聘,公司HR只負責把關,防止招到學歷不夠的,或者我把小姨子招來,直到這個時候,突然才意識到那根線並不是憑空的。

其實站在招聘者的角度,這個問題幾乎不是個問題,因為技術經驗發展是有曲線的,我大概畫了下,湊合著看吧,幾乎八九不離十: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也就是說,技能在畢業五年之後,將達到巔峰水平,大概在27歲左右,所以27、34之間,對於技術出身的職業,比如碼農,工資一般會達到最大值,但是一旦過了那個線,迅速就會出現一種狀態,叫“懈怠”。

這個玩意我以前是理解不了的,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六七年後,再看看周圍的人,慢慢就有點懂了,年輕的時候心無旁騖,專心研究技術,經常通宵達旦搞一個小小的技術細節,但是等到了一定階段,破事越來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體檢,後天開始懷疑人生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希望多陪孩子家人什麼的,而且可能注意力和精力都不行了,部分同學身體狀態實在是跟殘疾人沒差別,自然幹啥都虛,所以吧,這裡說的“懈怠”,倒也不一定是你自己不想幹了,反而是因為太過分心,身邊的事太多,以至於沒法再像年輕時候那樣集中注意力,也沒法像年輕人一樣集中火力在工作上。

不僅如此,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年輕的時候覺得技術有種神聖感,這種感覺會隨著年齡慢慢消退,直到有一天,發現技術本身就是技術,最酷的東西其實是錢,這種心理狀態的變化,本身也會導致情緒的慢慢失控。說實話,我真沒見過幾個人在35歲之後依舊對技術保持極高熱情的。

但是錢這個東西有個毛病,你太關注它反而可能賺不到它,你要是關心那些能帶來錢的東西,反而這玩意不知不覺的就來了。

什麼能帶來錢呢?

通過長期打磨才能獲取的技能,比如碼農們就賺這個錢;

人和人之間的鏈接,那些大V們就是賺這個錢;

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不要臉的氣質,比如我以前室友的老鄉辭掉西二旗碼農工作去回龍觀賣串串,一度還不錯,不過後來不知道城管把他趕哪去了;

而且我招聘的時候,也會在想一個問題,招個小年輕過來,他有什麼問題我可以隨便說他,但是招聘一個大齡青年,年齡比我大,他有問題我該怎麼說他?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人才市場資源充足,想找年輕的就能找到

我經常在想一件事,就像我之前文章裡聊過的那樣,我國人力太多太便宜,這有一個明顯優勢,就是中國製造的成本中,人力成本那一部分佔比很小,這讓我國產品有明顯的競爭力,甚至某些大廠打出來口號:“不要跟華某為比價格,因為不管你報價多少,我們都比你低”,這種低成本蠶食策略讓某為的產品在過去一些年中席捲世界,幾乎幹趴下了所有友商,逼迫所有友商都去轉行幹別的。

但是人力充沛,毛病也很明顯,個體想要價上去非常困難,因為替代性特別高,這活你不想幹,分分鐘換別人,這倒是有點像英國當年,寧願僱傭童工,也不僱傭童工父母,一家子讓孩子養著,你們能想象嗎?直到英國政府擔心國家崩了下令禁止了童工。而且由於人力太充足,任何一個稀缺崗位,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變成過剩。

所以每次看到新聞中類似《中國人力成本上漲導致競爭力下降》的標題,就百味雜陳,因為作為勞動階層,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漲工資,而這種工資的上漲,會毀了競爭力,非常的兩難。

而且這些年有個非常不太好的感觸,一般企業對員工好,這企業往往走不遠,走的遠的,往往是那種往死裡壓榨的企業,正如某任大老闆說的,“不要把公司當你家,你家裡人可以原諒你各種臭毛病,但是你是來給公司賺錢的,如果賺不來錢就得讓你滾”(大意如此)。這個時候可能有小夥伴要槓幾句,說谷歌不是那樣的公司,醒醒啊醒醒,全世界有幾個谷歌?而且谷歌本身有壟斷紅利在裡邊,其實美國那邊的藍領們有工會,高科技企業工會很少,加班也很嚴重。

而且關於大公司,幾年前有一次跟一個IBM的流程管理大咖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他說現代企業最關注的是流程,要讓企業跟一片熱帶雨林一樣,或者像互聯網一樣,系統本身具備冗餘,彈性,自我生長,自我調節能力,就算企業里老總失蹤了,企業也能運轉下去。

