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實業堅守者張士平:兩個夕陽行業創造魏橋傳奇

李清宇 濟南報道

導讀:張士平201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我們不打算髮展任何第三種產業,只會在原有兩個行業上延伸產業鏈。

2019年5月23日,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士平在其一手創辦的世界級企業魏橋集團所在地山東鄒平逝世,享年73歲。隨即,集團所屬上市公司也發佈了公告。

7年前,隨著張士平精心佈局的第二個超級產業登陸港交所,張士平當之無愧的成為山東首富,並蟬聯至今。而在這之前,張士平因其創辦的魏橋紡織在2005年左右被發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企業而一舉躋身國內一流企業家行列。

面相溫和的張士平給外界的最大印象是低調,這種低調不僅掩蓋了他的智慧,也讓外界誤以為他並非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企業家。實際上,就是很多身邊人談起張士平也更容易記住他的謙和和平易近人,而忽略了他的內心其實是一個很驕傲的人。

​傳統實業堅守者張士平:兩個夕陽行業創造魏橋傳奇

魏橋紡織等多家企業共同組成一個從紡紗、織布到印染、服裝、家紡的完整紡織產業鏈。至此,張士平完成了“亞

農民出身的張士平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和他的天賦秉異、勤奮以及肯吃苦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人們常說,聰明的人又肯下功夫天下無敵就是這個意思。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和他所處的時代有莫大的關係。張士平創立的兩大產業都是以全球為市場,奉行總成本領先戰略,而這種商業模式所享受到的正是中國進入WTO到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前這段時間中國在全球獲得的最大紅利期。張士平憑藉他的直覺、智慧和非凡的組織管理能力將這一階段“命運”送給的紅利在紡織和鋁產業中“吃幹榨淨”,才成就了山東首富的輝煌業績。

應該說,自從2004年魏橋集團介入鋁電產業就開始步入輿論和政策的“漩渦”,但總能有驚無險全身而退,不過,最近兩年,這樣一種發展模式遭遇到嚴重挑戰。其中之一便是越來越沒有迴旋餘地的政策及環保壓力。比如去年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公佈《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並附上了相關問題整改措施清單。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核定魏橋集團違規電解鋁產能268萬噸。據當地人士介紹,關停措施非常嚴格,由山東省派人直接監督執行,如果完不成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就地免職。

而就在近日,山東電視臺在當地新聞聯播時段播出了一條濱州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聞。一位濱州幹部介紹,電解鋁1萬噸的投資在6000萬元左右,268萬噸一下子就砍掉了。以此推算,靜態投資超過160億元,相當於上市公司中國宏橋兩年的淨利潤之和。

張士平201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我們不打算髮展任何第三種產業,只會在原有兩個行業上延伸產業鏈,“前幾年房地產比較火的時候,我們做房地產非常有優勢。第一批入選可以做民營銀行的企業名單上,魏橋也是第一個,但不管外界怎麼引導,我都不進入這兩個行業,因為我很有自知之明。”

“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1946年11月張士平出生于山東鄒平。18歲時參加工作,到鄒平縣第五油棉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就是從一個普通工人做起,到1976年不到30歲的張士平已經是油棉加工廠的黨支部副書記和分管生產的副廠長。

實際上,從1985年開始,在當時全國供銷行業特別是棉花加工行業,由於張士平領導有方,油棉廠就已經是非常有名,他曾告訴採訪的記者,“那時全國各地的棉花加工廠都來學魏橋,最遠的是新疆,1985年我們單位接待室的各種榮譽鏡框都摞起來了。”

而且令外界吃驚的是,只有初中學歷的張士平竟然還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早在1988年,張士平就被山東省供銷系統第一個評為高級經濟師。張士平解釋說,享受津貼,並不是通過寫論文,完全是“破格”。“一是因為勞模,另一個原因是這個企業是全國第一。”

從棉油加工進入紡織是張士平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2007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三屆四次理事擴大會上,張士平曾作過一個典型發言,介紹了當時進入這個行業的思考過程。“1985年到1988年,全國棉花過剩,當時我就問自己:現在賣棉難,作為一個小型棉花加工廠又該如何生存、發展?可以說,正是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 使我萌生了進入棉紡領域的想法。”張士平分析說,從國際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紡織產業鏈正向交易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從國內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鼓勵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政策取向,決定了中國紡織業在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具有強勁的國際比較優勢,也決定了中國將成為世界紡織工廠和全球紡織採購中心的地位。

