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高頻考點總結,收藏備考

約翰·杜威 升學考試 教育 小生活的反應 小生活的反應 2017-08-31

一、

1、“課程”一詞在我國始見於唐宋期間。(常考選擇題)

2、在西方:“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常考選擇題)

3、美國學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標誌著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誕生,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課程理論專著。(常考選擇題)

4、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以其進程與安排。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017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高頻考點總結,收藏備考

二、課程類型(高頻考點選擇題、簡答題)

1、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

從課程內容的固有屬性來劃分,課程可分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亦成經驗課程,是指圍繞著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經驗為中心的組織課程。杜威是代表人物)

2、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從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劃分,課程可分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常見的綜合課程:“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3、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從對學生的要求的角度來劃分,課程可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一般包括: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2017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高頻考點總結,收藏備考

4、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門課程(高頻考點)

從課程設計、開發、管理主體或管理層次來看,可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5、基礎型課程、拓展課程與研究型課程

根據課程任務,可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基礎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學力,注重學生對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獲得智力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拓展型課程: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特殊能力,並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

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和能力。

2017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高頻考點總結,收藏備考

6、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從課程的變現形式或者說影響學生的方式為依據來劃分的。

注:“隱性課程”一詞是由傑克遜在1968年出版的《班級生活》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