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行駛半個多小時,撥開雲霧、越過群山,樹木愈漸蒼翠,空氣愈發清新,只見這裡群山環繞,盤溪緩流。放眼望去,具有鮮明特色的雕塑路牌、復古但整潔的老屋、清爽大氣的粉牆黛瓦、整潔又寬敞的平緩路面。原來我們已經到了“清親盤溪,山裡胡源”的胡源鄉——油畫藝術家胡春亮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山水“教出”的油畫藝術家

胡春亮,中國當代以寫實畫法“寫意”的油畫藝術家,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國際著名材料技法博士、瑞士藝術保存與修復協會負責人Julita Beck學習倫勃朗技法。他的作品,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藝術的想象虛幻完美融合,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性和隱喻、象徵等手法巧妙結合,締造出寂靜、神祕、沉思般的畫面,抒發著一代人對於生活的思考。

胡春亮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初心,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靈感,作畫二十餘年,畫作頻頻入圍展覽並獲獎。

1997年,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參加全國第二屆“青春杯”書畫大賽獲成年組二等獎;2008年8月,油畫作品《靜靜地船》入選福建省第十二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08年9月,油畫作品《古厝小巷》入選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赴金門展出;2011年12月,油畫作品《逝去的故事》入選福建省第十五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1年12月,油畫作品《守望那片海》參加“桃李杯”紀念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書畫作品展獲“三等獎”;2012年12月,油畫作品《依》入選福建省第十六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3年3月,由廈門鳴藝進出口有限公司策劃在新加坡署名冠華畫廊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3年3月,中國捷克建交二十週年作品《依》被捷克大使館收藏;2014年7月,油畫作品《渴》,入選“絲路之情”——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作品選拔展並出書;2015年11月油畫作品《絲瓜》入選中國夢、勞動美福建省第三屆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並出書;2018年,油畫系列作品《鄉愁記憶》被市委宣傳部列入2018年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而就在最近,他創作的油畫作品《紅色印記》還獲得了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美術類優秀獎。

胡春亮自幼熱愛畫畫,但幼年時並沒有地方學畫畫,也沒有人啟蒙。好在胡源的好山好水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家鄉蒼俊的群山、潺潺的河流、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都成了他作畫的對象,牆面、泥土地都是他的“畫布”,樹枝、石頭就成了他的“畫筆”。也正是這樣隨時隨地的細心觀察與練習,為他日後的寫實畫風奠定了基礎。

家鄉一抹“紅”匯聚成的創作靈感

胡春亮開始畫油畫後便一直定居廈門,但久而久之漸漸發現,福建整個地區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並沒有浙江那麼高,又適逢家鄉胡源大力發展書畫之鄉,政府也重視鄉賢資源,便萌生了回家鄉發展的念頭。

重新踏上了家鄉的熱土,煥然一新的村莊讓胡春亮分外驚喜,而家鄉胡源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與革命故事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浙西南精神的感召下,胡春亮開始了《紅色印記》的構思、素材積累與創作。

胡源鄉作為革命老區、浙西南革命重地,擁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許多老人都是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目前還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1位,年級最大的現年已95歲。於是胡春亮構思著能否創作一幅依託紅色物件,承載紅色記憶,能體現浙西南精神的作品。

為了尋找紅色老物件,胡春亮開始走訪鄉里的老革命和有紅色故事的老人。老人們知道胡春亮尋找老物件的用途,都非常地支持。“一次在胡村的一位老革命家中,翻出了當時使用過的一盞油燈和一本《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他從木箱底翻出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已經變得破舊,但是卻還十分平整,可見老人對它的珍惜。當我向他說明來由時,他顯得格外激動,向我介紹著老物件的故事。臨別之際,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願放開。雙眼漸漸泛起淚花。我明白他眼中的深意,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更要好好創作這幅作品,要把老一輩人的革命歷史、鬥爭精神體現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尋找,斗笠、油燈、子彈箱、毛主席語錄......終於找齊了創作需要的紅色老物件。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創作階段了。因為物件眾多細節豐富,整幅畫作整整耗費了胡春亮四個多月的時間。好在時間精力都沒有白費,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精美而充滿感情色彩的作品。《紅色印記》整幅畫作以三角形為構圖基調,顯得嚴肅而莊重;以深紅色為背景,體現歷史的厚重;畫面中間的紅布代表了五星紅旗即象徵勝利的光輝;上面鋪放著的《毛主席語錄》即代表精神的領導;油燈代表了方向,而斗笠即寓意著革命先輩給我們提供的庇護。市美協副主席徐軍輝在看了《紅色印記》之後連連誇讚,直說這幅畫具有感情,讓人看了觸動深刻。

