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署七年級(上)語文模擬試卷,暑期補習做題!做題


第一教育署七年級(上)語文模擬試卷

一.默寫(共4小題,滿分28分)

1.(10分)請根據提示填寫相應的古詩文。

(1)亂花漸欲迷人眼,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相顧無相識,   。(王績《野望》)

(3)   ,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4)   ,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5)亭亭山上鬆,   。(劉楨《贈從弟(其二)》)

(6)沉舟側畔千帆過,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東風不與周郎便,   。(杜牧《赤壁》)

(8)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9)巴東三峽巫峽長,   。(酈道元《三峽》)

(10)   ,窺谷忘反。 (吳均《與朱元思書》)

(11)《使至塞上》中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雄渾、奇特美麗的塞外風光的名句是:      

2.(4分)【古詩閱讀】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詞人徘徊於小園香徑,精心地選擇了夕陽、落花和歸燕等景物,描繪出了   (時節、時間)的景色,抒發了   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賞析這兩句詩。

3.(8分)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的含義。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上下一白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①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對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懷民/亦未寢 B.蓋竹柏/影也

C.大雪/三日 D.莫說/相公痴

(4)請比較兩文中畫線句子在寫景手法上的異同。

相同點:為了突出景物特點(甲文月明,乙文雪大),兩文都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不同點:甲文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乙文運用了白描、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

4.(6分)王育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僱書生抄書。後截蒲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將鬻己以償,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

﹣﹣《太平御覽•學部》

[註釋]①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②豕(shǐ):豬。 ③以:用來。④截斷水楊樹枝條。⑤鬻(yù):賣。⑥偽漢:指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的一個政權,與東晉對立。

(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給 其 衣 食 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育常有暇拾薪 暇:   ②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 嘉:   

(3)王育是如何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一位博通經史的學者的?

二.現代文閱讀(共3小題,滿分30分)

5.(8分)

高貴的“偽證”

①拜羅伊特小學校長多麗絲接到法院一張傳票,要她到法庭作證,20年前,她是否收留過過一個女人的私生女。傳票上特意寫明,您的證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案件的性質。

②看到傳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麗絲對往事的回憶。

③20年前的一天,一個年輕的女人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孩找到多麗絲。女人俊俏的臉上有些倦容和疲憊,特別是她左邊眉毛上的那顆黑痣,很嫵媚。女人讓小姑娘站到一邊,然後抽泣著對多麗絲說,這孩子的父親是誰我至今不知道。現在,我染上毒癮,要到戒毒所戒毒,請多麗絲小姐暫時收下這可憐的孩子,讓孩子在這裡上學,等我戒了毒,就來接女兒。

④多麗絲看了看不遠處的小姑娘,她有一頭金色的頭髮,大大的眼睛,彎彎的眉毛,正不時向這邊張望著。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麗絲一下子喜歡上這位小姑娘。多麗絲鄭重地對這女人點了點頭。女人一下子緊緊地擁抱著多麗絲,感激的淚水流淌下來……

⑤從此,多麗絲就將這個叫安迪的小姑娘帶在身邊。安迪不僅懂事,而且學習很好,在學校裡,就像一隻快樂的“百靈鳥”。有時,她兩眼淚汪汪地望著窗外,好像有什麼心事。多麗絲輕輕的問道,想想媽媽啦?安迪擦去臉上的淚痕,抬起頭,甜甜地說道,不想,老師就是我的媽媽!多麗絲吻了一下安迪的臉頰,說道,真是可愛的孩子!多麗絲髮現,安迪的左邊眉毛上也長了一顆黑痣,像她媽媽一樣漂亮。

⑥幾年過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萊梅市的重點中學,以後,她倆漸漸失去了聯繫。

⑦一晃,20年過去了。如今,多麗絲已擔任拜羅伊特小學校長。當她接到法院的傳票時,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讓她作什麼證。

⑧多麗絲如期來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箇中年婦人,蒼白的臉上,有一種茫然和無助。當看到婦人左邊眉毛上有顆黑痣時,多麗絲心裡不禁一驚。婦人看到多麗絲那一刻,臉上頓時顯出一絲驚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訴多麗絲,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養了這個毒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現在,安迪被評為不萊梅市形象大使,請您作證,這個安迪是不是這個毒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將擔任不萊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將取消這一稱號。聽明白了嗎?現在傳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人,她俊俏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活力,她左邊眉毛上那顆黑痣,很嫵媚。那一刻,多麗絲真想衝上前去,緊緊地擁抱她,並喊道,安迪,我又見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麗絲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內心的平靜。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裡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⑪多麗絲將右手放在胸前,擲地有聲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義回答法庭,眼前這兩個女人我都不認識,回答完畢!

⑫被告席上那兩個女人緊繃的臉上,頓時閃爍著激動的神色,眼睛裡噙滿了淚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麗絲好一會兒,用力敲響法槌,嚴肅地說道:證人證言有效,法庭宣佈休庭。

⑭庭審結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著遙遠的天際,喃喃自語道:法庭是神聖的地方,無論是證人、被告人、還是原告,都不能欺騙法庭,但是,有一種證言,上帝都會原諒的,那裡面蘊藏著一顆高貴的靈魂,它被上帝稱為高貴的“偽證”。

(選自《2016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1)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故事情節補充完整。

   →多麗絲回憶收養安迪的過程→   →法院判決證詞有效。

(2)文章多次寫到左邊眉毛上的“黑痣”,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3)結合上下文,在下列句子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

