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吃東西留種子,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傳承下來不成文的老規矩,光榮的傳統。留種是原始農耕的產物,在農民眼裡,好吃不留種的人家,不是正經八板過日子的的人家,是在過今天,不想明天的敗家子,會讓鄉下恥笑的事。

夏秋的季節,農家院裡,一棵棵結籽後枯黃了的白菜、蘿蔔的杆棵捆成一束束小扎,掛在土牆頭上晾晒;紅辣椒穿成一串串掛在窗戶臺兩側的房簷下;一穗穗大玉米棒子拴成吊子搭在柳條障子上,黃彤彤一片。在田野上,那一座座金燦燦的谷碼子,還有那仰望天空紅紅臉膛的高粱頭......

留種子的情景在鄉村到處可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多姿浪漫。一幅多彩的畫幅,一曲豐收的歌,洋溢著農民滿心喜悅和對明年五穀豐登的憧憬。

東北七月的季節,在農戶家的小園兒裡,最打眼看見的是主人留的黃瓜種。黃瓜是當年留種最早的蔬菜,在水嫩嬌俏一掐一股水小黃瓜時,主人就早早地在它身上綁上一個紅布條,或者拴上一個特殊的記號。從此,這根小黃瓜由村姑變成了皇后,身價馬上高於其它黃瓜一等。孩子放學回家或者下地幹活回來的家人,口渴得要命,火急忙慌地跳到小園兒裡面,尋找一根黃瓜來解解渴。女主人馬上會從屋裡攆出來吆喝著:“有紅布條的那個不能動,那是我留的黃瓜種,別瞎摘。”

“你咋留這麼多種啊,找了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讓吃的黃瓜!”

“那是河東她老姨家的黃瓜種,說拌黃瓜菜吃有味道,好吃唄。”

在黃瓜架下找黃瓜的家人,踅過來踅過去都找不到一根讓人解饞的黃瓜,急得撓心抓肝,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看著留種的黃瓜伸展腰肢,晃著誘人的身段在竊笑,“哈喇子”都快淌出來了。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小園子裡的黃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旦身上有了記號,就有了免摘牌。那紅布條或者綠布條就是尚方寶劍,如文物受保護一樣,從此,它就可以安穩地長在藤蔓上,晒驕陽,沐風雨,看雲捲雲舒,聽雞鴨鵝狗叫,安閒自在地守著一地流年碎影,活出一世風情來。它們一直到懷裡的籽粒飽滿,容顏由嫩綠變蒼黃,再皴裂成深褐,成為了“老態龍鍾”,秋霜光臨才安然老去。這時候。主人開始開腸破肚,把種子取出來,晒乾,用舊信封或者布口袋保管起來,等待明年春暖花的季節,種在地裡,發芽、生根、結果實。

黃瓜留種也有說道,黃瓜長在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的種,明年種出來結的瓜是不同的。一棵秧上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瓜的早熟性不如第一個瓜。但是,結第一個瓜時,由於氣溫較低,往往授粉不好,種子小而少。第二個瓜和第三個瓜的種子既飽滿又多,因此,以早熟為選種目標留第一個瓜做種,一般大田用種可選留第二個或第三個瓜做種。

鄉下人,最喜歡吃大蔥,大蔥是萬能菜,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蔥等,除此之外做菜用蔥花,每個菜都少不了它。

大蔥留種是今年秋天留,明年春末夏初收。大蔥的籽產於“孽蔥”,開始蔥長出來一根莖,莖的頭上冒出來傘狀的花苞,花苞隨著時間一天天地不斷膨脹,幾天不見,花包就在蔥管上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蔥管也逐漸乾癟老朽,漸漸支撐不住了,蔥籽也由綠變黑。用手把結滿種子的蔥包在手掌搓搓,蔥籽就蹦出來如黑魚籽一樣,好看,誘人喜歡,放到簸箕裡或者笸籮裡在太陽下晒一下,裝進紙口袋裡,放到乾爽的地方,就可以留秋天種了。

大蔥的蔥管很好玩,孩子們把它當成笛管吹,童稚的聲音透過蔥管顯得很雄渾。有時舉在一隻眼睛前,眯上另一隻眼睛巡望,成為了望遠鏡,透過蔥管看周圍,感覺很新鮮。更多的時候把它當成引水管,在小河溝前,壘上壩,然後插進蔥管,水就順著管道潺潺地流出來,蒼綠的蔥管有序地排在水壩上,煞是好看。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農村有句老話說“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這話說的非常實在,自己留的種子知根知底,已經適應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種的時候放心託底。再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到種地的時候找出來就用,方便。同時,在那個農民生活非常貧困的年月,省花錢去買種子了,又不會誤農時。

早些年,玉米和高粱等大田作物也留種。秋天收穫莊稼之前,隊上就委派專人將籽粒飽滿,沒有遭到病蟲害的玉米棒特意留下來,拴成玉米吊子,在場院晾晒,當達到可以保管的水分後,分配到各家去保管。各家把玉米吊子掛在屋裡的棚杆上,保管一個冬天,明天春天開始種玉米用。這些玉米吊子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各家不管小孩子怎麼吵鬧,用這些留種的玉米炒玉米花吃,家長是絕對不允許的。吃了種子,明年就種不上地,以後生活怎麼辦。種子就是老百姓的寶貝疙瘩,是生活的希望。再捱餓,再饞嘴也不能吃掉種子。如果,有貪小便宜的人家偷吃了留種的玉米,一定會遭到千戶所指,明年就沒有保管玉米種子的特權了。

春天來了,地裡剛剛化凍,東西院的鄰居,南北屯的親戚,大家開始一邊用鎬翻園子裡的土,一邊互相打招呼串換著種子。

“二姐夫,我姐在家嗎?”

“幹啥?”歪戴帽子正在幹活的姐夫嚇了一跳。

“把你家去年留的大蔥籽、茄籽給我幾酒盅,都說你家的種好.....”

“是唄,那像你們家的種不好,淨生丫頭片子,借我的種不?”鄉下人鬧笑話直來直去,不含蓄,可樂。

“滾犢子,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遠親的小姨子拿起一個大土塊甩過去,驚飛樹上一群家雀。

這是一多麼溫馨的畫面啊。有了種子,土地才綠色盎然,才春華秋實。

留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留種,拿什麼去延續以後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這個世界上,都好像一粒種子,都在藉著風的翅膀,鳥雀的傳播,撒向更多的地方,留下生命延續。

這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渴望,生命的真諦。植物留下種子,留下一片綠蔭。

我們的人留下紅色種子,江山萬代永遠紅彤彤。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鄉情散文:莊稼院兒的種地“留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