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一場雨過後,室外的溫度又降了好幾度。匆匆忙忙擠上回家的地鐵,打開手機看看新聞,屏幕上顯示的卻是百度大聖卡的廣告。

近年來,伴隨著運營商網絡的不斷升級,我們的話費也逐漸貴了起來。之前動感地帶只要16元的套餐早已不見了蹤影,就連之前堪稱豪華的29元學生套餐也不知道翻了多少番。看著每月手機話費的賬單,好想回到過去那段青蔥省錢的歲月。

小米卡、大王卡、大魚卡、大聖卡、各種寶卡接連問世,在人手一個手機號的今天,手機號市場真的還有那麼大市場麼?市場不是早就被聯通、移動、電信瓜分了麼?

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其實除了小米卡外,其他的各種電話卡都是互聯網公司與移動、聯通、電信聯合推出的流量卡產品。用戶通過辦理不同資費的電話卡,就可以實現在指定APP內免流量使用的權益。資費從9元到59元不等。

流量免費,資費超低,然而辦這種卡的代價就是要換號。相信很多人早已經習慣了一個手機一個號碼,更換號碼的成本甚至比辦卡要大得多。親人、朋友倒還好說,發個微信就可以了,但是同事、領導、客戶怎麼辦?發短信告訴人家你換號了?短信什麼時候發比較合適?會不會打攪到人家?人家太忙不願意看怎麼辦?發的時候人家正好嫌煩,客戶拒絕合作了怎麼辦?

咦?我不就是換個電話卡麼,怎麼突然來了這麼多問題?什麼?拒絕合作了?再給個機會吧,我只是換個電話卡啊!

由此可見,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換電話號碼的成本甚至比換工作、換城市的成本還大。像我們這種沒事兒出去跑業務的,三天兩頭換電話卡怎麼行?

電話號碼早已不僅僅是一串數字,它更代表著一個人的信用,而若問這個信用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最好的答案或許就是上大學的時光了吧。高三、成人禮、高考見證了無數懵懂的少年走向社會,而大學恰好正是少年們走向社會的開始。

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初入校園,大家誰也不認識誰,導員首先會要你的電話,然後才是微信、QQ之類的社交賬號。沒過多久,你參加了學生會、社團,各種填表電話號碼又留了一遍。這時你的電話號碼已經被很多同班、同學院、學生會等等的同學記住了,而且很多進入檔案的材料上寫著的也是這個號碼,由此,初步的信用意識已經由一串短短的手機號碼建立起來了。

我們可以跟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想:大學生畢業後,在本地工作的機會很大,若這種情況發生,換電話卡的機會很低。加之大學四年積累的人脈(這是換電話卡最大的阻力),換電話卡所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更有可能持續性使用四年習慣使用的電話卡。

如此一來,一個電話卡說不定能會伴隨這名同學一生,所以電話卡的受眾群體其實不是我們,或者說很大程度上我們只佔一小部分,真正的潛在買家其實是學生群體。

回想初入大學時鋪天蓋地賣手機號的廣告,似乎也印證了這一猜想。大學生不論是在本地還是他鄉讀書,都有極大可能在未來4年時間內活躍使用同一個手機號碼。或許是為了爭取學校用戶的資源,運營商還會給學校一定的利益,贊助合作等,即便沒有,學校也是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服務(免費電話卡/初始話費/校園網服務)

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如今,小小的電話卡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能收發短信、打電話的工具,更是一把打開互聯網世界大門的鑰匙。手機卡成為了我們每天在流量的世界裡遨遊的小船,以確保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揚帆起航。

這麼一看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前景還挺廣闊的,甚至可以說,只要還有新增人口,電話卡的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從源頭上看,互聯網在電話卡的基礎上開枝散葉,一切業務的源頭都來自於這張小小的電話卡。上面只是分析了學生一個維度,若是加上根據APP使用興趣來分,潛在用戶不可估量。

值得思考的是,中國聯通已經積極聯合互聯網巨頭百度、騰訊、阿里和京東在多個領域開始合作。如果不著急用流量的朋友可以再等一等,相信老用戶轉互聯網套餐是大勢所趨,而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更超值的資費套餐可能還會問世,還在觀望的脈友們可以再等一等。

互聯網聯名電話卡來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紛紛入局,你辦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