而規模不斷做大,最開始的“動力”卻是“被逼無奈”。

在魏橋剛進入紡織行業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鄉鎮企業頗受歧視,行業管理部門規定,像魏橋這樣的鄉鎮企業必須“建檔升級”,也就是一要達到一定規模,同時行業管理部門要認可這個規模。在當時3萬錠是剛剛允許生存的下限。但張士平後來發現,他們已經做到5萬錠時,而國有棉紡企業出口產品自己生產的不合格,用魏橋的產品打上自己的標籤一檢驗反而合格——就這樣一個情況下——他們的企業依然無法升級到更高一級的所謂三檔企業。而不能升級到三檔的企業按規定就必須下馬。

以至於張士平在歷史即將進入新千年之際回顧這段歷史時說出這樣的感受:“要用評比來卡我?我不評了,看你怎麼著?至今魏橋未通過三級企業驗收。”

而在職工眼裡,張士平卻是一個沒有架子謙和的“土老頭”。有職工回憶,1991年兒子張波結婚,張士平自己騎自行車到菜市場挑了一堆菜,回來和親家一家人吃了頓團圓飯。

1999年,魏橋棉紡織廠兼併山東濱州一棉,將產能擴大到33萬錠,一舉成為山東棉紡企業的龍頭。此後,面對國內外市場的不利因素,張士平繼續逆勢擴張。到2007年2月,魏橋已擁有近650萬紗錠和5萬多臺織機,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旗下的魏橋紡織等多家企業共同組成一個從紡紗、織布到印染、服裝、家紡的完整紡織產業鏈。至此,張士平完成了“亞洲棉王”的逆襲。

登頂與挫折

2003年,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正式更名。張士平出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同年,旗下主要資產魏橋紡織在香港上市。魏橋集團則加快了從鄉鎮企業到家族企業的轉變。

資料顯示,2007年11月,鄒平供銷社啟動改制。此後經過多次變動,到2010年3月,隨著控股比例一步步提高,張士平家族以47.89%的佔股比例成為魏橋集團的控股股東。

如果說改制並不惹人注意的話,此後多次出現在公眾場合中的魏橋集團卻多少有些“負面”色彩了。這其中包括電價引發的對魏橋自備電廠的關注,也包括對後來上馬的電解鋁產業“合法”問題的關注。

早在1999年,魏橋集團開始興建自備熱電廠,到2007 年總裝機容量已達到2700MW左右;隨著熱電加速投入,魏橋集團另一個千億規模的產業開始啟動,2004年,開始進軍電解鋁產業,建成合計15.6萬噸的電解鋁生產線,到2006年已形成25萬噸鋁錠的生產能力;2005年又新上氧化鋁生產線,到2007年,氧化鋁年設計產能達到400萬噸,位列全國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魏橋集團鋁電產業的許多項目是未批先建,這顯然是張士平總結多年創業經驗的決定,其中包含著多年積累的心得同樣也有不少的血淚教訓。比如當年行業主管部門對鄉鎮紡織企業的歧視。

隨著規模擴大,風險也在積累。比如,2008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魏橋紡織就披露旗下一間三年前從母公司購入的熱電廠被當地發改委下令在當年6月底前關停,估算損失約2.96億元。

但直到2016年,魏橋集團的發展模式並未受到真正的威脅,更多的屬於風波性質,魏橋在張士平的帶領下依然一路高歌。雖然其間像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外界曾盛傳魏橋集團數萬紡織工人下崗等,但輿論發酵一段時間後傳言便煙消雲散。

張士平成為山東首富發生在2011年。當年3月旗下鋁業公司中國宏橋登陸港交所。按照當年3月24日中國宏橋7.9港元/股的收盤價計算,張士平家族新增財富近400億,一舉成為山東首富。2011年魏橋集團營收達到1615億元。

進入2017年,加大環保整治力度成為全民共識。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東省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環境保護督察。當年12月26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正式向山東省反饋了督察意見。其中,第21條濱州市違規推進電解鋁項目建設被認為“問題突出”。要求2018年6月前完成整改。

從集團營收上也可以看出魏橋集團多年奉行的總成本領先戰略遭到挑戰。2017年魏橋集團營收3590億元,利潤131.5億元,2018年收入2835億元,利潤87億元。

2018年9月,張士平卸任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職務,由時年48歲的兒子張波接任。

原文:​傳統實業堅守者張士平:兩個夕陽行業創造魏橋傳奇 - 21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