而這些高大上的玩意,核心就一句話:

把每個人變成零件,把每項工作都規範化流程化,缺了誰系統都能迅速調整收斂並且保證繼續運行。

這樣有兩個好處:

一是讓你更加熟練自己的工作,在軟件行業熟練度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止亂跳槽,工作越是單一,員工殘廢的越快,在人才市場上就越不好找工作,這是大公司項目經理們的暗黑邏輯,儘管經理們自己也越來越廢,別問我咋知道的。

諷刺地是,隨著這兩年外企大規模裁員,我剛才說的這位大咖也跟著被裁撤,儘管遣散費還不錯,但是到最後也沒能再找到一個合適他自己,又能拿到之前那麼高薪的工作,後來據說是當了一段時間HR之後去單幹了,具體幹啥也沒細問。

而且關於技術專家這事,我也有個體會。

有些領域屬於廣譜領域,比如你是安卓方面的大牛,在某一個公司幹,將來也可以去其他的,但是如果你懂的是路由器什麼的,臥槽,離開那幾個大型路由器大廠(事實上只剩下一個路由器大廠了),你必然慘不忍睹,大家記得之前中興跳樓那哥們吧,他就是中興路由器的,之前在華某為幹,被中興辭掉之後確實沒地方去,當然了,跳樓這個選擇有點過了,

綜上,我們就能概括出一個基本的輪廓:

1、35歲以後的人技術能力早就停滯了,或者說畢業五年後技術進步並不明顯;

2、而且激情開始消退;

3、工資還死高,性價比極差;

4、關鍵是現在的環境能輕鬆找到可替代的人;

5、絕大部分人沒法成為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

6、小公司學不到核心競爭力,大公司不會讓你不可或缺。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要問了,那啥,博主,別逼逼了,說說你的解決方案吧,這個慚愧的很,因為我也不知道該咋整。。。。。

你們肯定有種要打死我的衝動,不過先等等,說不定有救呢。

我前段時間在微博發了個帖子,如果到了35歲被裁撤了,那不好弄了,不過現在如果沒到的話,還是可以提前佈局:


"

最近各大論壇都在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當一個白領,35歲之後,該怎麼辦?

我以前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非常low,不值一聊,而且我一直覺得35歲只是個時間線,並不意外著什麼,直到我自己當上項目經理,公司要求項目經理自己去招聘,公司HR只負責把關,防止招到學歷不夠的,或者我把小姨子招來,直到這個時候,突然才意識到那根線並不是憑空的。

其實站在招聘者的角度,這個問題幾乎不是個問題,因為技術經驗發展是有曲線的,我大概畫了下,湊合著看吧,幾乎八九不離十: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也就是說,技能在畢業五年之後,將達到巔峰水平,大概在27歲左右,所以27、34之間,對於技術出身的職業,比如碼農,工資一般會達到最大值,但是一旦過了那個線,迅速就會出現一種狀態,叫“懈怠”。

這個玩意我以前是理解不了的,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六七年後,再看看周圍的人,慢慢就有點懂了,年輕的時候心無旁騖,專心研究技術,經常通宵達旦搞一個小小的技術細節,但是等到了一定階段,破事越來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體檢,後天開始懷疑人生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希望多陪孩子家人什麼的,而且可能注意力和精力都不行了,部分同學身體狀態實在是跟殘疾人沒差別,自然幹啥都虛,所以吧,這裡說的“懈怠”,倒也不一定是你自己不想幹了,反而是因為太過分心,身邊的事太多,以至於沒法再像年輕時候那樣集中注意力,也沒法像年輕人一樣集中火力在工作上。

不僅如此,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年輕的時候覺得技術有種神聖感,這種感覺會隨著年齡慢慢消退,直到有一天,發現技術本身就是技術,最酷的東西其實是錢,這種心理狀態的變化,本身也會導致情緒的慢慢失控。說實話,我真沒見過幾個人在35歲之後依舊對技術保持極高熱情的。

但是錢這個東西有個毛病,你太關注它反而可能賺不到它,你要是關心那些能帶來錢的東西,反而這玩意不知不覺的就來了。

什麼能帶來錢呢?

