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戰爭的下半場,要被中國聯通終結了

摘要:據說阿里和騰訊要聯合出資100億美金投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可能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了。

今年年初,我的蝦米音樂會員到期。我終於下定決心把手機裡的音樂App從蝦米換到了QQ音樂。

我這個人不是音樂愛好者,基本屬於有什麼歌聽什麼歌,所以促使我轉移陣地的並不是巨頭之間的版權戰爭。

遷移的原因是我買了一張騰訊大王卡,而騰訊所有的業務在這張卡上都免流量,QQ音樂也不例外。

如果你還沒有聽說過騰訊大王卡,那我可以給你簡單安利一下:這張卡是騰訊和中國聯通合作的一張聯通卡,它的資費定價比較特別。月費19元不含任何流量,每日自動開一個1元500M的流量包,24點清零,如果用到500M以上就再累進1元增加500M,跨省漫遊流量包價格升為2元500M。每條短信、每分鐘通話均為0.1元。

除此以外,正如上面所說的騰訊系App和遊戲流量全免,收費/免費流量合計超過40G則停止網絡服務。

移動互聯網戰爭的下半場,要被中國聯通終結了

簡單來說:如果我全用騰訊App,每月資費19元。如果我用其他公司的App但每天流量不超過500M,每月資費49元。便宜到爆炸好嗎?

幾個月的體驗下來之後,我的流量費被有效的控制在了50元以內。以前每到月底,光是50元1G的流量包就要買上幾次。

在我買這張卡之前並沒有覺得它能對我的日常使用造成什麼影響,我看中的也是它1元500M的日租功能。但是當我真正開始使用大王卡之後,我對手機App的使用頻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開始以微信語音通話替代手機的直接電話撥打,開始用應用寶替代豌豆莢,開始用QQ音樂替代蝦米音樂,無聊的時候不再刷今日頭條和微博而是看微信裡的“看一看”,原本用百度雲備份手機照片也切換成了騰訊微雲……

我被站隊了。

互聯網公司的站隊嘗試

全家桶這個概念對中國網民來說並不陌生,早在PC時代就已經有這個趨勢了。它源自於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平臺化之後總希望用戶在自己的單一平臺上完成所有需求。

但是不得不說,在大王卡之前的站隊嘗試都挺失敗的。以最基礎的三大業務範圍來說,阿里、百度、騰訊三家都有購物、搜索、社交業務,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用阿里購物、用百度搜索、用騰訊社交。

在每一項業務都已經高度成熟的今天,其實三家公司非主營業務之間的差距並不大。

其中阿里和騰訊則更為成熟一些,理論上來說只要你肯稍微犧牲一點用戶體驗。你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只在阿里的App或只在騰訊的App裡完成。

換句話說就是支付寶的社交其實挺好的,微信的搜索內容很豐富,百度的導購網站做的也很好。而且如果一個用戶真的在一個公司的產品裡搞定所有需求,用戶數據、用戶偏好互聯互通應該能帶來不少的體驗提升。

但大家還是該怎麼用微信怎麼用微信,該怎麼用支付寶怎麼用支付寶。操作的障礙和蠅頭小利不足以衝擊長期以來形成的用戶習慣。

在流量卡這一招之前,互聯網公司嘗試過許多讓用戶站隊的嘗試:威逼式的有在微信裡打不開淘寶的鏈接;利誘式的有使用支付寶結賬免單等。

而為了能強迫用戶做出二選一的選擇,“不兼容”、“封殺”、“劫持”和“攔截”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愈演愈烈,就更讓人不想在任何一家公司裡站隊了。

明明在國外,Google全家桶是個褒義詞。但在國內你要說裝了誰家的全家桶,那這手機就基本就廢了。

流量卡的出現,解鎖了站隊(生態建設)有了全新的姿勢。

流量卡是一種真生態

什麼是真生態?

這其實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國內一般一家公司開始提“生態”,意思就是打算建牆了。

但真正的生態,不應該是給用戶離開造成不便,而是通過體驗優化讓用戶能夠自然而然的留在單一平臺上。

在大王卡之前,唯一一個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是阿里的生態。回憶了一下,很多用戶的刻意站隊是在阿里推出了螞蟻信用分之後——為了能把信用分刷上去,所以只用阿里系的App,我也是如此。

不得不說,阿里的一些產品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差。而且不同產品之間確實做到了一些基本的優化聯動,起碼不像騰訊那樣生生把賬號系統分裂成了微信和QQ兩個體系,兩者的帳號還不互通。

而且基於信用分,阿里的生態對第三方開發者來說也比較友好。

但後來我和很多用戶一樣,發現芝麻信用分刷起來主要還是靠消費,而且信用分刷高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大的作用。當騰訊大王卡出來之後,我就倒戈去了騰訊陣營。

合作流量卡和過去跑馬圈地式的生態構建方式很不一樣,它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在用戶離開的地方設一道關卡——比如用某某外賣,你就必須用某某支付。

用戶的轉移是完全基於自己做出選擇,而且就算選擇不站隊,它的體驗也很不錯:消耗1元500M的流量,還是用騰訊的App免流量。無論選擇哪種,都讓我的月通訊費下降不少。

以幹什麼都要搶入口的“互聯網思路”來說,流量卡是比搜索、手機系統甚至是手機本身更底層的“入口”。掌握了這個入口,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騰訊之後,很多互聯網廠商都注意到了這一點,B站推出了22、33卡,京東推出了小強、大強卡,微博推出了微卡,百度推出了大神卡、小神卡、女神卡,阿里推出了螞蟻保卡,同花順推出了大順卡、小順卡等等……

其實,早在這種模式推出之前,這些互聯網公司就已經蠢蠢欲動的想要做流量卡這種底層入口了。只是在聯通主動拋出橄欖枝之前,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成立一個互聯網運營商。但由於政策限制,互聯網運營商的資費是個大問題,最終那些互聯網公司自己搞的運營商基本銷聲匿跡了。

移動互聯網戰爭的下半場,要被中國聯通終結了

如何快速知道騰訊生態有什麼業務?大王卡免流量列表可能是最簡單的方法。

這一輪興起的合作卡,全都是互聯網品牌與中國聯通合作的卡號,號碼資源來自聯通,計費系統來自聯通,在實際操作上每個卡種實際只對應一種套餐。這讓合作卡在資費和優惠組合上的調整,可以比互聯網運營商自己發行的卡號更為靈活。

在這個構架上,未來的生態戰爭可能是這樣的:用戶開了一張微博卡,後來可以轉套餐為阿里寶卡。京東大強卡的購物贈流量,可能也能在騰訊的王卡中使用。

這種事情其實已經上演——昨天,鬥魚直播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剛剛宣佈加入了騰訊大王卡用戶的免流量範疇。

對於用戶來說,選擇手機卡不再只是選擇一種通訊資費,而是選擇了一整個生態系統。

而這種站隊還不止發生在用戶端:想象一下你是個視頻App創業者,這個時候百度和騰訊投資部的人都來找到你,百度說給你導用戶,騰訊說給你免流量,你說你選誰?

阿里和騰訊哪裡是要入股中國聯通,分明是要入股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嘛。

更多內容,關注品玩微信號:

wepingwest限量開放入群申請……PingWest品玩的老朋友了?何不掃碼加客服進群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