①婦人看到多麗絲那一刻,臉上頓時顯出一絲驚慌和不安。

②法官西蒙看了多麗絲好一會兒,用力敲響法槌,嚴肅地說道:證人證言有效,法庭宣佈休庭。

(4)談談你對標題“高貴的‘偽證’”的理解。

6.(7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百合花開

①小時候,跟父親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叢裡,它獨自開著。它幾乎和我一樣高,花朵像喇叭一樣大,卻一點也不張揚,白色的花瓣微卷著,露出嫩黃的蕊。擎起它的根莖好像不勝重力地自然彎曲,讓它看上去那麼高貴,卻又那麼地孤寂。

③我被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親說,這是野百合。因為我喜歡,父親決定把它帶回家。我本以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沒想到,父親小心翼翼地撥開草叢,先清除了周圍的一大片雜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現在我面前。它像童話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現在這片山谷裡。它純潔的白,讓周圍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麼無助而脆弱。我擔心它那瘦長的根莖,風一吹就會被折斷。父親用隨身攜帶的一把小鋤頭從四周開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貫注地守在一旁,扶著花朵。很快,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球莖,完整地懸空出來。

⑤父親小心翼翼地用雙手託著球莖,把花朵擱在肩膀上。我歡天喜地地跟在父親身後。那朵百合花在父親的肩頭一顫一顫的,正衝我笑嘞。

⑥父親把它種在屋旁的菜地裡,用一根小木棒將它固定好。經過一番騰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問父親,它還能活麼?父親笑笑,說你明早來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裡。只過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適應了新環境,精神抖擻地立起來。碩大的花瓣上,還有幾顆露珠在晨光中閃爍。我的整個暑假,因為它,多了許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風中搖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裡沾滿嫩黃嫩黃的花粉……

⑦九月天氣逐漸轉涼,野百合也在一陣陣的涼風中逐漸枯萎、凋零。看著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暫、美的易逝,讓我第一次感到了憂傷。父親說,我們可以把球莖分瓣,來年會變成幾棵,父親將百合花的球莖挖出來,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歲那個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遲遲沒有冒出來,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麗的雪花,春節的喜慶,使我幾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來了。太陽的溫暖改變了這個世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屋旁的菜地裡齊刷刷地站著一溜茁壯的青苗,七八棵的樣子,像一支小隊伍。我即刻興奮地跑去告訴父親,我的百合花長出來了!

⑨父親讓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麼長成的,也教會了我認識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是他給予我的歡樂太多,讓我二十年都不願走出他給我的幸福時光。可他又是多麼的殘酷,二十年前就丟下我獨自遠去。讓我經常在這一刻談笑風生,下一刻便愁雲密佈。

⑩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太過匆促、短暫。彷彿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剎那光芒,要我們用盡一生去尋找、撿拾。我常常會突然忘卻自己身在何處,滿心滿眼都是父親的影子,伸出手卻總也觸摸不到他。那倏然間的驚悚,似一個無底的深淵,無論我怎麼努力,世界的一角已無可挽回地淪陷……直到今天,每當看到百合花,我都會傷感和悵惘,我知道它們中永遠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長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愛無限地放大,最愛我的父親也不會再回來。可我仍固執地相信,還有許多野百合在某個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開。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時的希望,是當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時,亮著的最後一束光芒……

(1)依據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線索。

①百合花:初見百合花→移植成功→①   →再度生長→又見百合

②“我”的情感變化:②   →憧憬和幻想→憂傷→③   →惆悵和懷念

(2)賞析

①第④段“它像童話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現在這片山谷裡。”這句話中加點的詞好在哪裡?

②賞析第⑧段畫線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屋旁的菜地裡齊刷刷地站著一溜茁壯的青苗,七八棵的樣子,像一支小隊伍。”

(3)在“我”成長路上,百合花給了“我”什麼啟示?

7.(15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是誰愛著你的背影

鄧迎雷

這個週末回家,臨走時,母樣將我送到門口。

我走了一段,即將拐進小巷時,發現母親竟然在身後跟了過來。我催她回去:“媽,快回吧,大門敞著呢。”她說:“沒事,我就站在這路口。”

我知道,母親是要站在路口看我遠去的背影。帶著一種溫暖的滋味,我走進小巷,再回頭看母親,只見她站在原地,正一動不動地看著我的方向。因為隔著一段距離,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覺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裡滿是留戀不捨。

近些年,母親越來越顯老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離開她溫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業,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許多。母親不止一次地感嘆:“還是你們小時最好,天天在一起,現在你們姊妹幾個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團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聽見她這樣說,我總不以為然,沒品味出她話裡面的孤單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發現,在我遠去的身後,母親追隨的目光是那樣愛意深沉。

那是個夏天,母親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別時,她又送到門外。直到我從五樓下到四樓,看不見我的身影,我才聽見她關門的聲音。

我出了樓,繞過一片綠地,走過小區院子。快走到小區門口時,我偶然間向後望去,忽然被身後的一幕驚呆了﹣﹣只見弟弟家那個小小的窗框裡,母親正趴在窗口,向我望著,就像一隻守在巢裡的老鳥,眼巴巴地看著小鳥的遠去。看見我回頭,她向我不停地揮手,依稀又在說著什麼。

那一刻,我心裡酸酸的,眼淚不由得落了下來。如是不是我偶然回頭,我哪裡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時候,身後會有母親濃得化不開的目光。

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發現母親是多麼痴戀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哪怕只是漸漸遠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幾眼,不願錯過。

去年秋天,母親患病住院。我在醫院陪她,午後下起了雨,天色陰暗,母親催我回去。她說:“我好好的,沒有什麼事,你妹妹也快來了,你快回去吧,別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東西回去,母親送我上電梯。

