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


"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文 / 林克

7月27日,吳曉波老師在年中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剖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頓:

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了心理地震,讓投資緊縮;家電、傢俱、家用車這三大製造業都出現了負增長;農產品、文創等多個行業壓力感驟增。

論壇上,吳老師和眾多嘉賓對未來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補充一下,從歷史當中去尋找經驗,釐清整個變局的脈絡。

源起:1985 舊工業體制向現代化典範學習


1985年9月,當德國大眾的高管馬丁·波斯特博士一家從飛機上下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瓦楞鐵皮棚,那是上海虹橋機場的候機廳。中國人在堆成一堆的行李上爬來爬去,尋找自己的那份。

波斯特博士沒有退卻,他仍然豪情滿懷地想要幫助中國造出現代化的汽車,同時,也幫德國大眾在亞洲市場建立一座堅固的橋頭堡。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卻是比虹橋機場更糟心的情況。

在德國,工程師們喜歡用“是”或“否”來確認進度,但中方人員卻總是回答:“我們已經在盡力協調了。”

另一大問題是中國落後的基礎建設。合作初期,很多零件中國工廠無法生產出來,於是大批零件從德國遠渡重洋而來,結果在上海港耽擱的時間甚至要比運送時間更長——和機場一樣,當時港口也是把各種貨物堆在一起的,但找集裝箱可比找行李麻煩多了。

更大的分歧來自對技術的認知。過去,中國檢測方向盤的指標只有6項,而大眾公司則有100多項。這導致中方交上去的零件總是被德國工程師判定不合格,於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輿論開始復萌——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事。

狀況百出之下,合作初期的安亭工廠每天只能裝配兩輛桑塔納,而德國大眾最有名的狼堡54號車間每天最高可以生產3000多輛。


"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文 / 林克

7月27日,吳曉波老師在年中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剖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頓:

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了心理地震,讓投資緊縮;家電、傢俱、家用車這三大製造業都出現了負增長;農產品、文創等多個行業壓力感驟增。

論壇上,吳老師和眾多嘉賓對未來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補充一下,從歷史當中去尋找經驗,釐清整個變局的脈絡。

源起:1985 舊工業體制向現代化典範學習


1985年9月,當德國大眾的高管馬丁·波斯特博士一家從飛機上下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瓦楞鐵皮棚,那是上海虹橋機場的候機廳。中國人在堆成一堆的行李上爬來爬去,尋找自己的那份。

波斯特博士沒有退卻,他仍然豪情滿懷地想要幫助中國造出現代化的汽車,同時,也幫德國大眾在亞洲市場建立一座堅固的橋頭堡。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卻是比虹橋機場更糟心的情況。

在德國,工程師們喜歡用“是”或“否”來確認進度,但中方人員卻總是回答:“我們已經在盡力協調了。”

另一大問題是中國落後的基礎建設。合作初期,很多零件中國工廠無法生產出來,於是大批零件從德國遠渡重洋而來,結果在上海港耽擱的時間甚至要比運送時間更長——和機場一樣,當時港口也是把各種貨物堆在一起的,但找集裝箱可比找行李麻煩多了。

更大的分歧來自對技術的認知。過去,中國檢測方向盤的指標只有6項,而大眾公司則有100多項。這導致中方交上去的零件總是被德國工程師判定不合格,於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輿論開始復萌——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事。

狀況百出之下,合作初期的安亭工廠每天只能裝配兩輛桑塔納,而德國大眾最有名的狼堡54號車間每天最高可以生產3000多輛。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巨大的差距,反映的是巨大的困境,這不只是上海大眾的問題,更是當時中國的普遍現象:舊有的思維習慣與現代化的工業模式起了衝突。那麼,我們最終是如何度過的呢?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中方決定排除萬難,堅持德國人的高標準:國產化的前提是100%合格。德方的決心也同樣令人稱讚,大眾總部對上海工廠的要求簡單而明確:“就當是建造55號車間!”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好的,這也是當年所有企業度過困境的唯一法門:堅持品質。

發展:2010 中美微笑曲線的終結


中國企業在與外企的合作、競爭中,完成了“質量啟蒙”,並用十幾年的時間,飛速成長為了“世界工廠”,不少企業的規模和營收甚至直追外企。


2008年8月8日晚,李寧在吊著威亞,手持火炬,“飛天”點燃了奧運會主火炬。那一刻,被點燃的不只是火炬,還有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飛天”的也不只是李寧本人,還有李寧公司的營收。


