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夥人”俞敏洪:讓江蘇人愛上“江蘇製造”

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協教育界的聯組會上,記者遇到了江陰人俞敏洪。當記者提出聊聊江蘇、說說家鄉時,俞敏洪欣然應允。他操著一口濃重的蘇南口音說道:“我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江陰,我是標準的江蘇江陰人,18歲前都沒有離開過。”俞敏洪告訴記者,包括清明節在內,每年他都會回江蘇一到兩次。家鄉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他也一直在見證。

“中國合夥人”俞敏洪:讓江蘇人愛上“江蘇製造”

圖為俞敏洪。交匯點記者 餘萍

從江陰走出來的“中國合夥人”

俞敏洪,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他是英語教師,幫助數以萬計的學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被譽為“留學教父”。他是一名商人,他把新東方從只有一間教室、十幾個學生的培訓班,發展成為在全國50多座城市擁有近60所學校、700多家學習中心的上市集團。“新東方創始人”、市值5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老總,屬於俞敏洪的頭銜有許多。不過,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應該是來自影片《中國合夥人》,黃曉明扮演的成冬青以俞敏洪為原型,土得掉渣的成冬青,在大學裡穿著印有中國兩個字的背心和藍色運動服真的不忍直視。記者見到的俞敏洪跟電影裡呆萌的成冬青相差很遠,感受最深的倒是他的儒雅與個性。俞敏洪1962年出生於江陰農村,1978年、1979年高考兩次失利後,1980年走進北大西語系,俞敏洪的心裡埋下了深深的自卑感。“我在北大讀書,別說是校花,連長相普通的女孩也不敢追。”

看完電影,很多人對成冬青前後的巨大轉變感到“莫名”,有網友說“怎麼就一下從愣頭青變成衝出國門敢與美國人叫板的精英?”電影中沒說到的,俞敏洪揭開了謎底。“我有很好的看書習慣。我在北大的時候一年讀200本書,什麼書都拿來讀,這樣多種思想衝擊碰撞以後,你才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你就能成為世界上優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只有書中的思想才能夠引導你走向未來。如果你的理念覺得你是一個自卑的人,你就是一個自卑的人。”俞敏洪慶幸書本將自己從自卑中引領出來,“沒有一直自卑下去。”

“每天再忙,讀書不能少於50頁。”這是俞敏洪的讀書習慣。記者驚歎之餘也很好奇,忙得恨不能分身的俞敏洪哪來的時間讀這麼多的書?“早上在北京高鐵站等車時就可以讀書。讀書的時間擠一擠會有的。”俞敏洪給自己定了個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每天晚上11點到12點半。俞敏洪家裡有上萬本書,每一層樓都有書架,出版社隔三差五送來新書,“我讀書的速度還是比較快。有的書翻翻就完了,有的書要精讀。”

讓江蘇人愛上“江蘇製造”

俞敏洪認為,江蘇一直是中國發展的龍頭省份,無論是城鎮化進程,還是民營企業的高速發展,以及企業成長的環境,都在中國是數一數二的。“這和江蘇經濟發達的歷史底蘊、思想開放的文化傳統有關。我覺得江蘇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地方,而且江蘇人特別團結,通常才能辦成事。”

對於江蘇的發展,俞敏洪特別提到,希望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高科技企業的發展能得到良好的環境支持,政府部門應該特別重視。在俞敏洪看來,江蘇人均GDP已經非常高了,下一步將面臨消費領域的升級。從消費領域升級上,江蘇可以把對品質產品的需求和製造放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地位。“所謂的消費領域的升級就是人們從買最普通的產品到買最好的產品。江蘇如果在這方面製造業趕不上,很容易變成江蘇人民統統買進口產品了。就像買個馬桶蓋還要跑到國外一樣。”俞敏洪表示,希望江蘇的下一步經濟發展能借助“消費需求提高”這股“東風”,推出自己的製造業品牌,讓江蘇人都願意用江蘇品牌。

牽掛家鄉一條大運河支流什麼時候變清

俞敏洪的家鄉是江陰夏港,“江陰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很美的地方,江陰的長江邊上,我曾經渡步割草、放羊、抓魚,在我心中,山美水美永遠不如家鄉的山水美,懷念螃蟹、螯、刀魚、黃酒……反正都是小時候吃的。”提起江陰,俞敏洪無限懷念。不過,他關注到家鄉一條大運河的支流,這些年汙染比較嚴重。“去年還回家看過,河水比較髒,垃圾在裡面。”俞敏洪告訴記者,他對家鄉最牽掛的就是環境保護。“江蘇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必須以環保為前提的階段,應對已經汙染的江河湖泊進行清理,太湖也再也不能爆發藍藻災害了,否則對江蘇人形象的影響太大了。

人物名片:

俞敏洪,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人,1980年,第三次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1985年,於北京大學畢業,之後留校任教。1993年11月,俞敏洪選擇棄教從商,創建了新東方學校,在34個城市建立了英語學校和其它學習中心。2006年,新東方在紐約證交所正式掛牌上市。2013年陳可辛執導電影《中國合夥人》上映,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主線,劇中人物“成東青”的原型就是俞敏洪。

轉自:交匯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