很快,電梯從八樓下到一樓。我穿過病房樓大廳,走到院子裡,看雨下得不大,我沒有打傘。就在這時,電話忽然響了。只聽母親在電話裡說:“你怎麼不打傘呢,快把傘打起來,別凍感冒了。”

原來,母親又在隔窗望著我的背影。

病房樓的電梯間沒有窗戶,想望向我出門的這個方向,需要出了電梯間,穿過病房長長的走廊。我能想象到,當電梯門關上的那一剎那,母親是怎樣拖著行動遲緩的腿,努力加快腳步,快速佔領那個窗口。然後,老眼昏花地她透過蒙蒙細雨,努力向外望著,只為了看女兒在院子裡經過的那一分鐘。

雨天裡沒有打傘,淋溼的是母親的心。我連忙撐起了傘,在連綿不斷的冷雨裡一步步走得很穩。我知道身後有雙愛我的眼睛,而母親不知道的是,傘下的我,眼淚早己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

(選自《特別關注》,有改動)

(1)本文敘述了母親注視著“我”背影的三個事件,請你按照時間順序,用概括的語言補充下面表格。

①那個夏天,母親趴在弟弟家的窗口裡望著我離開小區

   

   

(2)請你結合全文,分析母親的形象。

(3)請你按照要求進行品析。

①“我才聽見她關門的聲音。”句中的“才”不可刪去,理由是什麼?

②結尾段“淋溼的是母親的心”在表達上有何妙處?

(4)文章兩處畫橫線的句子都寫到“我”掉淚,請你結合文中內容分析淚水中蘊含著“我”怎樣的複雜情感。

三.作文(共1小題,滿分42分,每小題42分)

8.(42分)《華嚴經》裡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最初的理想,執著追求,人生才得善始善終。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本性,是仁心、愛心、孝心、忠心;是信心、雄心、痴心;是悲憫之心、感恩之心;也是人生中始終如一的信念、夢想、目標等。漫漫人生路,坎坷泥濘多,紛繁誘惑多,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應當不忘初心,不因為別人的風向而改變自己。

你的初心是什麼?是否動搖或改變自己的初心?是否還在守望自己的初心?

請以“守望初心”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2)文章可以記敘經歷、發表議論、抒發感情,也可以展開想象,編寫故事等;

(3)文中不要使用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第一教育署七年級(上)語文模擬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默寫(共4小題,滿分28分)

1.(10分)請根據提示填寫相應的古詩文。

(1)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王績《野望》)

(3)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4)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5)亭亭山上鬆, 瑟瑟谷中風 。(劉楨《贈從弟(其二)》)

(6)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8)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9)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

(10) 經綸世務者 ,窺谷忘反。 (吳均《與朱元思書》)

(11)《使至塞上》中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雄渾、奇特美麗的塞外風光的名句是: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和理解詩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寫時,要結合所給出的詩句,聯繫自己掌握的內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寫時,要熟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原詩文內容透徹理解,在把握詩句含義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比較、篩選,選出符合題意的句子即可;解答開放性默寫時,要求多積累一些課內外的詩詞名句,並注意歸納和比較,解題時才能遊刃有餘。要求詩句一定要記準確,不要背錯。

【解答】答案:

(1)淺草才能沒馬蹄

(2)長歌懷采薇(重點字:薇)

(3)仍憐故鄉水(重點字:憐)

(4)烈士暮年(重點字:暮)

(5)瑟瑟谷中風(重點字:瑟)

(6)病樹前頭萬木春

(7)銅雀春深鎖二喬(重點字:鎖)

(8)黑雲壓城城欲摧(重點字:薇)

(9)猿鳴三聲淚沾裳(重點字:裳)

(10)經綸世務者(重點字:綸世)

(1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準確掌握詩句內容的基礎上,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

2.(4分)【古詩閱讀】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詞人徘徊於小園香徑,精心地選擇了夕陽、落花和歸燕等景物,描繪出了 暮春 (時節、時間)的景色,抒發了 時光易逝 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賞析這兩句詩。

【分析】《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的上片敘事兼寫景,寫詞人在夕陽西下之時飲酒寫詞。詞的上片借景抒情,抒發了對時光易逝的無限惋惜與留戀之情及惜春之感。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各個意象之間的關係,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舊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意象,組合成了一幅暮春時節的畫面。下片寫景兼抒情,花落去,燕歸來,詩人感嘆時光易逝,在落滿了殘花的小徑中獨自徘徊。

(2)本題考查賞析關鍵詞句的能力。題目沒有規定答題的角度,答題時可以任選一個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從“意象”角度賞析,如“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辭角度賞析,如對仗的工穩,音調諧婉,具有音樂美。

答案:

(1)暮春、時光易逝。

(2)①“意象”角度:如“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又如“歸燕”這個意象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②修辭角度:對仗,對仗工整,音調和諧,畫面生動,抒發了作者的惜春傷春之情,更藉此抒寫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或: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情感濃郁,把這極其普通的自然現象與人生有限而時間永恆的感受巧妙結合)(不限於上述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譯文:

填曲新詞品嚐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臺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迴轉?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

【點評】這是一篇古詩詞鑑賞閱讀,本題考查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的能力,一般難度較大。鑑賞古詩詞,一般從作者的人生背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別人的評價、翻看詩詞的註釋等幾方面鑑賞。

3.(8分)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的含義。

①念無與為樂者 考慮,想到 

②上下一白 白色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①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對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懷民/亦未寢 B.蓋竹柏/影也

C.大雪/三日 D.莫說/相公痴

(4)請比較兩文中畫線句子在寫景手法上的異同。

相同點:為了突出景物特點(甲文月明,乙文雪大),兩文都運用了 情景交融 的描寫手法。

不同點:甲文運用了 虛實結合 的描寫手法,乙文運用了白描、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