2008年,李寧的銷售收入激增49.7%;2009年,又增長25.4%,一舉超越了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這不是孤例,在家化、乳製品、電子產品等行業,都有類似李寧的企業。他們堅持產品品質,又有成本優勢,再加上手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單一市場,成長必然迅速。

這是“微笑曲線”的具體體現。微笑曲線其實是一張商品流程利潤分佈圖。歐美企業在上下游握有核心能力和品牌優勢,利潤很高,而中間的生產、組裝等大量低利潤環節,則歸中國所有,憑藉規模優勢也收穫頗豐。


"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文 / 林克

7月27日,吳曉波老師在年中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剖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頓:

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了心理地震,讓投資緊縮;家電、傢俱、家用車這三大製造業都出現了負增長;農產品、文創等多個行業壓力感驟增。

論壇上,吳老師和眾多嘉賓對未來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補充一下,從歷史當中去尋找經驗,釐清整個變局的脈絡。

源起:1985 舊工業體制向現代化典範學習


1985年9月,當德國大眾的高管馬丁·波斯特博士一家從飛機上下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瓦楞鐵皮棚,那是上海虹橋機場的候機廳。中國人在堆成一堆的行李上爬來爬去,尋找自己的那份。

波斯特博士沒有退卻,他仍然豪情滿懷地想要幫助中國造出現代化的汽車,同時,也幫德國大眾在亞洲市場建立一座堅固的橋頭堡。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卻是比虹橋機場更糟心的情況。

在德國,工程師們喜歡用“是”或“否”來確認進度,但中方人員卻總是回答:“我們已經在盡力協調了。”

另一大問題是中國落後的基礎建設。合作初期,很多零件中國工廠無法生產出來,於是大批零件從德國遠渡重洋而來,結果在上海港耽擱的時間甚至要比運送時間更長——和機場一樣,當時港口也是把各種貨物堆在一起的,但找集裝箱可比找行李麻煩多了。

更大的分歧來自對技術的認知。過去,中國檢測方向盤的指標只有6項,而大眾公司則有100多項。這導致中方交上去的零件總是被德國工程師判定不合格,於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輿論開始復萌——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事。

狀況百出之下,合作初期的安亭工廠每天只能裝配兩輛桑塔納,而德國大眾最有名的狼堡54號車間每天最高可以生產3000多輛。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巨大的差距,反映的是巨大的困境,這不只是上海大眾的問題,更是當時中國的普遍現象:舊有的思維習慣與現代化的工業模式起了衝突。那麼,我們最終是如何度過的呢?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中方決定排除萬難,堅持德國人的高標準:國產化的前提是100%合格。德方的決心也同樣令人稱讚,大眾總部對上海工廠的要求簡單而明確:“就當是建造55號車間!”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好的,這也是當年所有企業度過困境的唯一法門:堅持品質。

發展:2010 中美微笑曲線的終結


中國企業在與外企的合作、競爭中,完成了“質量啟蒙”,並用十幾年的時間,飛速成長為了“世界工廠”,不少企業的規模和營收甚至直追外企。


2008年8月8日晚,李寧在吊著威亞,手持火炬,“飛天”點燃了奧運會主火炬。那一刻,被點燃的不只是火炬,還有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飛天”的也不只是李寧本人,還有李寧公司的營收。


2008年,李寧的銷售收入激增49.7%;2009年,又增長25.4%,一舉超越了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這不是孤例,在家化、乳製品、電子產品等行業,都有類似李寧的企業。他們堅持產品品質,又有成本優勢,再加上手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單一市場,成長必然迅速。

這是“微笑曲線”的具體體現。微笑曲線其實是一張商品流程利潤分佈圖。歐美企業在上下游握有核心能力和品牌優勢,利潤很高,而中間的生產、組裝等大量低利潤環節,則歸中國所有,憑藉規模優勢也收穫頗豐。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合作雖好,但沒有人願意一直處在曲線的底端,也不可能一直處在底端。有些企業就開始思考怎麼向兩端發展,更進一步。

