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立知社

人們常常認為,美國1945年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是當年8月日本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直接原因。

但是,在兩座滿是平民、非武裝人員的城市投下兩顆大規模殺傷性炸彈,並不是這個決策的最初意圖,核武器本打算用於對付納粹德國。但是1945年7月15日原子彈試爆之前,納粹德國就早已經投降了。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投向日本的原子彈

核武器的研發結束後,美國人考慮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原子彈。自從美軍在硫磺島、沖繩島的登島作戰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美國的決策者們開始考慮使用原子彈,但在一開始他們害怕因為造成大量平民,非武裝人員傷亡而受到指責。

作出了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這一決策的美國總統亨利·杜魯門曾這樣說道:“打擊的目標理應是純粹軍事性的……用它(指原子彈)針對軍事設施,士兵和海員而不是婦女兒童。”但是在7月,他最終決定將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

歷史學家研究過杜魯門總統做的這一決策,究及這一決策的原因,他們的觀點可以被分為三派:

正統派 在道德上接受這一決定並且認為這是一種快速結束戰爭減少損失的方法

決定論派 他們提出的觀點是原子彈的開發花費了美國20億美元並且這些錢全部來自納稅人,這意味著美國必定要把原子彈作為一種高效的武器來迫使日本投降

修正主義派 認為原子彈的投放是外交的一部分,用於恐嚇蘇聯,以幫助美國在戰後建立起一個新的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在這三種主流觀點中正統派的觀點得到了更多人的接受,而且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也證實了它。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

同盟國對原子彈的探索始於愛因斯坦1938年發佈的關於納粹德國正在研製核武器的警告。然而,一開始美國政府對此並不關心,所以美國的原子彈研究進程緩慢。

1941年,這一情況改變了。羅斯福總統在得知納粹德國正在快速推進自己的核武器計劃之後,便同意加強在該領域的研究投入。1942年,美國再次加速原子彈研究並設立了”曼哈頓工程地區”以繼續對原子武器進行探索,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曼哈頓計劃”

經過了八年的研發,第一顆原子彈於1945年7月在新墨西哥州試爆。但是作為原子彈最初打擊目標的納粹德國在一個月之前已經宣佈戰敗投降。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討論曼哈頓計劃相關事宜

雖然最強大的敵人已經消失,但是戰爭並沒有終結。在美軍已佔有上風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執意戰鬥到底

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使美軍在類似於沖繩戰役這樣的登島作戰中遭受了巨大損失。同盟軍在三個月的高強度作戰中損失了八萬人。日本人並不像美國人所認為的那樣頑固。

時任日本首相、聯合艦隊最高指揮官的鈴木貫太郎承認了日本的狀況並不令人樂觀,他認為戰爭應該快速、和平地結束,這是唯一能夠拯救或者說保全日本的方式,而他本人也接收到了來自天皇的停戰意願。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前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

但是,強烈的軍國主義傳統導致了日本政府在得不到軍隊高層許可時不能擅自作出決策和行動。想要將戰爭繼續下去的日軍高層們計劃著在日本海岸建立防線,擊退盟軍登陸部隊直到盟軍無法承受登陸戰的傷亡,再和同盟國進行談判。

在這種情況下,鈴木貫太郎和他的支持者們開始一同為停戰而努力。他們利用兩種渠道向盟軍傳遞停戰信號,第一種是瑞典駐日本大使,另一種是日本駐葡萄牙使館。

在1945年5月,日本人曾與同盟國使館接觸。但是日本人強調要保衛天皇所領之地、天皇的人身安全以及其家族的尊貴身份,而且因為”榮譽和體面”的原因日本人不接受無條件投降

美國人對這些要求非常不滿,國務卿愛德華斯坦丁紐斯在瑞典告訴美國大使,自己對日方沒有興趣。這一答覆使鈴木完全沒有能力說服軍隊高層和平結束戰爭。

1945年6月,日本最高戰爭指揮委員會表示繼續戰爭的決定沒有任何改變。海軍大將米內光政說:“此乃聖戰之終焉,吾等大日本帝國軍人必在職責上死去……請賜予我們最後的機會證明我們的價值。”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 電影《永遠的零》講述了二戰末期太平洋戰場日本空軍如何將武士道精神貫徹到底進行自殺式戰法的故事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精神支柱,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士兵極少在戰場上投降,甚至在全無希望的時候,他們也會選擇發動自殺性衝鋒,和敵人同歸於盡而不是舉起雙手。