通過長期打磨才能獲取的技能,比如碼農們就賺這個錢;

人和人之間的鏈接,那些大V們就是賺這個錢;

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不要臉的氣質,比如我以前室友的老鄉辭掉西二旗碼農工作去回龍觀賣串串,一度還不錯,不過後來不知道城管把他趕哪去了;

而且我招聘的時候,也會在想一個問題,招個小年輕過來,他有什麼問題我可以隨便說他,但是招聘一個大齡青年,年齡比我大,他有問題我該怎麼說他?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人才市場資源充足,想找年輕的就能找到

我經常在想一件事,就像我之前文章裡聊過的那樣,我國人力太多太便宜,這有一個明顯優勢,就是中國製造的成本中,人力成本那一部分佔比很小,這讓我國產品有明顯的競爭力,甚至某些大廠打出來口號:“不要跟華某為比價格,因為不管你報價多少,我們都比你低”,這種低成本蠶食策略讓某為的產品在過去一些年中席捲世界,幾乎幹趴下了所有友商,逼迫所有友商都去轉行幹別的。

但是人力充沛,毛病也很明顯,個體想要價上去非常困難,因為替代性特別高,這活你不想幹,分分鐘換別人,這倒是有點像英國當年,寧願僱傭童工,也不僱傭童工父母,一家子讓孩子養著,你們能想象嗎?直到英國政府擔心國家崩了下令禁止了童工。而且由於人力太充足,任何一個稀缺崗位,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變成過剩。

所以每次看到新聞中類似《中國人力成本上漲導致競爭力下降》的標題,就百味雜陳,因為作為勞動階層,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漲工資,而這種工資的上漲,會毀了競爭力,非常的兩難。

而且這些年有個非常不太好的感觸,一般企業對員工好,這企業往往走不遠,走的遠的,往往是那種往死裡壓榨的企業,正如某任大老闆說的,“不要把公司當你家,你家裡人可以原諒你各種臭毛病,但是你是來給公司賺錢的,如果賺不來錢就得讓你滾”(大意如此)。這個時候可能有小夥伴要槓幾句,說谷歌不是那樣的公司,醒醒啊醒醒,全世界有幾個谷歌?而且谷歌本身有壟斷紅利在裡邊,其實美國那邊的藍領們有工會,高科技企業工會很少,加班也很嚴重。

而且關於大公司,幾年前有一次跟一個IBM的流程管理大咖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他說現代企業最關注的是流程,要讓企業跟一片熱帶雨林一樣,或者像互聯網一樣,系統本身具備冗餘,彈性,自我生長,自我調節能力,就算企業里老總失蹤了,企業也能運轉下去。

而這些高大上的玩意,核心就一句話:

把每個人變成零件,把每項工作都規範化流程化,缺了誰系統都能迅速調整收斂並且保證繼續運行。

這樣有兩個好處:

一是讓你更加熟練自己的工作,在軟件行業熟練度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止亂跳槽,工作越是單一,員工殘廢的越快,在人才市場上就越不好找工作,這是大公司項目經理們的暗黑邏輯,儘管經理們自己也越來越廢,別問我咋知道的。

諷刺地是,隨著這兩年外企大規模裁員,我剛才說的這位大咖也跟著被裁撤,儘管遣散費還不錯,但是到最後也沒能再找到一個合適他自己,又能拿到之前那麼高薪的工作,後來據說是當了一段時間HR之後去單幹了,具體幹啥也沒細問。

而且關於技術專家這事,我也有個體會。

有些領域屬於廣譜領域,比如你是安卓方面的大牛,在某一個公司幹,將來也可以去其他的,但是如果你懂的是路由器什麼的,臥槽,離開那幾個大型路由器大廠(事實上只剩下一個路由器大廠了),你必然慘不忍睹,大家記得之前中興跳樓那哥們吧,他就是中興路由器的,之前在華某為幹,被中興辭掉之後確實沒地方去,當然了,跳樓這個選擇有點過了,

綜上,我們就能概括出一個基本的輪廓:

1、35歲以後的人技術能力早就停滯了,或者說畢業五年後技術進步並不明顯;

2、而且激情開始消退;

3、工資還死高,性價比極差;

4、關鍵是現在的環境能輕鬆找到可替代的人;

5、絕大部分人沒法成為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

6、小公司學不到核心競爭力,大公司不會讓你不可或缺。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要問了,那啥,博主,別逼逼了,說說你的解決方案吧,這個慚愧的很,因為我也不知道該咋整。。。。。

你們肯定有種要打死我的衝動,不過先等等,說不定有救呢。

我前段時間在微博發了個帖子,如果到了35歲被裁撤了,那不好弄了,不過現在如果沒到的話,還是可以提前佈局: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這裡就有仨問題,這也是當時發微博的時候後臺諮詢我最多的:

1、我導師跑哪去了?

