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很冷,楓葉枯黃了一地又一地。歷盡時光的兜兜轉轉,我終於站在黔東萬山的土地上。有些記憶的溫度,需要這樣近距離的靠近。

山的那邊是什麼?山的那邊還是山。

萬山多山。《聖經》上說,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上天恩賜予萬山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恩賜予萬山的子民豐富的礦產資源,給這裡留下了兩百多處古代採礦遺址和建築。大山的子民倚仗山的慈悲與庇護,在這裡繁衍開拓生生不息。

不知為什麼,一走進硃砂古鎮,我便想起兒時的童謠:馬蘭花,馬蘭花,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雄壯的臂膊裡,淋漓的汗水裡,我看見,一砂、一佛、一遺址。

硃砂原名丹砂,唐朝時武則天欽賜萬山進貢的硃砂為“光明砂”。各朝帝王把硃砂作為國寶,點批狀元就用它。舊時王室貴族亦常用它辟邪安宅。硃砂性味甘,微寒;有毒。能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用硃砂、人蔘、茯苓,濃煎日飲,真者氣爽,假者化也。

我相信硃砂是珍貴的。把一隻吃滿七斤硃砂的壁虎千搗萬杵,將其點在女子凝霜雪的皓腕上,它便成為一個女子對貞操以及情感的堅守的印證。這粒守宮砂啊,不知悽傷了多少男女幽怨的目光。

這粒硃砂痣,不僅在女子的手腕上,也在男子的心上。張愛玲說過也許每個男子生命中都有過紅玫瑰白玫瑰兩個女人,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犀利那麼蒼涼,讓人性中的所有卑劣渺小都無處遁形。我相信每個女子當然都希望白就白成床前明月光,紅就紅成男人心口的硃砂痣。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亂世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乃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他懂得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尖刻敏銳。因為懂得,兩人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第一次見面即交談長達五個小時。因為懂得,她忽略了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隻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的事實。因為懂得,她為他低到塵埃裡,然後一次一次地容忍他對她的愛情的褻瀆。她終究沒能與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最終她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將這顆硃砂痣從這個虛偽濫情的男人心口連根拔起,決絕而徹底。

不幸的是張愛玲,幸運的是林徽因。

徐志摩對她說“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他為她忤逆尊師的告誡,宣言“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為奔赴她的演講會機毀人亡。金嶽霖為她終生未娶孤獨終老,用比鄰而居的方式呵護了她一生,他稱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當他的生命歸於混沌,遺忘了所有,卻單單記得她的名字。無論於生者抑或死者心頭,無疑,她都是一顆波光瀲灩的硃砂痣。

萬山的硃砂見證著太多愛情的前世今生,觸摸上去,冰涼生溫。

硃砂大觀園裡,硃砂與佛教的淵源得以昭示。佛教認為硃砂凝聚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是鎮驚、安神之靈丹,是殺精魅鎮邪惡之法寶,是法力無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額上的紅點就是硃砂紅印。佛教的開光,必須用硃砂。

硃砂製作的唐卡歡喜佛熠熠生輝。單是歡喜佛這個名字,便令我心生歡喜。人生已太多哀愁與苦難,把日子歡歡喜喜過下去,是一個至簡單至智慧的隱喻。其實,我並無參禪的慧根,悟不透佛理佛義,但我知道,一個地方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方能稱得上天堂。一個地方的為政者,只有具備悲憫情懷,方能潤澤一方水土。一個地方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方能獲得澄明天地。而萬山的土地上,有佛光普照的慈悲。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春秋時期的魯莊公知曉以衣食分人是為愛民。唐太宗李世民知曉水重舟輕體恤民生疾苦。而今,萬山的衝廣坪社區、觀山雅居、城南驛站、河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正在修建或已建成。小區內各種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極具人文情懷。河坪安置區更是設置了一個鄉愁館。鋤頭、鐮刀、竹篾、甑子、水瓢、扁擔、火鉗、石磨眾多鄉村的意象讓這群安土重遷的異鄉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也為他們留下故鄉的念想。

記憶中的小時候,快要過年時是母親最忙的時節。要推湯圓、釀綠豆粉、做麻餅、灌香腸……還要給我做新衣服。而印象最深的是釀綠豆粉。

這一天,必定是天還沒亮母親就起身了。母親起床後,會叫醒我們兄妹。狼狗賽虎聽到動靜,伸個懶腰,見太平無事,便又伸長兩腿歪著頭繼續睡。在清冷的晨風裡,睡眼惺忪的我幫著提個小桶或者盆子什麼的,隨母親去兩條田埂之隔的鄰居家推磨。而此時的賽虎也興致勃勃地跟來了。田埂高高低低,我的睡意深深淺淺。

