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該怎麼教育?比打罵更有效的“反思三步走”學起來

早期教育 育兒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2018-12-19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孩子感覺好才會做得好。在和孩子出現矛盾爭吵,或者孩子犯錯誤了的時候,“積極的暫停反省”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的有效工具。在使用“積極的暫停反省”策略時,我們更強調的是“積極”這兩個字,因為被動式的暫停,往往是一種變相的懲罰。

無論您是否打算使用“積極的暫停反省”的教育策略,或曾經嘗試過,以下這些小提示都會讓您的策略更有效。

孩子犯錯後該怎麼教育?比打罵更有效的“反思三步走”學起來

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您要確保這個地點較為方便,既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又能讓他長時間地待在那裡”,迪安•皮爾森博士說到。他是《誰來負責?兒童管理和自制教育指南》一書的作者。

這樣的地點可以是一把椅子、凳子、地毯、臺階或任何有效的位置。如果願意,您還可以為椅子或任意一塊空間命名,如“反省椅”或“靜坐區”。皮爾森博士還強調,您需要讓這塊區域隔離所有的干擾因素,如其他孩子、電視、玩具等。

一旦您選定了地點,接下來就要確定時間。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依據您孩子的年齡來計算,一歲是一分鐘,因此,兩歲的孩子應該有兩分鐘的反省時間,四歲則是四分鐘。如果在響應時間內沒有達到效果,那麼您應該再增加一半的時間,所以四歲孩子將會有六分鐘的反省時間。

除此之外,請使用手機或廚房計時器來計時。採取這種方法,孩子需要反省的次數可能會越來越多。使用該方法的次數沒有限制,但您一定要多加小心。只要孩子意識到了他行為所產生結果的重要性,此時他也就不再需要反省時間了,皮爾森博士說到。

介紹閉門思過的地點

切忌突然讓孩子閉門思過。在雙方情緒良好的時候,您就可以向他介紹反省的區域以及它的功能,讓他明白如果他表現不好、沒遵守規矩或需要冷靜一下的時候,他就必須到那個安靜的地方去。

舉三到五個例子向他說明破壞規矩就要反省過錯,如打人、亂咬東西、大吼大叫或發脾氣。並告訴他反省的時間,讓他記住只有時間到了——計時器或鬧鐘響起的時候——他才可以從反省區出來。

孩子犯錯後該怎麼教育?比打罵更有效的“反思三步走”學起來

抓緊時間

如果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您應該當機立斷把他帶到“反省椅”上面。不要等你看完電視節目或洗完碗再說。《家長立威的藝術:兒童教育手冊》的作者之一,埃裡克•費雪博士表示,這是因為只有當孩子剛犯錯誤的時候,反省機制才是有效的。

小孩子記憶力較短,如果採取懲罰不及時,他們就很容易忘記自己犯的錯誤或為收到懲罰而迷惑不解。即使出門在外,您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費雪博士建議,像是商場的角落、雜貨店的無人通道、公園的長椅或車外面的某個空間都可以是反省的地點。

保持冷靜

積極的暫停反省旨在讓情緒失控的孩子冷靜下來,恢復自制力,但您也同樣需要保持冷靜。讓孩子反省的時候,您切忌吼叫、打罵或大段的說教。您應該儘量嚴肅、冷靜地將不好的行為告訴孩子,也無需跟他解釋太多,只需要說“不許打人,麗薩。去反省一會兒”。

前後一致

規矩一旦立下了,就應該嚴格遵守。否則,孩子不會認真對待閉門思過。他會認為您只不過是在威脅他而已,而且可以通過哭鬧、請求或撒嬌來逃過懲罰。

前後一致、始終如一是非常關鍵的。讓小孩子老實待在反省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會不斷嘗試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溜走,有的會想要參與其他活動,還有的不斷挪椅子去偷看電視,或者把身體探出去夠東西。

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待著,您可以抱著他一起待在反省區域內,或每次他爬出去之後再把他抱回來並重新計時。這樣他很快就會明白,離開那裡最好的辦法就是安安靜靜地坐上幾分鐘,然後他才能接著跑出去玩。

反省之後聊一聊

反省結束,您可以簡單和孩子聊一聊,問問他是否明白要他反省的原因。可以讓他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並簡短的再提醒他一下,只要他破壞了規矩或情緒失控,他就需要閉門思過。您還應該誇獎他幾句,如果他乖乖完成了反省,然後再繼續其他活動。如此一來,孩子不僅會放鬆心情,更會努力好好表現。

參考:

https://www.parents.com/toddlers-preschoolers/discipline/time-out/6-successful-time-out-tactic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