《紅色印記》後續會在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及接下來的全國巡展中參與展出。

植根家鄉人民 深挖紅色精神

正是在創作《紅色印記》中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胡春亮回鄉發展的決心。家鄉不僅有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在尋訪創作老物件的過程中,胡春亮看到了家鄉的鉅變,也發現了家鄉那豐富的紅色故事和深沉的革命精神。這裡有留存豐富的招序革命歷史陳列館;有保留完整的粟裕大將多次去到的陳景叨舊宅;有作為革命老區正待去深挖的七個自然行政村......

回鄉之後,胡春亮會將創作重心放到家鄉美麗風景的記錄和浙西南精神的弘揚上。接下來會繼續尋訪紅色老物件和革命故事,努力將紅色印記做成一個系列。“自從回到縉雲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了家鄉浙西南精神的感召。我能做的不多,只能靠我的畫筆將它們記錄下來!”胡春亮言簡意賅而又堅定地說道。

接下來,胡春亮還會與鄉政府配合,在寒暑假為鄉里的小朋友們開展公益性質的畫畫培訓,幫助孩子們建立美學素養,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承,少不了你我的努力和付出。胡春亮正是用藝術的形式與視角,多角度展現浙西南革命精神題材和家鄉新貌,進一步推動了縉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用藝術家的畫筆描繪出家鄉最美麗的畫卷!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行駛半個多小時,撥開雲霧、越過群山,樹木愈漸蒼翠,空氣愈發清新,只見這裡群山環繞,盤溪緩流。放眼望去,具有鮮明特色的雕塑路牌、復古但整潔的老屋、清爽大氣的粉牆黛瓦、整潔又寬敞的平緩路面。原來我們已經到了“清親盤溪,山裡胡源”的胡源鄉——油畫藝術家胡春亮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山水“教出”的油畫藝術家

胡春亮,中國當代以寫實畫法“寫意”的油畫藝術家,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國際著名材料技法博士、瑞士藝術保存與修復協會負責人Julita Beck學習倫勃朗技法。他的作品,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藝術的想象虛幻完美融合,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性和隱喻、象徵等手法巧妙結合,締造出寂靜、神祕、沉思般的畫面,抒發著一代人對於生活的思考。

胡春亮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初心,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靈感,作畫二十餘年,畫作頻頻入圍展覽並獲獎。

1997年,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參加全國第二屆“青春杯”書畫大賽獲成年組二等獎;2008年8月,油畫作品《靜靜地船》入選福建省第十二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08年9月,油畫作品《古厝小巷》入選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赴金門展出;2011年12月,油畫作品《逝去的故事》入選福建省第十五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1年12月,油畫作品《守望那片海》參加“桃李杯”紀念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書畫作品展獲“三等獎”;2012年12月,油畫作品《依》入選福建省第十六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3年3月,由廈門鳴藝進出口有限公司策劃在新加坡署名冠華畫廊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3年3月,中國捷克建交二十週年作品《依》被捷克大使館收藏;2014年7月,油畫作品《渴》,入選“絲路之情”——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作品選拔展並出書;2015年11月油畫作品《絲瓜》入選中國夢、勞動美福建省第三屆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並出書;2018年,油畫系列作品《鄉愁記憶》被市委宣傳部列入2018年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而就在最近,他創作的油畫作品《紅色印記》還獲得了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美術類優秀獎。

胡春亮自幼熱愛畫畫,但幼年時並沒有地方學畫畫,也沒有人啟蒙。好在胡源的好山好水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家鄉蒼俊的群山、潺潺的河流、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都成了他作畫的對象,牆面、泥土地都是他的“畫布”,樹枝、石頭就成了他的“畫筆”。也正是這樣隨時隨地的細心觀察與練習,為他日後的寫實畫風奠定了基礎。

家鄉一抹“紅”匯聚成的創作靈感

胡春亮開始畫油畫後便一直定居廈門,但久而久之漸漸發現,福建整個地區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並沒有浙江那麼高,又適逢家鄉胡源大力發展書畫之鄉,政府也重視鄉賢資源,便萌生了回家鄉發展的念頭。

