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官員的詹天佑

詹天佑 載澤 留學 夜半詞 2019-05-14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作為官員的詹天佑

宣統二年(1910)年,一個叫朱子勉的廣東人蔘加清政府組織的留學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因修建京張鐵路而聞名的詹天佑先生。在拜見詹天佑時,詹天佑對他講了這樣一番話:“我們留學外國獲得了一些知識技能,要做一點事貢獻國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萬不可做官。而且做慣官的人一旦沒有官做,精神便會十分痛苦。但官不可不做,又不可無。在現在中國裡,沒有經過朝廷給予你一官職,就沒有地位,沒有人把重要的事給你做。”

這段語錄在北京詹天佑紀念館的展覽中被專門列出一個單元進行重點介紹,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這段話是理解詹天佑一生作為的一把鑰匙。

作為官員的詹天佑

詹天佑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同時他也在也在清政府和民國政府擔任過各種官職。從關內外鐵路幫辦到京張鐵路總辦再到漢粵川鐵路督辦、從從六品的州同到正四品的道臺、從郵傳部參議到交通部技監,詹天佑仕途順利、位高權重。然而,作為一個十一歲就留學美國,系統接受過西方教育的留學生來說,他的為官之道又與眾不同。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鐵路要穿過滿洲貴族廣宅的的墳院。廣宅是鎮國公載澤的親戚,很有勢力。他百般阻撓,堅決不讓鐵路經過自家墳院。他還賄賂了鐵路主管部門郵傳部,要求鐵路改線。郵傳部畏懼其勢力,又收受了賄賂,竟然同意改線。詹天佑看到這裡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改道就要浪費大量的銀兩和時間,他堅持不許。此事幾經周折,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詹天佑目睹了這些故事,也知道了自己所處的環境。 他逐漸明白,在清末封閉落後的社會背景下,要實現自己“以創造性建設謀求社會進步”的夢想,必須要有一定的官職,否則連做事的機會都得不到,遑論做成一件事。所以,面對同樣是留學生的老鄉朱子勉,詹天佑語重心長地對他講了自己的“感悟”。

作為官員的詹天佑

曾經有清政府官員稱讚說:“做官與做事歷來被兮為二途,唯有詹天佑能合二為一。”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當官對於詹天佑來說只是他的手段,而絕非他的目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做官只是詹天佑引進西學做實事以謀求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也可以說是他無奈的選擇。

中國的大多數知識分子在政治面前,要麼自命清高,不與當政者有任何來往,要麼完全被政治左右,而詹天佑卻能從現實主義出發,通過這種折中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既保持了一個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性,又沒有與統治者完全對立,這種妥協恰好表現了他立足現實、奮鬥自強的一面,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

作為官員的詹天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