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英語並不難學'

"

 任何語言都分成兩個系統,聽說系統和讀寫系統。從聽說系統的角度來說,全世界所有語言都沒有難易之分,都是由不同的發音和語調組成的一連串的聲音。當你逐漸明白這一連串的聲音是什麼意思時,你就具備了聽力能力;當你能夠把這一連串的聲音自己說出來時,你就具備了口語表達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先天具備聽說能力,在一種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人,對這種語言的反應就會相當敏銳。廣東話、上海話、四川話儘管都是中國話,但從聽說的角度來說,它們完全是不同的語音系統,互相之間很少有共通之處。所以聽懂中國某一個地方的方言,其難度並不下於學會任何一種外語。中國人絕大多數人都能夠聽懂普通話,這是近60年普通話強行普及的結果,如果當年普及的是上海話而不是北京話,那今天全國人民都聽得懂的就應該是上海話了。中國很多地方的人依然不會講普通話或者講得不標準,就是因為他們平時講得最多的依然是地方話而不是普通話。


"

 任何語言都分成兩個系統,聽說系統和讀寫系統。從聽說系統的角度來說,全世界所有語言都沒有難易之分,都是由不同的發音和語調組成的一連串的聲音。當你逐漸明白這一連串的聲音是什麼意思時,你就具備了聽力能力;當你能夠把這一連串的聲音自己說出來時,你就具備了口語表達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先天具備聽說能力,在一種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人,對這種語言的反應就會相當敏銳。廣東話、上海話、四川話儘管都是中國話,但從聽說的角度來說,它們完全是不同的語音系統,互相之間很少有共通之處。所以聽懂中國某一個地方的方言,其難度並不下於學會任何一種外語。中國人絕大多數人都能夠聽懂普通話,這是近60年普通話強行普及的結果,如果當年普及的是上海話而不是北京話,那今天全國人民都聽得懂的就應該是上海話了。中國很多地方的人依然不會講普通話或者講得不標準,就是因為他們平時講得最多的依然是地方話而不是普通話。


俞敏洪:英語並不難學


從讀寫系統來說,語言是有難易之分的。世界上的文字大體來說分成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拼音文字只要會說了,學讀寫就相對容易,其拼寫形式也比較容易記憶。英語基本上是拼音文字,當你會聽說英語時,學會讀或寫就不難。例如This is a cat這句話,會聽說就基本能夠讀,再學一點拼寫規則就能夠寫出來。我女兒小時候在國外待了兩年,上幼兒園學會了一口漂亮的英文,但從來沒有學過識字。有一次,她抱著一本簡單的故事書在看,我就問她能不能讀懂。她說基本能夠讀懂,還指著一個詞alligator,對我說這是鱷魚。我發現她根據詞形就基本能夠猜出發音,進而理解意思。然而對象形文字來說,學讀寫就要難得多,因為文字的形狀和發音是完全分離的。中文就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學過中文的讀寫,任何一個字你都不可能猜出來如何讀。比如“黔”字,既不讀hei,也不讀jin,而是讀qian,這需要死記硬背,和聽說能力基本上沒有關係,聽說再好沒學過你也寫不出來。中國教育死記硬背的傳統,可能和中文的書寫有很大的關係。每一箇中文字就像一幅畫,小時候老師總讓我們一個字抄寫一百遍,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不寫一百遍就可能記不住,當然寫了一百遍也不一定記得住。

把英文和中文放在一起比較,討論哪種語言更難學時,人們得出的結論基本上都是中文比英文難學。除了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區別外,英文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是句子結構完整,有明確的規則可循。而現代漢語發展了不到一百年,在句子結構和表達上受古漢語影響,潛規則多於明規則,所以常常陷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地。既然英文比中文好學,那麼又有兩個問題出現了:第一是我們從來沒有覺得中文難學過,幾乎每個人都學到了高中畢業。第二是我們從來沒有覺得英文好學過,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還在初級階段徘徊。為什麼呢?