重新踏上了家鄉的熱土,煥然一新的村莊讓胡春亮分外驚喜,而家鄉胡源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與革命故事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浙西南精神的感召下,胡春亮開始了《紅色印記》的構思、素材積累與創作。

胡源鄉作為革命老區、浙西南革命重地,擁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許多老人都是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目前還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1位,年級最大的現年已95歲。於是胡春亮構思著能否創作一幅依託紅色物件,承載紅色記憶,能體現浙西南精神的作品。

為了尋找紅色老物件,胡春亮開始走訪鄉里的老革命和有紅色故事的老人。老人們知道胡春亮尋找老物件的用途,都非常地支持。“一次在胡村的一位老革命家中,翻出了當時使用過的一盞油燈和一本《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他從木箱底翻出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已經變得破舊,但是卻還十分平整,可見老人對它的珍惜。當我向他說明來由時,他顯得格外激動,向我介紹著老物件的故事。臨別之際,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願放開。雙眼漸漸泛起淚花。我明白他眼中的深意,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更要好好創作這幅作品,要把老一輩人的革命歷史、鬥爭精神體現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尋找,斗笠、油燈、子彈箱、毛主席語錄......終於找齊了創作需要的紅色老物件。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創作階段了。因為物件眾多細節豐富,整幅畫作整整耗費了胡春亮四個多月的時間。好在時間精力都沒有白費,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精美而充滿感情色彩的作品。《紅色印記》整幅畫作以三角形為構圖基調,顯得嚴肅而莊重;以深紅色為背景,體現歷史的厚重;畫面中間的紅布代表了五星紅旗即象徵勝利的光輝;上面鋪放著的《毛主席語錄》即代表精神的領導;油燈代表了方向,而斗笠即寓意著革命先輩給我們提供的庇護。市美協副主席徐軍輝在看了《紅色印記》之後連連誇讚,直說這幅畫具有感情,讓人看了觸動深刻。

《紅色印記》後續會在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及接下來的全國巡展中參與展出。

植根家鄉人民 深挖紅色精神

正是在創作《紅色印記》中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胡春亮回鄉發展的決心。家鄉不僅有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在尋訪創作老物件的過程中,胡春亮看到了家鄉的鉅變,也發現了家鄉那豐富的紅色故事和深沉的革命精神。這裡有留存豐富的招序革命歷史陳列館;有保留完整的粟裕大將多次去到的陳景叨舊宅;有作為革命老區正待去深挖的七個自然行政村......

回鄉之後,胡春亮會將創作重心放到家鄉美麗風景的記錄和浙西南精神的弘揚上。接下來會繼續尋訪紅色老物件和革命故事,努力將紅色印記做成一個系列。“自從回到縉雲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了家鄉浙西南精神的感召。我能做的不多,只能靠我的畫筆將它們記錄下來!”胡春亮言簡意賅而又堅定地說道。

接下來,胡春亮還會與鄉政府配合,在寒暑假為鄉里的小朋友們開展公益性質的畫畫培訓,幫助孩子們建立美學素養,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承,少不了你我的努力和付出。胡春亮正是用藝術的形式與視角,多角度展現浙西南革命精神題材和家鄉新貌,進一步推動了縉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用藝術家的畫筆描繪出家鄉最美麗的畫卷!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行駛半個多小時,撥開雲霧、越過群山,樹木愈漸蒼翠,空氣愈發清新,只見這裡群山環繞,盤溪緩流。放眼望去,具有鮮明特色的雕塑路牌、復古但整潔的老屋、清爽大氣的粉牆黛瓦、整潔又寬敞的平緩路面。原來我們已經到了“清親盤溪,山裡胡源”的胡源鄉——油畫藝術家胡春亮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山水“教出”的油畫藝術家

胡春亮,中國當代以寫實畫法“寫意”的油畫藝術家,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國際著名材料技法博士、瑞士藝術保存與修復協會負責人Julita Beck學習倫勃朗技法。他的作品,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藝術的想象虛幻完美融合,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性和隱喻、象徵等手法巧妙結合,締造出寂靜、神祕、沉思般的畫面,抒發著一代人對於生活的思考。

胡春亮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初心,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靈感,作畫二十餘年,畫作頻頻入圍展覽並獲獎。

