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DataFabric,普通人也能讓雲“混”起來

如今概念滿天飛,這幾乎IT或者ICT產業寫照,也可以說毛病。從積極意義上看,每個新概念的背後都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創新;但從消極層面看,概念過多也讓人無所適從。因此去偽存真,洞察和分析能力就十分關鍵。

公有云帶來了廉價

在這裡要討論的是混合雲。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IaaS、PaaS和SaaS,這些概念幾乎順口而出。其實,搞不清楚概念沒有關係,弄明白它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就OK了。

先說公有云。公有云帶給我們什麼?首先公有云有很多,意味著用戶有很多的選擇,國際範兒的Amazon、微軟Azure、有Google、Facebook,特別前兩者在國內用戶很多,特別在高校領域;國內公有云以阿里、騰訊、百度,也就是BAT為代表,外加金山、京東等,屬於典型的互聯網企業背景;除此之外,當屬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高的公有云的服務。在創業生態圈方面,以青雲為代表;此外還有華雲,以及地方政府雲,園區雲等;就連高性能計算也加入到公有云服務的行列。

公有云給我帶來了什麼?毫無疑問,帶來按需付費的使用模式,讓成本大幅度降低。如果你是行業/企業CIO,那麼你的CEO一定問過你一個問題:為什麼公有云可以這麼便宜,企業IT為什麼不行?這就是公有云,帶來廉價的計算能力。其技術祕訣在於,規模和高效,因為高效共享,所以廉價。

公有云的缺點在於:對於系統,你沒有辦法完全掌控,以數據為例,你完全不知道數據保存在哪裡?以及數據的保護方式。也許你習慣了HA、RAID、快照、複製、備份這樣的保護方式,但公有云的數據保護方式和思路,也許完全不同。

私有云帶來控制

公有云雖好,但是代價是企業交出了IT的控制權。儘管公有云的技術水平高,資源彈性好,但“一鏟子”造成的中斷事件也還是時有發生,也做不到盡善盡美。在這種情況下,行業/企業用戶還是願意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就是私有云。

理論上,傳統企業的IT系統都是私有的,如果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私有云,例如虛擬化。但對於企業,雲化是一個漫長和富有技術挑戰的工作。例如,服務器虛擬化之後,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系統自動化、綠色節能,這些都是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特別是分佈式系統的出現,用戶面臨著新、舊架構的抉擇?

新舊兩種架構並存會大大增加用戶的負擔?私有云,你能夠輕鬆駕馭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用戶會選擇外包。IBM、HP、SAP、微軟、Oracle等IT企業都提供了公有云的服務,在國內聯想雲、華為雲,浪潮、曙光都在提供這種外包服務。存儲廠商方面,EMC、NetApp、HDS、Veritas等都提供了程度不同的外包服務。與公有云相比,這些廠商是行業企業用戶更加熟悉的合作伙伴,數據安全性、可靠性更加值得信任,這是長期合作建立的起來的信任。

外包部分緩解了技術上面臨的挑戰。但更多的時候,行業企業用戶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功能,更好的靈活性和成本效益,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在這樣背景下,混合雲呼之欲出。對此,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根據IDC的數據,未來兩年,行業企業非雲模式的應用佔比將從62%下降到35%,雲服務需求增量為27%,其中,混合雲的需求增幅為14%,佔據了半數以上的需求。

混合雲,混是關鍵

兼具公有云的低成本和私有云的掌控能力,這是混合雲的抱負。但是理想豐滿,現時骨幹,實現混合雲不是那麼容易的。

混合雲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異構。Amazon、Azure、Google、百度、騰訊、阿里、華雲、青雲,基本上都是相對封閉的架構。有一個現象可以說明問題就是OpenStack,CloudStack,儘管大家都支持,但這些公有云沒有一個使用OpenStack,CloudStack構建的,實際上,OpenStack有一個追趕的對象就是Amazon。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對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於私有云來說,如果你還在使用小型機,甚至大型機,更是讓問題更加複雜。實際上,與傳統的私有云相比,公有云可以視為另起爐灶,所謂分佈式的架構。要對接,談何容易?

就方案來說,很多家廠商都提供混合雲的解決方案,但更多時候附加了一些前提,要全部採用這家廠商的方案。甚至,同一家廠商不同的產品之間,也很難進行數據的遷移。

要實現混合雲,要解決異構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相同的環境,中國電信混合雲就是這樣的思路,的確可以混合,因為環境相同,也解決了部分用戶的需求。

難道沒有其他的選擇嗎?

混合從數據入手

從數據入手解決問題,這是NetApp DataFabric帶給我們的思路,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什麼是DataFabric,是願景,方案,還是目標?是產品,還是服務?其實,在我看來這都不重要。關鍵是DataFabric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DataFabric的思想是這樣的:對於用戶來說,最關鍵的是什麼?一定是數據,有了數據,系統就可以重建,所謂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有柴燒。

對於公有云,實際上用戶失去就是對數據的掌控;私有云,用戶所擁有的也是對數據的掌控能力。如果能夠管控好數據,混合雲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順著這樣的思路,NetApp提出了“近雲”存儲的概念。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將存儲數據的設備,可以是NetApp設備,也可以第三方的設備,也可以是分佈式的系統,託管在公用雲數據中心,也就是貼近公有云。用戶的數據始終保持在託管設備,而不會散佈到雲中。用戶始終可以掌控和管理該設備。

託管設備數據由NetApp Data ONTAP調度和管理,Data ONTAP是NetApp王牌存儲操作系統,也是DataFabric的核心。Data ONTAP承擔的對下是數據管理,對上是和應用、計算和雲的對接。問題在於Data ONTAP有這個能力嗎?

從情況看,Data ONTAP能夠支持VMware、Microsoft、Citrix、Oracle和Red Hat虛擬化,能夠支持VMware、Microsoft、Citrix、HP、IBM、BMC、CA和Cisco等業務流程和自動化工具,支持OpenStack、CloudStack;同時,其SVM(Storage Virtual Machine)也提供了異構存儲設備的管理。

目前,Data ONTAP與Amazon、Azure,以及阿里雲達成合作協議,實現了數據在這些公有云環境的對接。

對於用戶來說,藉助Data ONTAP不僅實現了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對接,同時用戶還可以利用公有云的計算能力,構建容災系統應對不時之需。原因在於,不論何時,用戶都可以掌控數據。這就是DataFabric的精髓!

有了這個能力,用戶也可以擺脫對於單一公有云服務商的依賴。如果不滿意,把託管設備連同數據換個地方就可以了。

從新認識NetApp

DataFabric堪稱創造性的,有了它,NetApp的面貌為之一新。

“NetApp不在是一家存儲廠商,更不是NAS,我們是一家數據管理服務的提供商。”再聽到NetApp全球副總裁陳文俊這樣說,您是不是認同呢?

還是名副其實吧!有理由為DataFabric點贊!快讓混合雲,混起來吧!還等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