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

對於國家文物,各國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國也不例外,甚至為了尋找這些寶物,中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國內僅存的一份狀元卷的來歷,便是中國愛惜文物的一個體現。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至今都陳列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狀元卷”,這就是當時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一份卷子是中國近1300年科舉考試歷史上唯一尚存的狀元卷。因此,以其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記載: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便是關於趙秉忠的記錄。

"

對於國家文物,各國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國也不例外,甚至為了尋找這些寶物,中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國內僅存的一份狀元卷的來歷,便是中國愛惜文物的一個體現。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至今都陳列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狀元卷”,這就是當時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一份卷子是中國近1300年科舉考試歷史上唯一尚存的狀元卷。因此,以其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記載: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便是關於趙秉忠的記錄。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趙秉忠從小便學習儒學經典,而且教書先生對他也十分嚴格,若是不寫完十個硯臺墨水的字就不可以吃晚飯。後來,15歲的趙秉忠去參加萬曆二十六年的科舉考試,一舉奪得狀元頭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趙禧是禮部侍郎,父子兩人同朝為官。

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狀元卷,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

據史書記載,從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武狀元有多達770餘人,但歷代的狀元卷大都已毀於戰火之中,所以能讓後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

那麼,這份狀元卷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一開初專家想要物主無償捐獻時,還曾被轟了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對於國家文物,各國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國也不例外,甚至為了尋找這些寶物,中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國內僅存的一份狀元卷的來歷,便是中國愛惜文物的一個體現。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至今都陳列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狀元卷”,這就是當時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一份卷子是中國近1300年科舉考試歷史上唯一尚存的狀元卷。因此,以其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記載: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便是關於趙秉忠的記錄。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趙秉忠從小便學習儒學經典,而且教書先生對他也十分嚴格,若是不寫完十個硯臺墨水的字就不可以吃晚飯。後來,15歲的趙秉忠去參加萬曆二十六年的科舉考試,一舉奪得狀元頭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趙禧是禮部侍郎,父子兩人同朝為官。

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狀元卷,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

據史書記載,從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武狀元有多達770餘人,但歷代的狀元卷大都已毀於戰火之中,所以能讓後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

那麼,這份狀元卷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一開初專家想要物主無償捐獻時,還曾被轟了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1983年初,原山東青州市博物館館長魏振聖在鄭母村從事文物考察時,村裡人告訴他,明代狀元趙秉忠的後人還保存著狀元卷。得知此消息,魏振聖欣喜不已。

但魏振聖深知狀元的資料十分難得,如果不盡早地將狀元卷保護起來,一旦毀壞或丟失,那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於是他找到了趙氏13代孫趙煥彬的家,上門說服他們把狀元卷放入博物館保存起來。但沒想到的是,一開始竟然被轟了出來,趙煥彬一句話:不給。

但是,經過了24次的上門拜訪,他終於被感動了,他從屋裡拿出一個枕頭,用剪刀將枕頭剪開了,從中取出一本卷子。從卷首上可以看到有硃筆題寫的“第一甲第一名”,該卷是摺疊的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八開紙大小,長348釐米、寬46釐米,用黃綾子裝裱,一共2460字。這就是那珍惜的狀元卷。

"

對於國家文物,各國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國也不例外,甚至為了尋找這些寶物,中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國內僅存的一份狀元卷的來歷,便是中國愛惜文物的一個體現。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至今都陳列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狀元卷”,這就是當時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一份卷子是中國近1300年科舉考試歷史上唯一尚存的狀元卷。因此,以其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記載: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便是關於趙秉忠的記錄。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趙秉忠從小便學習儒學經典,而且教書先生對他也十分嚴格,若是不寫完十個硯臺墨水的字就不可以吃晚飯。後來,15歲的趙秉忠去參加萬曆二十六年的科舉考試,一舉奪得狀元頭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趙禧是禮部侍郎,父子兩人同朝為官。

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狀元卷,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

據史書記載,從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武狀元有多達770餘人,但歷代的狀元卷大都已毀於戰火之中,所以能讓後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

那麼,這份狀元卷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一開初專家想要物主無償捐獻時,還曾被轟了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1983年初,原山東青州市博物館館長魏振聖在鄭母村從事文物考察時,村裡人告訴他,明代狀元趙秉忠的後人還保存著狀元卷。得知此消息,魏振聖欣喜不已。

但魏振聖深知狀元的資料十分難得,如果不盡早地將狀元卷保護起來,一旦毀壞或丟失,那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於是他找到了趙氏13代孫趙煥彬的家,上門說服他們把狀元卷放入博物館保存起來。但沒想到的是,一開始竟然被轟了出來,趙煥彬一句話:不給。