1997年,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參加全國第二屆“青春杯”書畫大賽獲成年組二等獎;2008年8月,油畫作品《靜靜地船》入選福建省第十二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08年9月,油畫作品《古厝小巷》入選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赴金門展出;2011年12月,油畫作品《逝去的故事》入選福建省第十五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1年12月,油畫作品《守望那片海》參加“桃李杯”紀念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書畫作品展獲“三等獎”;2012年12月,油畫作品《依》入選福建省第十六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3年3月,由廈門鳴藝進出口有限公司策劃在新加坡署名冠華畫廊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3年3月,中國捷克建交二十週年作品《依》被捷克大使館收藏;2014年7月,油畫作品《渴》,入選“絲路之情”——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作品選拔展並出書;2015年11月油畫作品《絲瓜》入選中國夢、勞動美福建省第三屆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並出書;2018年,油畫系列作品《鄉愁記憶》被市委宣傳部列入2018年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而就在最近,他創作的油畫作品《紅色印記》還獲得了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美術類優秀獎。

胡春亮自幼熱愛畫畫,但幼年時並沒有地方學畫畫,也沒有人啟蒙。好在胡源的好山好水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家鄉蒼俊的群山、潺潺的河流、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都成了他作畫的對象,牆面、泥土地都是他的“畫布”,樹枝、石頭就成了他的“畫筆”。也正是這樣隨時隨地的細心觀察與練習,為他日後的寫實畫風奠定了基礎。

家鄉一抹“紅”匯聚成的創作靈感

胡春亮開始畫油畫後便一直定居廈門,但久而久之漸漸發現,福建整個地區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並沒有浙江那麼高,又適逢家鄉胡源大力發展書畫之鄉,政府也重視鄉賢資源,便萌生了回家鄉發展的念頭。

重新踏上了家鄉的熱土,煥然一新的村莊讓胡春亮分外驚喜,而家鄉胡源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與革命故事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浙西南精神的感召下,胡春亮開始了《紅色印記》的構思、素材積累與創作。

胡源鄉作為革命老區、浙西南革命重地,擁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許多老人都是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目前還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1位,年級最大的現年已95歲。於是胡春亮構思著能否創作一幅依託紅色物件,承載紅色記憶,能體現浙西南精神的作品。

為了尋找紅色老物件,胡春亮開始走訪鄉里的老革命和有紅色故事的老人。老人們知道胡春亮尋找老物件的用途,都非常地支持。“一次在胡村的一位老革命家中,翻出了當時使用過的一盞油燈和一本《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他從木箱底翻出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已經變得破舊,但是卻還十分平整,可見老人對它的珍惜。當我向他說明來由時,他顯得格外激動,向我介紹著老物件的故事。臨別之際,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願放開。雙眼漸漸泛起淚花。我明白他眼中的深意,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更要好好創作這幅作品,要把老一輩人的革命歷史、鬥爭精神體現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尋找,斗笠、油燈、子彈箱、毛主席語錄......終於找齊了創作需要的紅色老物件。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創作階段了。因為物件眾多細節豐富,整幅畫作整整耗費了胡春亮四個多月的時間。好在時間精力都沒有白費,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精美而充滿感情色彩的作品。《紅色印記》整幅畫作以三角形為構圖基調,顯得嚴肅而莊重;以深紅色為背景,體現歷史的厚重;畫面中間的紅布代表了五星紅旗即象徵勝利的光輝;上面鋪放著的《毛主席語錄》即代表精神的領導;油燈代表了方向,而斗笠即寓意著革命先輩給我們提供的庇護。市美協副主席徐軍輝在看了《紅色印記》之後連連誇讚,直說這幅畫具有感情,讓人看了觸動深刻。

《紅色印記》後續會在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及接下來的全國巡展中參與展出。

植根家鄉人民 深挖紅色精神

正是在創作《紅色印記》中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胡春亮回鄉發展的決心。家鄉不僅有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在尋訪創作老物件的過程中,胡春亮看到了家鄉的鉅變,也發現了家鄉那豐富的紅色故事和深沉的革命精神。這裡有留存豐富的招序革命歷史陳列館;有保留完整的粟裕大將多次去到的陳景叨舊宅;有作為革命老區正待去深挖的七個自然行政村......

