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年幼,慈禧已死,年富力強的載灃為什麼不直接繼位當皇帝

1908年12月2日,3歲的溥儀被放在太和殿的龍椅上,哭著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在完成登基儀式後,他成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的父親載灃,則被慈禧任命為攝政王。

按理說,當時的清王朝內憂外患,政治能力很強的載灃顯然比3歲的溥儀更適合做皇帝。而且雖說溥儀是慈禧立的,但慈禧已死,載灃為什麼不直接奪位呢?

溥儀年幼,慈禧已死,年富力強的載灃為什麼不直接繼位當皇帝

(溥儀登基)

我們先說,為什麼慈禧不讓年富力強的載灃繼承皇位。

說起來載灃這個人有很多優點,他為人低調,做事踏實,又很有才學,慈禧相當看得起他。

深得重用的載灃也的確有可圈可點之處。

比如在1894年,由於在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殺害,德國不但逼著清廷在克林德喪命之地立碑,還要求他們到德國負荊請罪。

由於載灃既是光緒的胞弟,又是慈禧的親外甥,所以成了去道歉的不二人選。

載灃到了德國後,德國人竟提出“向德皇跪拜謝罪”的條件。載灃儘管平時為人謙和,但當時卻堅決不同意這個條件。甚至很硬氣地準備打道回府。最後還是經過雙方協商,才改為鞠躬行禮。

此事一時轟動國內外,就連國際上也稱讚載灃為“中國之賢王”。如此,載灃的政治能力再次得到了慈禧的肯定。而載灃也因此飛黃騰達,在他25歲時,便坐上了軍機大臣的位子,成了清廷最高領導圈中年輕有為的青年幹部。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

光緒無子,當時清朝又處於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危險時刻。按理,慈禧應該找個成年有才幹的人做大清朝的掌舵人。可是,她卻選擇了載灃才3歲的兒子溥儀。

按慈禧的詔命,溥儀被過繼給光緒,同時肩祧兩房,承繼同治之子,繼承皇位。而一直倍受慈禧重用的載灃,則被任命為攝政王。

溥儀年幼,慈禧已死,年富力強的載灃為什麼不直接繼位當皇帝

(慈禧劇照)

慈禧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有三個原因。

一、慈禧是個權力慾很強的人,再加上當時她並未考慮到自己會死。所以她為了把權力牢牢抓在手中,只可能立一個小孩子做皇帝,這樣她就能繼續垂簾聽政。

二、載灃之所以得慈禧重用,是因為載灃很乖,聽話。說明白點,就是天生的打工仔,執行能力不錯,但領導能力不行。這一點,從他後來處理袁世凱的問題就能看出來。所以慈禧認為他做國家決策者是不合適的。

三、載灃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奕譞本來有7子,夭折了3個,還剩載湉、載灃、載洵和載濤。其中載湉4歲時被過繼給咸豐,成為光緒帝;載洵被過繼給瑞郡王奕志的後人;載濤又被過繼給鍾郡王奕詒,所以載灃就成了奕譞這一支的獨子。如果把載灃再過繼給咸豐(也可以說過繼給慈禧),奕譞這一支就沒有後人了。奕譞曾在慈禧政變中有功,慈禧怎麼也不可能幹出讓他絕後的事,所以載灃就沒有機會成為合法的帝位候選人了。

不過,雖說慈禧並沒有選載灃為繼承人。但是,慈禧選定溥儀後,幾個小時後就去世了。那時候,溥儀年幼,隆裕太后仁弱,正是奪權篡位的好機會,為何載灃沒有直接奪權篡位呢?

溥儀年幼,慈禧已死,年富力強的載灃為什麼不直接繼位當皇帝

(載灃劇照)

我認為載灃之所以不直接做皇帝,也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載灃不是個有政治野心的人。

他理想的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那種生活。所以當他辭職後,他很高興地對家人說,我終於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另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也說過載灃雖然擁有國家最高權力,但他是個老實人,和他的祖父一樣,是把權力看得很淡的人。

二、載灃沒有必要篡位。

他已經掌管了軍政大權,溥儀又是他親兒子,將來溥儀親政後,他順理成章就是太上皇了。

三、載灃是個顧慮很多的人。

載灃做攝政王后,認識到手握北洋軍軍權的袁世凱,對自己獨掌大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再加上光緒之死,袁世凱脫不了干係。所以為了鞏固權力,也為了給光緒報仇,載灃打算殺掉袁世凱。

但他左思右想,還是找來奕劻和張之洞等人商量。

奕劻就說了一句,殺了袁世凱,北洋軍造反怎麼辦?就讓載灃嚇住了。最後只是撤了袁世凱的職,讓他回家洗了睡。

這個事做得極不漂亮。袁世凱這人若不殺,就不要鬧得大家都知道。知道了又不殺,等於放虎歸山,再想讓他忠於清王朝,那是不可能的。

四、載灃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辛亥革命爆發後,北洋軍明裡暗裡不聽從載灃調遣。眼看各地紛紛獨立,清王朝岌岌可危。無奈的載灃,只得任命袁世凱為掌管軍政大權的總理大臣,並解散了他一手創建起來的皇族內閣,辭去了攝政王職務。

載灃但凡有一點私心,他大不了抱著和清王朝同歸於盡的心也要滿足私慾的話,也依然可以瘋狂一回。不過他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在政治上能力實在平庸,又說話容易結巴,哪裡能做皇帝呢!

所以,不管如何,載灃從沒有想過做皇帝這事。

(參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晚清宮廷生活見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