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報告出爐 臺灣首季出貨額居全球首位

【綜合報道】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4日發佈第一季全球各地區半導體設備出貨報告,總出貨金額規模季減8%達137.9億美元,顯示半導體市場景氣仍在修正階段,不過,臺灣第一季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卻逆勢成長,重回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並較上季增加36%達38.1億美元。

國際半導體報告出爐 臺灣首季出貨額居全球首位

臺灣重回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綜合臺北《工商時報》、中央社報道,隨著產業景氣趨緩,半導體制造廠設備投資紛紛放緩,全球半導體設備第一季出貨額環比減少8%、同比減少19%。

大環境呈現衰退趨勢,臺灣逆勢增長,出貨金額38.1億美元,環比增加36%、同比增加68%,增長幅度最大,由去年第四季排名第二躍居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SEMI產業分析總監曾瑞榆指出,雖然今年臺灣存儲器資本支出將下修二至三成,但晶圓代工方面受惠於7納米技術驅動,半導體制造資本支出今年呈現持穩態勢。臺積電持續投資先進製程,預期今年投資增長幅度達20個百分點。

臺積電今年多次公開表示,資本支出目標維持不變,估計將達到100至億美元110億美元,其中八成用於先進製程,包括7納米、5納米及3納米制程;中長期資本支出將達100至120億美元,用於維持長期5%至10%的增長率。

大陸排第三 北美排第四

此外,報告顯示,大陸第一季出貨金額23.6億美元,季減13%,年減11%,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市場。北美市場出貨16.7億美元,季減14%,年增47%,為第四大市場。

設備業者表示,美中貿易戰壓抑終端需求,加上智能型手機市場進入庫存調整,第一季半導體生產鏈產能供給過剩,主要半導體廠資本支出放緩,是導致第一季設備出貨金額出現季減及年減情況的主因。雖然貿易戰持續開打,但大陸仍持續投資興建晶圓廠及建置生產線。設備業者表示,第一季外商在大陸的晶圓廠投資動作明顯放緩,包括三星、英特爾的投資計劃都傳出延後,但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儲存等當地業者擴產計劃不變,是支撐設備支出維持高檔的重要關鍵。

臺積電去年市值增加3111億元

提到臺灣半導體及晶圓產業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張忠謀。

臺積電股東會5日登場,創辦人張忠謀自去年6月5日在臺積電股東會後退休近一年來,臺積電股價自229元(新臺幣,下同),攀高至241元,漲12元,市值增加3111億元。

張忠謀在最後一次主持臺積電股東會時說,臺積電31年來有奇蹟性成長,相信新領導階層能夠順利接班,並再一次創造奇蹟。而臺積電去年營收與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紀錄,營收首度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1.03萬億元,稅後淨利3511.3億元,同創歷史新高。

上海第一財經此前報道, 某種程度上,張忠謀創辦的臺積電不但創造了自己的產業(半導體制造代工業),也創造了客戶的產業(半導體設計產業)。正是因為產業分工漸成氣候,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不斷湧現,從而造就了高通、英偉達、聯發科、博通等一眾知名半導體設計廠商。

有人說,上世紀70年代是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80年代是日本半導體走向高峰的時代,90年代是韓國半導崛起的時代,那麼,00年代則是在晶圓廠支撐下,臺灣半導體產業異軍突起的時代。

在以張忠謀為代表的“強人時代”,臺灣半導體人才輩出,其中包括聯發科創始人蔡明介、世界先進前董事長章青駒、創惟科技董事長王國肇、華邦電子創辦人楊丁元。產業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從 IC 設計公司聯發科、IC 製造的臺積電,到 IC 封測公司日月光組成了最強陣容。

而在目前臺灣的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有將近半數比例的廠商從事著與電子產業相關的產品,是名副其實的“電子寶島”,而這些電子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游半導體公司,包括材料、設備、設計、製造與封測;還有一類是電腦與手機代工廠商及配套零組件公司。(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