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作為“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這艘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頂峰。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大艦巨炮”主義的信奉者。他們認為誰的戰艦噸位大,火炮口徑大,誰就能掌握海上指揮權,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揚威,稱王稱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37年,日本在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開工建造 “大和”型超級戰列艦。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作為“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這艘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頂峰。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大艦巨炮”主義的信奉者。他們認為誰的戰艦噸位大,火炮口徑大,誰就能掌握海上指揮權,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揚威,稱王稱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37年,日本在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開工建造 “大和”型超級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在建造大和號的日子裡,日本海軍內部曾經有種說法叫“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里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的確,從“大和”戰列艦的體量來看,說它是一座用鋼鐵鑄就的“奇蹟”也許並不為過。日本不惜動用包括十幾萬噸優質鋼材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據統計,在“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的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傾盡國力,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作為“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這艘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頂峰。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大艦巨炮”主義的信奉者。他們認為誰的戰艦噸位大,火炮口徑大,誰就能掌握海上指揮權,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揚威,稱王稱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37年,日本在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開工建造 “大和”型超級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在建造大和號的日子裡,日本海軍內部曾經有種說法叫“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里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的確,從“大和”戰列艦的體量來看,說它是一座用鋼鐵鑄就的“奇蹟”也許並不為過。日本不惜動用包括十幾萬噸優質鋼材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據統計,在“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的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傾盡國力,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戰爭正式打響前不久,超級戰列艦一號艦正式完工,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艦體全長263米,艦寬38.9米,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載員2700多人,9門主炮最大射程42公里,口徑460毫米,彈重1200餘公斤,超過在當時各國所有的軍艦巨炮,這艘鉅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寓意“日本帝國的救星”——“大和”號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堪稱海戰“王中之王”,憑藉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

不過,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這艘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巨無霸卻生不逢時,長期停泊在港口內。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軍部希望“大和號”參加“最終決戰”,不捨得將這艘“精神象徵”投入到小打小鬧中。特別是在中途島戰役中日軍4艘主力航母被美軍全部擊沉後,喪失了制空權的日軍,更不敢讓“大和”號隨意出擊。從1942年到1944年,這艘被戲稱“大和旅館”戰列艦長期在港口閒置,幾乎無所作為,成為了戰爭的看客。

隨著航母、飛機、魚雷等新型武器裝備的出現,海戰樣式開始從短兵相接向遠距離奔襲轉變。面對攻擊範圍達數百海里的航母編隊,戰列艦目標大、機動慢、射程近的弱點暴露無遺,昔日的“海上堡壘”逐漸淪為航母艦載機的“移動浮靶”。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作為“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這艘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頂峰。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大艦巨炮”主義的信奉者。他們認為誰的戰艦噸位大,火炮口徑大,誰就能掌握海上指揮權,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揚威,稱王稱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37年,日本在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開工建造 “大和”型超級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在建造大和號的日子裡,日本海軍內部曾經有種說法叫“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里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的確,從“大和”戰列艦的體量來看,說它是一座用鋼鐵鑄就的“奇蹟”也許並不為過。日本不惜動用包括十幾萬噸優質鋼材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據統計,在“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的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傾盡國力,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戰爭正式打響前不久,超級戰列艦一號艦正式完工,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艦體全長263米,艦寬38.9米,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載員2700多人,9門主炮最大射程42公里,口徑460毫米,彈重1200餘公斤,超過在當時各國所有的軍艦巨炮,這艘鉅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寓意“日本帝國的救星”——“大和”號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堪稱海戰“王中之王”,憑藉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

不過,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這艘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巨無霸卻生不逢時,長期停泊在港口內。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軍部希望“大和號”參加“最終決戰”,不捨得將這艘“精神象徵”投入到小打小鬧中。特別是在中途島戰役中日軍4艘主力航母被美軍全部擊沉後,喪失了制空權的日軍,更不敢讓“大和”號隨意出擊。從1942年到1944年,這艘被戲稱“大和旅館”戰列艦長期在港口閒置,幾乎無所作為,成為了戰爭的看客。

隨著航母、飛機、魚雷等新型武器裝備的出現,海戰樣式開始從短兵相接向遠距離奔襲轉變。面對攻擊範圍達數百海里的航母編隊,戰列艦目標大、機動慢、射程近的弱點暴露無遺,昔日的“海上堡壘”逐漸淪為航母艦載機的“移動浮靶”。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大和號”在二戰中唯一一次有機會一展身手的戰鬥,是1944年的萊特灣大海戰。在這場戰列艦大會戰中,“大和”號與其姊妹艦武藏號相伴出航,意圖趕往菲律賓萊特灣參與會戰。不過,兩艦尚未到達作戰位置,就在呂宋島以南的錫布延海被美軍艦載機發現,兩艘日本鉅艦不停地遭受美軍艦載機投放的魚雷的攻擊。最終,“武藏”號連中36枚魚雷、炸彈而沉沒,大和號也被3枚重磅炸彈擊中,艦身發生傾斜。次日,當“大和”號終於駛進菲律賓萊特灣戰區,日軍指揮官粟天中將深恐“大和”號再遭美軍艦載機機群的攻擊,於是下令“大和”艦撤回日本,繼續憋在港內苟延殘喘。