2、我這個倒黴同事現在咋樣了?

3、博主自己被裁了沒?

首先我導師在前幾年看著我們之前產品線業績開始下滑的時候就跑掉了,從研發直接轉了市場,剛去的時候好像狀態不太好,後來調整的差不多了之後慢慢就正常了,再後來和其他幾個銷售一起離開我們廠,去做我們廠的代理商了,現在據說做的還不錯。

他這個操作太大了,以至於周圍的人說他有病,不過他後來跟我說,人吧,都得邁出去那一步,不然總給自己畫圈,覺得自己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實唯一值得恐懼的確實是恐懼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後就不怕再跳了。

我這個倒黴同事現在還在家裡呆著,他去找個幾個工作,都非常不滿意,一方面確實是給不了那麼高工資,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想清楚了,再回去上班只是把現在面對的問題往後推了幾年,遲早還得面對,看樣子是想創業,但是還沒找到好的項目,可能暫時要去追尋詩和遠方。

這裡有個問題,公司可以隨便裁撤人嗎?當然不能隨便裁撤了,但是有的是辦法讓你自己走,不細說了。

我們仨以前都是一個產品線的,當時都已經注意到了船要沉了,整個市場幾乎都被我們一家公司拿下了,這就我和我導師果斷棄船,我當時還是基層員工,沒有心理負擔,去了另一個產品線幹研發,現在不小心踩對了,這條線現在蒸蒸日上,我也跟著大船起起伏伏。我這個倒黴同事當時混的太爽了,比我早加入幾年,當時級別已經很高,儘管注意到了船不穩了,但是還是挺到了船要沉的這一天,終於搞被動了。

而且我發現一個問題,35歲老青年們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船沉”,也就是整個部門被裁撤,產品被淘汰,或者技術過時了。如果不發生這類問題,不被拋到人才市場,也不大會有問題。

我把我這些年的一些心得分享出來,說不定能幫到大家。

首先要好好鍛鍊身體。

這是我每次都強調的一件事,在《巨人的隕落》裡,美國禁酒令發佈後,主人公他岳父非常消沉,因為他們家就是賣酒的黑社會,現在國家不讓賣酒了,能不消沉嘛。

不過主人公很快注意到,這次他岳父太消沉了,岳父本人是一個黑社會大哥的角色,又猛又狠,這次這麼消沉明顯不對。主人公轉念一想明白了,他岳父太肥胖得了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作遲緩,思維消極,碰上事情總是缺乏去解決的動力。

這個情節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當初體質不行的時候,特別容易疲勞,後來終於開始鍛鍊上了,慢慢精神狀態也好起來了,不容易消沉,碰上事情不那麼虛,勇敢去面對,絕大部分問題都不太是問題。我這些年每次碰上什麼爛事就記錄下來,每次年底覆盤,就能發現99%的問題其實自然而然解決了,儘管當時面對的時候焦躁異常。

如果大家再生活中發現自己睡眠不太好,精神狀態也不好,很消極,啥也不想幹,這個不一定是腦子有問題,可能單純就是身體虛。

人就是大腦這坨蛋白質和脂肪泡在一個大培養皿裡,培養皿就是身體,如果培養皿本身有問題,大腦也會跟著出問題,表現就是各種精神病,或者虛,啥也不想幹等等,近代心理學研究最前沿的觀點認為,所有心理問題本質都是生理問題,可以通過改造體質來得到解決。前兩天這麼一個圖特別火:

"

最近各大論壇都在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當一個白領,35歲之後,該怎麼辦?

