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春天的時候,捉山雀兒,是以前鄉村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現在想起來,感覺還是趣味多多。

“小滿雀兒來全”, 東北大地上春風送暖,陽光和煦,漫天遍野,人歡馬叫,大鬧春耕。南方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飛來,落在柳樹枝頭唱歌兒,在大草甸子嘰嘰喳喳地地追逐,在新翻開黑黝黝的壟臺土蹦蹦跳跳地尋找蟲子吃,好一派北國春色百鳥圖。

這個季節,孩子們每天都是最興奮的,他們從房簷上找出來閒了三個季節的鐵夾子,左擦擦,右掰掰,看看夾子上鐵鏽沒有,鋼絲還有沒有彈性兒,拴玉米蟲子的支棍還靈不靈。

孩子們把鐵夾子收拾停當,第一項工作是開始抓蟲子。南方飛來的雀兒,以吃蟲子為生。孩子們瞭解它們習性後,捉雀兒的夾子支棍上拴的都是玉米蟲子。天氣暖和以後,玉米蟲子在玉米杆上或者茬子裡面還了陽,嗑出來小窟窿,裡面趴著一個個白胖白胖的蟲子。孩子們抓蟲子,就是扒各家房前房後的苞米杆子垛,或者茬子垛,拽出來帶蟲眼的苞米杆子或者茬子,用牙嗑開,抓出來裡面的蟲子。每個人都帶一個打針用的“青黴素”小藥瓶子,扒開玉米杆子抓到蟲子後,馬上放到小瓶子裡養著,瓶子口用高粱杆塞住,防止蟲子爬出來跑掉。有的孩子不懂,用瓶子的原蓋蓋上,裡面沒有空氣,不一會,蟲子就憋死了,白費了功夫。玉米蟲子大小不一樣,個兒大的,長的胖的,活動也歡勢,也最容易被山雀兒發現,捕捉山雀兒的成功率也最高。反之,那些個頭兒小的,乾癟的蟲子,不容易被山雀兒看見。因此,一般都挑肥大蟲子拴在夾子上,保證成功率。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我們這個地方雀類有兩種,一種是家雀兒,人們都叫它“老家賊”,是坐地戶,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裡。由於它經常接觸人的活動,掌握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心眼特別多,捉它非常困難。所以,春天裡,孩子們把它放棄了,一個心思捉山雀兒玩。山雀兒品種很多,有專門鑽樹趟子的“驢糞球子”,紅腦門黃肚囊的“烙天背”,還有一身紅的“紅馬料”等等。其他還有 “驢糞球子”和“油拉灌子”及其它的雀兒,孩子們都不願意打,它們是長嘴,專吃蟲子,養在籠中,吃不到蟲子,養不活。孩子們最喜歡打“烙天背”和“紅馬料”這兩種雀兒,它們羽毛長的漂亮,花花綠綠,光閃閃的,短嘴,吃穀子,容易籠養,並且叫的特別好聽。特別是“紅馬料”,它叫的時候打嘟嚕,悅耳動聽。越是越珍貴的東西,越是很難得到,哪個孩子打到了一個“紅馬料”,幾乎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們如果第一天捉到了公的“紅馬料”或者“烙天背”,第二天就還去捉母的,讓他們“夫妻”團圓,放一個籠子裡養活,可以無憂無慮,每天唱好聽的歌。有的時候,經過孩子們的努力,還真能夠讓那些雀兒團聚在一個屋簷下。

山雀兒是從南方往北飛的候鳥,小滿前後,大田的種子已經下地,土地平展展的,站在地頭就能看見成群的各種雀兒在天上來回地盤旋,然後又一個猛子扎到地裡,沿著壟溝或者壟臺往前遛噠,它們目的就是找蟲子吃。這些山雀兒非常聰明,它們落到的地裡,一般都是前一年的苞米地,因為地裡剩下的苞米茬子裡面本身有蟲子。春天到了,農民們把苞米茬子刨下來,敲掉上面帶土的坷垃,然後把苞米茬子拉回家當柴燒,有的苞米蟲子就從茬子裡掉出來,落到地裡,這就成了山雀兒的美食。孩子們也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夾子上拴上玉米蟲子,引山雀兒上鉤。

山雀兒有時很奸,注意避人,看見附近有人,就會飛得遠遠地再落下。這個時候,打雀兒的人就要在它們後面轟,土話叫“遛雀兒”,讓它們接近下的夾子。有時,孩子們看見山雀兒被夾子夾住,不停地撲稜著翅膀,趕緊跑過去,解開夾子,把雀兒拿下來。然後,再把夾子埋上。如果支棍上面的蟲子被雀兒吃了或者是被叼壞了,就得重新換上一個蟲子。一般來說,其它的山雀兒看到有同伴被夾到了,就會集體遠遠飛走,不會再到原來的地方找蟲子了。這個時候,就得轉移戰場,去尋找另外的雀群,因為這群已經被驚嚇了。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還有一種捉山雀兒的方法叫“吃等食”,也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把夾子事先下在雀兒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去看看有沒有收穫,這個辦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這個過程給了大家無限的期待,下完夾子以後,總擔心去看看,怕夾子讓別人偷走。

年紀小的孩子打山雀兒一般都用夾子,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打山雀兒一般都用“扣網”。“扣網”比一般的夾子大一些,上面和下面都是用細鐵絲織的網,用土把下半部分埋在土裡,上面鐵絲網露出來一部分,把蟲子露在外面。山雀兒比家雀兒傻,見到蟲子就吃,一下子就扣住了。

“扣網”扣的雀兒,雀兒沒有一點傷害,完好無缺。這種“扣網”最適合打“烙天背”和“紅馬料”等雀兒,保證雀兒不受任何傷害,養在籠子裡可以活很多年。

在打山雀兒之前,大家都提前紮好了雀籠子。當年,農村沒有什麼做雀籠子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的稍“殼”籠子,先用高粱稍“殼”成四框,分成若干個小窗戶,用竹皮子破成細竹棍做成大柵欄,裡面放上水罐。捉回來的山雀兒,開始眼生,不吃不喝,一個勁撞籠子,過幾天,習慣了,就開始又吃又喝,唱歌了。

鳥兒委婉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歡樂,也陶醉了一個個歡樂的童年。

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鄉下很少能夠見到山雀,原因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珍愛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讓那些飛走的山雀兒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每一個春天都充滿浪漫,鳥語花香。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鄉情散文:山雀兒飛來春浪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