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全能暖爸 全能暖爸 2017-09-01

寫在前面的話:大耳兔專欄關於兒童心理學基礎概念的介紹部分基本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作為這一階段大耳兔專欄的最後一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正面管教》。可能很多爸爸媽媽從其他渠道聽說過書名,但是不瞭解它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今天我們就將書中第五章的內容節選一部分供大家參考。

《正面管教》---【美】簡·尼爾森

第五章 當心邏輯後果

多年來,我一直提倡使用邏輯後果。然而,我常常感到非常沮喪,因為不少家長和老師提供給我的使用邏輯後果的實例,在我看來更像是懲罰。

一些家長和老師似乎以為他們可以通過把一個懲罰稱為“邏輯後果”,而把懲罰偽裝起來。然而,當我指出大多數“邏輯後果”只是經過拙劣偽裝的懲罰時,他們同意我的看法。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最先發現這一現象的人,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孩子是挑戰》這本書,才發現德雷克斯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他說:“當我們使用‘邏輯後果’這個詞時,父母往往把它誤解為這是將他們的要求強加給孩子的一種新方法。這正是孩子們對‘邏輯後果’的看法——經過偽裝的懲罰。

你仔細想過孩子們在受到懲罰時(哪怕大人美其名曰“邏輯後果”)會怎麼想嗎?有些孩子會認定自己是壞孩子或沒用。有些孩子會決定不再做那些讓自己受到懲罰的事,但他們這是出於恐懼和害怕,而不是因為有了對於錯的概念。正是這些孩子可能會成為“討好者”,他們總想要證明自己還有可取之處,因為其內心深處認定自己不夠好。另一些孩子則可能琢磨著以後怎麼打敗你,或者將來怎樣才不會被你抓到。很多孩子想的是報復。受到懲罰的孩子常常會很快做些什麼來跟你扯平。在受到懲罰之後,有些孩子心裡會留下不公平的感覺。他們不會將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為上,而是對懲罰他們的人充滿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有些成年人錯誤地認為,孩子之所以繼續他們的不良行為,是因為懲罰沒有嚴厲到使孩子從中吸取教訓的程度。所以,他們會更嚴厲的懲罰孩子——而孩子則會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扯平,報復循環便會永無休止。直到孩子長到了十幾歲以後,以離家出走、懷孕、吸毒或者其他極端傷害性的行為來徹底反叛時,父母才可能認識到報復循環的嚴重後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孩子們通過這種報復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遠遠甚於給父母帶來的傷害。

我不是說懲罰(即使在被稱為邏輯後果的時候)不管用。與孩子打過交道的任何人都知道,懲罰會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至少會是暫時制止。正是因為這一點,大人們可能認為他們贏得了管教孩子的許多戰鬥。然而,當孩子找機會扯平、挖空心思不被抓到或者由於恐懼而俯首帖耳或自認沒用時,大人就會不可避免的在管教戰爭中徹底敗下陣來。

再次重申,我們必須當心是什麼在起作用,並且必須考慮長期效果。只要大人們志在必贏,就會迫使孩子成為輸家

大多數父母在考慮懲罰帶來的長期效果時,都會感到非常震驚。他們的意圖從來不是要造成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或反叛的環境。他們真的認為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對於許多父母而言,考慮懲罰所帶來的長期效果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然而,那些花時間考慮了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長期效果的父母,在發現能夠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能力感並且學到有益的社會和人生技能的長期有效的管教方法時,會驚喜不已。

因為我看到,對邏輯後果的誤用遠遠多於對它的有效使用,我現在提倡不要使用邏輯後果——至少儘量不用。我會完全取消邏輯後果,除非我知道它被用於孩子的時候,能夠得到正確的運用,能成為一種有效的令人鼓舞的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告訴我,當他們不再注重於後果而轉為關注於解決問題時,家裡和教室裡的氣氛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即使邏輯後果幾乎是我的工具箱中最少用到的工具,但有以下三個原因, 使我們要討論邏輯後果以及自然後果。實際上,我只是很少用邏輯後果,而自然後果給孩子們提供了絕好的學習機會,只是大人不要插手干預。

1.在某些時候,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是恰當的、有幫助的、有效的。

2.邏輯後果是家庭和學校最為廣泛使用的方法,父母和老師們可以從我們的討論中發現什麼是真正的邏輯後果,以及如何恰當使用。

3. 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對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 鼓勵性的,然而卻經常被誤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運用得當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從中學到有助於他們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責任感和義務感的大量東西。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自然後果

自然後果是指自然而然地發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沒有大人的干預,站在雨中,就會被淋溼。不吃東西,就會餓。忘記穿外套,就會感冒。這裡不允許借題發揮。當大人說教、斥責、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為把責難、羞辱或痛者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得的體驗之上時,就是在借題發揮。借題發揮會阻礙孩子在體驗自然後果的過程中的自然學習,因為此時孩子會停止體驗自然後果, 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擋這些責難、 差辱和痛苦上。因此, 大人不能借題發揮, 而應當對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表達同情和理解:“我敢肯定肚子餓了(或淋溼了、得了低分、丟了自行車)很難受。”在恰當的時候加上一句: “我愛你,我相信你能處理好。”對於要給孩子提供支持的父母來說,不救助孩子或對孩子過度保護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這是你能做的幫助孩子培養對自我能力的感知力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 讓我們來看一個自然後果如何起作用的例子。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比利是一年級小學生,他每天上學都會忘記帶午飯。他的媽媽每天都得要中斷繁忙的工作,開車去學校給他送午飯 。在學習了自然後果之後,她決定試試看, 如果讓比利體驗幾次忘記帶午飯的自然後果,他或許就能記住自己帶午飯。她首先就此與比利進行了討論,讓比利知道, 媽媽相信他能承擔起記住帶午飯的責任。 她還告訴比利,如果他忘記了,她不會再到學校送飯了,因為她知道他能夠從自己的過失中汲取教訓。 當你計劃改變你的行為並且讓孩子體驗他們的選擇所產生的自然後果時,事先以尊重的態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開始時, 媽媽的計劃被擾亂了,因為比利的老師承擔起了責任,當比利忘記帶午飯時,老師就借錢給他買午飯。直到媽媽和老師達成一致,要讓比利從自己行為的自然後果中學習,他才開始承擔起自己記住帶午飯的責任。

比利對此進行了考驗。 當他又一次忘記帶午飯時,,他問老師能否借錢給他買午飯。老師說: “我很抱款,比利,但咱們說好了的,,你要自己解決午飯問題。”然後, 比利打電話給媽媽,要媽媽送飯來。媽媽也同樣和善但堅定地提醒他應該自已解決午飯同題。比利為此撅了半天嘴,儘管他的一個朋友分給了他半塊三明治。

自此以後,比利就極少忘記帶午飯了 。 即使是偶爾忘記了, 他也會想辦法找到願意分給他一些食物的同學。到他上二年級時,他不僅能夠記住帶午飯,,父母還讓他自己承擔起了準備午飯的責任。

許多人受不了孩子哼唧、 嘟嘴和失望,比利的媽媽要拒絕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去體驗自然後果,這並不容易。她注意到了自己因為孩子在捱餓而產生的愧疚感,但她提醒自己,孩子忘記帶午飯其實只是一個小錯誤,是比利一生中可能會犯的錯誤中的一個,如果她不能堅持自己的計劃,比利就學不會在早晨更有條理,也體驗不到自己能處理問題的良好感覺,相反, 他會學到每當事情解決不了時就哼哼唧唧或者抱怨,並且讓別人來替他解決問題。以這種方法看問題,比利的媽媽才能保持平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