【分析】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乙】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瀰漫,天和雲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解答】(1)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裡的意思,詞義可根據知識的積累結合原句進行推斷。

①句意為: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②句意為:上上下下全白。白:白色。

(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於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

①中重點詞語有但:只,只是;句意為: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②中重點詞語有更:還;句意為: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3)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後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A正確;B改為:蓋/竹柏影/也;C正確;D正確;故選B。

(4)此題考查的是描寫方法。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理解相關的語句即可。

相同點:為了突出景物特點(甲文月明,乙文雪大),兩文都運用了 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

不同點:甲文運用了 虛實結合的描寫手法,乙文運用了白描、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

答案:

(1)①考慮,想到 ②白色

(2)①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②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3)B

(4)情景交融 虛實結合

【點評】詞義積累:

已遂述數行(完成)

遂逐其師(就,於是)

然操遂能克紹(竟,終於)

4.(6分)王育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僱書生抄書。後截蒲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將鬻己以償,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

﹣﹣《太平御覽•學部》

[註釋]①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②豕(shǐ):豬。 ③以:用來。④截斷水楊樹枝條。⑤鬻(yù):賣。⑥偽漢:指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的一個政權,與東晉對立。

(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給 其 衣 食 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育常有暇拾薪 暇: 空閒 ②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 嘉: 讚賞 

(3)王育是如何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一位博通經史的學者的?

【分析】參考譯文:

王育小時候是一個孤兒,很貧窮。他作為別人家的苦工,負責放牧豬羊(牲畜),其地點離學堂很近。王育時常都有空閒的時間,他就收集柴草,(賣掉),請書生幫他抄書。後來王育截斷水楊樹枝條當筆來學習,從早到晚都不停止。後來王育放牧時把牲畜弄丟了他的僱主鞭打他。王育準備賣身以償還牲畜的損失,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讚賞,代王育償還了牲畜的損失,並且供給衣服和食物,使王育與他的子女一起上學。於是王育漸漸能夠博通經史,後來在偽漢作官,直到太傅的職位。

【解答】(1)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結構。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文言文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有規律可循的:句首關聯詞或語氣詞之後要要停頓;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時要分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句意為:供給他衣服和食物,使王育與他的子女一起上學。根據句意,句子劃為:給 其 衣 食/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

①句意為:王育時常都有空閒的時間,他就收集柴草。暇:空閒;

②句意為: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讚賞。嘉:讚賞

(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歸納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 王育在經歷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後,終於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答案:

(1)給 其 衣 食/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暇:空閒;嘉:讚賞

(3)①他請人給他抄書,解決了買書的困難;②他折枝當筆,解決了買筆的困難;③他日夜苦讀,奮發學習,最終取得成功。

【點評】文言實詞“亡”的用法:

wáng

(1)<動>逃跑。《陳涉世家》:“今~亦死,舉大計亦死。”《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走燕。”

(2)<動>丟失;失掉。《智子疑鄰》:“暮而果大~其財。”《六國論》:“諸侯之所~,與戰敗而~者,其實亦百倍。”

(3)<動>滅亡。《子魚論戰》:“寡人雖~國之餘,不鼓不成列。”《過秦論》:“遂並起而~秦族矣。”

(4)<動>死亡。《赤壁之戰》:“今劉表新~,二子不協。”

(5)<動>通“忘”。忘記。《韓非子﹣說林》:“人不能自止於足,而~其富之涯矣。”

(1)通“無”。一指“沒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應。”《報劉一丈書》:“他日來,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二.現代文閱讀(共3小題,滿分30分)

5.(8分)

高貴的“偽證”

①拜羅伊特小學校長多麗絲接到法院一張傳票,要她到法庭作證,20年前,她是否收留過過一個女人的私生女。傳票上特意寫明,您的證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案件的性質。

②看到傳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麗絲對往事的回憶。

③20年前的一天,一個年輕的女人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孩找到多麗絲。女人俊俏的臉上有些倦容和疲憊,特別是她左邊眉毛上的那顆黑痣,很嫵媚。女人讓小姑娘站到一邊,然後抽泣著對多麗絲說,這孩子的父親是誰我至今不知道。現在,我染上毒癮,要到戒毒所戒毒,請多麗絲小姐暫時收下這可憐的孩子,讓孩子在這裡上學,等我戒了毒,就來接女兒。

④多麗絲看了看不遠處的小姑娘,她有一頭金色的頭髮,大大的眼睛,彎彎的眉毛,正不時向這邊張望著。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麗絲一下子喜歡上這位小姑娘。多麗絲鄭重地對這女人點了點頭。女人一下子緊緊地擁抱著多麗絲,感激的淚水流淌下來……

⑤從此,多麗絲就將這個叫安迪的小姑娘帶在身邊。安迪不僅懂事,而且學習很好,在學校裡,就像一隻快樂的“百靈鳥”。有時,她兩眼淚汪汪地望著窗外,好像有什麼心事。多麗絲輕輕的問道,想想媽媽啦?安迪擦去臉上的淚痕,抬起頭,甜甜地說道,不想,老師就是我的媽媽!多麗絲吻了一下安迪的臉頰,說道,真是可愛的孩子!多麗絲髮現,安迪的左邊眉毛上也長了一顆黑痣,像她媽媽一樣漂亮。

⑥幾年過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萊梅市的重點中學,以後,她倆漸漸失去了聯繫。

⑦一晃,20年過去了。如今,多麗絲已擔任拜羅伊特小學校長。當她接到法院的傳票時,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讓她作什麼證。

⑧多麗絲如期來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箇中年婦人,蒼白的臉上,有一種茫然和無助。當看到婦人左邊眉毛上有顆黑痣時,多麗絲心裡不禁一驚。婦人看到多麗絲那一刻,臉上頓時顯出一絲驚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訴多麗絲,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養了這個毒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現在,安迪被評為不萊梅市形象大使,請您作證,這個安迪是不是這個毒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將擔任不萊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將取消這一稱號。聽明白了嗎?現在傳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人,她俊俏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活力,她左邊眉毛上那顆黑痣,很嫵媚。那一刻,多麗絲真想衝上前去,緊緊地擁抱她,並喊道,安迪,我又見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麗絲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內心的平靜。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裡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⑪多麗絲將右手放在胸前,擲地有聲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義回答法庭,眼前這兩個女人我都不認識,回答完畢!