但是,經過了24次的上門拜訪,他終於被感動了,他從屋裡拿出一個枕頭,用剪刀將枕頭剪開了,從中取出一本卷子。從卷首上可以看到有硃筆題寫的“第一甲第一名”,該卷是摺疊的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八開紙大小,長348釐米、寬46釐米,用黃綾子裝裱,一共2460字。這就是那珍惜的狀元卷。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原來,這是他們狀元家族的傳家之寶,一輩輩的人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甚至歷經了幾個朝代的戰亂都沒有被毀。

等到在“文革”中,趙煥彬將這份狀元卷藏在了枕頭裡,才保留了下來。他還說,在解放前自己闖關東時,就是這樣把狀元卷縫在衣服裡,遠走他鄉,雖然經歷許多危險但卻完好地保護了下來。今天把它捐出來,希望博物館能好好保護它。

到了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館立即組織國內外文物專家鑑定,狀元卷是原件真品,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填補了明朝宮廷檔案和中國封建科舉制度狀元卷的空白。

"

對於國家文物,各國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國也不例外,甚至為了尋找這些寶物,中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國內僅存的一份狀元卷的來歷,便是中國愛惜文物的一個體現。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至今都陳列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狀元卷”,這就是當時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一份卷子是中國近1300年科舉考試歷史上唯一尚存的狀元卷。因此,以其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記載: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賜趙秉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便是關於趙秉忠的記錄。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趙秉忠從小便學習儒學經典,而且教書先生對他也十分嚴格,若是不寫完十個硯臺墨水的字就不可以吃晚飯。後來,15歲的趙秉忠去參加萬曆二十六年的科舉考試,一舉奪得狀元頭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趙禧是禮部侍郎,父子兩人同朝為官。

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狀元卷,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

據史書記載,從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武狀元有多達770餘人,但歷代的狀元卷大都已毀於戰火之中,所以能讓後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

那麼,這份狀元卷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一開初專家想要物主無償捐獻時,還曾被轟了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1983年初,原山東青州市博物館館長魏振聖在鄭母村從事文物考察時,村裡人告訴他,明代狀元趙秉忠的後人還保存著狀元卷。得知此消息,魏振聖欣喜不已。

但魏振聖深知狀元的資料十分難得,如果不盡早地將狀元卷保護起來,一旦毀壞或丟失,那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於是他找到了趙氏13代孫趙煥彬的家,上門說服他們把狀元卷放入博物館保存起來。但沒想到的是,一開始竟然被轟了出來,趙煥彬一句話:不給。

但是,經過了24次的上門拜訪,他終於被感動了,他從屋裡拿出一個枕頭,用剪刀將枕頭剪開了,從中取出一本卷子。從卷首上可以看到有硃筆題寫的“第一甲第一名”,該卷是摺疊的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八開紙大小,長348釐米、寬46釐米,用黃綾子裝裱,一共2460字。這就是那珍惜的狀元卷。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原來,這是他們狀元家族的傳家之寶,一輩輩的人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甚至歷經了幾個朝代的戰亂都沒有被毀。

等到在“文革”中,趙煥彬將這份狀元卷藏在了枕頭裡,才保留了下來。他還說,在解放前自己闖關東時,就是這樣把狀元卷縫在衣服裡,遠走他鄉,雖然經歷許多危險但卻完好地保護了下來。今天把它捐出來,希望博物館能好好保護它。

到了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館立即組織國內外文物專家鑑定,狀元卷是原件真品,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填補了明朝宮廷檔案和中國封建科舉制度狀元卷的空白。

農民祖傳一份“狀元卷”,專家問訊趕來要求無償上交,農民:不給

殿試狀元卷的發現,一時間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港臺報刊稱之為“海內孤本”、“稀世珍品”,日本文物專家驚歎為“了不起的發現”。

而趙煥彬老人獻寶有功,國家除了給予他榮譽表彰外,還獎給他一筆數目可觀的獎金。趙秉忠的殿試卷已經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複製,原件歸青州博物館收藏和展出。複製件分送故宮、山東省博物館和趙煥彬本人。

但是,狀元卷於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館後,該館名聲大振,國內外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8月5日,被稱為該館鎮館之寶的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竟然不翼而飛。

好在,短短九日的時間,相關部門便把文物追回,盜竊文物的罪犯被定了死刑。就這樣,這份狀元卷歷經幾多磨難,終於在中國的博物館裡長存,也希望中國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夠儘快的出現,能夠得到博物館方面的良好保存。

對此,你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