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獲得工信部頒發的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牌照後,中信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網絡”)成為國內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第五大運營商。

去年2月以78億價格競拍獲取中信網絡49%股權以及獨家運營權的北京應通成為第五大運營商的運營方。當年北京應通“天價”競拍被競爭對手直呼不可思議,不過在北京應通的運營者眼中這可能是一筆劃算的生意,一筆78億的競拍後,北京應通對外融資喊出了800億的估值。

近日,e公司記者從PE人士處獲得的一份募資材料顯示,北京應通在今年1月份初起對外釋放融資方案,計劃募資150億元至200億元,領投方暫定估值600億至800億,中信網絡運營權和有關拍照是其中核心資產。從北京應通股東名單中可見,其融資方案中預告的解直錕掌舵的“中植系”基金平臺已經入局。

不過,在2月份中植系平臺投資之後,工商資料顯示,北京應通尚未有新的股東進入,且北京應通對未來3年業績預期較2018年數據有數十倍的增長,是否能兌現還存在較大疑問。

獲基礎運營商牌照

近期,e公司記者從中信網絡核實,該公司在7月8日獲得工信部頒發的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的牌照,該業務資質是指經營者通過組建互聯網骨幹網和城域網,並可利用有相應經營權運營者的互聯網國際出入口提供的互聯網數據傳送業務。

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屬於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分析師人士認為,獲得此運營牌照意味著中信網絡是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之後,成為內地第五家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牌照的公司。也代表著,中信網絡在互聯網數據傳輸業務領域將會與四大運營商之間展開競爭。

據中信網絡官網介紹,公司成立於2000年3月,是除三大基礎運營商之外唯一擁有固定網絡專線電路業務合法經營資質的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擁有覆蓋全國的光纖骨幹網“奔騰一號”,並投資控股、參股了多項其他網絡資源,可以利用亞洲衛星有限公司的資源開展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業務。

中信網絡原是中信集團全資公司,在2017年9月27日,中信集團對其持有中信網絡49%股權掛牌轉讓。在2018年2月12日,北京應通擊敗競拍對手鵬博士以78.18億元競拍成功,獲得中信網絡49%股權、運營管理權,同時簽訂戰略協議成為中信網絡的獨家網絡運營夥伴。

在彼時,中信網絡擁有A23-2 第二類基礎電信業務中的國內甚小口徑終端地球站通信業務 和A26第二類基礎電信業務中的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而A26牌照資質是北京應通非常看重的。

根據《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版)》,跨區域光纖建設屬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A26),只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和中信網絡具有該業務的經營資質。這意味著,在國內開展城際、省際互聯網傳輸業務都需要從五大基礎運營商處付費租賃。

在北京應通競拍拿下中信網絡相應權益的第二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集中力量核查違規線索查處違法企業的函》(業界稱為“282號文”),“282號文”通報了部分企業自建傳輸設施、非法經營和層層轉租帶寬等違規經營電信業務,並組織成立專項攻堅小組,落實違規經營電信業務線索核查、違法企業處置等工作。

文件提到了百度、騰訊、阿里、奇虎、鵬博士等公司均疑似開展違規業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文件對中信網絡等具備網絡傳輸牌照的運營商開展業務提供了政策支撐。

當時工信部專項小組巡視清理了一批無牌照資質自建跨區域傳輸設施的企業,行業認為這項清理活動對中信網絡來說比較重要,因為在基礎電信服務商中,其他運營商還有其他主營業務,中信網絡主要業務就是網絡傳輸。”有資深的IDC行業從業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植系入股

因為涉及骨幹網絡資源和基礎運營商牌照的股權交易,中信網絡股權拍賣吸引了極大關注。

工商資料顯示,2018年2月,北京應通參與競拍時法定代表人為賈明玉,當時無從知曉這家公司是何背景。此後,2018年11月,北京應通進行了工商變更,原有的執行董事賈明玉、監事王春梅全部退出,張曦出任董事長,同時增加了張昱、張暢、張輝、江紹明、袁佳寧、徐誠婕為董事,王偉任監事。法定代表人由賈明玉變更為張暢。

北京應通董事長為張曦,他本人也是A股公司易聯眾董事長和法人,在易聯眾2018年年報中可以印證。在張曦任職的北京京發置業有限公司、北京喜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董監高的名單中,出現了張昱、張暢、張輝、袁佳寧的名字。不過,易聯眾與北京應通之間似乎並不存在關聯。

在股東方面,2018年11月,新增了天津暢世承通科技有限公司(張暢持股99%)、天津應通科技有限公司(張暢持股99%)、天津暢世企業管理合作企業(張暢持股99%)、上海傑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王智捷持股100%)。

2019年2月11日再次發生變更,新增法人股東湖州浩匯投資管理合作企業(有限合夥)(下簡稱“湖州浩匯”),背後股東為中植系平臺中海晟融,中植系通過湖州浩匯持股北京應通2.86%股權。