⑫被告席上那兩個女人緊繃的臉上,頓時閃爍著激動的神色,眼睛裡噙滿了淚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麗絲好一會兒,用力敲響法槌,嚴肅地說道:證人證言有效,法庭宣佈休庭。

⑭庭審結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著遙遠的天際,喃喃自語道:法庭是神聖的地方,無論是證人、被告人、還是原告,都不能欺騙法庭,但是,有一種證言,上帝都會原諒的,那裡面蘊藏著一顆高貴的靈魂,它被上帝稱為高貴的“偽證”。

(選自《2016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1)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故事情節補充完整。

 多麗絲收到傳票 →多麗絲回憶收養安迪的過程→ 多麗絲到法庭作“偽證”。 →法院判決證詞有效。

(2)文章多次寫到左邊眉毛上的“黑痣”,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3)結合上下文,在下列句子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

①婦人看到多麗絲那一刻,臉上頓時顯出一絲驚慌和不安。

②法官西蒙看了多麗絲好一會兒,用力敲響法槌,嚴肅地說道:證人證言有效,法庭宣佈休庭。

(4)談談你對標題“高貴的‘偽證’”的理解。

【分析】本文主要講述了身為小學校長的多麗絲,為了一對苦難母女的前途在法庭上以一顆高貴的靈魂來作“偽證”的事,表現了法律是公正的,但面對苦難的家庭,苦難者的人生,是可以為世人所理解,所稱頌的。

【解答】(1)本題考查故事情節的歸納概括。解答此題關鍵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據人物及事件內容概括出切題的答案。一般形式為: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事,結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簡潔通順。

(2)本題考查文章線索的判定與作用分析。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從結構上看,小說中反覆出現“黑痣”,起到了貫穿全文情節的作用;在內容上,以“黑痣”來暗示母女之間的關係,為結尾處庭長的喃喃自語作鋪墊,表現多麗絲的“偽證”很容易被人看出,但這種高貴的證詞又是眾人所讚許的。

(3)本題考查句子表達效果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在於找準賞析的角度,一般可從詞語、修辭或人物描寫的角度進行。

①這句話是神態描寫。寫出了婦人看到多麗絲時內心了驚慌和擔心,與後文多麗絲作“偽證”後激動的表情形成對比,突出了多麗絲證詞的重要性,側面烘托了多麗絲靈魂的高貴。

②這句話是對法官的動作描寫,寫他在多麗絲說出“假證詞”後對多麗絲的注視,結合末段他的自語,我們可以看出,這時的注視,表現了他對多麗絲做“假證”的行為表示肯定與崇敬。

(4)本題考查標題含義的理解。“偽證”指的是多麗絲明知被告安迪是毒販的女兒,但卻就她不認識這兩個女子;“高貴”指的是多麗絲這麼做表現出的精神高尚。二者的角度不同,所以並不矛盾。

答案:

(1)多麗絲收到傳票(法院傳喚多麗絲到法庭作證);多麗絲到法庭作“偽證”。

(2)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寫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麗外表;暗示安迪與中年婦女為母女關係;為下文多麗絲作偽證作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①神態描寫。寫出了婦人看到多麗絲時內心了驚慌和擔心,與後文多麗絲作“偽證”後激動的表情形成對比,突出了多麗絲證詞的重要性,側面烘托了多麗絲靈魂的高貴。。

②動作描寫。“看了多麗絲好一會兒”寫出了西蒙對多麗絲的證詞感到意外,而考慮是否採用多麗絲證詞的矛盾心理。“高貴”的本義是人的心靈境界高尚尊貴

(4)“偽證”指“故意作虛假證明”,文中指多麗絲在法庭上所說的證詞與事實不符。“高貴的‘偽證’”指多麗絲為了安迪的前途,為了安迪更好的成長而不惜作“偽證”的美好而善良的考慮,突出了多麗絲人性的偉大,靈魂的高貴。

【點評】本閱讀第(3)題是閱讀的典型題,句子表達效果的答題方法:

一、可以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賞析一般格式為:修辭+修辭特點+內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動;擬人生動形象;排比整齊,有氣勢;誇張突出特點;反問加強語氣;反語增加諷刺意味 表述形式: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

二、從描寫的角度賞析

1、人物描寫 格式:人物描寫方法+內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過對人物的…描寫,寫出了…表達了…

2、景物描寫 格式:描寫內容+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過描寫…烘托了…

6.(7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百合花開

①小時候,跟父親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叢裡,它獨自開著。它幾乎和我一樣高,花朵像喇叭一樣大,卻一點也不張揚,白色的花瓣微卷著,露出嫩黃的蕊。擎起它的根莖好像不勝重力地自然彎曲,讓它看上去那麼高貴,卻又那麼地孤寂。

