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幼兒園 不完美媽媽 體育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2019-08-24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珍惜安全型依戀,留住美好時光

安全型依戀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從寶寶出生到3歲,都要培養建立和寶寶的“安全依戀”,珍惜這段時光,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孩子依戀你都不太可能,他們想的是如何獨立。大寶前幾天還對我說:“我扯在手中的風箏線該斷了”,二寶無比依賴,大寶想著高飛,巨大反差,媽媽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小的管卻很累,大的想管不讓管。

安全型依戀的時期很辛苦,時光很慢,彆著急,陪寶寶慢慢長大,如果孩子喜歡讓你抱,能抱一會兒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就對寶寶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走路,或者媽媽陪著你坐著玩兒。”孩子已經理解媽媽說的話,會主動說:“我自己走吧,我長大了。”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珍惜安全型依戀,留住美好時光

安全型依戀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從寶寶出生到3歲,都要培養建立和寶寶的“安全依戀”,珍惜這段時光,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孩子依戀你都不太可能,他們想的是如何獨立。大寶前幾天還對我說:“我扯在手中的風箏線該斷了”,二寶無比依賴,大寶想著高飛,巨大反差,媽媽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小的管卻很累,大的想管不讓管。

安全型依戀的時期很辛苦,時光很慢,彆著急,陪寶寶慢慢長大,如果孩子喜歡讓你抱,能抱一會兒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就對寶寶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走路,或者媽媽陪著你坐著玩兒。”孩子已經理解媽媽說的話,會主動說:“我自己走吧,我長大了。”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二、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好處

1.和媽媽更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長大後也能相處融洽,樂於接受媽媽的良好建議;

2.樂觀自信,善良正直,樂於助人,有社會責任感;

3.交際能力強,幼兒園裡和老師朋友玩得很開心,上學後和同學打成一片,朋友多;

5.抗挫折能力強,能很快擺脫不良情緒,從低谷中走出來;

6.能夠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從他人角度出發,體諒別人。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珍惜安全型依戀,留住美好時光

安全型依戀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從寶寶出生到3歲,都要培養建立和寶寶的“安全依戀”,珍惜這段時光,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孩子依戀你都不太可能,他們想的是如何獨立。大寶前幾天還對我說:“我扯在手中的風箏線該斷了”,二寶無比依賴,大寶想著高飛,巨大反差,媽媽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小的管卻很累,大的想管不讓管。

安全型依戀的時期很辛苦,時光很慢,彆著急,陪寶寶慢慢長大,如果孩子喜歡讓你抱,能抱一會兒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就對寶寶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走路,或者媽媽陪著你坐著玩兒。”孩子已經理解媽媽說的話,會主動說:“我自己走吧,我長大了。”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二、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好處

1.和媽媽更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長大後也能相處融洽,樂於接受媽媽的良好建議;

2.樂觀自信,善良正直,樂於助人,有社會責任感;

3.交際能力強,幼兒園裡和老師朋友玩得很開心,上學後和同學打成一片,朋友多;

5.抗挫折能力強,能很快擺脫不良情緒,從低谷中走出來;

6.能夠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從他人角度出發,體諒別人。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三、如果寶寶沒有安全感 ,”依戀關係”處理不好,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1、悲觀消極

心裡沒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可以停靠,無處著落,如果最親近的人都對自己態度冷漠,缺乏關心,孩子對外界社會的態度也是悲觀消極的,抗挫折能力弱,碰到困難一蹶不振。

2、缺乏探索精神

父母過多地對孩子的行為干涉,固步自封,阻止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孩子動手能力弱,智力和運動能力得不到有效開發。

3、社會責任感不強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對社會和他人採取冷漠態度,相對自私,快樂感不強,有奉獻精神的人才會更快樂。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珍惜安全型依戀,留住美好時光

