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學問:適當的關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早期教育 育兒 王玉瑋育兒悅讀 2017-06-08

育兒學問:適當的關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育兒學問:適當的關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育兒學問:適當的關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家長的關愛是孩子健康成長中需要的維生素,但家長應當牢記,孩子需要正常劑量的維生素,缺它不可,過多無益。只愛孩子,不培養他愛親人、愛周圍的人,孩子的情感也不會健康發展。

現代的孩子,父母都給他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這種行為是溺愛並非關愛。面對現代兒童,父母首先要了解你要給孩子的是他所需要的,而不是他所要求的全部。家長對孩子“愛”的尺度上要把握準確。必須是科學而理性的,這個尺度就是:關愛而非溺愛。

雖然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這並不代表你得幫他做完所有的事,在父母對孩子有無限的期望和等待的同時,我們希望的是肯定生命的價值,只須提供給他良好、具啟發性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環境,使他發展健全、完善人格,而不是時時盯著孩子,表現出你那無微不致、無處不在的關注,一味地將孩子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模樣。

概括起來說,中國有些家庭對兒童使用的是溺愛式的“搖籃教育策略”。兒童在生活上是放在搖籃裡竭力呵護,比如吃飯、穿衣服,甚至洗臉都要父母或者祖父母包辦。而這正是兒童正常成長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如果這些不會,學習其他社會生存技能就無從談起。

兒童生來具有的各種本能和反射,能被環境發展成多種多樣的習慣。如果父母有意識地“減少點”對他們的關注,他們將更容易適應未來生活的變化,走得更快、更好。當然,這裡講的“收回”或“減少”,並不是說我們今後將不關注孩子了,而是要減少那些表面的、外顯的關注行為,而轉向增加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的關注,這種內在的關注將有力地支持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應對子女愛而不嬌,嚴格而民主,才能使兒童養成熱誠、活潑、端莊、獨立、協作,善於與別人相處,社會適應力良好的性格。生活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徑。從出生開始,從點點滴滴小事入手,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才能形成孩子自身良好的、穩定的性格品質。

我們對待孩子要寬嚴並濟、嚴中顯愛、愛中有嚴,要嚴之有理、愛之有度。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不僅僅關心孩子的生活需要,更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要給予孩子深沉的、廣博的愛,關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如把孩子的照片按日期、內容進行排列,裝訂成冊,建立成長檔案,使孩子能經常翻閱,從中也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要創造一個適合孩子的環境,那就是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儘量促進兒童的自發性,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間。要消除成年人對孩子的過分影響,成人不要束縛他們的手腳,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定的家務勞動,學會自我服務。要想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快樂成長,父母的心理也需要“一同成長”才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