但更進一步就是行業霸主的地盤,體育用品行業有耐克,家化行業有寶潔,電視行業有索尼,這些霸主擁有巨大的品牌優勢,在研發上也捨得投入,不只是中國企業,對行業內所有企業都是難以挑戰的高峰。

而且,挑戰者一不留神還會傷到自己。比如李寧就在2010年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第二年共計關停1821家門店。

這就是這一時期的困境,不幸的是,它很難快速度過,只能選擇“熬”著。中國企業打破微笑曲線的雄心不改,但策略則要重新選擇,比如投身差異化運營,避開霸主的鋒芒,這是條正確的路,只是要遲至七八年後,才會有所結果。

新變局:2019 熬不過去的冬天


從師從歐美,到與歐美合作,再到與歐美競爭,在看清了這條脈絡之後,便對如今“難熬的冬天”有了更深的認識。


"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文 / 林克

7月27日,吳曉波老師在年中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剖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頓:

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了心理地震,讓投資緊縮;家電、傢俱、家用車這三大製造業都出現了負增長;農產品、文創等多個行業壓力感驟增。

論壇上,吳老師和眾多嘉賓對未來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補充一下,從歷史當中去尋找經驗,釐清整個變局的脈絡。

源起:1985 舊工業體制向現代化典範學習


1985年9月,當德國大眾的高管馬丁·波斯特博士一家從飛機上下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瓦楞鐵皮棚,那是上海虹橋機場的候機廳。中國人在堆成一堆的行李上爬來爬去,尋找自己的那份。

波斯特博士沒有退卻,他仍然豪情滿懷地想要幫助中國造出現代化的汽車,同時,也幫德國大眾在亞洲市場建立一座堅固的橋頭堡。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卻是比虹橋機場更糟心的情況。

在德國,工程師們喜歡用“是”或“否”來確認進度,但中方人員卻總是回答:“我們已經在盡力協調了。”

另一大問題是中國落後的基礎建設。合作初期,很多零件中國工廠無法生產出來,於是大批零件從德國遠渡重洋而來,結果在上海港耽擱的時間甚至要比運送時間更長——和機場一樣,當時港口也是把各種貨物堆在一起的,但找集裝箱可比找行李麻煩多了。

更大的分歧來自對技術的認知。過去,中國檢測方向盤的指標只有6項,而大眾公司則有100多項。這導致中方交上去的零件總是被德國工程師判定不合格,於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輿論開始復萌——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事。

狀況百出之下,合作初期的安亭工廠每天只能裝配兩輛桑塔納,而德國大眾最有名的狼堡54號車間每天最高可以生產3000多輛。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巨大的差距,反映的是巨大的困境,這不只是上海大眾的問題,更是當時中國的普遍現象:舊有的思維習慣與現代化的工業模式起了衝突。那麼,我們最終是如何度過的呢?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中方決定排除萬難,堅持德國人的高標準:國產化的前提是100%合格。德方的決心也同樣令人稱讚,大眾總部對上海工廠的要求簡單而明確:“就當是建造55號車間!”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好的,這也是當年所有企業度過困境的唯一法門:堅持品質。

發展:2010 中美微笑曲線的終結


中國企業在與外企的合作、競爭中,完成了“質量啟蒙”,並用十幾年的時間,飛速成長為了“世界工廠”,不少企業的規模和營收甚至直追外企。


2008年8月8日晚,李寧在吊著威亞,手持火炬,“飛天”點燃了奧運會主火炬。那一刻,被點燃的不只是火炬,還有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飛天”的也不只是李寧本人,還有李寧公司的營收。


2008年,李寧的銷售收入激增49.7%;2009年,又增長25.4%,一舉超越了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這不是孤例,在家化、乳製品、電子產品等行業,都有類似李寧的企業。他們堅持產品品質,又有成本優勢,再加上手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單一市場,成長必然迅速。

這是“微笑曲線”的具體體現。微笑曲線其實是一張商品流程利潤分佈圖。歐美企業在上下游握有核心能力和品牌優勢,利潤很高,而中間的生產、組裝等大量低利潤環節,則歸中國所有,憑藉規模優勢也收穫頗豐。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合作雖好,但沒有人願意一直處在曲線的底端,也不可能一直處在底端。有些企業就開始思考怎麼向兩端發展,更進一步。

