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張三丰 郭襄 郭靖 覺遠 少林寺 唐風宋月 2018-12-04

覺遠大師圓寂,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說著轉身而去。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走了一段日子,他來到武當山下,見到一對小夫妻吵架,頓生躊躇:“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便上武當山,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張衛健版張君寶

關鍵詞,金絲手鐲。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女飾》:“飾於臂曰手鐲。鐲,鉦也。《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形如小鐘,而今相沿用於此,即古之所謂釧,又曰臂釵,曰臂環,曰跳脫者是也。”手鐲最早是指揮戰爭的敲打樂器,後來演變為裝飾品。"跳脫"是一種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鬆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郭襄送給張三丰的金絲手鐲,就是宋代女子非常流行的佩戴於手腕上的“跳脫”。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漢末詩人繁欽有首樂府《定情詩》,講述一位女子在無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愛私定終身,女子送給男子“跳脫”為定情信物的故事。摘錄如下: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契闊一詞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契闊意即離合。馬瑞辰《通釋》:“契當讀如契合之契,闊當讀如疏闊之闊。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雲合離聚散耳”。說就是口頭約定。這句話意即:無論生死離合,我們都約定在一起。兩人拉著小手手,一同幸福到老。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白於玉》,講述了一個名叫吳青庵的書生遇到仙女的故事。“(二人)既而衾枕之愛,極盡綢繆。生索贈,女脫金腕釧付之。”金腕釧就是金手鐲。就是說吳書生與一紫衣女子一夜纏綿,第二天還問人家要禮物。女子身無他物,就把手腕上的金手鐲脫下來送給了他。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因此郭襄送金絲手鐲給張君寶,讓張君寶去找郭靖,還叮囑張君寶要給郭靖留個好印象,要跟郭破虜和郭芙搞好關係,存了多少愛,傻逼都明白。其實就是讓張君寶去跟郭靖提親。但是張君寶卻不明其中深意。因為他不諳世事,從小跟著覺遠和尚在少林寺長大,覺遠又是個迂腐疏闊的書呆子,更不懂得男女情事,所以張君寶跟著他只會唸經練武,對世間之事一竅不通。所以他並不明白郭襄送他金絲手鐲的良苦用心。也是陰差陽錯,他已經快到襄陽了,恰好武當山下遇到一對小夫妻吵架,於是對投奔郭靖心存恐懼,遂上武當山隱居起來,刻苦修煉。當然事後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他投奔了郭靖,只有兩個下場。第一像楊過一樣,被郭芙欺負的半路跑掉,不一定也得被砍斷一條胳膊。第二就是戰死襄陽,成為一個無名之鬼。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過了二十年,張三丰三十七歲,武功大成,出武當山揚名立萬,正好趕上郭襄在峨眉山開宗立派。此時張三丰世事洞明,當然已經知道了郭襄送他金絲手鐲的良苦用心,只可惜已經物是人非。郭襄都出家當尼姑了,還有何言可語?於是他來到峨眉山下,沒有上山,託人將金絲手鐲還給了郭襄,二人從此沒有再見面。又過了五十多年,殷素素聽說了郭襄和張三丰的往事,就問俞蓮舟,為啥郭女俠不嫁給張真人。俞蓮舟說,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只有楊過,找遍天下沒找到楊過,於是出家為尼,開創了峨眉派。其實張三丰在撒謊。郭襄對張三丰是動了心的,還把定情信物給了他,只可惜他當時沒明白。唐李商隱《錦瑟》詩可證張三丰心跡: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張三丰就是當時“惘然”了。你說都“惘然”了還能咋地?因此張三丰至死都貼身藏著郭襄送他的一對鐵羅漢。郭襄死後,他給門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照顧峨眉派弟子。可能就是對郭襄的補償吧。

郭襄送了張三丰一個定情物,讓他去找郭靖提親,為啥張三丰沒去?

參考書目:《倚天屠龍記》《聊齋志異》《樂府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