到鄰家,放下傢什,母親清洗磨子,檢查石磨木架上的繩子並調整長短。一般是哥和姐推磨,母親拿小勺往石磨裡添頭晚泡好的大米和綠豆。添多添少、水多水少、磨子轉幾圈才添,這些都大有講究。推磨的兩個人也要配合得好,力氣要均衡,不然,那個木架子便會架在石磨上罷工不動。每每這時,哥和姐會笑著互相抱怨,然後,繼續。那時,我小,哥、姐都嫌我力氣小,不肯和我一起推磨。只有母親去推的時候,才會帶我。母親推磨的時候,腳步基本不動,隻身子一前一後隨著磨子的轉動擺動。我就不同了,為了配合母親的步伐,跳躍著前,跳躍著後,忙得不亦樂乎。不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

推完漿,回到家,母親便開始釀綠豆粉。一個特大的鐵鍋,灶裡的柴火亮亮堂堂地燃起來。毛刷在鍋裡刷一層油,一陣滋滋天然雞血石硃砂大觀園聲過,半碗漿子倒進去,用一個木片細細勻開,蓋上竹篾蓋,一陣熱氣一陣香氣,一趟薄薄的綠豆粉就出鍋了……

青青故土,悠悠我心。佛說,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

天很冷,楓葉枯黃了一地又一地。歷盡時光的兜兜轉轉,我終於站在黔東萬山的土地上。有些記憶的溫度,需要這樣近距離的靠近。

山的那邊是什麼?山的那邊還是山。

萬山多山。《聖經》上說,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上天恩賜予萬山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恩賜予萬山的子民豐富的礦產資源,給這裡留下了兩百多處古代採礦遺址和建築。大山的子民倚仗山的慈悲與庇護,在這裡繁衍開拓生生不息。

不知為什麼,一走進硃砂古鎮,我便想起兒時的童謠:馬蘭花,馬蘭花,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雄壯的臂膊裡,淋漓的汗水裡,我看見,一砂、一佛、一遺址。

硃砂原名丹砂,唐朝時武則天欽賜萬山進貢的硃砂為“光明砂”。各朝帝王把硃砂作為國寶,點批狀元就用它。舊時王室貴族亦常用它辟邪安宅。硃砂性味甘,微寒;有毒。能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用硃砂、人蔘、茯苓,濃煎日飲,真者氣爽,假者化也。

我相信硃砂是珍貴的。把一隻吃滿七斤硃砂的壁虎千搗萬杵,將其點在女子凝霜雪的皓腕上,它便成為一個女子對貞操以及情感的堅守的印證。這粒守宮砂啊,不知悽傷了多少男女幽怨的目光。

這粒硃砂痣,不僅在女子的手腕上,也在男子的心上。張愛玲說過也許每個男子生命中都有過紅玫瑰白玫瑰兩個女人,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犀利那麼蒼涼,讓人性中的所有卑劣渺小都無處遁形。我相信每個女子當然都希望白就白成床前明月光,紅就紅成男人心口的硃砂痣。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亂世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乃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他懂得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尖刻敏銳。因為懂得,兩人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第一次見面即交談長達五個小時。因為懂得,她忽略了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隻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的事實。因為懂得,她為他低到塵埃裡,然後一次一次地容忍他對她的愛情的褻瀆。她終究沒能與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最終她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將這顆硃砂痣從這個虛偽濫情的男人心口連根拔起,決絕而徹底。

不幸的是張愛玲,幸運的是林徽因。

徐志摩對她說“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他為她忤逆尊師的告誡,宣言“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為奔赴她的演講會機毀人亡。金嶽霖為她終生未娶孤獨終老,用比鄰而居的方式呵護了她一生,他稱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當他的生命歸於混沌,遺忘了所有,卻單單記得她的名字。無論於生者抑或死者心頭,無疑,她都是一顆波光瀲灩的硃砂痣。

萬山的硃砂見證著太多愛情的前世今生,觸摸上去,冰涼生溫。

硃砂大觀園裡,硃砂與佛教的淵源得以昭示。佛教認為硃砂凝聚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是鎮驚、安神之靈丹,是殺精魅鎮邪惡之法寶,是法力無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額上的紅點就是硃砂紅印。佛教的開光,必須用硃砂。

硃砂製作的唐卡歡喜佛熠熠生輝。單是歡喜佛這個名字,便令我心生歡喜。人生已太多哀愁與苦難,把日子歡歡喜喜過下去,是一個至簡單至智慧的隱喻。其實,我並無參禪的慧根,悟不透佛理佛義,但我知道,一個地方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方能稱得上天堂。一個地方的為政者,只有具備悲憫情懷,方能潤澤一方水土。一個地方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方能獲得澄明天地。而萬山的土地上,有佛光普照的慈悲。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春秋時期的魯莊公知曉以衣食分人是為愛民。唐太宗李世民知曉水重舟輕體恤民生疾苦。而今,萬山的衝廣坪社區、觀山雅居、城南驛站、河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正在修建或已建成。小區內各種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極具人文情懷。河坪安置區更是設置了一個鄉愁館。鋤頭、鐮刀、竹篾、甑子、水瓢、扁擔、火鉗、石磨眾多鄉村的意象讓這群安土重遷的異鄉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也為他們留下故鄉的念想。