③我被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親說,這是野百合。因為我喜歡,父親決定把它帶回家。我本以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沒想到,父親小心翼翼地撥開草叢,先清除了周圍的一大片雜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現在我面前。它像童話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現在這片山谷裡。它純潔的白,讓周圍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麼無助而脆弱。我擔心它那瘦長的根莖,風一吹就會被折斷。父親用隨身攜帶的一把小鋤頭從四周開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貫注地守在一旁,扶著花朵。很快,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球莖,完整地懸空出來。

⑤父親小心翼翼地用雙手託著球莖,把花朵擱在肩膀上。我歡天喜地地跟在父親身後。那朵百合花在父親的肩頭一顫一顫的,正衝我笑嘞。

⑥父親把它種在屋旁的菜地裡,用一根小木棒將它固定好。經過一番騰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問父親,它還能活麼?父親笑笑,說你明早來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裡。只過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適應了新環境,精神抖擻地立起來。碩大的花瓣上,還有幾顆露珠在晨光中閃爍。我的整個暑假,因為它,多了許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風中搖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裡沾滿嫩黃嫩黃的花粉……

⑦九月天氣逐漸轉涼,野百合也在一陣陣的涼風中逐漸枯萎、凋零。看著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暫、美的易逝,讓我第一次感到了憂傷。父親說,我們可以把球莖分瓣,來年會變成幾棵,父親將百合花的球莖挖出來,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歲那個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遲遲沒有冒出來,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麗的雪花,春節的喜慶,使我幾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來了。太陽的溫暖改變了這個世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屋旁的菜地裡齊刷刷地站著一溜茁壯的青苗,七八棵的樣子,像一支小隊伍。我即刻興奮地跑去告訴父親,我的百合花長出來了!

⑨父親讓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麼長成的,也教會了我認識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是他給予我的歡樂太多,讓我二十年都不願走出他給我的幸福時光。可他又是多麼的殘酷,二十年前就丟下我獨自遠去。讓我經常在這一刻談笑風生,下一刻便愁雲密佈。

⑩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太過匆促、短暫。彷彿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剎那光芒,要我們用盡一生去尋找、撿拾。我常常會突然忘卻自己身在何處,滿心滿眼都是父親的影子,伸出手卻總也觸摸不到他。那倏然間的驚悚,似一個無底的深淵,無論我怎麼努力,世界的一角已無可挽回地淪陷……直到今天,每當看到百合花,我都會傷感和悵惘,我知道它們中永遠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長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愛無限地放大,最愛我的父親也不會再回來。可我仍固執地相信,還有許多野百合在某個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開。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時的希望,是當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時,亮著的最後一束光芒……

(1)依據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線索。

①百合花:初見百合花→移植成功→① 枯萎、凋零 →再度生長→又見百合

②“我”的情感變化:② 喜歡 →憧憬和幻想→憂傷→③ 興奮 →惆悵和懷念

(2)賞析

①第④段“它像童話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現在這片山谷裡。”這句話中加點的詞好在哪裡?

②賞析第⑧段畫線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屋旁的菜地裡齊刷刷地站著一溜茁壯的青苗,七八棵的樣子,像一支小隊伍。”

(3)在“我”成長路上,百合花給了“我”什麼啟示?

【分析】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小時候跟父親在山谷移植一株野百合,併成功種植,後來父親把它又種成好幾棵的事,它讓“我”明白了一朵花是怎麼長成的,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解答】(1)①本題考查文章內容與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題按題幹中已給出的線索及情感提示,找到相對應的內容,從文中可篩選出詞語作答。初見百合花時,“我被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因為我喜歡”;“看著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暫、美的易逝,讓我第一次感到了憂傷”,可以看出是因為百合的“枯萎、凋零”,引發我的“憂傷”之情; 當百合再度生長出來,“我即刻興奮地跑去告訴父親,我的百合花長出來了”,表現我當時的“興奮”。

(2)①本題考查文中關鍵詞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關鍵要理解詞語的本義,然後聯繫作品內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斷其語境義。句中的“突兀”,結合語境可以理解為“突然發生,出乎意外”的意思;表現我們看到野百合時的驚喜。

②本題考查了對句子的賞析,分析句子,先找出它使用的修辭方法,再用修辭方法的作用結合句意去分析。能找出一種修辭方法進行賞析即可得分。細讀這句話可知,“茁壯“一詞把百合花人格化,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百合花苗比作小隊伍,這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兩種修辭綜合運用,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百合花的整齊和生機勃勃。也表現了我對百合花的喜愛之情。

(3)本題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與歸納。作者在文中由花獲得的感悟,一般都是以議論或抒情的方式表達出來,從文中可以看出主要有:百合花給了“我”很多啟示:“父親讓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麼長成的,也教會了我認識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太過匆促、短暫。彷彿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剎那光芒,要我們用盡一生去尋找、撿拾。”;“每當看到百合花,我都會傷感和悵惘,我知道它們中永遠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長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愛無限地放大,最愛我的父親也不會再回來”。結合這些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整理出答案。

答案:

(1)示例:①枯萎、凋零 ②喜歡(吸引) ③興奮 (各2分)

(2)①(3分)示例:①“突兀”是“突然發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聳”的意思。②它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野百合出於意外地出現在山谷間,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③表達了作者看到野百合驚喜意外之情。

②(3分)示例一: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②將百合花擬做人,賦予它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機。③表達了作者的驚喜之情。

示例二:①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②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隊伍,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新生 百合整齊,充滿生機的樣子。③表達了作者的驚喜之情。(答到1點1分)

(3)百合花給了“我”很多啟示:①父親讓“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樣長成,教會“我”認識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

