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雲應用場景辨析

雲計算 文章 科技 阿明觀察 阿明觀察 2017-08-05

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雲應用場景辨析

阿明推薦

今天偶然機會再次看到樓煒一年多以前的一篇寫雲計算的文章,發現裡面的分析和觀點依然很適用。

但在與樓煒兄閒聊到他的老文章時,他說,一年多時間,雲計算業態也有所變化了,這裡我就重新梳理一下,再來一篇文章說雲計算的應用場景。

阿明本來沒計劃今天發這篇新文章的,但是沒想到樓煒兄工作之餘的午間休息時間,兩個小時時間將自己的長期思考一蹴而就了。

讀完這篇文章,感覺乾貨滿滿,也給了我更多的啟發。因為時間和篇幅有限,有些觀點沒能展開,各位朋友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文末留言討論。

以下為正文部分:

近幾年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研究公司(Gartner朋友Alice Yang語,“我們是研究公司”)、諮詢機構發佈關於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雲的市場趨勢分析,種種“公有云是未來發展趨勢”、“混合雲是主流”等觀點層出不窮。在此,筆者試圖拋開趨勢,僅從應用場景角度分析,闡述當前國內各類雲的客戶群體、供應商、服務和技術特點。

公有云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描繪過國內外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構成比例,美國以公有云為主,國內以私有云為主(一些數字認為國內公有云略大於私有云,見仁見智吧)。觀察以國外的AWS、國內的阿里云為代表的公有云,走過的都是一條類似的路——第一步先滿足內部需求、第二步將多餘的資源(計算能力)向外供應、最後以外部的IT能力供應為主。這種步驟實際上是允許內部試錯、用內部需求支撐營收,同時練就相對過硬的技術、業務服務、運營和運維經驗,目前比較成功。

從筆者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公有云的客戶前百分之5-20%的大客戶佔了80%以上的營收,而群體數量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SMB)。此類中小型企業具有小微、創新等特點,雲相關的技術能力相對較弱、對於成本敏感,希望利用雲計算快速構建業務的支撐環境,迅速發佈和拓展業務。因此,公有云的服務供應相對標準化,通常同時具備IaaS(基本能力)、PaaS(以APaaS為主)和SaaS(基於IaaS封裝行業應用、生態合作伙伴提供)各層次的服務。相對於私有云,通常公有云會更強調多租戶、SLA、計費等特性,而虛擬化比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有云提供商的成本。

公有云的供應商主要分為幾類:三大運營商、ICT巨頭、互聯網巨頭、IDC轉型企業、特殊創新企業。

私有云

目前國內私有云需求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政府、能源、教育、交通等行業。與公有云不同的是,私有云的客戶主要是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具有幾大特點:有錢、有資源、有需求。有錢:上述相關行業中的大中型企業,具備充足的IT預算;有資源:此類企業在行業中所處位置使企業相對容易獲取資源、人才;有需求:有國家政策推動、有創新扶持、有實際業務複雜度和性能彈性等需求、有安全類需求等。

私有云的服務通常會根據客戶的特點體現較多的定製,如組織架構、內部審批流程、定製化的計算服務、統一資源管控、統一監控、自動化部署等。而在技術上,私有云往往會體現異構資源納管(多種資源類型、多種虛擬化)、對接企業現有的4A、外部監控、ITSM、CMDB等系統。

私有云的供應商主要分為幾類:傳統ICT廠商、Openstack廠商、公有云廠商轉做私有云。

混合雲

混合雲目前並不是簡單的“私有云+公有云”形態,在目前更多體現為“私有云+”,也即在構建完成私有云的基礎上,藉助公有云的能力形成混合雲。混合雲管理平臺(CMP)會體現一些與私有云管理平臺差異化的特徵,如跨雲的資源和服務編排、雲費用分攤和成本優化等。

在此,插播一下廣告,雲星數據和RightScale合作為中國客戶提供混合雲管理平臺RightCloud,:)。

如前文所述,混合雲客戶一般已經具備了私有云,希望通過對接公有云解決幾方面的典型需求:

1.跨國:某大型公司在美國銷售電子類產品,需要在美國連接該企業的銷售系統,通過本地私有云加AWS公有云實現;

2.災備:將一部分系統或者數據定期備份到公有云上;

3.性能和高可用:利用公有云的CDN、全局負載均衡等能力提供更好可用性和性能;

4.爆發:客戶業務需要短時爆發(bursting),滿足業務需求同時節省成本。

混合雲供應商主要包含:公有云提供商提供混合雲能力、私有云供應商提供混合雲能力、混合雲創新企業等。

匆匆二小時寫就,兼之狀態萎靡、才疏學淺,難免貽笑方家,有待能力提升再行完善。

——謹以此文,回贈賜我墨寶的阿明。

(樓煒/分析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