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她出生後,媽媽就踏上了一條“長征”路

幼兒園 紀伯倫 育兒 真心符號 真心符號 2017-09-03

自從她出生後,媽媽就踏上了一條“長征”路

休年假送女兒上學那幾天,每次一聲“再見”後,她就急匆匆走進校門,或快步趕上前與同學會合,或一個人小跑著消失在教學樓拐角。我以為她在消失前,會回頭看我一眼,可是從來沒有,我有些小落寞。在家時,她恨不得無時無刻不粘在我身上,此刻為何這般光景?

莫非我的“長征”要出現拐點了嗎?

做事缺乏計劃,是我的一大弱點。猶豫、鬥爭了好久後,快四十歲時我才有了女兒。月嫂一走,我才體會到,我家先生說的那句話是對的,“‘長征’開始了”。

開始“長征”

快四十歲的我,體力和精力實在不濟,照顧孩子很吃力,疲憊不堪時,覺得“帶孩子”是天底下最難的工作!

女兒六個月大時,我因為要重返工作崗位,在單位附近租了套房子。裝袋、打包、找搬家公司,老的老、小的小,一行四人大包小裹搬進那個臨時的家。我自此開啟了騎車上下班的模式,走也匆匆,回也匆匆,只為每天窗臺上、大門口那個被抱著的小小身影。

冬天,一次中午騎車回家。寒風夾裹著雪花,讓人睜不開眼,騎到市場附近時,我一不留神摔倒了。扶起自行車,拍拍羽絨服上的雪,揉揉痠疼的腿,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這時,不遠處,一位媽媽牽著一個穿紅衣的小女孩兒的手正過馬路,我好羨慕!什麼時候,我的女兒也長到這麼大,可以不用我抱?

自從她出生後,媽媽就踏上了一條“長征”路

“長征”就是“長征”

還好,有老媽幫忙一起帶孩子,我漸漸走出了類似“產後憂鬱症”的狀態。

女兒一歲多時,學會走路了,我們又一次裝袋、打包、找搬家公司,回到自己的家。一邊歸攏千頭萬緒的大包小裹,一邊煮著回家後的第一餐——清湯掛麵,我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鑑於單位離家較遠,孩子兩週歲後將其送入自家附近一個私立幼兒園,這樣接送時間寬鬆些,有個小感冒也不妨礙送。但畢竟單位遠,每天奔波得很疲憊,連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都覺得是疲於應付,根本沒有餘力謀劃什麼智力開發、特長培養。

好在女兒乖巧懂事,一糊弄就上了小學。

“長征”無休止

自從她出生後,媽媽就踏上了一條“長征”路

她會自己收拾書包了,她有要好的小夥伴了,她也有不願意讓我看的日記了……送她上學時,她進了校園,竟然都不回頭看我一眼!紀伯倫說,愛與生命一樣,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難道,我們的分離就這樣開始了?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呢。

說來也奇怪。女兒成天圍著我轉時,我覺得沒有了自己的時間,連家務也耽擱了,一旦假期將她送到姥姥家吧,我又開始唸叨她,家務也懶得做。看來,“長征”不僅僅是一個客觀的時間概念,更是身為媽媽的一個心裡不願放下的結。

客觀的 “長征”難免讓人覺得累,可心裡的那個“長征”,讓媽媽覺得幸福、知足。

我承認,龍應臺的話是對的: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再過數年,女兒會上大學,然後工作、建立自己的家,但我的“長征”還會繼續,因為我是媽媽,對孩子的愛是永遠的。孩子,你以後會懂……

相關推薦

推薦中...