我以前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非常low,不值一聊,而且我一直覺得35歲只是個時間線,並不意外著什麼,直到我自己當上項目經理,公司要求項目經理自己去招聘,公司HR只負責把關,防止招到學歷不夠的,或者我把小姨子招來,直到這個時候,突然才意識到那根線並不是憑空的。

其實站在招聘者的角度,這個問題幾乎不是個問題,因為技術經驗發展是有曲線的,我大概畫了下,湊合著看吧,幾乎八九不離十: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也就是說,技能在畢業五年之後,將達到巔峰水平,大概在27歲左右,所以27、34之間,對於技術出身的職業,比如碼農,工資一般會達到最大值,但是一旦過了那個線,迅速就會出現一種狀態,叫“懈怠”。

這個玩意我以前是理解不了的,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六七年後,再看看周圍的人,慢慢就有點懂了,年輕的時候心無旁騖,專心研究技術,經常通宵達旦搞一個小小的技術細節,但是等到了一定階段,破事越來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體檢,後天開始懷疑人生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希望多陪孩子家人什麼的,而且可能注意力和精力都不行了,部分同學身體狀態實在是跟殘疾人沒差別,自然幹啥都虛,所以吧,這裡說的“懈怠”,倒也不一定是你自己不想幹了,反而是因為太過分心,身邊的事太多,以至於沒法再像年輕時候那樣集中注意力,也沒法像年輕人一樣集中火力在工作上。

不僅如此,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年輕的時候覺得技術有種神聖感,這種感覺會隨著年齡慢慢消退,直到有一天,發現技術本身就是技術,最酷的東西其實是錢,這種心理狀態的變化,本身也會導致情緒的慢慢失控。說實話,我真沒見過幾個人在35歲之後依舊對技術保持極高熱情的。

但是錢這個東西有個毛病,你太關注它反而可能賺不到它,你要是關心那些能帶來錢的東西,反而這玩意不知不覺的就來了。

什麼能帶來錢呢?

通過長期打磨才能獲取的技能,比如碼農們就賺這個錢;

人和人之間的鏈接,那些大V們就是賺這個錢;

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不要臉的氣質,比如我以前室友的老鄉辭掉西二旗碼農工作去回龍觀賣串串,一度還不錯,不過後來不知道城管把他趕哪去了;

而且我招聘的時候,也會在想一個問題,招個小年輕過來,他有什麼問題我可以隨便說他,但是招聘一個大齡青年,年齡比我大,他有問題我該怎麼說他?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人才市場資源充足,想找年輕的就能找到

我經常在想一件事,就像我之前文章裡聊過的那樣,我國人力太多太便宜,這有一個明顯優勢,就是中國製造的成本中,人力成本那一部分佔比很小,這讓我國產品有明顯的競爭力,甚至某些大廠打出來口號:“不要跟華某為比價格,因為不管你報價多少,我們都比你低”,這種低成本蠶食策略讓某為的產品在過去一些年中席捲世界,幾乎幹趴下了所有友商,逼迫所有友商都去轉行幹別的。

但是人力充沛,毛病也很明顯,個體想要價上去非常困難,因為替代性特別高,這活你不想幹,分分鐘換別人,這倒是有點像英國當年,寧願僱傭童工,也不僱傭童工父母,一家子讓孩子養著,你們能想象嗎?直到英國政府擔心國家崩了下令禁止了童工。而且由於人力太充足,任何一個稀缺崗位,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變成過剩。

所以每次看到新聞中類似《中國人力成本上漲導致競爭力下降》的標題,就百味雜陳,因為作為勞動階層,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漲工資,而這種工資的上漲,會毀了競爭力,非常的兩難。

而且這些年有個非常不太好的感觸,一般企業對員工好,這企業往往走不遠,走的遠的,往往是那種往死裡壓榨的企業,正如某任大老闆說的,“不要把公司當你家,你家裡人可以原諒你各種臭毛病,但是你是來給公司賺錢的,如果賺不來錢就得讓你滾”(大意如此)。這個時候可能有小夥伴要槓幾句,說谷歌不是那樣的公司,醒醒啊醒醒,全世界有幾個谷歌?而且谷歌本身有壟斷紅利在裡邊,其實美國那邊的藍領們有工會,高科技企業工會很少,加班也很嚴重。

而且關於大公司,幾年前有一次跟一個IBM的流程管理大咖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他說現代企業最關注的是流程,要讓企業跟一片熱帶雨林一樣,或者像互聯網一樣,系統本身具備冗餘,彈性,自我生長,自我調節能力,就算企業里老總失蹤了,企業也能運轉下去。

