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如何通過運營模型實現獲客翻倍的效果?

教育行業怎麼做才能更好的獲客、留存和轉化?什麼樣的行業運營模型才能滿足客戶對於教育目標的需求?

教育行業如何通過運營模型實現獲客翻倍的效果?

教育行業是當前最火的行業之一,教育市場目前規模已經是千億級別,更是延伸出早教、K12教育、職業教育等細分領域,現在非常火的知識付費也是在線教育的一種形式。那麼針對教育行業而言,怎麼做才能更好的獲客,留存和轉化?什麼樣的行業運營模型才能滿足客戶對於教育目標的需求?以下將詳細講述。

一、教育培訓行業發展回顧

傳統教育市場最早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教育市場的主要客戶是年輕人,希望通過職業培訓能學得一技之長,並在改革初期的市場能賺錢,代表企業是藍翔。

隨著時代的發展,出國熱慢慢掀起,各類英語學習需求增加,再加上大量面向中小學的學科輔導開始湧現,於是主要客戶慢慢轉移成各類中小學生家長,代表企業是新東方。

慢慢的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傳統教育市場慢慢走向線上,一些網校逐漸誕生。

但不論現在是無論是“教育+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教育”,作為一個To C的營銷行業,最核心最重要的還是用戶。

所以,想要做好教育市場的運營工作,首先要了解我們的用戶,同時要分析我們的用戶行為。

二、教育行業用戶特點

首先,從商品品類上來說,英語和數學是孩子課外輔導最常見品類,也是家長最願意付錢的地方。

其次,在獲客渠道上來說,熟人推薦是用戶最信任的渠道,有接近60%的客戶都是通過熟人推薦的渠道過來的。因為教育是一個看重效果的行業,口耳相傳的好口碑會直接促進新用戶的付費。

再次,在產品組成上來說,由於家長對於課外培訓機構的產品喜好度比較一致,因此K12教育的產品組成大同小異,而成人教育由於成人的需求各不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多樣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教育行業的用戶特點是這樣的:

  1. 付費動機主要受結果驅動,相比利益誘惑,品牌及成績的影響對付費驅動性更強。
  2. K12教育不同階段付費決策人不同,早期媽媽為主導,後期爸爸更影響決策。
  3. 付費前注重課程試體驗,而且是最終付費前必備環節。
  4. 社交渠道推薦最靠譜,其他用戶的口耳相傳來為產品做背書效果最好
  5. 相比於線下渠道,線上渠道總體上更受家長信任。

各家長用戶對培訓機構的產品和營銷等偏好比較類似,而成人用戶價值觀比較多元,在多個問題上的偏好都表現出多樣性。

三、如何搭建教育行業運營模型?

任何營銷行業,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通過系統化的運營,實現成本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雖然各種實現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可以歸納到獲客→留存→轉化這三個方向上。

以最常見的早教為例,運營模型形式一般是:

  1. 家長通過各類線上廣告、線下傳單,或者是熟人推薦等方式,發現早教對孩子的幫助以及可帶來的提升作用(營造用戶需求場景)
  2. 家長開始更多關注早教信息,並實際體驗各個早教機構的上課方式、服務等(塑造用戶對於產品的認知)
  3. 家長帶著孩子來試體驗幾堂課,通過實際授課及結果反饋,家長決策是否付款實際報名(吸引用戶轉化)
  4. 通過一系列的付費讓利及優惠引導,例如老帶新享受折扣,參與抽獎活動享受抵扣紅包(實現口碑營銷並提高長週期付費轉化)

一般的運營模型其實也是分析用戶的行為軌跡,並從這些行為軌跡中尋找自身不足的地方及優勢所在,接下來通過更多精細化的運營,不斷優化及驅動產品 和用戶的持續增長。

四、如何增加獲客及品牌曝光效果

對於營銷行業來說,獲客就是金錢,流量就是生源,只有持續不斷的有新流量、新客戶進來,才能實現最終的付費轉化。那麼教育行業最常見的獲客渠道都有哪些呢?

1. 傳統用戶獲取渠道

所謂的傳統用戶獲取渠道,也就是一些比較常規的獲客渠道,通常分成線上和線下兩部分。

線上渠道:

網絡社交工具(微信/QQ等)、網絡社群論壇(論壇、貼吧、知乎等)、搜索引擎、門戶網站、APP廣告;

線下渠道:

熟人推薦、大樓屏幕、電梯、電視、街頭傳單、交通工具廣告。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獲客渠道,這些渠道里面有付費和免費渠道兩種。

由於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孩子成長機會只有一次,不允許存在錯誤,因此用戶更信任從別人那兒獲得的廣告信息。熟人推薦、網絡社交工具和社區論壇等網絡社交渠道會更受用戶重視。而一些專業的門戶新聞網站和搜索引擎也是比較受重視的渠道。

