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蘭花教育 蘭花教育 2017-09-11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二別錯過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三給父親的建議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9性教育,晚講不如早講

一般來說,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早,大約從10-12歲開始,而男孩則從12-14歲才開始。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言不諱。為孩子選擇一本青春期教育書,不要把孩子正常的異性交往當作早戀。

10千萬別錯過孩子的黃金閱讀期

10—14歲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黃金閱讀期。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有效閱讀,將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當朋友。

我始終認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關係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獨立,二是平等。

獨立,就是把孩子視為一個靈魂,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當然,父母自己也是獨立的靈魂,而正是通過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會鮮明地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學會也尊重父母。 

我要強調靈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從不把自己視為一個靈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視為一個靈魂。這樣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視為一個寵物,甚至視為一個實施自己的庸俗抱負的工具,其結果恰恰是扼殺了孩子的獨立人格,使孩子成為靈魂萎縮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獨立的靈魂,彼此的關係就應該是平等的。平等尤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親子之間要有商量的氛圍。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當孩子具備一定的理解力之時,家庭的事務,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據情況適當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使其有參與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親子之間要有交流的氛圍,經常聊天和談心,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在自願的前提下,分擔孩子的憂愁,共享雙方的喜樂,溝通彼此的心靈。

真正愛孩子,讓孩子現在就快樂。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是要有品格的,並不是說你出於對孩子的愛,為了孩子的好,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真正愛孩子的話,應該讓孩子現在就快樂,而且讓他一生能夠健康的成長。

如果孩子現在就不快樂,人性是扭曲的,將來有的是苦吃了。父母沒有警惕到這一點的話,那這個愛品格太低,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僅僅表現在物質上的關愛,或者是一些具體處境上的關愛,譬如為他上一個好學校,為他買車買房,安排人生,甚至為他出國,都做好準備,這就算盡到責任了?不是這樣的,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上的關愛。

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卻不知星星也有恆星與流星之分。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若蚌能夠用心守護,最終捧出的卻將是珍珠。  

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個淡泊於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一個自己拼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於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進一個名牌學校,謀一個賺錢職業,這種東西怎麼有資格成為人生的目標?所以也不能成為教育的目標。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就是願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7步,80%的父母正在做的事,以下方法父母及部分老師都在使用,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1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沒人賞識他。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例如:這種話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4和孩子說話時口氣不和藹。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詞組,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裡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6遷怒於孩子。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7當眾出孩子的醜。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前六條都是在家庭裡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七條才是殺手鐗。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父母們要警醒了,如果您掌握了以上七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了。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家長要講究方法,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進行,避免不當方式,這樣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