而這些高大上的玩意,核心就一句話:

把每個人變成零件,把每項工作都規範化流程化,缺了誰系統都能迅速調整收斂並且保證繼續運行。

這樣有兩個好處:

一是讓你更加熟練自己的工作,在軟件行業熟練度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止亂跳槽,工作越是單一,員工殘廢的越快,在人才市場上就越不好找工作,這是大公司項目經理們的暗黑邏輯,儘管經理們自己也越來越廢,別問我咋知道的。

諷刺地是,隨著這兩年外企大規模裁員,我剛才說的這位大咖也跟著被裁撤,儘管遣散費還不錯,但是到最後也沒能再找到一個合適他自己,又能拿到之前那麼高薪的工作,後來據說是當了一段時間HR之後去單幹了,具體幹啥也沒細問。

而且關於技術專家這事,我也有個體會。

有些領域屬於廣譜領域,比如你是安卓方面的大牛,在某一個公司幹,將來也可以去其他的,但是如果你懂的是路由器什麼的,臥槽,離開那幾個大型路由器大廠(事實上只剩下一個路由器大廠了),你必然慘不忍睹,大家記得之前中興跳樓那哥們吧,他就是中興路由器的,之前在華某為幹,被中興辭掉之後確實沒地方去,當然了,跳樓這個選擇有點過了,

綜上,我們就能概括出一個基本的輪廓:

1、35歲以後的人技術能力早就停滯了,或者說畢業五年後技術進步並不明顯;

2、而且激情開始消退;

3、工資還死高,性價比極差;

4、關鍵是現在的環境能輕鬆找到可替代的人;

5、絕大部分人沒法成為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

6、小公司學不到核心競爭力,大公司不會讓你不可或缺。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要問了,那啥,博主,別逼逼了,說說你的解決方案吧,這個慚愧的很,因為我也不知道該咋整。。。。。

你們肯定有種要打死我的衝動,不過先等等,說不定有救呢。

我前段時間在微博發了個帖子,如果到了35歲被裁撤了,那不好弄了,不過現在如果沒到的話,還是可以提前佈局: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這裡就有仨問題,這也是當時發微博的時候後臺諮詢我最多的:

1、我導師跑哪去了?

2、我這個倒黴同事現在咋樣了?

3、博主自己被裁了沒?

首先我導師在前幾年看著我們之前產品線業績開始下滑的時候就跑掉了,從研發直接轉了市場,剛去的時候好像狀態不太好,後來調整的差不多了之後慢慢就正常了,再後來和其他幾個銷售一起離開我們廠,去做我們廠的代理商了,現在據說做的還不錯。

他這個操作太大了,以至於周圍的人說他有病,不過他後來跟我說,人吧,都得邁出去那一步,不然總給自己畫圈,覺得自己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實唯一值得恐懼的確實是恐懼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後就不怕再跳了。

我這個倒黴同事現在還在家裡呆著,他去找個幾個工作,都非常不滿意,一方面確實是給不了那麼高工資,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想清楚了,再回去上班只是把現在面對的問題往後推了幾年,遲早還得面對,看樣子是想創業,但是還沒找到好的項目,可能暫時要去追尋詩和遠方。

這裡有個問題,公司可以隨便裁撤人嗎?當然不能隨便裁撤了,但是有的是辦法讓你自己走,不細說了。

我們仨以前都是一個產品線的,當時都已經注意到了船要沉了,整個市場幾乎都被我們一家公司拿下了,這就我和我導師果斷棄船,我當時還是基層員工,沒有心理負擔,去了另一個產品線幹研發,現在不小心踩對了,這條線現在蒸蒸日上,我也跟著大船起起伏伏。我這個倒黴同事當時混的太爽了,比我早加入幾年,當時級別已經很高,儘管注意到了船不穩了,但是還是挺到了船要沉的這一天,終於搞被動了。

而且我發現一個問題,35歲老青年們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船沉”,也就是整個部門被裁撤,產品被淘汰,或者技術過時了。如果不發生這類問題,不被拋到人才市場,也不大會有問題。