回鄉之後,胡春亮會將創作重心放到家鄉美麗風景的記錄和浙西南精神的弘揚上。接下來會繼續尋訪紅色老物件和革命故事,努力將紅色印記做成一個系列。“自從回到縉雲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了家鄉浙西南精神的感召。我能做的不多,只能靠我的畫筆將它們記錄下來!”胡春亮言簡意賅而又堅定地說道。

接下來,胡春亮還會與鄉政府配合,在寒暑假為鄉里的小朋友們開展公益性質的畫畫培訓,幫助孩子們建立美學素養,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承,少不了你我的努力和付出。胡春亮正是用藝術的形式與視角,多角度展現浙西南革命精神題材和家鄉新貌,進一步推動了縉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用藝術家的畫筆描繪出家鄉最美麗的畫卷!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行駛半個多小時,撥開雲霧、越過群山,樹木愈漸蒼翠,空氣愈發清新,只見這裡群山環繞,盤溪緩流。放眼望去,具有鮮明特色的雕塑路牌、復古但整潔的老屋、清爽大氣的粉牆黛瓦、整潔又寬敞的平緩路面。原來我們已經到了“清親盤溪,山裡胡源”的胡源鄉——油畫藝術家胡春亮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山水“教出”的油畫藝術家

胡春亮,中國當代以寫實畫法“寫意”的油畫藝術家,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國際著名材料技法博士、瑞士藝術保存與修復協會負責人Julita Beck學習倫勃朗技法。他的作品,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藝術的想象虛幻完美融合,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性和隱喻、象徵等手法巧妙結合,締造出寂靜、神祕、沉思般的畫面,抒發著一代人對於生活的思考。

胡春亮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初心,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靈感,作畫二十餘年,畫作頻頻入圍展覽並獲獎。

1997年,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參加全國第二屆“青春杯”書畫大賽獲成年組二等獎;2008年8月,油畫作品《靜靜地船》入選福建省第十二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08年9月,油畫作品《古厝小巷》入選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赴金門展出;2011年12月,油畫作品《逝去的故事》入選福建省第十五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1年12月,油畫作品《守望那片海》參加“桃李杯”紀念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書畫作品展獲“三等獎”;2012年12月,油畫作品《依》入選福建省第十六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3年3月,由廈門鳴藝進出口有限公司策劃在新加坡署名冠華畫廊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3年3月,中國捷克建交二十週年作品《依》被捷克大使館收藏;2014年7月,油畫作品《渴》,入選“絲路之情”——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作品選拔展並出書;2015年11月油畫作品《絲瓜》入選中國夢、勞動美福建省第三屆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並出書;2018年,油畫系列作品《鄉愁記憶》被市委宣傳部列入2018年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而就在最近,他創作的油畫作品《紅色印記》還獲得了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美術類優秀獎。

胡春亮自幼熱愛畫畫,但幼年時並沒有地方學畫畫,也沒有人啟蒙。好在胡源的好山好水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家鄉蒼俊的群山、潺潺的河流、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都成了他作畫的對象,牆面、泥土地都是他的“畫布”,樹枝、石頭就成了他的“畫筆”。也正是這樣隨時隨地的細心觀察與練習,為他日後的寫實畫風奠定了基礎。

家鄉一抹“紅”匯聚成的創作靈感

胡春亮開始畫油畫後便一直定居廈門,但久而久之漸漸發現,福建整個地區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並沒有浙江那麼高,又適逢家鄉胡源大力發展書畫之鄉,政府也重視鄉賢資源,便萌生了回家鄉發展的念頭。

重新踏上了家鄉的熱土,煥然一新的村莊讓胡春亮分外驚喜,而家鄉胡源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與革命故事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浙西南精神的感召下,胡春亮開始了《紅色印記》的構思、素材積累與創作。

胡源鄉作為革命老區、浙西南革命重地,擁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許多老人都是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目前還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1位,年級最大的現年已95歲。於是胡春亮構思著能否創作一幅依託紅色物件,承載紅色記憶,能體現浙西南精神的作品。

