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選登|《素箋詩心》(張春華)

張春華,女,1980年生,漢族,中共黨員,祖籍湖北鍾祥市,現居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市作家協會會員。2003年6月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從事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曾獲湖北省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一等獎。她對生活始終保持好奇和感恩,鍾情山水,喜歡旅遊;愛好閱讀,寫點文字。13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後曾在《詩歌週刊》《遼河》《浙江工人日報》《大眾日報》《邊防警察報》《成長讀本》《文學教育》《十堰作家》《武當風》《十堰晚報》《大江晚報》《大河報》《荊門日報》《菏澤日報》《丹荔》《莫愁湖》《酒泉日報》等刊物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若干。其中,《活著,縱使不能生如夏花》《邂逅上津》《十年》《漢江渡口彼岸花》等在江西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並接受電臺連線採訪。曾參演“大美十堰”微電影《媽媽有我》。

原創文章選登|《素箋詩心》(張春華)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不錯,音樂是空氣的詩歌,舞蹈是腳步的詩歌,愛情是生活的詩歌,而山水是我的詩歌。

假期,我們幾個朋友為了尋訪“老人洞”去了一趟鄖縣。車停在一片廢墟前,問了才知道“老人洞”就在廢墟正對面的山壁上,崖壁甚是陡峭。可惜中間隔有漢江水,我們徒步至江邊想渡河,有船卻無艄公。

佇立江邊良久,凝望對面青山。山水就這樣相依相伴,兀自成為一道風景。

我們試圖在懸崖邊那些整塊巨大的岩石中搜索到一個窯洞。可惜,隱蔽險要的山體都長滿了草木,沒有缺口。當我的目光靜靜撫過山體時,我忽然感覺這連綿起伏的青山像極了一尊尊大小不同、姿態各異的臥佛。它們溫柔、敦厚、靜默,等著得道之人去親近。而“老人洞”呢,它是以個體生命為底料,以漢江水當酒麴,相拌均勻發酵而成的神祕玉液瓊漿。青山吝惜地把它置於歷史的最深處雪藏了幾千年,很少讓人品嚐到它的滋味。

此刻,我很想寫詩。但我只能輕輕拂拭心中的塵埃。

蒼穹高遠,青山無語,江水低迴。只有江上清風,與我們瑟瑟耳語,隱隱向我們訴說著最原始、最質樸的生命哲學——無關崇高低俗,無關文明野蠻。

太陽西斜。準備返回時,老鄉說,再往前走五里路就到了韓家洲,那裡有韓母墓。一語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韓家洲上曾經的一百零八戶居民全部姓韓,尊崇韓信,他們早在三年前陸續搬離韓家洲。我知道此處曾經是春秋戰國乃至楚漢兵家必爭之地。洲上出土的大量文物就是明證。但說到韓母墓,我就不理解了。即使我有驚人的想象力,也無法還原千年前的場景。《漢書•韓信傳》中有“韓信,淮陰人也”的記載。既然淮陰侯韓信是江蘇淮陰人,他母親怎麼可能葬於千里之外的韓家洲?就算是遷徙到該地的韓氏後人重建此墓,若叫“韓氏祠堂”倒很貼切,但斷然不能稱作“韓母墓”。

到了韓家洲,我才發現比韓母墓更吸引我的還是韓家洲的自然景觀。登高遠觀,它像一條溫順俏皮的魚兒,橫臥江心。洲上高地平坦開闊,草木遍佈,松柏迎風。近看,沙洲上還有農人種植的蔬菜,綠油油一片,這讓昔日的古戰場充滿了溫情。所謂的韓母墓巍然屹立於韓家洲的制高點,倒也給這青山綠水增添了一絲莊嚴肅穆。

再次端詳韓母墓時,心中又有了一絲親切感。在我看來,只要源於愛,有愛的表達,它就是合理的。說它真實神祕也好,杜撰牽強也好,似乎不再那麼重要。韓母墓體現出來的韓氏後人緬懷祖先的情感是真實且難能可貴的。

一隻小船靜候岸邊,對韓家洲脈脈含情。我置身舟中,欣賞著這首亦莊亦諧、名叫《韓家洲》的詩。

“山是臥佛,群山是蓮花盛開。”這是汽車迎著斜暉穿梭在山路上時,迎面盛開的群山給我的靈感;等回到位於鬧市中心的家時,我仍然記憶猶新。

歌德曾說:“詩是成熟的理性。”所謂詩意人生,說白了就是美的生活。身居鬧市也好,沉迷山水也罷,簡單質樸,就是詩意的生活。

2014年3月29日《十堰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