但更進一步就是行業霸主的地盤,體育用品行業有耐克,家化行業有寶潔,電視行業有索尼,這些霸主擁有巨大的品牌優勢,在研發上也捨得投入,不只是中國企業,對行業內所有企業都是難以挑戰的高峰。

而且,挑戰者一不留神還會傷到自己。比如李寧就在2010年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第二年共計關停1821家門店。

這就是這一時期的困境,不幸的是,它很難快速度過,只能選擇“熬”著。中國企業打破微笑曲線的雄心不改,但策略則要重新選擇,比如投身差異化運營,避開霸主的鋒芒,這是條正確的路,只是要遲至七八年後,才會有所結果。

新變局:2019 熬不過去的冬天


從師從歐美,到與歐美合作,再到與歐美競爭,在看清了這條脈絡之後,便對如今“難熬的冬天”有了更深的認識。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一方面,中美競爭帶來的貿易摩擦,讓投資緊縮;另一方面,理性消費的趨勢,讓消費下滑,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新變局中,熬是熬不過去的,連霸主都在下滑,你不發力,就會被打倒。那麼,應該怎麼發力呢?

答案是:快速調整,迭代創新。

2016年3月,大眾在德累斯頓的“透明工廠”下線了最後一輛輝騰,宣告停產。大眾集團主席皮耶西的心血結晶徹底碎裂了。

大眾汽車,多年來深耕“大眾”,取得了耀眼的業績,但也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小困境:消費者對其“大眾”的印象太深,導致其遲遲不能打開豪華車市場的局面,品質卓越的輝騰因此成了試錯的犧牲品。

不過,大眾突破“品牌天花板”的夢想並未隨著輝騰的停產而終結。試錯之後,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策略,不再是打造頂級豪華車,而是將大眾的造車精神延續到C級車市場,推出了全新C級豪華旗艦車——PHIDEON輝昂,要用比肩輝騰的工藝水準與品質,樹立德系行政級座駕的新標杆。


"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文 / 林克

7月27日,吳曉波老師在年中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剖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頓:

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了心理地震,讓投資緊縮;家電、傢俱、家用車這三大製造業都出現了負增長;農產品、文創等多個行業壓力感驟增。

論壇上,吳老師和眾多嘉賓對未來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補充一下,從歷史當中去尋找經驗,釐清整個變局的脈絡。

源起:1985 舊工業體制向現代化典範學習


1985年9月,當德國大眾的高管馬丁·波斯特博士一家從飛機上下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瓦楞鐵皮棚,那是上海虹橋機場的候機廳。中國人在堆成一堆的行李上爬來爬去,尋找自己的那份。

波斯特博士沒有退卻,他仍然豪情滿懷地想要幫助中國造出現代化的汽車,同時,也幫德國大眾在亞洲市場建立一座堅固的橋頭堡。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卻是比虹橋機場更糟心的情況。

在德國,工程師們喜歡用“是”或“否”來確認進度,但中方人員卻總是回答:“我們已經在盡力協調了。”

另一大問題是中國落後的基礎建設。合作初期,很多零件中國工廠無法生產出來,於是大批零件從德國遠渡重洋而來,結果在上海港耽擱的時間甚至要比運送時間更長——和機場一樣,當時港口也是把各種貨物堆在一起的,但找集裝箱可比找行李麻煩多了。

更大的分歧來自對技術的認知。過去,中國檢測方向盤的指標只有6項,而大眾公司則有100多項。這導致中方交上去的零件總是被德國工程師判定不合格,於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輿論開始復萌——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事。

狀況百出之下,合作初期的安亭工廠每天只能裝配兩輛桑塔納,而德國大眾最有名的狼堡54號車間每天最高可以生產3000多輛。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巨大的差距,反映的是巨大的困境,這不只是上海大眾的問題,更是當時中國的普遍現象:舊有的思維習慣與現代化的工業模式起了衝突。那麼,我們最終是如何度過的呢?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中方決定排除萬難,堅持德國人的高標準:國產化的前提是100%合格。德方的決心也同樣令人稱讚,大眾總部對上海工廠的要求簡單而明確:“就當是建造55號車間!”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好的,這也是當年所有企業度過困境的唯一法門:堅持品質。