2. 新興用戶獲取渠道

新興用戶獲取渠道大多數是基於微信生態產生的高流量渠道,包含公眾號、社區、朋友圈、小程序、自媒體等渠道,並且由於微信生態的巨大流量,各類微信玩法對用戶促活效果較為顯著,目前教育行業玩的最多的就是裂變。

想做出一個出色的裂變活動,必須是有一個閉環的活動思路,而每個裂變活動一定要考慮到下面這些因素:

  1. 目的:做裂變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是為公眾號導流還是做社群/個人號裂變引導,或者只是單純H5品牌展示。
  2. 功能:裂變形式玩法有很多,拼團、砍價、分銷、抽獎、投票等等都可以做,所以一定要把功能和產品相結合。
  3. 創意:創意就是玩法,例如拼團+抽獎,砍價+紅包,抽獎+定時抽獎等,通過多種玩法組合可以帶來更多的用戶刺激感。
  4. 價值:參與裂變活動的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只有滿足痛點的產品才能引起最大化的傳播。
  5. 技術:裂變活動誰來做,自己開發還是委託第三方平臺等?後期的維護誰來負責?

細節雖小但一旦出現問題就很難挽回,所以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可以參考下面的例子,具體形式可掃碼查看:

大橋教育通過人人秀平臺,在新年開學季做的拼團裂變活動,新年開學季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營銷節點場景,特別針對老客戶做雙人成團福利活動。但在活動推廣時有個很巧妙的環節,就是邀請非大橋學員可填寫信息預約。預約成功並完成打卡任務後,可領取新春福利大禮包。

通過這樣的路徑設置,一方面給到老客戶拼團福利的優惠,老客戶會吸引到一些新客戶關注活動,同時可給到新客戶一定的讓利,吸引新客戶進行付費轉化。

教育行業如何通過運營模型實現獲客翻倍的效果?

從這裡可以簡單分析出:

  1. 活動目的:獲客+轉化。很直接明瞭,就是為了吸引老客戶二次轉化,並吸收新客戶
  2. 功能:拼團+表單。針對學前/一年級客戶是推出了199元的雙人套餐包,針對一年級以上的客戶則是通過表單功能收取用戶信息,並通過回訪邀約的形式吸引到校
  3. 價值:滿足家長課程痛點。學前/一年級客戶則是推出199元的10節英語課,因為對於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家長都可以輔導,但英語是大多數家長輔導不了的,因此英語教育是家長的痛點,也會比其他課程更受到重視。
  4. 技術:通過人人秀第三方平臺完成。在自身沒有足夠的技術水平獨立完成開發的背景下,選擇一個合適的第三方平臺是不錯的選擇,這些平臺可以一次性滿足用戶需求。

3. 提升品牌曝光效果

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更多的的品牌曝光其實是廣告文案,很多家長都感興趣的廣告文案是這種文案:“有名師、牛師、好老師”、“採用了全新的培訓方法或技術”、“本機構是同行業中佼佼者”。

因為教育行業更多的是以來師資水平,因此家長特別看重老師的資格水平,另外也對一些創新的培訓方法或技術存在極大的渴求,希望能通過這些更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快人一步。

教育培訓行業作為傳統行業,有著嚴肅的行業氛圍,一些廣告文案也偏向於嚴肅認真。但一些活潑有趣,新鮮好玩的廣告會讓更多家長對其有神祕感,也會間接提高品牌的認知度。所以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嘗試內容靠譜、風格又有趣的廣告。

五、建立完整的獲客資源池

用戶的獲客跟品牌曝光的長週期且需要統一管理的行為,傳統的獲客手段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渠道非常分散,很難去做精準化分析統計,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不準確的。

因此當最後做活動覆盤時,會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活動付費線索,包括最後這個客戶有沒有最終成單,以及整個銷售鏈條是怎麼樣的,很難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數據分析。

因此多渠道匯入線索池統一管理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將各種活動都匯入到一個統一的資源池中,不管這個客戶是從線上渠道來,還是從線下的地推、講座等各種活動,都可以匯入到統一管理的資源池,這樣可以統一去管理分析

這個資源池最大的作用就是建立完整的客戶畫像,然後可以針對這些客戶畫像做精準營銷,不論是社交媒體營銷傳播還是市場活動營銷活動,這些資源池裡面的客戶都可以拿出來使用,包括建立對應的客戶線索跟蹤及分配。

甚至可以後期跟進客戶標籤實現營銷自動化,就是設計一些任務,根據標籤判斷他是否感興趣,定時地推送一些客戶感興趣的內容。

最後,希望本文能為各位帶來一些教育行業獲客的思考。

本文由 @人人秀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