然而,“大和”號最終還是沒有陪它所象徵的日本帝國走完最後的歷程。1945年4月,美軍發動沖繩島戰役,幾千艘美軍戰艦將沖繩圍了個水洩不通,預感到“窮途末路”的日本大本營,決心讓“鎮國之寶”——“大和“號充當急先鋒,下令大和號冒險出航,強行衝過美軍控制的海域,對衝繩島周圍海域的美艦發動自殺攻擊,並爭取2000艦員在沖繩島強行登陸,投入保衛沖繩島的地面戰鬥。

"

“大艦巨炮”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在當時海戰的主流是,要贏得海戰,就要有比對手更大噸位的戰列艦、搭載更多的火炮、擁有比對方口徑更大的火炮。這是那個時代海戰制勝的不二法門。然而也是在二戰中新銳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海軍航空兵力以遠程打擊的威力給“大艦巨炮”敲起了喪鐘,“大艦巨炮”主義也隨著“大和”號戰列艦沉沒由此走入了歷史,航空母艦逐漸取代戰列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艦隊主力核心。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作為“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這艘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頂峰。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大艦巨炮”主義的信奉者。他們認為誰的戰艦噸位大,火炮口徑大,誰就能掌握海上指揮權,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揚威,稱王稱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37年,日本在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開工建造 “大和”型超級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在建造大和號的日子裡,日本海軍內部曾經有種說法叫“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里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的確,從“大和”戰列艦的體量來看,說它是一座用鋼鐵鑄就的“奇蹟”也許並不為過。日本不惜動用包括十幾萬噸優質鋼材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據統計,在“大和”號及其姊妹艦“武藏”號的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傾盡國力,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戰爭正式打響前不久,超級戰列艦一號艦正式完工,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艦體全長263米,艦寬38.9米,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載員2700多人,9門主炮最大射程42公里,口徑460毫米,彈重1200餘公斤,超過在當時各國所有的軍艦巨炮,這艘鉅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寓意“日本帝國的救星”——“大和”號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堪稱海戰“王中之王”,憑藉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

不過,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這艘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巨無霸卻生不逢時,長期停泊在港口內。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軍部希望“大和號”參加“最終決戰”,不捨得將這艘“精神象徵”投入到小打小鬧中。特別是在中途島戰役中日軍4艘主力航母被美軍全部擊沉後,喪失了制空權的日軍,更不敢讓“大和”號隨意出擊。從1942年到1944年,這艘被戲稱“大和旅館”戰列艦長期在港口閒置,幾乎無所作為,成為了戰爭的看客。

隨著航母、飛機、魚雷等新型武器裝備的出現,海戰樣式開始從短兵相接向遠距離奔襲轉變。面對攻擊範圍達數百海里的航母編隊,戰列艦目標大、機動慢、射程近的弱點暴露無遺,昔日的“海上堡壘”逐漸淪為航母艦載機的“移動浮靶”。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大和號”在二戰中唯一一次有機會一展身手的戰鬥,是1944年的萊特灣大海戰。在這場戰列艦大會戰中,“大和”號與其姊妹艦武藏號相伴出航,意圖趕往菲律賓萊特灣參與會戰。不過,兩艦尚未到達作戰位置,就在呂宋島以南的錫布延海被美軍艦載機發現,兩艘日本鉅艦不停地遭受美軍艦載機投放的魚雷的攻擊。最終,“武藏”號連中36枚魚雷、炸彈而沉沒,大和號也被3枚重磅炸彈擊中,艦身發生傾斜。次日,當“大和”號終於駛進菲律賓萊特灣戰區,日軍指揮官粟天中將深恐“大和”號再遭美軍艦載機機群的攻擊,於是下令“大和”艦撤回日本,繼續憋在港內苟延殘喘。

然而,“大和”號最終還是沒有陪它所象徵的日本帝國走完最後的歷程。1945年4月,美軍發動沖繩島戰役,幾千艘美軍戰艦將沖繩圍了個水洩不通,預感到“窮途末路”的日本大本營,決心讓“鎮國之寶”——“大和“號充當急先鋒,下令大和號冒險出航,強行衝過美軍控制的海域,對衝繩島周圍海域的美艦發動自殺攻擊,並爭取2000艦員在沖繩島強行登陸,投入保衛沖繩島的地面戰鬥。

大和號戰列艦,日本“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白日夢

4月6日,大和號裝上僅夠其單程航行的2500噸燃油,從停泊的瀨戶內海出發航向沖繩。當天傍晚,這一動向就被潛伏在日本外海的美軍潛艇發現。美軍於4月7日凌晨派出了300多架艦載機撲向“大和”號,當天正午時分,美機在沖繩島以北300公里處追上“大和”號戰艦,輪番發起攻擊。“大和”號一面全速向南,一面開動全部高射炮對空猛射。然而笨重的戰列艦在航母艦載機靈巧的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為了儘快打沉大和號,美軍戰機刻意只向著該艦的左舷投彈。最終,“大和”號因為左舷進水過多而傾覆,艦上2000名官兵與這艘日本的“鎮國之寶”一同葬入大海深處,這宣告了一味追求軍艦噸位、火力和裝甲的“大艦巨炮” 就此沒落,航母的時代徹底到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