記憶中的小時候,快要過年時是母親最忙的時節。要推湯圓、釀綠豆粉、做麻餅、灌香腸……還要給我做新衣服。而印象最深的是釀綠豆粉。

這一天,必定是天還沒亮母親就起身了。母親起床後,會叫醒我們兄妹。狼狗賽虎聽到動靜,伸個懶腰,見太平無事,便又伸長兩腿歪著頭繼續睡。在清冷的晨風裡,睡眼惺忪的我幫著提個小桶或者盆子什麼的,隨母親去兩條田埂之隔的鄰居家推磨。而此時的賽虎也興致勃勃地跟來了。田埂高高低低,我的睡意深深淺淺。

到鄰家,放下傢什,母親清洗磨子,檢查石磨木架上的繩子並調整長短。一般是哥和姐推磨,母親拿小勺往石磨裡添頭晚泡好的大米和綠豆。添多添少、水多水少、磨子轉幾圈才添,這些都大有講究。推磨的兩個人也要配合得好,力氣要均衡,不然,那個木架子便會架在石磨上罷工不動。每每這時,哥和姐會笑著互相抱怨,然後,繼續。那時,我小,哥、姐都嫌我力氣小,不肯和我一起推磨。只有母親去推的時候,才會帶我。母親推磨的時候,腳步基本不動,隻身子一前一後隨著磨子的轉動擺動。我就不同了,為了配合母親的步伐,跳躍著前,跳躍著後,忙得不亦樂乎。不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

推完漿,回到家,母親便開始釀綠豆粉。一個特大的鐵鍋,灶裡的柴火亮亮堂堂地燃起來。毛刷在鍋裡刷一層油,一陣滋滋天然雞血石硃砂大觀園聲過,半碗漿子倒進去,用一個木片細細勻開,蓋上竹篾蓋,一陣熱氣一陣香氣,一趟薄薄的綠豆粉就出鍋了……

青青故土,悠悠我心。佛說,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萬 山 看 山

歲月覆蓋下的黑硐子遺址,掩藏著無數猜測與想象、輝煌與榮光。

還是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詩意年代,它如同陳延年歌吟中遺世而獨立的佳人,傾國傾城傾倒眾生。為了得到它佔有它,各色各樣的人蜂擁而至。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容顏不老,爭鬥不休。時光流淌到唐宋,為了博它一笑,各地霸主依然不惜兵刃、武力、鮮血乃至生命。

多年以後,我站在遺址的土地上,凝視洞內古代礦工遺留下來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我不知道,曾經,多少人在這裡揮汗如雨灰飛煙滅,多少人的血液在這裡染紅硃砂?多少人的魂魄在這裡守望故鄉?歷史上黑硐子前面那個巨大的“萬人坑”已不復存在,我無從揣測從秦漢到民國那麼漫長的歲月裡,這個慾望的溝壑裡有多少白骨,多少冤魂,又有多少死難的礦工?但我相信,無論野心勃勃的淘金者,還是苟延殘喘的底層小人物,跌進坑裡,不過都是白骨一堆,誰是誰已不重要。人類的神奇在於他們總是在一個似乎與自己毫無關聯的地點在某一瞬間醍醐灌頂直抵生命的本質。但既然活著,便必然需要一些血性來承擔生命的要義。1898年,英法帝國主義強租萬山汞礦,成立“英法水銀公司”,黑硐子被強行霸佔。礦主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殺豬宰羊,要求政府把洋人拒之門外。銅仁總兵林覺反而彈壓民眾,護送洋人進入萬山。先用白銀四百兩誘佔滑石坡土地修建房屋,後強行租借“大洞”“小洞”等礦井。1900年,在義和團運動影響下,萬山礦工自發組織起來,再次發起反洋人採礦的鬥爭。礦主楊寵光掛帥,出資購買洋槍。中秋之夜,萬山民眾舉旗起誓,趕走了駐在大洞、小洞的清兵,這一正義的舉動使英法洋人心驚肉跳,他們—面向英國領事白蘭告急,一面向銅仁總兵林覺求救。林覺為虎作倀,立即派清兵趕往萬山鎮壓。義眾槍少人散,(寡不敵眾撤出萬山。後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政府垮臺,“英法水銀公司”才正式倒閉。銅仁史書有這樣一段文字:“雖然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反抗失敗,卻點燃了貴州工人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烈火。”

揚人善事,隱他歸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我相信,以愛家愛國勇毅擔當為名,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歷史都必將記住他們的名字。


"

天很冷,楓葉枯黃了一地又一地。歷盡時光的兜兜轉轉,我終於站在黔東萬山的土地上。有些記憶的溫度,需要這樣近距離的靠近。

山的那邊是什麼?山的那邊還是山。

萬山多山。《聖經》上說,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上天恩賜予萬山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恩賜予萬山的子民豐富的礦產資源,給這裡留下了兩百多處古代採礦遺址和建築。大山的子民倚仗山的慈悲與庇護,在這裡繁衍開拓生生不息。

不知為什麼,一走進硃砂古鎮,我便想起兒時的童謠:馬蘭花,馬蘭花,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雄壯的臂膊裡,淋漓的汗水裡,我看見,一砂、一佛、一遺址。