日本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加深了西方人關於日本人是天生魔鬼的刻板印象。杜魯門在一次著名演講中言及日軍:“野獸就應該用對待野獸的方法對待。”在一副著名的宣傳海報上,日本軍人形象獠牙外露,面目猙獰,這亦是西方人對日本人板印象的例證。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神風特攻隊起飛前

在戰爭後期,日軍開始將自殺性攻擊手段的使用範圍擴大化,廣為人知的有駕駛員開著飛機和炸彈送死的神風特攻、櫻花炸彈;由人手直接操舵的迴天魚雷;號稱“伏龍”,拿著竹竿在水下炸盟軍登陸艇的潛水員,陸軍所謂“肉攻隊”——”洞穴置空桶,士兵懷抱地雷入內,上蓋泥土,待大隊美軍經過,點火殉爆以身殉國。”

不僅僅是軍人,甚至平民百姓中的兒童婦女,日軍高層都想著要求他們用竹槍,糞叉,家傳武士刀阻止盟軍進攻,這就是所謂“一億玉碎”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全民皆兵的軍國主義日本

在準備戰爭的最後階段,盟軍高層開始擔憂日本的抵抗會空前強大。如果在對日的本土作戰的每一次戰役中,盟軍都受到像瓜島和沖繩島上那種程度抵抗,盟軍不僅要蒙受大量傷亡,士兵的厭戰情緒也將空前高漲

如果盟軍在收尾的戰役中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生命和金錢,美國國內反戰的浪潮也會高漲。盟軍高層可能會迫於傷亡和國內民眾壓力而選擇和日本坐到談判桌上——而這正是日軍高層希冀的

盟軍最高司令馬歇爾曾估算,在即將到來的南九州島登島戰役中將會有6萬到19萬左右的戰鬥人員傷亡。而根據上將威廉萊西的計算,假如在奧林匹斯計劃中美軍的傷亡率和沖繩戰役一樣,這意味著將會有26萬名士兵將死傷於九州島上。如果加上對本州島的進攻,整個行動所需的士兵將會超過200萬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美軍傷亡極其慘重的硫磺島戰役

另外,一則杜魯門的手寫草稿記錄下了杜魯門個人的估計:不少於50萬人的傷亡,不少於30萬人埋骨他鄉——據戰後統計,這一數字是美軍在二戰中傷亡總數的兩倍。

就是在這樣一種悲觀的氣氛下,原子彈被視為一種更簡單花費更少的解決辦法。杜魯門本人也曾說:“我得讓更多美國棒小夥子可以回家,這是我心中的僅有念頭。”

在戰爭將結束時,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是美國高層最關心的問題。包括杜魯門在內的美國高層更傾向於使用原子彈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比較了瓜島戰役和沖繩戰役得出了一個結論:假如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將會有20萬名美軍喪生,馬歇爾甚至相信會有100萬美軍死亡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

1945年7月30日,總統杜魯門發佈命令:自日本拒絕無條件投降開始,只要天氣允許,美國就會立刻選擇廣島,長崎,新潟,小倉中的任意一個城市扔下一枚特殊的炸彈。

與此同時,美軍空投了大量傳單,稱假如日本負隅頑抗,堅持拒絕無條件投降,將會繼續進行包括原子彈轟炸在內的轟炸,直到日本毀滅。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為了拯救誰

▲美軍投下的傳單

在美軍投下的傳單上,有一副b-29轟炸機編隊在行動中的圖片,其下是用日文寫下的包括東京在內的12個城市的名字。這表明,假如日本繼續作戰不投降,美國將會用更多原子彈和轟炸來結束戰爭——這也意味著相對更小的美軍傷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