安全型依戀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從寶寶出生到3歲,都要培養建立和寶寶的“安全依戀”,珍惜這段時光,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孩子依戀你都不太可能,他們想的是如何獨立。大寶前幾天還對我說:“我扯在手中的風箏線該斷了”,二寶無比依賴,大寶想著高飛,巨大反差,媽媽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小的管卻很累,大的想管不讓管。

安全型依戀的時期很辛苦,時光很慢,彆著急,陪寶寶慢慢長大,如果孩子喜歡讓你抱,能抱一會兒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就對寶寶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走路,或者媽媽陪著你坐著玩兒。”孩子已經理解媽媽說的話,會主動說:“我自己走吧,我長大了。”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二、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好處

1.和媽媽更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長大後也能相處融洽,樂於接受媽媽的良好建議;

2.樂觀自信,善良正直,樂於助人,有社會責任感;

3.交際能力強,幼兒園裡和老師朋友玩得很開心,上學後和同學打成一片,朋友多;

5.抗挫折能力強,能很快擺脫不良情緒,從低谷中走出來;

6.能夠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從他人角度出發,體諒別人。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三、如果寶寶沒有安全感 ,”依戀關係”處理不好,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1、悲觀消極

心裡沒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可以停靠,無處著落,如果最親近的人都對自己態度冷漠,缺乏關心,孩子對外界社會的態度也是悲觀消極的,抗挫折能力弱,碰到困難一蹶不振。

2、缺乏探索精神

父母過多地對孩子的行為干涉,固步自封,阻止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孩子動手能力弱,智力和運動能力得不到有效開發。

3、社會責任感不強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對社會和他人採取冷漠態度,相對自私,快樂感不強,有奉獻精神的人才會更快樂。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四、​怎樣和寶寶建立良好的安全型依戀關係

1、擁抱和撫摸

寶寶喜歡媽媽溫暖的擁抱和撫摸,真切地感受媽媽的溫度和特有的“味道”,獨一無二,來自媽媽的愛撫讓寶寶心生力量,堅定樂觀自信。

2、露出笑容

和孩子相處時要時時露出笑臉,寶寶也會充滿笑意,面相和善,“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命運會眷顧你的。心生愉悅,相由心生,寶寶對待他人也會十分友善,用微笑面對這個世界。

"

前一段時間二寶幼兒園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我一去,寶寶就讓我抱著不肯離開,不願走路,哼哼唧唧,顯得對我很依戀。老師說:“我還從來沒見過寶寶這樣呢,在幼兒園裡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抱著,如果她讓老師抱,老師也會抱抱的。”

聽了這話,我有些尷尬,覺得是不是我平常有點兒太嬌慣她了,寶寶在家裡也會看人下菜碟,只讓我抱,其他人不讓抱,喜歡粘著我。當我知道“依戀關係理論”時便釋然了,依戀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說明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良好,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什麼是依戀?

”依戀,即通過接近更強壯、更智慧的他人來尋求安全感 --- John Bowlby ”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依戀理論當之無愧的創始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後來經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實驗證實和詳細闡釋,他們的合作催生了依戀理論的基礎結構,將研究的焦點從嬰兒期引入成人期,從非言語行為引入心理表徵。

一、根據孩子對母親依戀的不同反應,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的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大部分是媽媽,平時誰照顧寶寶的時間長,寶寶就會依戀誰;媽媽在身邊時寶寶感到很安全開心,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玩耍。而媽媽一走開,寶寶就四處張望,尋找媽媽,媽媽回來後,情緒立刻平復。

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會有些警惕害羞,但不會表現的特別煩躁不安。讓寶寶單獨跟陌生人接觸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哭鬧;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親熱開心。

2、迴避型依戀

寶寶的情緒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關注,可能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者和寶寶待在一起時也沒有做好有效陪伴,只顧自己看手機刷屏聊天購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甚至給孩子一部手機看,只要不鬧不妨礙自己就行。