硃砂原名丹砂,唐朝時武則天欽賜萬山進貢的硃砂為“光明砂”。各朝帝王把硃砂作為國寶,點批狀元就用它。舊時王室貴族亦常用它辟邪安宅。硃砂性味甘,微寒;有毒。能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用硃砂、人蔘、茯苓,濃煎日飲,真者氣爽,假者化也。

我相信硃砂是珍貴的。把一隻吃滿七斤硃砂的壁虎千搗萬杵,將其點在女子凝霜雪的皓腕上,它便成為一個女子對貞操以及情感的堅守的印證。這粒守宮砂啊,不知悽傷了多少男女幽怨的目光。

這粒硃砂痣,不僅在女子的手腕上,也在男子的心上。張愛玲說過也許每個男子生命中都有過紅玫瑰白玫瑰兩個女人,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犀利那麼蒼涼,讓人性中的所有卑劣渺小都無處遁形。我相信每個女子當然都希望白就白成床前明月光,紅就紅成男人心口的硃砂痣。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亂世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乃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他懂得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尖刻敏銳。因為懂得,兩人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第一次見面即交談長達五個小時。因為懂得,她忽略了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隻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的事實。因為懂得,她為他低到塵埃裡,然後一次一次地容忍他對她的愛情的褻瀆。她終究沒能與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最終她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將這顆硃砂痣從這個虛偽濫情的男人心口連根拔起,決絕而徹底。

不幸的是張愛玲,幸運的是林徽因。

徐志摩對她說“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他為她忤逆尊師的告誡,宣言“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為奔赴她的演講會機毀人亡。金嶽霖為她終生未娶孤獨終老,用比鄰而居的方式呵護了她一生,他稱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當他的生命歸於混沌,遺忘了所有,卻單單記得她的名字。無論於生者抑或死者心頭,無疑,她都是一顆波光瀲灩的硃砂痣。

萬山的硃砂見證著太多愛情的前世今生,觸摸上去,冰涼生溫。

硃砂大觀園裡,硃砂與佛教的淵源得以昭示。佛教認為硃砂凝聚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是鎮驚、安神之靈丹,是殺精魅鎮邪惡之法寶,是法力無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額上的紅點就是硃砂紅印。佛教的開光,必須用硃砂。

硃砂製作的唐卡歡喜佛熠熠生輝。單是歡喜佛這個名字,便令我心生歡喜。人生已太多哀愁與苦難,把日子歡歡喜喜過下去,是一個至簡單至智慧的隱喻。其實,我並無參禪的慧根,悟不透佛理佛義,但我知道,一個地方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方能稱得上天堂。一個地方的為政者,只有具備悲憫情懷,方能潤澤一方水土。一個地方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方能獲得澄明天地。而萬山的土地上,有佛光普照的慈悲。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春秋時期的魯莊公知曉以衣食分人是為愛民。唐太宗李世民知曉水重舟輕體恤民生疾苦。而今,萬山的衝廣坪社區、觀山雅居、城南驛站、河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正在修建或已建成。小區內各種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極具人文情懷。河坪安置區更是設置了一個鄉愁館。鋤頭、鐮刀、竹篾、甑子、水瓢、扁擔、火鉗、石磨眾多鄉村的意象讓這群安土重遷的異鄉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也為他們留下故鄉的念想。

記憶中的小時候,快要過年時是母親最忙的時節。要推湯圓、釀綠豆粉、做麻餅、灌香腸……還要給我做新衣服。而印象最深的是釀綠豆粉。

這一天,必定是天還沒亮母親就起身了。母親起床後,會叫醒我們兄妹。狼狗賽虎聽到動靜,伸個懶腰,見太平無事,便又伸長兩腿歪著頭繼續睡。在清冷的晨風裡,睡眼惺忪的我幫著提個小桶或者盆子什麼的,隨母親去兩條田埂之隔的鄰居家推磨。而此時的賽虎也興致勃勃地跟來了。田埂高高低低,我的睡意深深淺淺。

到鄰家,放下傢什,母親清洗磨子,檢查石磨木架上的繩子並調整長短。一般是哥和姐推磨,母親拿小勺往石磨裡添頭晚泡好的大米和綠豆。添多添少、水多水少、磨子轉幾圈才添,這些都大有講究。推磨的兩個人也要配合得好,力氣要均衡,不然,那個木架子便會架在石磨上罷工不動。每每這時,哥和姐會笑著互相抱怨,然後,繼續。那時,我小,哥、姐都嫌我力氣小,不肯和我一起推磨。只有母親去推的時候,才會帶我。母親推磨的時候,腳步基本不動,隻身子一前一後隨著磨子的轉動擺動。我就不同了,為了配合母親的步伐,跳躍著前,跳躍著後,忙得不亦樂乎。不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

推完漿,回到家,母親便開始釀綠豆粉。一個特大的鐵鍋,灶裡的柴火亮亮堂堂地燃起來。毛刷在鍋裡刷一層油,一陣滋滋天然雞血石硃砂大觀園聲過,半碗漿子倒進去,用一個木片細細勻開,蓋上竹篾蓋,一陣熱氣一陣香氣,一趟薄薄的綠豆粉就出鍋了……

