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有云戰略浮出水面 劍指國際巨頭

華為公有云戰略浮出水面 劍指國際巨頭

本週關於華為公有云的更多細節公佈了——就像是一個九頭蛇,有著很多頭的生物。

華為將基於自己的能力以及與合作伙伴一道構建全球雲網絡。在海外,華為正在與德國電信、奧蘭治和西班牙電信等公司合作,他們將向那些使用華為基礎設施的本地企業售賣雲服務。

這個基礎設施(也就是雲數據中心)將被華為公有云聯盟合作伙伴所擁有、貼牌以及運營,但仍由華為構建的。

實際上,華為正在他們所在的地區提供白牌公有云。華為表示,它希望成為五大公有云提供商,這意味著華為的公有云——包括華為自己的雲以及白牌的合作伙伴雲——將能夠與前四大雲提供商相競爭。

華為輪值CEO郭平表示:“雲是智能世界的基石。整個社會在數字技術開發的過程中正在經歷馬太效應。再加上投資的規模效益,全球雲計算將開始融合——越來越集中化。未來,我們預測全球將會有五個主要的雲。華為將與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致力於構建其中之一的雲,我們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和知識。”

我們的理解是,這五大雲是中國的阿里巴巴、Amazon、Google和微軟,再加上華為,其他則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專有的公有云,其中可能包括IBM和Oracle。

為了避免廠商鎖定的質疑,華為提供的混合雲解決方案能夠集成第三方公有云平臺,包括Amazon和微軟。

混合雲

華為認為,鏈接和溝通私有云是混合雲的思想,這意味著,內部IT和公有云之間將進行數據和服務的轉移,本地IT基礎設施的配置和操作將會雲化。

公有云可用作近線存儲和冷存儲層,熱數據在本地部署的環境中保存和處理。備份、歸檔、測試和開發數據被髮送到公有云也就是成本更低的存儲中。

華為堅信雲的業務可能性,所以最近將雲部門的級別提升,高出公司其他部門。

客戶

華為表示,自2017年3月創建雲部門以來,用戶群增長了238%,發佈了40項新的雲服務,包括一個數據倉庫、高級DDoS保護和內容交付網絡。到目前為止,華為已經發布了85項雲服務。

有十幾家汽車公司(包括大眾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商業機構,飛利浦,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多個政府服務平臺正在使用華為雲計算,以及其合作伙伴的服務。

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一直在華為和德國電信共同開發的公有云上運行自己的工作負載。歐洲核研究組織有數千個華為的高性能計算節點,已經將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整體維護成本降低了67%,並將在線週期從90天縮短到15天。

企業智能和人工智能應用及服務

華為正在為自己的公有云開發應用,其中就包括企業智能(EI)雲服務,也就是人工智能。

華為表示,AI應用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的,但是AI需要更加通用化。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表示:“AI需要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整合單點技術,在複雜的企業場景中結合起來運用這些技術。我們將華為雲定位為智能世界的推動者,它提供了AI、物聯網、計算、和存儲能力,為企業提供更多創新的、智能的雲服務。”

這項EI服務具備:

  • 基礎的平臺服務: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形分析平臺,以及AI訓練、推理和索引平臺
  • 通用AI服務:視覺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API
  • 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華為和合作夥伴針對AI、雲計算和物聯網場景構建的系統
  • 異構計算平臺:華為的系統工程、芯片組、硬件和底層軟件

華為自己也在使用EI服務,從供應預測到物流,從倉儲到清關、過境和簽收貨物,把EI服務打包成可對每個容器進行3D視圖,將容器整體效率提升6%,6%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分散到數十萬個容器的話,就是非常可觀的了。

在倉儲方面,EI可幫助設計出更好的放置貨物和分類貨物的方式,並優化路徑以選擇貨物和儲存空間,這將使倉儲效率提高10%。

評論

與Amazon和Google不同的是,華為正在自己的雲上開發應用平臺服務,不僅僅是客戶必須整合到數據中心級應用服務中的基本計算、存儲和數據庫組件產品。Amazon和Google提供相當於裸機的公有云,而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的是企業數據中心類型的平臺服務。

假設你希望從AWS那裡租一輛汽車。你需要租賃的是基本的組件——發動機、變速箱、客艙、燃油、車輪等等——然後你自己把這些組裝成一輛汽車。你有很大的靈活性,但是組裝和定價是十分令人頭疼的問題。

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正在為客戶提供類似定製租賃汽車的雲產品。華為向堆棧的上層移動,策略與Amazon和Google不同,擁有Office 365的微軟則向堆棧更高層移動,但是還沒有達到華為及其合作伙伴的高度。

華為的策略是否奏效?如果我們看到企業從Amazon、Google和微軟雲轉向採用來自華為+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雲,那麼我們就會知道華為的雲聯盟是具有吸引力的。未來幾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