任何語言的學習,原則上一定是先從聽說學起,學習的順序也通常是聽-說-讀-寫。孩子一般在一到兩歲是聽的階段,兩到五歲是邊聽邊學說的階段,五歲以後再開始學讀和寫,同時隨著知識面的擴大,繼續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在走進學校學習書面文字以前,我們所有的日常用語和表達在聽說方面都已經達到了比較完美和敏感的狀態,到學校只是進入語言學習的讀寫過程而已。儘管學習中文讀寫的過程相對艱難,要記住每一字的寫法就更不容易,但我們要面對整整12年的語文教育,每天都在接觸中文以及與中文相關的文化,自然就能夠潛移默化、運用自如,所以我們不會覺得中文太難學。

但學中文的老外就難受了,他們沒有中文的聽說能力墊底,還要在短時間內記住形狀完全不同的漢字,背後又沒有語感、表達及文化背景作為基礎,所以要學會漢語就太難了。我們學英語覺得難,原因和老外學漢語是一樣的。一開始我們就把學習方法搞錯了。中國的大部分英語老師自身就缺乏英語聽說能力,所以在教學生的時候只能先從單詞、句子和語法結構入手。由於沒有聽說作為基礎,本來可以靈活記憶的英語單詞、句子和語法就變成了死記硬背的東西。這樣一來,我們的英語學習就沒有了基礎,不可能產生對英語學習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能力--語感能力。最後的結果是死記了一些單詞和語法,實際掌握的英語知識卻七零八落,像一隻打碎的瓶子,怎麼也粘不到一起。

對中國人,尤其是成年人來說,要像孩子那樣,在一個完美的語言環境下,先用兩年時間練習聽力,再練習說話,再去學讀寫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也沒有這樣的時間。但成年人學習語言有自己的優勢,就是可以刻意為自己創造環境,同時成年人對於語言和文化的理解也比孩子迅速和深刻,語言學習因此變得更加容易。對於成年人來說,在堅持聽說為主的前提下,運用綜合性的語言學習方法會更加有效。所謂綜合性的語言學習方法,就是一開始就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學。凡是用來學習的資料和教材,首先一定要有配套的聽力材料。對於每一段文章或對話,先反覆聽,聽不懂打開書本讀,直到把句子結構和單詞全部弄懂為止。然後再合上書繼續聽,直到全部聽懂並滾瓜爛熟。緊接著就跟著讀,直到從語音語調到流暢程度和原文一樣。最後再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把聽到的東西複述出來。如果運用這種方法,20篇文章或對話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聽說讀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語感也大大加強,寫作水平自然也就跟上去了。

在英語學習中,最容易使人產生自卑感的是口語中的語音語調。有的人儘管英語水平不錯,但就是不敢開口說英語。口語是一個人的門面,語音語調好了,講英語流暢了,自信心自然就產生了,人也顯得優雅了。不管是申請美國大學,還是找和英語相關的工作,還是到美國大使館去簽證,一口流利的英語一定能夠提升你的形象。有人說自己模仿能力不行,所以學不會準確的語音語調。我認為這都是藉口。你普通話會不會講?如果普通話講不好家鄉話會不會講?只要你能夠把一種方言講完美,就能夠學會標準的英語。學得好學不好的關鍵是背後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也決定了你的英語是否能夠學好。在這點上,我從小孩的語言習得上得到了重大的啟示。我兒子兩歲的時候開始學說話,幾乎沒有一個字能夠說清楚。有一次我和他在外面玩,他一直重複著說一個“鬼”字。我想哪裡有鬼,根本就沒有理他。回到家他抓起一瓶水就喝,我才知道他說的“鬼”是“水”。原來他sh和h音不會發,所以把水說成了鬼,把喝水說成了“革鬼”。我們反覆糾正他的發音,一年多過去了,他依然說著“革鬼”。但我從來沒有擔心過他一輩子就只會說“革鬼”,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不會有害羞心理,所以自己會反覆模仿,直到把“喝水”兩個字說清楚為止。二是作為父母,我們會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哪怕一萬遍我們也不會覺得他笨。有這兩個條件,他沒有學不好語言的道理。兩年後的今天,我兒子終於能夠把“喝水”兩個字說清楚,而且其他所有帶sh和h音的字也說得很標準了。我們自己學說一門新的語言,比如英語,其實只要堅持我上面所說的兩點就夠了,第一是要不怕羞地千萬遍模仿,第二是要有一個不厭其煩的老師來糾正你的發音。這兩點現在都很容易做到。第一點在你自己,找個沒人的地方,你怎麼講英語都不會有人嘲笑你,即使有人的地方你講得不好難受的也不是你自己。第二點更容易做到,只要有一臺復讀機或mp3之類的設備,讓它們重複一萬遍也不會嫌你煩。有了這兩點,你要英語學不好,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總之,做任何事情其實都不是很難的,只要把握兩點就行:一是方法,一是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