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漁業 經濟 新能源 能源 中國江蘇網 2017-06-07

中國江蘇網6月6日鹽城訊(記者 程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在兩千多年前,鹽阜人民就深諳這個道理。鹽城早在漢朝時就因為大量出產海鹽而置縣,這座城市也因鹽得名。雖然“滿城皆鹽場”已經成為一段歷史,往日的鹽場已經被各式各樣的高樓建築所取代,但是海鹽文化一直是鹽城文化的精髓和主體。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勤勞進取的鹽阜人民對海洋資源的利用,也早就不再侷限於海鹽的提取。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加快海洋綠色產業發展 打造沿海新能源產業基地

“彙集天地風光,打造綠色沿海”。一進入鹽城東臺市沿海灘塗綜合開發先導區,就能看到路邊上這句顯眼的口號。這裡有著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灘塗風光電產業基地——“風光漁”互補產業基地,該基地按照集約集聚的開發理念,全力打造形成了上有風力發電、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養殖的特色產業基地,這一開發模式集中突顯了東臺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特色。

目前,該基地建成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000兆瓦,在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創造性地利用現有灘塗地面發展特種高效水產養殖,進一步提升了灘塗資源綜合開發效益。

東臺市海洋灘塗與漁業局局長繆斌介紹說,東臺海洋開發堅持保護優先,綠色開發。“十三五”期間,“風光漁”互補產業基地新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2000兆瓦,創成國家灘塗綜合開發試驗區、國家沿海高比例清潔能源綜合示範區,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提供清潔能源30億千瓦時,節約標煤1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二氧化硫9萬噸,全面提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改變萬年的晒鹽歷史,改變千年的飲水習慣,改變百年的制水途徑。”這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對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的評價。該公司是研發推廣新能源淡化海水技術的科技示範企業。在公司生產車間內,寫有豐海使命的橫幅高高懸掛:“用新能源淡化海水,探索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缺水難題。”

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衛國告訴記者,根據萬噸非併網海水淡化工程的設計、運行經驗,該公司研發出小型風電水一體化成套設備——集裝箱式微網海水淡化系統,並推向市場。“整個系統由可再生能源輸入系統、儲能系統、微電網控制系統、海水淡化系統等部分組成,可孤網運行,不依賴電網。可為淡水資源匱乏和網電未覆蓋的內陸、沿海地區和遠海孤島地區提供生活用水和電力供應。”2016年7月,該系統在海南三沙市某島嶼投入使用,有效解決島嶼淡水供應難題。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成功100噸、500噸、1000噸的成套設備。鹽城也由此獲批國家第二批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城市,填補了江蘇空白。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打造海洋旅遊產業帶 奏響生態樂章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於2016年聯合發佈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海洋旅遊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87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成為帶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有著江蘇最長海岸線、最廣海域面積、最大沿海灘塗的鹽城市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天賜良機”。在總長582公里海岸線和683萬畝沿海灘塗溼地上,建有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座落在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內的中華麋鹿園,是世界最大、中國唯一的野生麋鹿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迄今,保護區內麋鹿數量已經由1986年建區時的39頭髮展到現在的3223頭,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遞增率均居世界之首,佔世界麋鹿總數1/2,並分別於1998年、2002年、2003年、2006年、2016年成功舉行了五次麋鹿野放試驗,現在野生麋鹿數量已達到325頭,結束了全球百年以來無完全野生麋鹿群的歷史。且建立了三個“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為人類拯救瀕危物種提供了成功的範例,使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近幾年來,麋鹿保護區積極尋求與探索有效保護珍稀物種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切入點,遵循“以科研促保護、以旅遊促發展”的治區方針,並打造“以園促區、以園興區,園區共同發展”的新理念。以拓展生態旅遊為重頭戲,傾力構築旅遊經濟高地,以獲得的效益去推動自然保護事業,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發展的可喜局面。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海內外不斷提高擴大,年遊客量已逾8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3000萬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此外,在鹽城的茫茫海塗之上,還有世所罕見的東沙沙洲群,是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網絡成員,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重要溼地名錄”。這片海塗,與鹽城中部城市溼地、西部湖蕩溼地一起,構築了東方溼地之都的壯麗畫廊。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貫徹海洋生態發展理念 積極實施生態資源保護和修復

鹽城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培嶺告訴記者,鹽城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心地帶和長三角北翼,是海洋大市,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鹽城境內海域是全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自然岸線保有率達40%以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境內有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海塗型溼地。”陳培嶺說,近年來,鹽城市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省委“兩聚一高”要求,以“產業強市 生態立市 富民興市”為工作導向,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堅持依法治海、依法管海、依法用海,加快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推動海洋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2016年,鹽城東臺市成功創建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是江蘇省首批獲此殊榮的縣(區)級單位。

如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不吃得“山窮水盡”,就要平衡好“用”與“養”之間的關係。為此,鹽城市政府專門出臺《鹽城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行動方案(2016-2020年)》,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責任嚴究、支撐保障四個層面上,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海洋經濟發展、海域管理、海洋執法等海洋工作全過程。全市堅持陸海統籌和實施總量控制、紅線管控,從源頭上對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形成嚴格控制。經過多年治理,鹽城全市化工園區從2007年的10個,減為目前的4個;化工企業從2007年的735家,減為目前的306家;化工企業入園進區率89.8%,為全省最高。

“兩聚一高”沿海行之鹽城:聚力創新 培植海洋經濟轉型新動能

此外,鹽城在海洋環境資源保護上著力做好“增控降修”四篇文章。“增”,持續開展增殖放流。近三年投入資金1500萬元,放流各類漁業資源苗種8億尾(只、顆),近海的海蜇等漁業資源得到較好恢復。“控”,組織開展海洋伏季休漁和捕撈強度雙控,積極推進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努力降低海洋捕撈強度。“降”,降低資源利用強度,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4971.42平方公里,佔全市海域面積的28.3%,佔全省的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比例為51.4%。嚴格按照要求,減少紅線區內開發強度,積極探索建立生態保護特區。“修”,積極實施海洋生態修復工程。近年來,爭取中央資金7530萬元,實施了射陽縣、濱海縣海岸帶綜合整治與修復等一批項目。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年上半年,鹽城市審議通過“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到2020年,鹽城市將努力建成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市、全國最大現代漁業生產基地、區域性航運物流樞紐、濱海生態旅遊重要目的地、海洋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打造江蘇最具活力的藍色經濟增長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