青青故土,悠悠我心。佛說,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萬 山 看 山

歲月覆蓋下的黑硐子遺址,掩藏著無數猜測與想象、輝煌與榮光。

還是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詩意年代,它如同陳延年歌吟中遺世而獨立的佳人,傾國傾城傾倒眾生。為了得到它佔有它,各色各樣的人蜂擁而至。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容顏不老,爭鬥不休。時光流淌到唐宋,為了博它一笑,各地霸主依然不惜兵刃、武力、鮮血乃至生命。

多年以後,我站在遺址的土地上,凝視洞內古代礦工遺留下來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我不知道,曾經,多少人在這裡揮汗如雨灰飛煙滅,多少人的血液在這裡染紅硃砂?多少人的魂魄在這裡守望故鄉?歷史上黑硐子前面那個巨大的“萬人坑”已不復存在,我無從揣測從秦漢到民國那麼漫長的歲月裡,這個慾望的溝壑裡有多少白骨,多少冤魂,又有多少死難的礦工?但我相信,無論野心勃勃的淘金者,還是苟延殘喘的底層小人物,跌進坑裡,不過都是白骨一堆,誰是誰已不重要。人類的神奇在於他們總是在一個似乎與自己毫無關聯的地點在某一瞬間醍醐灌頂直抵生命的本質。但既然活著,便必然需要一些血性來承擔生命的要義。1898年,英法帝國主義強租萬山汞礦,成立“英法水銀公司”,黑硐子被強行霸佔。礦主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殺豬宰羊,要求政府把洋人拒之門外。銅仁總兵林覺反而彈壓民眾,護送洋人進入萬山。先用白銀四百兩誘佔滑石坡土地修建房屋,後強行租借“大洞”“小洞”等礦井。1900年,在義和團運動影響下,萬山礦工自發組織起來,再次發起反洋人採礦的鬥爭。礦主楊寵光掛帥,出資購買洋槍。中秋之夜,萬山民眾舉旗起誓,趕走了駐在大洞、小洞的清兵,這一正義的舉動使英法洋人心驚肉跳,他們—面向英國領事白蘭告急,一面向銅仁總兵林覺求救。林覺為虎作倀,立即派清兵趕往萬山鎮壓。義眾槍少人散,(寡不敵眾撤出萬山。後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政府垮臺,“英法水銀公司”才正式倒閉。銅仁史書有這樣一段文字:“雖然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反抗失敗,卻點燃了貴州工人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烈火。”

揚人善事,隱他歸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我相信,以愛家愛國勇毅擔當為名,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歷史都必將記住他們的名字。


萬 山 看 山

山的那邊尚有一故人之約。

1991年夏天,銅仁一中高一年級的第一節英語課上,儀態端莊的英語老師默寫初中單詞,她拿了滿分,我交了白卷。她順理成章當選為英語科代表。我從此開始惶恐忐忑暗無天日的英語填白。

第二學期,我死纏爛打,家裡終於同意我去住校,於是,她成了睡在我上鋪的姐妹。一起去食堂打飯去開水房打開水,因我對滾燙的水龍頭本能的恐懼,必然是我抱著飯盒在熱浪滾滾的開水房外等候,她衝進去灌滿我們兩個的溫水瓶再施施然走出來,熱氣氤氳裡的她,真像一個白衣翩翩的無所不能的俠士。她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縱使我用盡一生一世的力氣攀爬卻依然無法企及的高山。高一期末物理考試,我和她一個過道之隔,僅僅是抄襲了她的選擇題,我的高中物理考試成績單上終於有了唯一一次及格的記錄。

她是逆流而上的魚,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波瀾壯闊。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去世,母親微薄的工資支持她讀書。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讓她格外努力。寢室熄燈後我們會使用手電來獲得光亮,她在被窩裡解析數理化,我在被窩裡馳騁小說江湖,兩相安。她卻也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霸,除了學習成績的優異,她畫畫、書寫,彈吉他皆有所長。我從沒見過她的父親,卻從她畫的肖像裡瞻仰了她的父親的模樣。那時班上自己刻印的文學刊物,她也是編輯之一,我們自寫自編自刻自印自得其樂。多年後,當她長髮及腰風姿綽約地對我頷首淺笑,我怎麼也無法將之與當年一頭短髮一件夾克彈吉他的形象重疊,這是與記憶最分裂的色調,卻也是令我最欣慰的分裂。似乎,她一直在考試,高考之後,大學畢業之後,她考了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考了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又考了高級建築師。逆流而上的魚兒途經的河岸,繁花盛開,朵朵都是璀璨的花朵。