寶寶比較寂寞,習慣了獨立,所以當媽媽離開時也顯得無所謂,可有可無,寶寶盼望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些迴避,大概是潛意識地想保護自己吧。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疏遠,媽媽彷彿和陌生人差不多。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矛盾型依戀

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有些絕望憤怒,情緒波動大;可是當媽媽回來後,又顯得有些抗拒,內心矛盾。對陌生人的態度有些冷漠,和迴避型依戀相比,矛盾型依戀的寶寶憂慮心理更加嚴重。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平時對孩子態度的反應,父母情緒時好時壞,也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是最好的依戀模式,說明寶寶和媽媽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性格沉穩,心中有愛,也能充分表達愛。我家大寶和二寶最喜歡說的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而且要求我回應。二寶在幼兒園裡也喜歡對老師說,有很強的安全感。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珍惜安全型依戀,留住美好時光

安全型依戀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從寶寶出生到3歲,都要培養建立和寶寶的“安全依戀”,珍惜這段時光,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孩子依戀你都不太可能,他們想的是如何獨立。大寶前幾天還對我說:“我扯在手中的風箏線該斷了”,二寶無比依賴,大寶想著高飛,巨大反差,媽媽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小的管卻很累,大的想管不讓管。

安全型依戀的時期很辛苦,時光很慢,彆著急,陪寶寶慢慢長大,如果孩子喜歡讓你抱,能抱一會兒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就對寶寶說:“媽媽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走路,或者媽媽陪著你坐著玩兒。”孩子已經理解媽媽說的話,會主動說:“我自己走吧,我長大了。”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二、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好處

1.和媽媽更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長大後也能相處融洽,樂於接受媽媽的良好建議;

2.樂觀自信,善良正直,樂於助人,有社會責任感;

3.交際能力強,幼兒園裡和老師朋友玩得很開心,上學後和同學打成一片,朋友多;

5.抗挫折能力強,能很快擺脫不良情緒,從低谷中走出來;

6.能夠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從他人角度出發,體諒別人。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三、如果寶寶沒有安全感 ,”依戀關係”處理不好,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1、悲觀消極

心裡沒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可以停靠,無處著落,如果最親近的人都對自己態度冷漠,缺乏關心,孩子對外界社會的態度也是悲觀消極的,抗挫折能力弱,碰到困難一蹶不振。

2、缺乏探索精神

父母過多地對孩子的行為干涉,固步自封,阻止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孩子動手能力弱,智力和運動能力得不到有效開發。

3、社會責任感不強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對社會和他人採取冷漠態度,相對自私,快樂感不強,有奉獻精神的人才會更快樂。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四、​怎樣和寶寶建立良好的安全型依戀關係

1、擁抱和撫摸

寶寶喜歡媽媽溫暖的擁抱和撫摸,真切地感受媽媽的溫度和特有的“味道”,獨一無二,來自媽媽的愛撫讓寶寶心生力量,堅定樂觀自信。

2、露出笑容

和孩子相處時要時時露出笑臉,寶寶也會充滿笑意,面相和善,“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命運會眷顧你的。心生愉悅,相由心生,寶寶對待他人也會十分友善,用微笑面對這個世界。

寶寶在幼兒園挺聽話,回到家就和媽媽撒嬌,'依戀關係“要珍惜

3、放手探索

在不違背原則和安全的前提下,多放手,讓孩子探索追求,做好保護。孩子喜歡蹦跳,沙發成了蹦蹦床,在床上翻跟頭,拿起筆在紙上甚至牆上胡亂塗鴉,大人擔心什麼都不讓孩子玩,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好奇心得不到發展,智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開發。

4、熱切迴應寶寶

寶寶學會說話、唱歌、吃東西等等,媽媽要及時給予關注並讚揚,寶寶會很開心,當有一項新技能的時候,會主動求關注,寶寶會變得很自信,求知慾強。

父母和孩子不同的相處方式產生不同的“依戀關係”,在關鍵期建立良好的“安全型依戀”,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智力發展都有利。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