事實上,北京應通當前股權全部處於股權出質狀態。2018年11月份進入的四個股東股權出質的質權人為台州興通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簡稱台州興通),資料顯示,台州興通執行事務合夥人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遠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另外兩家企業法人為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京發置業有限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台州興通很可能是一家配資型基金,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則興業信託全資公司,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應是幫助北京京發置業有限公司做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配資。而北京京發置業背後大股東則為張曦。

這意味著北京應通78億競拍中信網絡49%的股權,背後主要資金來自金融機構融資,這可能將揹負資金成本。對此,e公司記者暫未從其他渠道獲得相關印證。

湖州浩匯股權也處於出質狀態,質權人為大華長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背後股東為天津鑫熠和康達融匯,天津鑫熠與康達融匯背後股東都是贊皇華禹,而贊皇華禹與天津鑫熠、康達融匯存在存循環持股,無法認定實控人。

業績預期增數十倍

中信網絡獲得一類電信牌照,而北京應通依據協議將擁有第五大運營商的運營權,北京應通很快展開融資運作。

e公司記者從一家投資機構處獲得北京應通在今年1月份對外募資的推介資料。其融資計劃書顯示,北京應通擬融資總額度為150-200 億,分為 Pre-A 和 A 輪;其中Pre-A 輪額度不超過 50 億;估值會基於A輪有 10%-15%的折扣;目前已與中海晟融簽署20億股權認購協議,投前估值 680 億,已開始交割;A 輪額度為 100-150 億,領投方來自 BATJ 其中 1-2 家。目前領投方暫定 600-800 億投前估值,同時約定業績對賭。

工商資料顯示,中海晟融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為中植系掌舵人解直錕旗下全資公司,這與今年2月份入股中海晟融旗下湖州浩匯入股北京應通相吻合。

假設按照融資推介資料所述,中海晟融向北京應通投資20億,按照2.86%的持股比例推算,北京應通 Pre-A輪融資估值達到700億元。如果考慮到上述 Pre-A 融資較A輪融資有10%至15%的折扣,其為A投融資設定估值約在800億左右。

推介資料顯示,北京應通稱其2018 年度收入約 4 億,淨利潤約 1.5 億;預計 2019-21 年收入為 32 億、80 億、100 億, 利潤為 20 億、54 億、68 億,對比2018年業績,這一業績預期有數十倍的增長。

北京應通稱業績上的大幅提升來自於應通的網絡跟 A26 牌照的匹配(稀缺的合規網絡資源)、承接違規企業的核心增量流量(5G、物聯網帶來的流量爆發)、以及大力發展雲網融合業務(SD-WAN、CDN、IX/CX、邊緣計算等)。

北京應通稱此次融資用途主要為償還部分支付中信網絡的負債;收購數據中心和海纜項目;以及為未來5年資本性支出;並設立百億規模產業基金, 整合工信部要求整改違規企業中的優質資產,以及戰略投資佈局市場上的優質 IaaS、PaaS、 SaaS 公司,為雲網融合大戰略佈局。

推介材料中,北京應通認為“282號文”是公司發展的歷史機遇,並稱工信部點名“違規自持光纖”的 BAT 在內 47 家大型互聯網企業需要將其自持光纖移交給持牌運營商,在2019 年 1 月,工信部又新納入 29 家電信不良經營企業。

但是結合北京應通業務業務開展情況,業績預期可能過於樂觀。

事實上,目前尚未看到有BAT等企業與中信網絡簽署傳輸協議的公開信息,當前可見的合作只有去年11月份與紫光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去年12月與臨沂市政府物聯網新城項目的簽約。在網絡傳輸領域,中信網絡也面臨三大運營商以及中國廣電的強大競爭。

前述IDC行業從業人員稱:“對網絡資產處置上,如果要求互聯網公司的網絡資產交給有牌照公司,出資產要確認損失,接資產要承擔折舊,事實上雙方對資產處理和接納資產意願不強。”

7月15日,記者向中信網絡相關負責人諮詢有關與BAT等企業的簽約情況,負責人稱:“此屬於商業祕密,目前暫不接受採訪。”

在融資進展方面,在今年2月11日獲得中植系旗下平臺投資之後,北京應通工商資料顯示尚無新的投資方進入。

亦有投資人士對e公司記者分析,相比當前業務發展情況,北京應通融資對未來業績表現預期過高,且明確部分融資資金將用來償還此前競拍所欠債務,這筆債務缺口是多少還是需要關注的。

近日,e公司記者通過撥打北京應通工商資料電話,以及問詢中信網絡相關對接人等多種途徑試圖聯繫到北京應通相關負責人,均無法取得聯繫。

本文源自e公司官微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