我把我這些年的一些心得分享出來,說不定能幫到大家。

首先要好好鍛鍊身體。

這是我每次都強調的一件事,在《巨人的隕落》裡,美國禁酒令發佈後,主人公他岳父非常消沉,因為他們家就是賣酒的黑社會,現在國家不讓賣酒了,能不消沉嘛。

不過主人公很快注意到,這次他岳父太消沉了,岳父本人是一個黑社會大哥的角色,又猛又狠,這次這麼消沉明顯不對。主人公轉念一想明白了,他岳父太肥胖得了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作遲緩,思維消極,碰上事情總是缺乏去解決的動力。

這個情節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當初體質不行的時候,特別容易疲勞,後來終於開始鍛鍊上了,慢慢精神狀態也好起來了,不容易消沉,碰上事情不那麼虛,勇敢去面對,絕大部分問題都不太是問題。我這些年每次碰上什麼爛事就記錄下來,每次年底覆盤,就能發現99%的問題其實自然而然解決了,儘管當時面對的時候焦躁異常。

如果大家再生活中發現自己睡眠不太好,精神狀態也不好,很消極,啥也不想幹,這個不一定是腦子有問題,可能單純就是身體虛。

人就是大腦這坨蛋白質和脂肪泡在一個大培養皿裡,培養皿就是身體,如果培養皿本身有問題,大腦也會跟著出問題,表現就是各種精神病,或者虛,啥也不想幹等等,近代心理學研究最前沿的觀點認為,所有心理問題本質都是生理問題,可以通過改造體質來得到解決。前兩天這麼一個圖特別火:

招聘啟事都要求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後油膩中年人該去哪?


這是人體的神經系統,剩下的身體是這個神經體統在地球上生活的“太空服”,或者說是個培養皿,負責輸入輸出的提供能量的。

所以練起來,提前練起來,到了35歲才會不那麼“懈怠”,如果你不那麼懈怠,不那麼虛,可能就不會在35歲被拋到人才市場了,或者如果發生了什麼事,也有心力去重新開始。

其次要提前給生活增加不確定性。

前段時間有個小夥伴跟我說,他說他看我業餘寫文章覺得自己週末刷抖音充滿罪惡感,想業餘做電影解說,可是自己是個醜逼,不敢上鏡頭,而且擔心視頻做的不好丟人。

我跟他說別這麼想,儘管你確實很醜,但是這個不是不去做的藉口,你可以不露面嘛,而且剛開始視頻肯定做不好,這個不用擔心,我認識幾個電影博主和B站遊戲博主,都是做了好些年,慢慢人氣越來越高,而且得加入自己的特色,不管做啥,大眾傳媒類的東西都得有博主自己的特點在裡邊,不然幾乎不會火。

而這種個人特色,需要大家去慢慢挖掘,你不可能一上來就有人看,也不可能剛開始做就火,人家別的主播都是費盡心機日以繼夜地搞,你憑啥輕輕鬆鬆的火起來?

而且吧,要有“賣弄思維”,學會了點啥趕緊發個視頻,做個小成果發什麼平臺上去,萬一火了呢,油管上有個up主天天拍他閨女溜達來溜達去竟然火了,微博上某大V養了一隻貓一隻狗天天拍也拍成了一線網紅,要相信這個星球上有玄學

當然了,不是說做了幾年就能火起來,到底最終能做成啥樣,一方面是個人風格是不是那種長線能吸引人;另一方面是人生的關鍵,運氣。但是首先得去做。

運氣這玩意我之前聊過一次,再貼出來吧:

一般來說吧,你做的每件事確定性都很強,學校時候好學生,畢業好員工,你很少冒險,人生按部就班,這樣的話,你很容易成為徹徹底底無神論者,也不太迷信。因為拜佛不拜佛對你沒啥差別,你也感覺不到有差別。

如果你從事高冒險性質的活動,對運氣要求很高,比如打魚為生,需要出海,或者從事黑社會,每天睡著不知道能不能醒來,或者你跟博主一樣,業餘寫文章,就能發現文章能不能破十萬加很大程度上是隨緣的,好幾次我馬上要十萬加或者已經上去了,就被刪了。

這樣你就慢慢對不確定性充滿畏懼,很容易變迷信。某次出海拜了媽祖順利歸來,下一次沒拜差點死海里,很容易讓你覺得有“超越個人的偉力”,以後每次都去拜,哪次拜了還是碰上風浪,你就開始反思是不是上次不夠虔誠。

