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比任正非更偉大,他就是“紅海之王”!

現在中國有很多優秀成功的商人,但能稱之為企業家的寥寥無幾。因為企業家的目標不僅僅是賺錢,更多的是為社會帶來效益,去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像我們熟悉的任正非、宗慶後、張瑞敏等都被稱之為成功的中國企業家。

如果不是昨天下午的一條關於“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魏橋集團)創始人張士平辭世”的假微博消息,大家不會留意到山東還有這樣一位低調務實的企業家。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他深居山東農村30餘年,用最簡樸的經營哲學打敗中國國有企業和全球競爭者。

他的商業生涯,有一連串的驚歎號式的成就:身家650億,同時掌握全世界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商和紡織企業;公司年銷售收入比騰訊、阿里、百度、網易加起來還多;他還是民企自建發電廠第一人,發出的電比國家電網的電成本便宜1/3。

他還給員工建了醫院、幼兒園,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住房……

他創立的魏橋集團連續多年位居世界500強企業之列,並且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一度僅次於華為、蘇寧,位列中國民營企業第三位,但是他在國內的知名度卻非常低,他就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士平。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他一手組建起一個鋁紡“帝國”,打造了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魏橋紡織和魏橋鋁業,這兩家公司都曾經是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尤其是魏橋鋁業,曾經有90%的蘋果手機殼材料,都來自於這家公司。就是憑藉這兩個夕陽產業,而張士平在2011年憑藉300億元的身價,成為山東首富,被譽為“紅海之王”。

雖然如今他因病住進了ICU,但是他和魏橋的故事卻被廣為傳播,也祝願他早日康復,繼續為國發光發熱。

10年建成世界最大棉紡廠

張士平出生於1946年,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

由於家庭貧困,張士平初中畢業後就不得不去了油棉廠工作。在油棉廠張士平主要負責扛棉花包,一個棉花包100多斤,張士平平均一天要抗幾十包,一抗就是17年,直到35歲當上了廠長。

但是,工廠常常因棉花的管控會有半年的閒置期,生意並不好做,他“膽大妄為”號召工人一角一元籌資10萬元買榨油機,第一個把生產從棉花加工拓展到油料加工,一舉改變了工廠的困境,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廠競相學習仿效,並且成功扭虧為盈。

到1984年,他的工廠已是全國油麻行業利潤最大,全國供銷工業的利潤冠軍。也正是因為自己的兢兢業業,張士平於1985年被評為全國商業勞動模範。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但是,85年開始全國棉花供大於求陷入蕭條,恰好當時棉紡織業的市場需求非常大市場卻是一片空白,所以張士平開始涉足棉紡織業。

這個時候張士平果斷抓住了機遇,籌資了6000萬建成了一個織布廠和一個棉紡廠,織布廠有336臺織布機,棉紡廠中有3萬多枚紗錠,後來合併為魏橋棉紡織廠。

經過十年的發展,魏橋的營收達到了231.25億元,在山東省排在第九名!各項指標連續7年穩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還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

自建電廠第一人,世界最大電解鋁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隨著魏橋的紡織業越做越大,電力不足的問題接踵而至,當時國家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電網電力短缺,生產火熱的魏橋常被拉閘限電,不得已之下張士平決定自建電廠。

但是,電力一向由國家供應,從未有過私人辦電廠的先例,張士平東奔西跑後甚至冒著被國家電網除列的情況下,還是先後蓋起了9個電廠,而且其電廠每度電比國家電網低出1/3的成本。

電廠建成後,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低廉,還多出來許多電量。

為了能夠更好利用電能,走向國際,張士平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考證,最後毅然決然進軍鋁材行業,於是成立了魏橋鋁業(中國宏橋)主攻電解鋁。

在電力成本佔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5%的電解鋁行業,張士平的電力低成本,讓原來的電解鋁同行們只能望洋興嘆。

不僅如此,他還用10年時間逐一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從魚頭一路吃到魚尾。

這種“鋁電網一體化”的龐大布局,讓他再建立起規模優勢。像滾雪球一樣,不到15年時間裡,中國宏橋就坐上全球鋁業的頭把坐椅,張士平順勢成為全球的鋁業大王。

世界500強,低調的企業家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在2012年,張士平成功帶領魏橋集團衝入世界500強榜單,之後連續6年入選世界500強,2017年躍居第15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281個位次。在2017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魏橋集團名列第三,僅次於華為、蘇寧。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在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榜單上,張士平家族位列全球第209位,在中國富豪榜中排名第28位。2016年,魏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750億元(比騰訊1519億+阿里1011億+百度705億+網易400億的總和還多)、利稅208億元、利潤131.5億元,上繳各級稅金96.31億元。

《2018胡潤百富榜》顯示,張士平家族財富達650億元,排在榜單第26位,多次蟬聯山東首富。

魏橋生產的牛仔布更是遍佈全球,世界上90%的蘋果手機殼鋁材都出魏橋,2018年前,它是世界最大鋁生產商,直到後來被中鋁集團超越。

雖然張士平的工廠為蘋果手機提供鋁板材料,但是張士平卻從來都不用蘋果手機,他用的就是現在200塊錢的老式手機,可能還不如很多老人使用的老人機!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如今的魏橋集團旗下14個子公司,員工人數達到18萬,但是經營的業務還是棉紡織業和鋁業。

前些年張士平看到房地產行業的崛起,但並沒有採取行動,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完善產業鏈,做大做強。在魏橋集團不斷壯大的時候,張士平並沒有忘記當初的諾言。

五年內,魏橋上繳稅收300億,安置了16萬農民工和2萬名大學生,每年魏橋集團的農民工工資反哺到農村70多億元,直接或間接影響了380萬人。

近些年房價很高,為了讓公司員工能擁有自己的家,張士平先後建造五萬多套職工福利房,一律按成本價賣出,對此張士平要求職工住房最小面積也要達到90平米,並且要有三居室,鼓勵員工把老人孩子一起接過來。

在魏橋集團的生活區內,還配套有醫院、幼兒園、學校和養老院。園區幼兒園按照省級標準建設,並且每個園區都有醫務室,內部設施一應俱全,員工及親屬免收治療費,藥費只收成本價。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不僅如此,張士平還將自己電廠的電以低於國家電網三成的價格賣給當地百姓,可謂造福於民。張士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低調地做著成功企業家應該做的事。

“解甲歸田,旗幟不倒”

雖然在去年9月,魏橋集團完成了交班,張士平卸任了魏橋集團董事長職位,由其兒子張波接任,但張士平還是魏橋集團的一面旗幟,也可以說是一道魂。

初中畢業,紮根農村拼搏30多年,終成650億身家的“紅海之王”

​由於操勞過度,如今張士平的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雖然因病進了ICU但相信他一定能戰勝病魔,早日康復!也希望張波能夠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創造屬於魏橋集團的輝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