為了尋找紅色老物件,胡春亮開始走訪鄉里的老革命和有紅色故事的老人。老人們知道胡春亮尋找老物件的用途,都非常地支持。“一次在胡村的一位老革命家中,翻出了當時使用過的一盞油燈和一本《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他從木箱底翻出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已經變得破舊,但是卻還十分平整,可見老人對它的珍惜。當我向他說明來由時,他顯得格外激動,向我介紹著老物件的故事。臨別之際,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願放開。雙眼漸漸泛起淚花。我明白他眼中的深意,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更要好好創作這幅作品,要把老一輩人的革命歷史、鬥爭精神體現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尋找,斗笠、油燈、子彈箱、毛主席語錄......終於找齊了創作需要的紅色老物件。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創作階段了。因為物件眾多細節豐富,整幅畫作整整耗費了胡春亮四個多月的時間。好在時間精力都沒有白費,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精美而充滿感情色彩的作品。《紅色印記》整幅畫作以三角形為構圖基調,顯得嚴肅而莊重;以深紅色為背景,體現歷史的厚重;畫面中間的紅布代表了五星紅旗即象徵勝利的光輝;上面鋪放著的《毛主席語錄》即代表精神的領導;油燈代表了方向,而斗笠即寓意著革命先輩給我們提供的庇護。市美協副主席徐軍輝在看了《紅色印記》之後連連誇讚,直說這幅畫具有感情,讓人看了觸動深刻。

《紅色印記》後續會在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及接下來的全國巡展中參與展出。

植根家鄉人民 深挖紅色精神

正是在創作《紅色印記》中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胡春亮回鄉發展的決心。家鄉不僅有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在尋訪創作老物件的過程中,胡春亮看到了家鄉的鉅變,也發現了家鄉那豐富的紅色故事和深沉的革命精神。這裡有留存豐富的招序革命歷史陳列館;有保留完整的粟裕大將多次去到的陳景叨舊宅;有作為革命老區正待去深挖的七個自然行政村......

回鄉之後,胡春亮會將創作重心放到家鄉美麗風景的記錄和浙西南精神的弘揚上。接下來會繼續尋訪紅色老物件和革命故事,努力將紅色印記做成一個系列。“自從回到縉雲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了家鄉浙西南精神的感召。我能做的不多,只能靠我的畫筆將它們記錄下來!”胡春亮言簡意賅而又堅定地說道。

接下來,胡春亮還會與鄉政府配合,在寒暑假為鄉里的小朋友們開展公益性質的畫畫培訓,幫助孩子們建立美學素養,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承,少不了你我的努力和付出。胡春亮正是用藝術的形式與視角,多角度展現浙西南革命精神題材和家鄉新貌,進一步推動了縉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用藝術家的畫筆描繪出家鄉最美麗的畫卷!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行駛半個多小時,撥開雲霧、越過群山,樹木愈漸蒼翠,空氣愈發清新,只見這裡群山環繞,盤溪緩流。放眼望去,具有鮮明特色的雕塑路牌、復古但整潔的老屋、清爽大氣的粉牆黛瓦、整潔又寬敞的平緩路面。原來我們已經到了“清親盤溪,山裡胡源”的胡源鄉——油畫藝術家胡春亮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山水“教出”的油畫藝術家

胡春亮,中國當代以寫實畫法“寫意”的油畫藝術家,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國際著名材料技法博士、瑞士藝術保存與修復協會負責人Julita Beck學習倫勃朗技法。他的作品,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藝術的想象虛幻完美融合,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性和隱喻、象徵等手法巧妙結合,締造出寂靜、神祕、沉思般的畫面,抒發著一代人對於生活的思考。

胡春亮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初心,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靈感,作畫二十餘年,畫作頻頻入圍展覽並獲獎。

1997年,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參加全國第二屆“青春杯”書畫大賽獲成年組二等獎;2008年8月,油畫作品《靜靜地船》入選福建省第十二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08年9月,油畫作品《古厝小巷》入選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赴金門展出;2011年12月,油畫作品《逝去的故事》入選福建省第十五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1年12月,油畫作品《守望那片海》參加“桃李杯”紀念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書畫作品展獲“三等獎”;2012年12月,油畫作品《依》入選福建省第十六回東海浪新人新作展原創油畫作品展並出書;2013年3月,由廈門鳴藝進出口有限公司策劃在新加坡署名冠華畫廊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2013年3月,中國捷克建交二十週年作品《依》被捷克大使館收藏;2014年7月,油畫作品《渴》,入選“絲路之情”——福建省當代美術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作品選拔展並出書;2015年11月油畫作品《絲瓜》入選中國夢、勞動美福建省第三屆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並出書;2018年,油畫系列作品《鄉愁記憶》被市委宣傳部列入2018年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而就在最近,他創作的油畫作品《紅色印記》還獲得了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美術類優秀獎。

