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地名故事】雲夢縣好石橋城:藏在深閨人未識

地名,

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

不可磨滅的印記,

承載著時光裡的悠悠歷史,

安放著人們的鄉思鄉愁。

每個地名的背後,

都有著精彩有趣,耐人尋味的故事~

【孝感地名故事】雲夢縣好石橋城:藏在深閨人未識

浩浩雲夢澤,物華天寶。

悠悠古溳水,人傑地靈。

在我們的雲夢古城

有許多的古文化遺址

如位於雲夢縣義堂鎮好石村的好石橋,

藏在深閨人未識,

它就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相傳,

“好石橋”是宋代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欽定的。

本期地名故事,

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探尋好石橋城的傳奇故事~

▼▼▼

好石橋城

【孝感地名故事】雲夢縣好石橋城:藏在深閨人未識

好石橋城分東城西城兩城遺址,位於現今雲夢縣溳水東岸滾子河畔的義堂鎮好石村。西臨316國道,漢渝鐵路相連、溳水北臨高崗鋪,南距義堂鋪3公里。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該村旁流入溳水的滾子河上本來沒有橋,南來北往之行人都要靠擺渡過河。其時河邊住著一戶農家,只有叔嫂二人,因哥哥早逝,嫂子含辛茹苦把年幼的小叔子拉扯成人。那小叔子心地善良常年在此義渡,不期一日重度風寒,又恰逢深夜去為人求醫急診而擺渡。嫂子心疼小叔子,便在家中祈禱上帝。月落星沉之時河中仙化落成一石橋,被人們不約而同稱為“好叔橋”。後因北宋太祖趙匡胤巡察兩湖路經此地,不日因故二度察視此橋悔悟,並欽定該橋名為“好石橋”,橋名自此沿稱至今。

【孝感地名故事】雲夢縣好石橋城:藏在深閨人未識

史志記載好石橋城遺址,依時序方位分為好石橋東城遺址和好石橋西城遺址。兩城遺址現今均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石橋東城遺址。東城遺址是一呈東西走向的橢圓形高臺地,地處東經113°43′、北緯31°07′。1984年考古發現,該城遺址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西南面殘存一道長約160米、高約3米的土城垣。其包含物為屈家嶺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遺存,系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座古城遺址。遺址文化層厚0.8~4米,由夾有炭化稻穀殼的紅燒土和灰色、黃色、褐色土,灰燼層相互疊壓形成。採集的標本分石器、陶器兩大類。其中,石器為打、磨並制,器形有石斧、石鏟等。陶器類則以手、輪兼制泥質灰色素面陶為主,也有部分夾砂紅褐陶、磨光黑陶、蛋殼黑陶;主要紋飾有戳劃紋、藍紋、弦紋、鏤孔、按窩等等。另還發現有紅色黑色彩陶,其紋飾以條紋為主;器形有鼎、壺、盆、豆、碗、杯、缽、罐、網墜、紡輪等。其文化特徵為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文化遺址文物。好石橋東城遺址是目前漢北發現最早的“三苗”族人建築的古城之一,為研究楚文化的源流和“漢北雲夢澤”的成陸,提供了翔實而又可靠的歷史考古資料。同時也佐證說明,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雲夢地域就開始種植水稻。

【孝感地名故事】雲夢縣好石橋城:藏在深閨人未識

好石橋西城遺址。西城遺址地處東經113°、北緯31°,東距好石橋東城遺址80餘米。城址亦呈東西走向,為橢圓形高臺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厚0.8~4米,由黃色、褐色土與灰燼層疊壓形成。1986年加築滾子河堤時,在該城址的西部灰燼層中,發現銅器、陶缸和大量銅礦碴堆積,是一處典型的冶銅遺址。好石橋西城遺址出土的陶器、以夾砂紅陶、泥質紅褐陶為主;主要紋飾有方格紋、劃紋、藍紋、弦紋、繩紋、附加堆紋等。器形有鬲、缸、甗、盆、豆等,其中鬲有癟襠、聯襠與平襠之分,足根長短粗細不一, 甗則存有早晚之別。從其文化特徵辨析,好石橋西城遺址為商、西周至春秋時期文化古城遺址。

雲夢縣現已發現發掘的18處古代文化遺址中,當數好石橋東西城遺址面積屈指第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