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讓人感傷,告訴“我”生命短暫、沒的易逝。

③百合花移栽後,到春天長出一溜青苗,讓“我”看到蓬勃的希望。

④再次路過花店,看到百合花,“我”會傷感和惆悵,告訴“我”要珍惜親情,及時行孝,珍愛美。(答出任意兩點,即可酌情給分。)

【點評】賞析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時,答題格式如下: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最後揭示修辭對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7.(15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是誰愛著你的背影

鄧迎雷

這個週末回家,臨走時,母樣將我送到門口。

我走了一段,即將拐進小巷時,發現母親竟然在身後跟了過來。我催她回去:“媽,快回吧,大門敞著呢。”她說:“沒事,我就站在這路口。”

我知道,母親是要站在路口看我遠去的背影。帶著一種溫暖的滋味,我走進小巷,再回頭看母親,只見她站在原地,正一動不動地看著我的方向。因為隔著一段距離,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覺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裡滿是留戀不捨。

近些年,母親越來越顯老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離開她溫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業,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許多。母親不止一次地感嘆:“還是你們小時最好,天天在一起,現在你們姊妹幾個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團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聽見她這樣說,我總不以為然,沒品味出她話裡面的孤單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發現,在我遠去的身後,母親追隨的目光是那樣愛意深沉。

那是個夏天,母親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別時,她又送到門外。直到我從五樓下到四樓,看不見我的身影,我才聽見她關門的聲音。

我出了樓,繞過一片綠地,走過小區院子。快走到小區門口時,我偶然間向後望去,忽然被身後的一幕驚呆了﹣﹣只見弟弟家那個小小的窗框裡,母親正趴在窗口,向我望著,就像一隻守在巢裡的老鳥,眼巴巴地看著小鳥的遠去。看見我回頭,她向我不停地揮手,依稀又在說著什麼。

那一刻,我心裡酸酸的,眼淚不由得落了下來。如是不是我偶然回頭,我哪裡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時候,身後會有母親濃得化不開的目光。

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發現母親是多麼痴戀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哪怕只是漸漸遠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幾眼,不願錯過。

去年秋天,母親患病住院。我在醫院陪她,午後下起了雨,天色陰暗,母親催我回去。她說:“我好好的,沒有什麼事,你妹妹也快來了,你快回去吧,別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東西回去,母親送我上電梯。

很快,電梯從八樓下到一樓。我穿過病房樓大廳,走到院子裡,看雨下得不大,我沒有打傘。就在這時,電話忽然響了。只聽母親在電話裡說:“你怎麼不打傘呢,快把傘打起來,別凍感冒了。”

原來,母親又在隔窗望著我的背影。

病房樓的電梯間沒有窗戶,想望向我出門的這個方向,需要出了電梯間,穿過病房長長的走廊。我能想象到,當電梯門關上的那一剎那,母親是怎樣拖著行動遲緩的腿,努力加快腳步,快速佔領那個窗口。然後,老眼昏花地她透過蒙蒙細雨,努力向外望著,只為了看女兒在院子裡經過的那一分鐘。

雨天裡沒有打傘,淋溼的是母親的心。我連忙撐起了傘,在連綿不斷的冷雨裡一步步走得很穩。我知道身後有雙愛我的眼睛,而母親不知道的是,傘下的我,眼淚早己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

(選自《特別關注》,有改動)

(1)本文敘述了母親注視著“我”背影的三個事件,請你按照時間順序,用概括的語言補充下面表格。

①那個夏天,母親趴在弟弟家的窗口裡望著我離開小區

 去年秋天,母親在醫院病房的窗口望著我在雨中離開 

 這個週末,母親跟我來到路口,站著看我遠去 

(2)請你結合全文,分析母親的形象。

(3)請你按照要求進行品析。

①“我才聽見她關門的聲音。”句中的“才”不可刪去,理由是什麼?

②結尾段“淋溼的是母親的心”在表達上有何妙處?

(4)文章兩處畫橫線的句子都寫到“我”掉淚,請你結合文中內容分析淚水中蘊含著“我”怎樣的複雜情感。

【分析】本文以倒敘的方式,敘述了有關母親送我離去的三件事,表達母親對我的不捨與關愛。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寫週末從母親那裡離去,她滿眼不捨的送我走到很遠;第二部分(4﹣9),回憶那年夏天,母親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離開小區,讓我明白了母親對我的萬般不捨;第三部分(10﹣15),回憶去年秋天,母親在醫院病房的窗口望著我在雨中離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愛的深重。

【解答】(1)本題考查事件的歸納與概括。解答此題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找出事件,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敘的方式寫作,按時間順序,第②件事是:去年秋天,母親在醫院病房的窗口望著我在雨中離開;第③件事是:這個週末,母親跟我來到路口,站著看我遠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間的時間順序,不能填錯。

(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瞭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後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寫了母親對孩子離去的不捨,表現母親是一位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的母親;母親雖然對孩子的離去很是不捨,但她並沒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著想的母親。據此整理出答案。

(3)①本題考查詞語的賞析。解答時講明“才”的表達效果,進行刪與不刪的比較即可。“才”說明母親目送的時間很長,這樣能真切的表現母親對我的不捨,如果刪去,則過於平淡。

②本題考查句子含義的理解與賞析。解答此題理解句意,進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裡沒有打傘,淋溼的是母親的心”意思是說,雨天裡我被淋溼了,但是比淋溼更難受的是母親,因為她會為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而自責。作者用這種看似不合理的說明,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深。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分析,突出母愛即可。

(4)本題考查作者情感的體會。解答此題要結合兩次流淚的語境,答出“我”對母親的兩種情感,並分別進行簡單的分析。結合語境來看,這兩次流淚的原因相同,都是為知曉母親對自己的不捨而流淚,為母親的孤單而流淚,也為母親對自己的理解、關愛而感動。