更多的時候,她是一隻用尖利的芒刺武裝自己柔弱內心的刺蝟。高三那年,她的十八歲生日,在銅中的後山上,在小虎隊青春迷惘的歌聲裡,一群即將高考離別的人淚流滿面相擁而泣。她和我都是金牛座,金牛座的女子是天生缺乏安全感的人,她們習慣把堅強偽裝成表象,但內心對情感的依賴對美好的信奉已激烈到“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我眼見她掙扎於黎明與黑暗交接的迷亂,也眼見她浴火涅槃步步生蓮破繭成蝶。她是學建築設計的,這一點與林徽因驚人的巧合。不同的是,林徽因僅僅是幾個男子心中的硃砂痣,而她,卻是萬山乃至銅仁安享梵天淨土的居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硃砂。2009年銅仁市首批市管專家、2014年首屆銅仁市十大傑出青年、2017年全國住建系統勞模是為明證。

自古以來,英雄引為恨事的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滿腹才學卻無用武之地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惆悵、怨懟似一死不瞑目的幽靈飄忽在唐詩宋詞古典文章的字裡行間。而她最大的幸運是生逢當世。萬山雙創園十二樓,不勝寒的高處,她臨危受命,帶領她的團隊一路拼殺,大果敢大無畏,短短五年,她的夢之隊從最初的二十人到現在的一百多人,年產值翻了十倍。她俯瞰塵世繁華揮斥方遒,梵淨山旅遊景區通信鐵塔、萬山區產業園主樓大廳、老塘新區桃樹灣公租房、硃砂古鎮服務區的規劃設計相繼得以實施完成。時間最終給了她最大的恩寵,給了她一方與她的才華相匹配的舞臺。她的骨子裡一直有藍色的火焰在燃燒,總是竭力在無趣的夜色裡綻放出別樣的煙火。愉悅別人的目,更慰藉自己勇往直前的心。追夢的腳步永不止息,她鼓勵一百多名職工,眾籌開創了銅仁第一家集書籍、美食、咖啡、音樂於一體的大型餐廳“匠囈書廚”。書廚位於萬山雙創園主樓一樓,如同一臺恢弘的劇目,一千四百平米的營業面積裡,他們自編自演了八百平米超大中庭景觀以及四百平米豪華入口景觀。他們用書來滿足心,用食物來滿足胃,在城市裡構建了一群建築設計師美得無可救藥的夢想與幸福。

她是蘭瑜,渾然天成的美玉。銅仁市城鄉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枕萬山山水做夢的囈語人。

萬山看山歸來。願做一山中人。

"

天很冷,楓葉枯黃了一地又一地。歷盡時光的兜兜轉轉,我終於站在黔東萬山的土地上。有些記憶的溫度,需要這樣近距離的靠近。

山的那邊是什麼?山的那邊還是山。

萬山多山。《聖經》上說,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上天恩賜予萬山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恩賜予萬山的子民豐富的礦產資源,給這裡留下了兩百多處古代採礦遺址和建築。大山的子民倚仗山的慈悲與庇護,在這裡繁衍開拓生生不息。

不知為什麼,一走進硃砂古鎮,我便想起兒時的童謠:馬蘭花,馬蘭花,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雄壯的臂膊裡,淋漓的汗水裡,我看見,一砂、一佛、一遺址。

硃砂原名丹砂,唐朝時武則天欽賜萬山進貢的硃砂為“光明砂”。各朝帝王把硃砂作為國寶,點批狀元就用它。舊時王室貴族亦常用它辟邪安宅。硃砂性味甘,微寒;有毒。能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用硃砂、人蔘、茯苓,濃煎日飲,真者氣爽,假者化也。

我相信硃砂是珍貴的。把一隻吃滿七斤硃砂的壁虎千搗萬杵,將其點在女子凝霜雪的皓腕上,它便成為一個女子對貞操以及情感的堅守的印證。這粒守宮砂啊,不知悽傷了多少男女幽怨的目光。

這粒硃砂痣,不僅在女子的手腕上,也在男子的心上。張愛玲說過也許每個男子生命中都有過紅玫瑰白玫瑰兩個女人,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犀利那麼蒼涼,讓人性中的所有卑劣渺小都無處遁形。我相信每個女子當然都希望白就白成床前明月光,紅就紅成男人心口的硃砂痣。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亂世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乃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他懂得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尖刻敏銳。因為懂得,兩人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第一次見面即交談長達五個小時。因為懂得,她忽略了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隻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的事實。因為懂得,她為他低到塵埃裡,然後一次一次地容忍他對她的愛情的褻瀆。她終究沒能與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最終她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將這顆硃砂痣從這個虛偽濫情的男人心口連根拔起,決絕而徹底。

不幸的是張愛玲,幸運的是林徽因。

徐志摩對她說“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他為她忤逆尊師的告誡,宣言“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為奔赴她的演講會機毀人亡。金嶽霖為她終生未娶孤獨終老,用比鄰而居的方式呵護了她一生,他稱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當他的生命歸於混沌,遺忘了所有,卻單單記得她的名字。無論於生者抑或死者心頭,無疑,她都是一顆波光瀲灩的硃砂痣。

萬山的硃砂見證著太多愛情的前世今生,觸摸上去,冰涼生溫。

硃砂大觀園裡,硃砂與佛教的淵源得以昭示。佛教認為硃砂凝聚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是鎮驚、安神之靈丹,是殺精魅鎮邪惡之法寶,是法力無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額上的紅點就是硃砂紅印。佛教的開光,必須用硃砂。