我的一個小夥伴在美國做生意,每年過年都回北京拜雍和宮,最誇張的一次連夜回來拜完然後又回美國見客戶去了,因為美國那邊還是工作日,他說他近二十年唯一賠了那年就是沒拜的那一年。這兩天特別火的《美國企業》,曹德旺要求美國工人把門改了,美國工人說已經下單了,但是老曹強烈要求改,八九不離十是嫌風水不好。

所以很多特別有錢的人,或者高官都喜歡風水算命什麼的,他們從“不確定性”受益,想持續維持這種狀態,幾乎無法避免掉進“迷信”這個坑裡。

也就是說,你在生活中加入不確定性,“運氣”才能開始運轉,運氣和奮鬥,是個人進步的兩個輪,絕大部分人都是獨輪車,你天天按部就班,運氣很難發揮作用。確保不賠錢的前提下,折騰點事,讓運氣幫你賺錢。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船沉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跳船,不要等著跟它一起沉。

這個時候很多小夥伴肯定要問了,博主,我咋知道船要沉了?其實你是知道的,只是不願意接受,如果發現了問題,就果斷操作。絕大部分人主要是心理虛,怕面對不確定性,所以一直在等,等著好事自然而然地發生,這種心態是一種病,得電。

文末,再說一個我的小夥伴的事,他鼓舞了我業餘創作公眾號,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幾年前我還沒開始寫微博的時候,一個小夥伴辭掉大學職位要去搞自媒體,因為他自己覺得有搞自媒體創作的小天賦,而且體制內太讓人沮喪,所以想出去單幹。我跟他說,別搞了,已經是紅海了,你看看現在有多少公眾號,知乎又有多少大V,暴利期已經過了,浪費時間,而且經濟不景氣blablabla

這不幾年過去了,我在五六年前說的那些話,現在好像也沒啥問題。但他那個號已經有了十來個人,已經從公號擴展到了抖音什麼的,反正業務做得非常好,我就不再多說了,不然大家以為我在接軟廣。我大概給大家透露一下收入,一年千萬級總收入,就是靠廣告,贊助,給別的號推廣,還有粉絲捐款。

前段時間吃飯,他說他跟他媳婦討論過我說的那些事,大概這麼個結論。

1 紅海不紅海,其實沒啥影響,因為群眾事實上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你只要能給大家別人給不了的,大家還是願意支持你。市場上99%是垃圾,只要有人拿出點真東西來,就能打動大家。而且他說事實上我當初的判斷也不對,他認為自媒體現在還是藍海,中國絕大部分行業都是藍海,中國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湊合著用得了”,“又不是不能用”,將來面臨一次大升級。

2 沒必要依賴暴利,只要有平穩的利潤,慢慢積累起來,也會是個非常恐怖的收入。依賴暴利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暴利思維”其實是改開初期農民企業家們的一個路徑依賴病,沒必要學習他們。

3 中國才開始,會持續爆發性發展很多年,大家手裡有了錢,就願意去做那些以前喜歡卻不能做的事,比如他投資了一個賣大號女裝的店,現在很多男孩喜歡女裝嘛,還有他去美國發現到處都是動漫什麼的周邊店,賣鋼鐵俠頭盔的,死侍那兩把刀的,中國比較少,也會是個賣點,他準備考慮在二線搞起來。

文末,我們總結下,如果已經掉坑裡了,那可能確實是不太好弄,如果沒有,那提前準備一下還是有幫助的。

首先得相信國家會越來越強,現在正在由初唐向盛唐轉進,你只有相信大環境會越來越好,最大的這條船沒問題,你才有決心和勇氣去做那些別的事,去迎接挑戰。我碰上的那些恨國黨,全是loser,一個例外都沒,天天覺得國家要完蛋的人,做啥都虛,做啥都沒底氣,國運就是個大電梯,每個人都在電梯裡,你個人那點努力得疊加在國運上才有意義。

其次要多鍛鍊,體質好精神才能正常,才能集中注意力,我見過的大牛逼都是那種每天能幹活十幾個小時全年不休的人,這種人往往都沒有35歲問題。

最後,要多去嘗試那些低成本的東西,給生活注入不確定性,說不定到了三十多歲,幾年前的一個小決定現在成了決定性的資本。不要相信暴利,要學會積累,學會長時間的努力,有雪球思維,要長線經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