發展:2010 中美微笑曲線的終結


中國企業在與外企的合作、競爭中,完成了“質量啟蒙”,並用十幾年的時間,飛速成長為了“世界工廠”,不少企業的規模和營收甚至直追外企。


2008年8月8日晚,李寧在吊著威亞,手持火炬,“飛天”點燃了奧運會主火炬。那一刻,被點燃的不只是火炬,還有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飛天”的也不只是李寧本人,還有李寧公司的營收。


2008年,李寧的銷售收入激增49.7%;2009年,又增長25.4%,一舉超越了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這不是孤例,在家化、乳製品、電子產品等行業,都有類似李寧的企業。他們堅持產品品質,又有成本優勢,再加上手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單一市場,成長必然迅速。

這是“微笑曲線”的具體體現。微笑曲線其實是一張商品流程利潤分佈圖。歐美企業在上下游握有核心能力和品牌優勢,利潤很高,而中間的生產、組裝等大量低利潤環節,則歸中國所有,憑藉規模優勢也收穫頗豐。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合作雖好,但沒有人願意一直處在曲線的底端,也不可能一直處在底端。有些企業就開始思考怎麼向兩端發展,更進一步。

但更進一步就是行業霸主的地盤,體育用品行業有耐克,家化行業有寶潔,電視行業有索尼,這些霸主擁有巨大的品牌優勢,在研發上也捨得投入,不只是中國企業,對行業內所有企業都是難以挑戰的高峰。

而且,挑戰者一不留神還會傷到自己。比如李寧就在2010年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第二年共計關停1821家門店。

這就是這一時期的困境,不幸的是,它很難快速度過,只能選擇“熬”著。中國企業打破微笑曲線的雄心不改,但策略則要重新選擇,比如投身差異化運營,避開霸主的鋒芒,這是條正確的路,只是要遲至七八年後,才會有所結果。

新變局:2019 熬不過去的冬天


從師從歐美,到與歐美合作,再到與歐美競爭,在看清了這條脈絡之後,便對如今“難熬的冬天”有了更深的認識。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一方面,中美競爭帶來的貿易摩擦,讓投資緊縮;另一方面,理性消費的趨勢,讓消費下滑,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新變局中,熬是熬不過去的,連霸主都在下滑,你不發力,就會被打倒。那麼,應該怎麼發力呢?

答案是:快速調整,迭代創新。

2016年3月,大眾在德累斯頓的“透明工廠”下線了最後一輛輝騰,宣告停產。大眾集團主席皮耶西的心血結晶徹底碎裂了。

大眾汽車,多年來深耕“大眾”,取得了耀眼的業績,但也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小困境:消費者對其“大眾”的印象太深,導致其遲遲不能打開豪華車市場的局面,品質卓越的輝騰因此成了試錯的犧牲品。

不過,大眾突破“品牌天花板”的夢想並未隨著輝騰的停產而終結。試錯之後,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策略,不再是打造頂級豪華車,而是將大眾的造車精神延續到C級車市場,推出了全新C級豪華旗艦車——PHIDEON輝昂,要用比肩輝騰的工藝水準與品質,樹立德系行政級座駕的新標杆。


企業遭遇最難“熬”的2019年,出路應該怎麼走?| 品牌新事



而且,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是一大利好。消費者的品牌偏見越來越少,輝騰當年難以逾越的障礙,已經逐漸消失;對品質的關注則越來越高,這正是輝昂的亮點所在。

與大眾集團旗下保時捷Macan 同平臺,加上“紅外線夜視成像系統”“自適應空氣懸架”等越級配置,又傳承了德系血統的匠心與技藝,讓輝昂從細節設計到駕乘體驗都有了充分的保障。

此外,35年的共同成長與陪伴,35年的品質傳統,讓中國車主對大眾有了相當的親和度。當年,最後一輛輝騰的買主便是中國客戶;如今,全中國1300萬大眾車主都將會是輝昂的種子用戶。

大眾的夢想,不止於大眾。

綜觀前兩次困境,最困難的時候,你會覺得這目標絕無可能。但是,

堅持下來,時間和耐心卻給出了美好的答案。

品質上要堅持,方向上要不斷試錯、調整,敢於創新和突破,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經驗,也是度過這個產業寒冬的唯一辦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