胡春亮自幼熱愛畫畫,但幼年時並沒有地方學畫畫,也沒有人啟蒙。好在胡源的好山好水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家鄉蒼俊的群山、潺潺的河流、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都成了他作畫的對象,牆面、泥土地都是他的“畫布”,樹枝、石頭就成了他的“畫筆”。也正是這樣隨時隨地的細心觀察與練習,為他日後的寫實畫風奠定了基礎。

家鄉一抹“紅”匯聚成的創作靈感

胡春亮開始畫油畫後便一直定居廈門,但久而久之漸漸發現,福建整個地區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並沒有浙江那麼高,又適逢家鄉胡源大力發展書畫之鄉,政府也重視鄉賢資源,便萌生了回家鄉發展的念頭。

重新踏上了家鄉的熱土,煥然一新的村莊讓胡春亮分外驚喜,而家鄉胡源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與革命故事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浙西南精神的感召下,胡春亮開始了《紅色印記》的構思、素材積累與創作。

胡源鄉作為革命老區、浙西南革命重地,擁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許多老人都是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目前還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1位,年級最大的現年已95歲。於是胡春亮構思著能否創作一幅依託紅色物件,承載紅色記憶,能體現浙西南精神的作品。

為了尋找紅色老物件,胡春亮開始走訪鄉里的老革命和有紅色故事的老人。老人們知道胡春亮尋找老物件的用途,都非常地支持。“一次在胡村的一位老革命家中,翻出了當時使用過的一盞油燈和一本《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他從木箱底翻出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已經變得破舊,但是卻還十分平整,可見老人對它的珍惜。當我向他說明來由時,他顯得格外激動,向我介紹著老物件的故事。臨別之際,他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願放開。雙眼漸漸泛起淚花。我明白他眼中的深意,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更要好好創作這幅作品,要把老一輩人的革命歷史、鬥爭精神體現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尋找,斗笠、油燈、子彈箱、毛主席語錄......終於找齊了創作需要的紅色老物件。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創作階段了。因為物件眾多細節豐富,整幅畫作整整耗費了胡春亮四個多月的時間。好在時間精力都沒有白費,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精美而充滿感情色彩的作品。《紅色印記》整幅畫作以三角形為構圖基調,顯得嚴肅而莊重;以深紅色為背景,體現歷史的厚重;畫面中間的紅布代表了五星紅旗即象徵勝利的光輝;上面鋪放著的《毛主席語錄》即代表精神的領導;油燈代表了方向,而斗笠即寓意著革命先輩給我們提供的庇護。市美協副主席徐軍輝在看了《紅色印記》之後連連誇讚,直說這幅畫具有感情,讓人看了觸動深刻。

《紅色印記》後續會在麗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視覺作品展及接下來的全國巡展中參與展出。

植根家鄉人民 深挖紅色精神

正是在創作《紅色印記》中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胡春亮回鄉發展的決心。家鄉不僅有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在尋訪創作老物件的過程中,胡春亮看到了家鄉的鉅變,也發現了家鄉那豐富的紅色故事和深沉的革命精神。這裡有留存豐富的招序革命歷史陳列館;有保留完整的粟裕大將多次去到的陳景叨舊宅;有作為革命老區正待去深挖的七個自然行政村......

回鄉之後,胡春亮會將創作重心放到家鄉美麗風景的記錄和浙西南精神的弘揚上。接下來會繼續尋訪紅色老物件和革命故事,努力將紅色印記做成一個系列。“自從回到縉雲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了家鄉浙西南精神的感召。我能做的不多,只能靠我的畫筆將它們記錄下來!”胡春亮言簡意賅而又堅定地說道。

接下來,胡春亮還會與鄉政府配合,在寒暑假為鄉里的小朋友們開展公益性質的畫畫培訓,幫助孩子們建立美學素養,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揚,紅色基因的傳承,少不了你我的努力和付出。胡春亮正是用藝術的形式與視角,多角度展現浙西南革命精神題材和家鄉新貌,進一步推動了縉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用藝術家的畫筆描繪出家鄉最美麗的畫卷!

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他用一支畫筆,勾勒出“紅色印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