硃砂製作的唐卡歡喜佛熠熠生輝。單是歡喜佛這個名字,便令我心生歡喜。人生已太多哀愁與苦難,把日子歡歡喜喜過下去,是一個至簡單至智慧的隱喻。其實,我並無參禪的慧根,悟不透佛理佛義,但我知道,一個地方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方能稱得上天堂。一個地方的為政者,只有具備悲憫情懷,方能潤澤一方水土。一個地方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方能獲得澄明天地。而萬山的土地上,有佛光普照的慈悲。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春秋時期的魯莊公知曉以衣食分人是為愛民。唐太宗李世民知曉水重舟輕體恤民生疾苦。而今,萬山的衝廣坪社區、觀山雅居、城南驛站、河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正在修建或已建成。小區內各種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極具人文情懷。河坪安置區更是設置了一個鄉愁館。鋤頭、鐮刀、竹篾、甑子、水瓢、扁擔、火鉗、石磨眾多鄉村的意象讓這群安土重遷的異鄉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也為他們留下故鄉的念想。

記憶中的小時候,快要過年時是母親最忙的時節。要推湯圓、釀綠豆粉、做麻餅、灌香腸……還要給我做新衣服。而印象最深的是釀綠豆粉。

這一天,必定是天還沒亮母親就起身了。母親起床後,會叫醒我們兄妹。狼狗賽虎聽到動靜,伸個懶腰,見太平無事,便又伸長兩腿歪著頭繼續睡。在清冷的晨風裡,睡眼惺忪的我幫著提個小桶或者盆子什麼的,隨母親去兩條田埂之隔的鄰居家推磨。而此時的賽虎也興致勃勃地跟來了。田埂高高低低,我的睡意深深淺淺。

到鄰家,放下傢什,母親清洗磨子,檢查石磨木架上的繩子並調整長短。一般是哥和姐推磨,母親拿小勺往石磨裡添頭晚泡好的大米和綠豆。添多添少、水多水少、磨子轉幾圈才添,這些都大有講究。推磨的兩個人也要配合得好,力氣要均衡,不然,那個木架子便會架在石磨上罷工不動。每每這時,哥和姐會笑著互相抱怨,然後,繼續。那時,我小,哥、姐都嫌我力氣小,不肯和我一起推磨。只有母親去推的時候,才會帶我。母親推磨的時候,腳步基本不動,隻身子一前一後隨著磨子的轉動擺動。我就不同了,為了配合母親的步伐,跳躍著前,跳躍著後,忙得不亦樂乎。不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

推完漿,回到家,母親便開始釀綠豆粉。一個特大的鐵鍋,灶裡的柴火亮亮堂堂地燃起來。毛刷在鍋裡刷一層油,一陣滋滋天然雞血石硃砂大觀園聲過,半碗漿子倒進去,用一個木片細細勻開,蓋上竹篾蓋,一陣熱氣一陣香氣,一趟薄薄的綠豆粉就出鍋了……

青青故土,悠悠我心。佛說,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萬 山 看 山

歲月覆蓋下的黑硐子遺址,掩藏著無數猜測與想象、輝煌與榮光。

還是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詩意年代,它如同陳延年歌吟中遺世而獨立的佳人,傾國傾城傾倒眾生。為了得到它佔有它,各色各樣的人蜂擁而至。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容顏不老,爭鬥不休。時光流淌到唐宋,為了博它一笑,各地霸主依然不惜兵刃、武力、鮮血乃至生命。

多年以後,我站在遺址的土地上,凝視洞內古代礦工遺留下來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我不知道,曾經,多少人在這裡揮汗如雨灰飛煙滅,多少人的血液在這裡染紅硃砂?多少人的魂魄在這裡守望故鄉?歷史上黑硐子前面那個巨大的“萬人坑”已不復存在,我無從揣測從秦漢到民國那麼漫長的歲月裡,這個慾望的溝壑裡有多少白骨,多少冤魂,又有多少死難的礦工?但我相信,無論野心勃勃的淘金者,還是苟延殘喘的底層小人物,跌進坑裡,不過都是白骨一堆,誰是誰已不重要。人類的神奇在於他們總是在一個似乎與自己毫無關聯的地點在某一瞬間醍醐灌頂直抵生命的本質。但既然活著,便必然需要一些血性來承擔生命的要義。1898年,英法帝國主義強租萬山汞礦,成立“英法水銀公司”,黑硐子被強行霸佔。礦主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殺豬宰羊,要求政府把洋人拒之門外。銅仁總兵林覺反而彈壓民眾,護送洋人進入萬山。先用白銀四百兩誘佔滑石坡土地修建房屋,後強行租借“大洞”“小洞”等礦井。1900年,在義和團運動影響下,萬山礦工自發組織起來,再次發起反洋人採礦的鬥爭。礦主楊寵光掛帥,出資購買洋槍。中秋之夜,萬山民眾舉旗起誓,趕走了駐在大洞、小洞的清兵,這一正義的舉動使英法洋人心驚肉跳,他們—面向英國領事白蘭告急,一面向銅仁總兵林覺求救。林覺為虎作倀,立即派清兵趕往萬山鎮壓。義眾槍少人散,(寡不敵眾撤出萬山。後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政府垮臺,“英法水銀公司”才正式倒閉。銅仁史書有這樣一段文字:“雖然盧廷傑、楊義泰、楊寵光等人反抗失敗,卻點燃了貴州工人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烈火。”