答案:

(1)②去年秋天,母親在醫院病房的窗口望著我在雨中離開

③這個週末,母親跟我來到路口,站著看我遠去。

(2)

示例一:這是一位關注兒女、愛意深沉的母親,她依戀與兒女在一起的時光,連兒女離去的背影也不想錯過,還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這是一位通情達理含蓄深沉的母親,她雖然因兒女成家立業,缺少陪伴而孤單失落,但並不提出特別要求,只是在兒女離別時默默關注他們的背影,努力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3)①講明“才”的表達效果,進行刪與不刪的比較

示例一:“才”字細緻表明母親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樓梯,直到看不見“我”的身影才返家關門,如果把它刪除,則不夠具體細緻,沒有了“一字傳情”的表達效果

示例二:“才”準確傳達出“我”對母親的關注,、期待,“我”告別母親是,一面下樓傾聽母親的動靜,期待他趕快回家,聽到關門聲才放下心來,如果刪去,則少了細節上的強調,不能表達出母女間微妙真切的感情。

示例一:這是用特殊的說法來表達特別的感情,心被“淋溼”,看似不合常理,卻能生動形象地傳達出母親對兒女的關懷和憐惜,表明她對“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這句話雖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達卻有 很好的表達效果,真實地表現了母親看到“我”被雨淋溼時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運用了拈連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又巧妙自然地寫出了母親看到“我”被雨淋溼的疼愛和牽掛之情。

(4)能

示例:這些淚水中蘊含著“我”複雜多樣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曉母親的殷切凝視之後,為母親的孤獨失落而心酸難過的心情,也有感受到愛的目光在身後追隨,為母愛的細緻深沉而感懷激動的心情。

【點評】本閱讀第(2)題是記敘文閱讀的典型題,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題方法:

1、結合對人物描寫。人物描寫細分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人物描寫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結合人物所做的事。

3、關注作者對人物的評價,褒貶應與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時一定要本著全面、客觀的原則。 在概括人物性格時一般用二字詞語或四字詞語,儘量用到三個以上,還要注意從多個角度概括。

三.作文(共1小題,滿分42分,每小題42分)

8.(42分)《華嚴經》裡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最初的理想,執著追求,人生才得善始善終。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本性,是仁心、愛心、孝心、忠心;是信心、雄心、痴心;是悲憫之心、感恩之心;也是人生中始終如一的信念、夢想、目標等。漫漫人生路,坎坷泥濘多,紛繁誘惑多,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應當不忘初心,不因為別人的風向而改變自己。

你的初心是什麼?是否動搖或改變自己的初心?是否還在守望自己的初心?

請以“守望初心”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2)文章可以記敘經歷、發表議論、抒發感情,也可以展開想象,編寫故事等;

(3)文中不要使用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分析】【審題立意】這是一篇命題作文。題目中的“守望”可以理解為守護和希望。“初心”是人的本心本性,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也是人的信念和夢想,正是這份信念與夢想支撐著我們大步向前,無視風雨。本文應以議論說理或抒情說理為主,表現自己對初心的珍視與守望之意。從生活中取材,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寫出真情實感。

【文體選擇】議論文。

【思路點撥】以題目作為中心論點。首段用一句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引出論題,並闡釋什麼是初心。然後可依次論述為什麼要守望初心,怎樣守望初心來展開論述。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向讀者發出號召。

【論證方法】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本文適合運用舉例論證增強說服力,用比喻論證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解答】【例文】

守望初心

社會總會慷慨地給予孩童一份特別的關愛,這關愛中又無疑夾雜著些許韻羨;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嫗,甚至比起成年後的人們,他們有明亮的眼睛,有光潔的皮膚,更有純淨的心靈。單純、柔軟、好奇並敬畏的看待這個世界,赤子之心即如此,其珍貴亦在此。

然而這份關愛,這歆羨恰恰暴露了多數人的尷尬與不堪:我們的心,我們千迴百轉計謀百出的心已不配被喚作“赤子之心”亦無法成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說的“少男少女的心靈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們自然將走向沉淪。

不必費盡心力去尋找什麼例證,整個社會就是最好的例證;看看老者無助,我們的視線是不約而同的彎著的;看著旁人無視信號燈穿梭於車流之中,我們的心腸是硬的。“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為何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當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寫下這句振聾發聵之語,他是否已經料到物質的洪荒將不由分說地捲走我們珍貴的純淨的心?他是否想象到失去赤子之心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敬畏,而充滿算計,無聊的沉淪之地了。

是的,我們如此珍視孩童時及孩童一樣純淨的心,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東西該如何在社會中,在這個骯髒的大漩渦中保持獨立?不是人人都像葉芝一樣有勇氣說出“我要走了”的脫離世俗之語,有足夠清澈的心去“無論在車行道還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聽見遠方的海浪。葉芝是幸運的,他呵護自己的童心,也守護了一方淨土。可是誰會守護我們的心並來柔化它?請勿忘初心,拂一拂心上的浮塵!

童心之貴,貴在其真,其柔,其善,其初。人的成長會失去很多,但不應失去最純淨最本身最初的赤子之心。艾斯蒂斯說“我們不是要拯救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觸手可及的部分。”我願守望這份初心﹣﹣赤子之心,讓它長存你我周圍,更長存你我心間。

【點評】本文是一篇議論文。首段引出本文的論題:初心,也就是赤子之心。然後依次論述了當前社會上丟失了初心的現象,怎樣在社會的漩渦中保有自己的赤心之心不丟失。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得出結論,並向讀者發出了讓初心長存你我周圍,長存你我心間的號召。全文結構嚴謹,論證語言有理有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場佳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