揚人善事,隱他歸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我相信,以愛家愛國勇毅擔當為名,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歷史都必將記住他們的名字。


萬 山 看 山

山的那邊尚有一故人之約。

1991年夏天,銅仁一中高一年級的第一節英語課上,儀態端莊的英語老師默寫初中單詞,她拿了滿分,我交了白卷。她順理成章當選為英語科代表。我從此開始惶恐忐忑暗無天日的英語填白。

第二學期,我死纏爛打,家裡終於同意我去住校,於是,她成了睡在我上鋪的姐妹。一起去食堂打飯去開水房打開水,因我對滾燙的水龍頭本能的恐懼,必然是我抱著飯盒在熱浪滾滾的開水房外等候,她衝進去灌滿我們兩個的溫水瓶再施施然走出來,熱氣氤氳裡的她,真像一個白衣翩翩的無所不能的俠士。她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縱使我用盡一生一世的力氣攀爬卻依然無法企及的高山。高一期末物理考試,我和她一個過道之隔,僅僅是抄襲了她的選擇題,我的高中物理考試成績單上終於有了唯一一次及格的記錄。

她是逆流而上的魚,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波瀾壯闊。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去世,母親微薄的工資支持她讀書。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讓她格外努力。寢室熄燈後我們會使用手電來獲得光亮,她在被窩裡解析數理化,我在被窩裡馳騁小說江湖,兩相安。她卻也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霸,除了學習成績的優異,她畫畫、書寫,彈吉他皆有所長。我從沒見過她的父親,卻從她畫的肖像裡瞻仰了她的父親的模樣。那時班上自己刻印的文學刊物,她也是編輯之一,我們自寫自編自刻自印自得其樂。多年後,當她長髮及腰風姿綽約地對我頷首淺笑,我怎麼也無法將之與當年一頭短髮一件夾克彈吉他的形象重疊,這是與記憶最分裂的色調,卻也是令我最欣慰的分裂。似乎,她一直在考試,高考之後,大學畢業之後,她考了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考了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又考了高級建築師。逆流而上的魚兒途經的河岸,繁花盛開,朵朵都是璀璨的花朵。

更多的時候,她是一隻用尖利的芒刺武裝自己柔弱內心的刺蝟。高三那年,她的十八歲生日,在銅中的後山上,在小虎隊青春迷惘的歌聲裡,一群即將高考離別的人淚流滿面相擁而泣。她和我都是金牛座,金牛座的女子是天生缺乏安全感的人,她們習慣把堅強偽裝成表象,但內心對情感的依賴對美好的信奉已激烈到“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我眼見她掙扎於黎明與黑暗交接的迷亂,也眼見她浴火涅槃步步生蓮破繭成蝶。她是學建築設計的,這一點與林徽因驚人的巧合。不同的是,林徽因僅僅是幾個男子心中的硃砂痣,而她,卻是萬山乃至銅仁安享梵天淨土的居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硃砂。2009年銅仁市首批市管專家、2014年首屆銅仁市十大傑出青年、2017年全國住建系統勞模是為明證。

自古以來,英雄引為恨事的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滿腹才學卻無用武之地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惆悵、怨懟似一死不瞑目的幽靈飄忽在唐詩宋詞古典文章的字裡行間。而她最大的幸運是生逢當世。萬山雙創園十二樓,不勝寒的高處,她臨危受命,帶領她的團隊一路拼殺,大果敢大無畏,短短五年,她的夢之隊從最初的二十人到現在的一百多人,年產值翻了十倍。她俯瞰塵世繁華揮斥方遒,梵淨山旅遊景區通信鐵塔、萬山區產業園主樓大廳、老塘新區桃樹灣公租房、硃砂古鎮服務區的規劃設計相繼得以實施完成。時間最終給了她最大的恩寵,給了她一方與她的才華相匹配的舞臺。她的骨子裡一直有藍色的火焰在燃燒,總是竭力在無趣的夜色裡綻放出別樣的煙火。愉悅別人的目,更慰藉自己勇往直前的心。追夢的腳步永不止息,她鼓勵一百多名職工,眾籌開創了銅仁第一家集書籍、美食、咖啡、音樂於一體的大型餐廳“匠囈書廚”。書廚位於萬山雙創園主樓一樓,如同一臺恢弘的劇目,一千四百平米的營業面積裡,他們自編自演了八百平米超大中庭景觀以及四百平米豪華入口景觀。他們用書來滿足心,用食物來滿足胃,在城市裡構建了一群建築設計師美得無可救藥的夢想與幸福。

她是蘭瑜,渾然天成的美玉。銅仁市城鄉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枕萬山山水做夢的囈語人。

萬山看山歸來。願做一山中人。

萬 山 看 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